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时内能与热量1如图181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1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_ (I/),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_。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J。2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的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同;各烧瓶中发热电阻丝完全相同)若干,其他器材任选。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选用的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图如图182所示。给A、B两种液体加热时,小明“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一段时问后,断开S3。”这样操作可保证加热时间_,其目的是使两种液体_。通过观察,发现A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大,则_液体比热容大。图182 (2)小明将装有A液体的烧瓶换成装有C液体的烧瓶,将装有B液体的烧瓶换成装有D液体的烧瓶。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关系不变,又做了一次实验。他“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发现C液体温度升高得快,一段时间后,断开S1,同时记下C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t。又过了一段时间,当D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也等于t时,断开S2。”因为_液体加热时间短,所以_液体比热容小。3(1)如果小王用燃气灶将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小王烧水用的燃气灶使用的是热值为4.2107J/kg的煤气,且燃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热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为20,则实际消耗的煤气为多少?(3)为了节约能源,小王对燃气灶进行了改进,使燃气灶的热效率得到了提高若小王在同样的条件下将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可比原来节省0.04kg的煤气,则现在燃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为多少?课堂检测:1.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水的_较大的性质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水温升高1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J已知C水=4.2103J(kg)2.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越来越高,小明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30的水,阳光照射6h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J的太阳能,理论上相当于节约了_m3的煤气。q煤气3.9107Jm33. 用酒精炉将2.0kg的水从20加热到70,水需要吸收_J的热量。若实际燃烧的酒精质量为40g,则该炉子的热效率为_。q酒精3.0107Jkg4.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B.冰冻的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5.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高的凝固点D较大的热值6.一茶杯开水,从刚倒入到可以喝的这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大约是 ( )A5102J B5103J C5104J D5105J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8. 盛夏时分,从常德市城区到花岩溪风景区避暑的游客很多,除了那里风景秀丽外,主要是由于那里的天然湖泊很大,使得当地气温的变化比市区的变化小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 A.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混凝土的小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混凝土的大 C.水含有的热量比泥土、混凝土的多 D.水含有的热量比泥土、混凝土的少9.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_,应改为_;(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10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05m3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h阳光的照射,水温由原来的20升高到了40问:在这4h内水吸收了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焦炭? c水4.2103J(kg)、q3.0107Jkg自主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热 B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0的水结成0的冰时,其内能将要增加2.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3.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用它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无关的是 ( )A.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热 B.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C.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秧苗冻坏 D.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图1834.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183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5. 牛奶最好是在低温的环境中存放,否则很容易变质。一只纸盒内装有0.25kg的牛奶,放入电冰箱前的温度为25;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后,牛奶的温度降低到5,已知牛奶的比热容为4.0103J(kg)。在这个过程中,牛奶放出的热量为_J.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煤球炉、沼气灶和液化气灶等灶具已走进家庭,液化气与煤相比,热学方面突出的优点是_;环保方面突出的优点是_若要将2.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80,至少需要燃烧 m3的液化气q液化气5.0107Jm37.用甲、乙两种材料做成的物体,质量之比为5: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4:3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5,则这两种材料的比热之比为_,用这两种材料做成的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降低的温度之比为5:6,则它们放出的热量之比为_。8.完全燃烧2kg干木柴可以放出_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21%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100kg的水温度上升_。9.如图184所示的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象,请根据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判断,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如果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液体更好。图185图18410.现有0.1kg的无烟煤(热值为3.410 3J/kg)在炉中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J,若要给10kg的300C的水加热,这些煤放出的热量只有42%被水吸收,这些水吸热后的温度是_。(C水=4.2103J/(kg.)12. 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185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min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右表)。(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A/B)的位置。(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_、_。(3)通过表中记录本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狂想曲打击乐课件
- 桶装水业务员培训课件
- 4.1.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课件
- 桥梁知识培训收获课件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招聘面试实战指南及模拟题答案
- 桥梁施工课件
- 2025年智能科技公司法务高管招聘笔试预测试题
- 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员招聘面试要点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健身教练应聘指南与职业技能模拟题详解
- 2026届广东省培正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制衣厂生产合作协议范本
- 无纺布行业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秋季教导处工作计划-深耕细作教研路笃行不怠启新程
- 党建品牌创新活动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 2025年保山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合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2025-2030中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与职业发展白皮书
- 安全生产事故分级标准
- 营养指导员试题附答案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词(2025秋)
- 2025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