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易风水建筑文化兼论北京古都建筑的文化内涵及其文物保护问题韩增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化研究所)内容提要风水,是周易文化影响中国建筑的中介理论,也是披着神秘面纱的中国建筑理论和地理环境理论。对于风水,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北京古都具有严格的风水格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北京的现代化建设不应当以牺牲自己的文脈为代价。一. 风水学说的历史发展、科学评价与易学内涵(一)风水学说与周易文化的历史渊源人类的精神文化,大都起源于巫术。英国苏格兰的人类学家弗雷泽(Sir James George Frazer)在金枝集(The Golden Bough,1890年)中认为,人类文化“是按巫术、宗教和科学这样的先后顺序出现的”,“当巫术企图直接控制自然失败以后,人们就用崇拜与祈祷的方式,祈求神给与这种能力;在人们看到这样做也没有效力并且认识天律不变时,他们就踏入了科学之门。”发端于近代欧洲的实证科学,就是从宗教神学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并从思辨哲学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周易和风水也是如此。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风水,是周易文化借以影响中国建筑的中介理论。风水,又称堪舆、地理、卜地、卜宅、相地、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阴阳等。上古时代的中华先民,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对于各种事务,都以龟卜、筮占作为决策手段。先秦古籍中关于“卜居”、“卜地”、“卜筑”、“卜宅”等记载,即是风水学说的前身。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许多领域,都开始摆脱巫术文化的幼稚阶段,朝向理性的研究阶段进化和发展。在建筑文化领域,则是从“卜地”、“卜宅”进化到了通过实地考察对建筑地址做出最佳选择的“相地”、“相宅”。后来,在有些建筑专著例如在明代计成的园冶中,虽然沿用了“卜地”一词,但其内容已非原初之意了。到汉代,图宅术流行于世,堪舆学说开始成型,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等相地术书籍相继问世。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管络、郭璞等“风水宗师”,以及郭璞所传古本葬书又称葬经。并出现了“风水”一词,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葬书)隋唐时期,风水学说蓬勃发展,出现了杨筠松等风水术家。据吕才说,唐代仅葬书一术,就有一百二十家。而且,唐代的风水学说已经从中原流传到了西北一带,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文献中,就有宅经和托名吕才所作的诸杂推五姓阴阳等宅图经。宅经和晚唐时期托名管络所作的风水书籍管氏地理指蒙,标志着风水学说进入了成熟时期。宋代,风水学说进入鼎盛时期,地理观风水歌、阴阳二宅歌、黄帝八宅经、堪舆经等风水书籍数量大增,而萌芽于汉代的形势说与理气说,也正式形成两大风水体系和风水流派,并流传至今。前者,称作江西派,以杨筠松为代表;后者,称作福建派,以王伋为代表。明清时代,风水学说泛滥于世,阳宅十书、阳宅大全、地理正宗、风水本义等风水著作之内容繁杂、数量众多,盛况空前。明清两代的官方分别组织编纂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都收录有风水著作。自汉代至明清以来的风水书籍,数量上可谓汗牛充栋,品种上堪称五花八门,内容上则是鱼龙混杂,特别是在有人将“命相运气”等算命术搀入到风水中之后,尤其如此。涉足风水者,既有以此为专门职业的“风水先生”(其中不乏假借风水之名义骗取钱财者),又有从学术角度对此进行理论探讨的知名学者,再就是从事营造事业的建筑工匠。(二)风水学说与周易文化的科学评价在中国,说起周易和风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直到今天,人们对周易和风水的评价,依然是毁誉交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它们的真正价值,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在评价对象的准确定位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大都是通过在民间打着周易招牌来骗取钱财的“算命先生”和“风水先生”的神秘活动,来认识周易和风水的,很少有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上下功夫。因而,一谈到周易就认为是占卜算命,一谈到风水就认为不过是愚昧迷信。其二,在人生观念和社会心理方面,许多人由于社会上所存在的落后的生死观、价值观等愚昧迷信之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在阳宅和阴宅(即陵墓)的营造上热衷于不切实际的追求,从而导致了许多负面的社会影响。其三,在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上,是由于面对风水之类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人们大都习惯于运用“非此即彼”之二值逻辑的初级思维方式来做出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而很少运用多值逻辑的辩证思维方法来探讨风水学说中的是非曲直。其四,在建筑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是由于二十世纪20年代以来,在中国教育界建立起来的建筑学专业,大都是以西方的建筑教育体系为蓝本的,主要流行于中国建筑工匠之间的风水学说一直被视为工匠之学,难登大雅之堂,在建筑教育和学术研究中被视为禁地,在建筑历史和建筑理论上难以获得合法地位,即便是在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卷中,都没有“风水”这一条目。基于上述背景,在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一些工具书中,对于“风水”一词的解释和评价极不一致。诸如,辞海:“风水 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辞源:“【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旧时迷信,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后一种解释,较为明确地将风水本身与人们对待风水的迷信态度区分开来,为人们作进一步的探讨留下了较大的餘地。事实上,风水,是披着神秘面纱的中国建筑理论和地理环境理论。对于风水学说,绝对地肯定,盲目地崇拜,会导致迷信,并使人上当受骗,身受其害;绝对地否定,则难以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破除迷信、唤醒民众方面收到应有的实效。对风水学说的科学评价,应作具体的和历史的分析。(三)风水学说与周易文化的两种传统在周易文化中,存在着易学与占术这两种传统的历史分野。在风水的内容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在风水学说中,除了源于巫术活动的迷信说法之外,还有与建筑、地理等实用科学息息相关的来自生活实践的经验内容。前者是糟粕和支流,后者才是精华和主流。不过,风水中的这两部分内容,长期以来总是纠缠在一起的,而不像周易中的易学与占术那样,其界限始终是泾渭分明的罢了。占术之类的著述,在汉代以来的史书记载中,大都列入“术数类”,而不列入“经学类”。而古代风水书籍的归类则始终比较混乱:在汉书、宋史、明史和清史稿等史书中,被列入“艺文志”;在隋书、旧唐书等史书中,被列入“经籍志”;在七略、七录、文献通考经籍考等书中,被列入“形法类”;在崇文总目中被列入“卜筮类”;在遂初堂书目中,被列入“形势类”;在贩书偶记、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中,被列入“术数类”;在古今图书集成中,被列入“艺术典堪舆部”等等。由于上述历史原因,伴随中国建筑两千多年并风靡海外的风水学说,至今仍然像蕴藏丰富的矿山一样,在等待着人们去开采、冶炼和利用。既然是开采,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不能指望会一锹挖出一台拖拉机来。近年来,有关风水问题的书籍和文章逐渐增多。除了那些粗制滥造和商业化气味浓重的非学术性书籍之外,难能可贵的是,有许多专家学者已经从建筑、历史、社会、伦理等不同的侧面,对风水问题进行了学术性的考察和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有建筑学专业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也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风水的内容,大体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因素:其一,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诸如,有关建筑选址的“相形取胜”、“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藏风聚气”等原则,以及对有害于人体的自然因素和相应的一些禁忌原则等。它们大都是古代先民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而且都是可以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以检测的。因而,是属于自然知识的范畴,而不是什么迷信。例如,按照阳宅十书中的风水学说,“凡宅不居百川口处”,指的是在古河道的交会处,不宜建造住宅房屋。在古代,这只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一种生活经验,未必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而现代科学表明,在古河道的交会处,正是放射性元素沉积较多的地方。其中所沉积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铀和钍,两者的衰变物则是镭,它们都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自然因素。其二,是社会方面的因素。例如,所谓“凡人家宅门上不可起楼,必主家长不利,官衙亦然。古云:门上起高楼,家长遭狱囚”,指的是在封建帝王时代,因触犯等级森严的建筑形制而构成的潜越之罪,因而,一家之长的牢狱之灾势必在所难免,即使是官衙也不例外。再如,所谓“凡人家屋角不可漫街,主招诉讼”,指的是房屋两面临街的屋角,容易遭到车辆什物的撞击而被损坏,由此必然会招致诉讼之事;再如,所谓“凡宅不居当冲口处”、“凡宅开门路及车门,不要直射,谓之穿心杀。主家长横死之患”,说的是住宅大门不能正冲路口。否则,家人出门易遭车祸。这里说的家人,未必一定是家长。之所以特指家长者,盖因住宅建筑均由家长负责,特此提醒其责任重大而已。即便是未出车祸,从建筑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至少也会使人出门时感到心情紧张,有违“出入平安”、“出门见喜”、“开门大吉”之良好意愿。如此等等。其三,是文化心理的因素。在文化环境和文化方位上,风水学说往往借助于周易中的象数义理、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等学说,通过在建筑的整体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组合、图案选择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段,来实现人们对于天人之和、人际之和、身心之和等“天人合一”之最佳生活环境的追求。然而,这只不过是以心理暗示的方式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从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其中不乏值得研究与可资借鉴之处。但是,需要摈弃的糟粕可能更多一些。例如,风水中,有所谓“凡宅起屋,前低后高,主发财禄兴旺”或“前低后高,代出英豪”的说法。宅院建筑“前低后高”,固然是有利于排水通顺、采光充分和心情开敞。至于是否一定主发“财禄兴旺”、“代出英豪”,就不必当真了。诸如此类的说法,犹如日常生活中,祝某人“升官发财、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之类的套话一样,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吉祥话”而已。“吉祥话”本身,未必就是迷信。对“吉祥话”信以为真,就成了迷信。迷信者,迷离迷糊而又坚信不疑之谓也。与此相应,风水中的环境也分为三种,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这里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以上三者,对人的身心健康各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最直接、最根本的,是自然环境。真正的凶宅(又叫做使人生病的建筑),主要就来自对人体有害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生活质量和行为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约束作用(如:社会秩序、公共设施、邻里关系、建筑形制、建筑法规等)。而文化环境中蕴含着较多的心理暗示因素(如象数易理及其相应的文化方位和文化象征等),它可以产生正面的效应,也可以产生负面的效应。选择和营造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乃是风水学说的宗旨所在。综上所述,当我们揭开风水学说的神秘面纱之后,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经天纬地的广阔视野、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崇尚和谐的理想境界、趋吉避凶的基本原则、唯变所适的辩证思维、身心之和的人文关怀、象数义理的巧妙运用等易学文化内涵,对于我们弘扬中国建筑理论的优良传统、融合外来建筑理论的诸多长处、创造新时代的建筑文化,是有益而无害的一大善事。不过,这是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学者长期合作、共同探讨的一项系统工程。二. 北京古都建筑的文化内涵及其文物保护问题(一)北京古都的风水形胜与生态变迁 中国历代之京城选址,大都以“相形取胜”等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形胜者,山川河流、地理形势、京畿物产等优胜自然环境之谓也。北京古城,乃元、明、清各朝定都之地。在中国,历朝选址定都,均有风水和易学论证。所谓“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也。”然而,自明、清以来,北京古都的风水形胜及其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沧桑变化。就其自然条件而论,北京城内,据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皇城西,古木深林,春峨峨,夏幽幽,秋冬岑岑柯柯,无风风声,日无日色。”俨然一派古木林深、遮天蔽日之景象。北京城外,据明经世文编记载,当年北京周围松林之稠密,以致于道路上只可容一人骑马前行。山林之茂密,带来水面之丰盛。钓鱼台、玉渊潭、金鱼池等地,常年泉水涓涓,许多地方“泉从地涌,一决而通”。据说,早年从通州到北京,有七十二淀。海淀,即是其中之一。“水所聚曰淀。高粱桥西北十里,平地出泉焉,北曰北海淀,南曰南海淀。或曰巴沟水也。”如今,北京之形胜,可谓地势尤在,而面貌皆非了。有人说,北京风水的灾变恐怕是从皇帝驾到开始的,明初迁都北京,土木工程用材不计,仅当时易县柴厂,就有来自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的烧炭民夫几千人。以一人一天砍伐一棵树来计算,每月、每年所毁坏的树木已相当可观。据说,十斤树木还烧不出一斤木炭。而紫禁城内冬天每日供碳的标准为:皇帝是敞开供应,没有限制;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皇帝儿孙成群,嫔妃如云,算起来,为保证皇帝一家一天的暖和,山上就得奉献出一片森林。明清两朝在北京执政的皇帝共有25位,历时五百多年。他们都轮一遍的话,山梁也就成了荒山秃岭。就整体而言,近五十年来北京的生态环境仍是每况愈下的。曾几何时,先是在“工业以钢为纲”、“大炼钢铁”和“农业以粮为纲”、“向山河湖海要粮”等口号下,毁林烧炭、毁林开荒之风盛行,就连北京植物园的名贵植物也曾一度被毁而改种老玉米。接着,是北京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林木荒疏、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水面锐减,当年的海淀早已名存实亡。特别是随着大部分护城河段变为暗河,以及西直门北面的太平湖被改做地下铁路的用地等重大举措,北京的水体面积已经急剧缩小。随着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也与日俱增,仅在解放后的数十年间,就在北京打下了4万眼井,以至于把北京的地下水位打出了一个直径约1000多平方公里的大漏斗。随着包括天坛在内的大小公园的绿地被侵占,北京城市的绿地面积一度急剧下降。尽管这些年来有关部门正在想方设法扩大绿地面积并且卓有成效,但是,北京市民在绿地的人均占有量上,与世界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近年来,北京在夏天的气温超过了过去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和南京,恐怕与上述不适当的人为活动不无关系。1973年,国外有人对城市下了一个定义,说城市是“不透水的地比例大”的地方。因为,由密集的建筑物和用水泥或柏油铺设道路的地面,使得雨水不能向地下渗透。这种不透水的地的面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增大。而且,“不透水的地方”是沿着自城市中心向郊外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正因为如此,在小气候的变化方面,才会出现气温在市中心处偏高的所谓“热岛现象”。当年,梁思成先生关于“早晚你们会看到北京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的预言,已经成为事实。随着电力和通讯事业特别是移动电话事业的快速发展,物理污染中最为严重的电磁污染(号称“电磁魔鬼”),也日趋严重。再加上北京郊区和相邻的西北省区对植被林木的严重破坏,二十世纪80年代,有人关于“风沙逼近北京城”的警告,现在也已成为冷酷的现实。近年来,每年出现的风沙降尘天气正在逐年增多,以至于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不得不添加了风沙降尘的内容和符号。如此恶化的人工自然环境,不仅影响到文物建筑的保护,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北京市民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老人们所说的“风水走了”,未必都是迷信。(二)北京古都的风水格局与文化内涵明、清北京城建筑的风水格局之讲究、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中国历代京城之最。据大清会典记载:“凡相度风水,遇大工营建,钦天监委官,相阴阳,定方向,诹吉兴工,典至重也。” 明、清北京城,在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上,运用了易学中极为丰富的文化方位和象数义理。北京最重要的礼制建筑,即位于内城郊外南、北、东、西四正方位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与先天八卦中乾南、坤北、离东、坎西或天南、地北、朝日、夕月的方位相一致。周易说卦传:“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其中,天坛,是号称“天子”的古代帝王在冬至阳气来复之时祭天的场所。北京的天坛,“初尊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称为天地坛,后既分祀,乃专称天坛”;明“永乐十八年(实为1421年,引者注),北京天地坛成,每岁合祀。嘉靖九年(1530年,引者注),敕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建方泽于安定门外,每岁夏至祀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引者注)二月奉旨:圜丘、方泽今后称天坛、地坛。”由于它最初是“天地坛”,因此,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按照“上北下南”的地图方位,其围墙呈“北圆南方”的形状。外城建成后,为保持其原来的郊祀之意境,又在围墙外面,建筑意境了一道形状相似的外围墙。天坛内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等,自南而北依次分布在位于中央偏东的一条高大的甬道上。位于天坛南半部的“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四周,是“北圆南方”的一道子墙。子墙的东、南、西、北四正方位,依次开设有“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元亨利贞”,表达的是乾卦之“天行健”的特点。在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辞中:“元亨利贞”四字俱全者,凡六卦(乾、屯、随、临、无妄、革);“元亨利贞”四字俱全且无多余字句者,只此一卦(乾)。在北京古建筑的门额中,运用“元亨利贞”四字者,也仅有天坛一处。在象数上,天坛全用“天数”(即“奇数”,又称“阳数”),所谓“天坛走一走,处处都是九”;地坛,全用“地数” (即“偶数”,又称“阴数”)。北京城的水口方位,则与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方位中之乾西北、巽东南的方位相一致。北京内城的入水口(内城北侧西面的积水潭水关,以及当年西直门南侧的金水河水关)、紫禁城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的入水口(筒子河西北角外沿西侧偏南的双孔暗道)和紫禁城之内金水河(在正五行方位中西方属金,来自西方的河水称作“金水河”)的入水口(今神武门西面筒子河内沿的单孔暗道),均在西北乾方即“天门”方位。北京内城水系的出水口,均设在东南巽方即“地户”方位(入通汇河)。按照风水学的理念:水主财。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之处谓之地户,若不见去处谓之地户闭。天门开,象征财源不断;地户闭,象征财用不竭。与此相应,在建筑设计上,北京内城城墙的西北角和筒子河西北角的外沿,都缺一角。西北之天门方位缺一角,谓之“天口缺”,象征天门开。入水口和出水口,均为暗道,分别象征天门开和地户闭。其实,所谓“水主财”,是指水多之处,地面上之资源丰富、民多富裕。反之,缺水处,地面上之资源匮乏、民多贫困。以西北之天门、东南之地户分别为入水口和出水口,是因为中国的地势在整体上为西北高、东南低,如此安排,水流较顺。在易卦中,巽为顺。在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中,巽居东南,以巽方为出水口,也是要求得个“顺”字。如此而已。当年,明代迁都北京时,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往南缩回不多不少整五里,而且,为了避开水面广阔的太平湖,不惜将西北方向的城墙缺一角,其道理与筒子河西北角外沿缺一角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与入水口空间方位的安排密切相关。此外,明代的“朝天宫”就建在内城的西北乾方,即今阜城门内白塔寺附近。明宪宗诗云:“禁城西北名朝天,重簷巨栋三千间。”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有多重含义。在先天八卦中,谓之乾坤定位之天地线、负阴抱阳线或刚柔中和线;在后天八卦和正五行方位中,谓之离南、坎北之水火线;在地支方位中,谓之子午线。解放后,曾在地安门和正阳门桥下,分别挖出了十二属相中象征“子”、“午”的石鼠和石马。紫禁城内的建筑,在整体布局和规划设计上,采用了正五行方位中以“土”居中央的五行生克原理。据阳宅三要:“阳宅三要者何?门主灶是也。门乃由之地,主乃居之所,灶乃食之方。阳宅先看大门次看主房,门厨有东四西四之分,而主房却无定位,高大者即是。只要门主相生即以吉断,相克即以凶断”。又据古营造赋:“生出克入则凶,生入克出则吉。生克论乎其方,吉凶随乎其宅。”明、清北京紫禁城在其四正方位开有四门,并将主体建筑即前朝三大殿建在中央,为防止东方之“木”克中央之“土”即外克内之凶象,借阴木不能克阳土之理,将以太和殿为代表的主房(“高大者为主”)安置在崇基两丈的“土”字形高台之上,变中央之“土”为阳“土”(所谓“台高多阳”),并运用河图中的天地生成数,将东华门之九路门钉消减为八路门钉(在河图中东方的阴数为“八”),变阳“木”为阴“木”,来表达其追求和谐吉祥之吉宅文化环境的良好愿望。并以五行色为依据,用红墙黄琉璃瓦之色彩基调,来烘托南北中轴线上火生土、土克水即外生内、内克外之吉宅气氛。此外,在钦安殿和清代文渊阁的设计中,均以不同方式采用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河图象数,文渊阁还采用了与五行相应的水行色调(黑色)。在内廷中设计的乾东、西五所和坤东、西六宫,分别象征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北京的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在城门、城楼、宫殿、宫门,乃至御花园等建筑的设计和命名上,保持有: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天子居中,向明而治;罡星朝拱,九五天安;九五至尊,飞龙在天;至哉坤元,用六永贞;左文右武,东仁西义;尊卑分明,长幼有序;天圆地方,内外有别;规天矩地,天人合一;内和外安,六六大顺;百子千婴,子孙兴旺;万春千秋,江山永继等文化底蕴。如此等等,难以尽述。(三)北京古都的现代建设与文物保护近年来,随着北京现代建筑的迅猛发展,“维护古都风貌”的问题显得日趋紧迫。要维护北京的古都风貌,就必须了解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与此相反的破坏性的建设。其中,位于北京西客站那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就是一个典型实例。熟悉北京城的人,大都明白这不过是对景山五亭之中位于最高峰上那个“万春亭”的仿造而已。差别在于:景山顶上的那座亭子,是木架整体结构;西客站巨大门洞上的这座亭子,则是钢架整体结构(据说其重量高达700多吨)。这种将景山“万春亭”之类北京古都的标志性建筑,在现代建筑上任意仿造、任意照搬的做法,同其文化内涵是大相径庭的。北京的许多建筑,包括景山上的这座“万春亭”在内,都是有说处和有来历的。景山,明代初期称作“镇山”(即“镇王气”或“煞王气”之意,相传元朝的宫殿就被埋在它的下面)、后来改称“万岁山”。清代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称为“景山”。据北京形势大略:“景字从日,言日在京也。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也。山形五台(五座山峰),应天五气(五方之气)捧日也”。景山有五峰,“峰各有亭,踞其颠中曰万春,左曰观妙,又左曰周赏,右曰辑芳,又右曰富览,俱乾隆十六年(1751年,引者注)建。”这五座亭子,把个“景字从日,言日在京也”的意境,塑造得更加淋漓尽致了。位于正中间山峰上的“万春亭”,位置最高,规格也最高。其亭面纵、广各五间,是一座三重檐四角攒尖式的正方形建筑。“三”、“五”,皆为阳数。而且,在十个自然数中的“一、三、五、七、九”五个阳数之间,“五”居中央;纵、广各五间,即五五“二十五间”。“二十五”是五个阳数之和,象征着景山之“景”字中的“京”上之“日”。但是,这里的 “日”,不是实指天上的自然之“日”,而是象征地上京中之“日”,即所谓“天子”。景山之“景”字,既是“日”在“京”上,又是“京”在“日”下。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有“望长安于日下”的诗句。以后,人们就把“日下”比作京都。清代康熙二十五年朱彝尊编辑的日下旧闻,以及乾隆三十九年钦定的日下旧闻考,均以“日下”命名。其中所说的“日下”,都是指的作为京都的北京。“万春亭”,建在北京最重要的南北“中轴线”上,象征着天子所居得中、得正之尊位;建在北京城的制高点上,又象征着天子权力在人间的至高无上。此亭命名为“万春亭”,则象征着居中、得正之天子的江山永固、万代流传。因此,位于北京古都南北“中轴线”的制高点上的这座亭子,同北京城的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等其它标志性建筑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建筑形制具有严格规定的古代,如果有人胆敢在京城中轴线之外的什么地方,任意仿造这样一个“万春亭”的话,恐怕就有另立中央之嫌了,其后果之严重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在北京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那种在现代建筑的头顶上仿造一个帝王时代标志性建筑的做法,在建筑思想、建筑意境上,其寓意何在?在建筑功能上,其必要性何在?释名释亭:“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火车站,是过往旅客的集散之地。其主要功能,应当是便于旅客快速准确地乘上火车到达其目的地。把若大一座亭子顶在那么高大的门洞上,旅客们有何心思在上面“停集”?在建筑心理学上,把700多吨重的一座钢架整体结构的庞然大物安置在一个比该建筑物还要大的门洞的横梁上,能给人以何等的安全感?在建筑经济学上,要建造出能够托得起这么重的横梁,需要何等昂贵的造价?如此这般地使用中国纳税人的血汗钱,是否心安理得?更何况,从维护北京建筑的古都风貌上,乃至从建筑景观和建筑美学上来说,也都是一个败笔。 另一个典型实例,就是“北京将建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的惊人之举。 笔者是在2001年5月11日,从北京电视1台听到这一新闻的。据说,这座未来的建筑物高达520米,120层,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造价10亿美元。而且,将用它作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这则报道,令人吃惊,发人深省。其一,当我们在回顾20世纪人类文明的巨大成就时,会看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些发人深思的负面效应。例如,20世纪初发端于美国的“摩天大楼”(建筑学上称之为“超高层建筑”)及其钢架玻璃幕墙,曾经被人誉为现代文明的象征和经济繁荣的标志。然而,曾几何时,关于“摩天大楼”的是是非非,已经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据20世纪80年代的报道,从经济学上看,当时的摩天大楼大都是亏多盈少,而且是越高越难以盈利。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高达443米(地下3层,地上110层),已经达到了芝加哥航空事业管理局所规定房屋的极限高度。这栋建筑于19701974年的大厦每年都要赔上4000万美元,现在仅值其贷款金额的一半。从实用性上看,摩天大楼也令人担忧。气流经过摩天大楼时,会产生气流旋涡,从而引起大楼顶部轻微晃动,轻则令人感到不适,重则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损坏。从其社会影响来看,在摩天大楼群集之处,还会产生一种“峡谷效应”。这种效应会使得大楼表面的风速过快而产生强大的负压,并导致大楼的玻璃幕墙会像“雪崩”一样毁坏,严重危及行人安全。同时,玻璃幕墙还会产生光污染,从而引起诉讼事件。此外,由于升降机高度和水压极限的限制,防火安全也是一个难题。因此,为了安全起见,绝大多数摩天大楼的窗户终年紧闭,楼内的办公室一年四季都要靠空调机来调节室温和空气。这样,“高楼综合症”等建筑疾病便随之应运而生。随着“智能建筑”、“生态建筑”、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已经有了改变。在他们的心目中,安全、实用已经超过了荣耀。新建筑向高空发展的势头正在锐减,人们已经把着重点转向了改进室内布局、提高其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和室内的环境质量上。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密集、土地紧张等原因,近年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尤其是在寸金之地的大都市,又出现了某种摩天大楼热,并把建造比以往更高的摩天大楼视为一种荣耀。据当时的报道,全球将在20世纪90年代竣工的最高的10幢建筑中,亚洲就占有9幢。中国正在成为摩天大楼的主战场。当时已经交付使用的104米以上的123幢高楼中,上海有76幢,广州有19幢,北京有16幢,深圳有12幢。而且,还有许多城市对摩天大楼的征地、拆迁、立项、集资大开绿灯。目前,中国最高的建筑物是上海的金茂大厦(高425米,88层)。这种摩天大楼热,可以看作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在建筑文化方面出现的一种“地域差”和“时间差”现象。当前,摩天大楼高度上的竞赛,实际上已经成为建筑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组操作员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北京海淀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季招聘15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晨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观光车驾驶员及高压电工人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394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佛山市中心血站南海血站招聘公益一类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南平市公安局招聘辅警59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招聘高层次人才1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佳木斯抚远市人民法院公开招聘聘用制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台州玉环市卫生健康系统公开招聘高层次卫技人才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乾县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学堂在线 走进心理学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解析
- 学堂在线 极区航海导航保障 期末考试答案
- 化工安全技术课件下载
- 初中诚实守信说课课件
- 小儿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 英语词性介绍课件
- 现代大学英语(第三版)语音教程 课件 第四章 读音规则与朗读技巧
- 消防员心理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Ⅰ卷(含解析)
- 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