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1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学习目标 1 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 掌握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2 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 了解原子结构 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 1 微观探析 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形成 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 2 科学探究 设计实验探究第3周期元素金属性 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 新知导学 达标检测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1 钠 镁 铝失电子能力强弱 红 一 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2Na 2H2O 2NaOH H2 1 实验 中 钠熔成小球 浮于水面 四处游动 有 嘶嘶 的响声 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色 该实验说明钠与冷水反应剧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实验 中 加热前 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 加热至沸腾后 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 滴加酚酞溶液变为色 该实验说明镁与冷水 能与热水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粉红 几乎不反应 3 实验 和 中的两支试管内都有无色气泡产生 但实验 中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2HCl MgCl2 H2 2Al 6HCl 2AlCl3 3H2 4 结论 钠 镁 铝置换出水 或酸 中的氢时 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钠 镁 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钠 镁 铝的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Na Mg Al NaOH Mg OH 2 Al OH 3 Na Mg Al 2 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 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 原子半径逐渐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减弱 相同 增多 增大 减小 例1研究表明 26Al可以衰变为26Mg 下列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正确的是A 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 在AlCl3和MgCl2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C 将打磨过的镁条和铝片分别与热水作用 并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D 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26Al 26Mg的单质分别与热水作用 答案 解析 解析通过比较两单质分别与水 或非氧化性酸 反应的剧烈程度或比较Al OH 3和Mg OH 2碱性强弱 进而判断Mg Al的金属性强弱 A项 单质的硬度和熔点与元素金属性强弱无关 B项 AlCl3和MgCl2分别与少量的NaOH溶液反应 生成Al OH 3和Mg OH 2沉淀 无法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D项 在空气中久置 二者表面均附着氧化物 与热水均不反应 无法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1 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 或非氧化性酸 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 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2 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一般来说 碱性越强 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3 比较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的强弱 对主族元素而言 最高价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则对应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弱 4 比较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一般在水溶液里若Xn Y X Ym 则Y比X失电子能力强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 即金属性 强弱的判断依据 思维启迪 例2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A 金属单质间发生的置换反应B 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C 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D 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解析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不能作为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如1molAl反应失去的电子比1molNa多 但Al的金属性比Na弱 答案 解析 思维启迪 1 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实质是原子失电子的难易 凡是能直接或间接地比较化学变化中原子失电子的难易 即可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2 金属性强弱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取决于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3 单质的物理性质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因素 例3对Na Mg 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碱性 NaOHMg2 Al3 C 单质的还原性 NaMg2 Al3 答案 解析 解析Na Mg Al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由于离子半径 Na Mg2 Al3 故氧化性 Na Mg2 Al3 规律总结 同周期从左到右 主族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减弱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1 硅 磷 硫 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 二 同周期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 Si P S Cl HClO4 H2SO4 H3PO4 H2SiO3 增强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 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但从左至右核电荷数依次 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相同 增多 减小 例4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X Y Z三种元素 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XO4 H2YO4 H3ZO4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离子半径 X Y ZB 单质的氧化性 X Y Z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Y Z 答案 解析 解析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出同周期元素X Y 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左到右的顺序为Z Y X 也可以根据最高化合价 分别为 7 6 5 进行判断 进而再运用元素周期律判断元素及其单质的各项性质 规律总结 1 解此类题目须明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再利用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判断 2 同周期从左到右 非金属单质氧化性增强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 例5下列不能说明氯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强的事实是 HCl比H2S稳定 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HClO4酸性比H2SO4强 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 S与Fe反应生成FeSA B C D 答案 解析 解析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高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可以说明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不能说明 可以说明 Cl2能置换出H2S中的S 可以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不能说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不可以说明 Fe与Cl2 S分别反应生成FeCl3 FeS 说明非金属性Cl S 可以说明 只有 不能说明氯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强的事实 思维启迪 1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实质是元素原子得电子的难易 凡是能直接或间接地比较化学反应中原子得电子的难易 即可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2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单质或化合物物理性质方面的规律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无关 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无关 根据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时 必须是最高价含氧酸 原子在反应中获得电子数目的多少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无关 无氧酸 气态氢化物水溶液 的酸性强弱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无必然联系 学习小结 同周期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 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 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2 第3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3 同周期中 第 A族元素 H除外 金属性最强 第 A族元素非金属性最强 4 从Li F Na Cl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现从 1 7价的变化 5 Na Mg 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碱 6 已知酸性 盐酸 碳酸 硫酸 则证明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Cl C Si 7 根据Cl2 2KI I2 2KCl 证明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Cl I 答案 1 2 3 4 5 6 7 2 2017 三门峡高一检测 下列能说明非金属性S强于P的是A S的颜色比P4的颜色深B P4能在常温下自燃 而S不能C 酸性 H2SH3PO4 答案 解析 解析物理性质不能作为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P4的自燃是其着火点低的缘故 与非金属性无关 H2S不是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不能作为比较的依据 1 2 3 4 5 6 7 3 2018 滁州定运检测 下列叙述中能判断A金属比B金属失电子能力强的是A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 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 1mol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 常温时 A能从水中置换出H2 而B不能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解析A项 只指出A 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 不能确定两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及其原子半径的大小 不能确定A B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B项 电子层数少的原子不一定比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弱 C项 原子失电子的多少不能说明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1molAl比1molNa与足量稀HCl反应时生成的H2多 但Al不如Na活泼 D项 说明A比B失电子能力强 1 2 3 4 5 6 7 4 下列关于第3周期元素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 Na Mg 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B P S 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 第3周期 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D Na Mg 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解析Na Mg 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 2 3 其原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但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P S Cl的最高正价分别为 5 6 7 依次升高 由于P S Cl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其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也依次增强 除稀有气体外 第3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因此这一周期 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因Na Mg Al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则它们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应依次减弱 1 2 3 4 5 6 7 5 X Y为同一周期的元素 如果X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X Y均为金属元素 则X的金属性强于YB 若X Y均为金属元素 则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C 若X Y均为非金属元素 则Y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 若X Y均为非金属元素 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强于X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解析X Y为同一周期元素 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则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 即Y在X的右边 依据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知 若X Y均为金属元素 从X到Y 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其形成的阳离子氧化性增强 A项正确 B项错误 若X Y均为非金属元素 从左到右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C D项均正确 1 2 3 4 5 6 7 6 下列所述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 Na Mg Al还原性依次增强B HCl PH3 H2S稳定性依次减弱C Al OH 3 Mg OH 2 NaOH碱性依次减弱D S2 Cl K Ca2 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解析Na Mg Al还原性依次减弱 A项错误 HCl H2S PH3稳定性依次减弱 B项错误 Al OH 3 Mg OH 2 NaOH碱性依次增强 C项错误 S2 Cl K Ca2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随原子序数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D项正确 7 A B C D为同一短周期的4种元素 A为该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的氧化物既可溶于强酸溶液又可溶于强碱溶液 C D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 C点燃时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可与C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C的单质 D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 1 A B C D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 B C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华传统木雕工艺师认证考试模拟题库
- 2025年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专家讲座要点预测题
- 拉晶清装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拉力试验培训课件
- 护士肝病科普知识培训课件
- 抢车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环氧丙烷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板卡项目发展计划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煤制合成氨项目建议书
- 《田径运动概述讲》课件
- 颅内压增高-神经外科教学课件
- 部编《我爱学语文》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展览馆声学优化方案
- 10kV供配电系统电气运行规程
- 葫芦烙画教学
- 国际机票基础知识课件
- 快递行业员工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
- 综合实践创意垃圾桶课件
- 2024数据要素白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