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_第1页
浅析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_第2页
浅析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_第3页
浅析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浅析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 姓 名: 解宇昊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法 学 班 级: 法学32 学 号: 2263232 指导教师: 杨 钦 职称: 助 教 2007年 5 月 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7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1一、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概述2二、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两种模式之比较分析2(一)英美国家的对物诉讼程序模式21、对物诉讼程序概述22、对物诉讼程序的功能3(二)我国的对人诉讼程序模式3(三)对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现存问题的分析41、被告的确认 42、重复扣押 43、确权诉讼 5三、完善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意见5(一)分配方案形成前的异议程序5(二)分配方案形成后的异议程序6四、结语 6致谢6参考文献6浅析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法学专业学生 解宇昊 指导教师 杨 钦摘要:本文首先介绍英美国家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即对物诉讼,并阐述对物诉讼的功能作用,为我国对人诉讼模式下船舶优先权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参考;然后,对我国船舶优先权被告的确定、船舶扣押和确权诉讼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为平衡债权人间的利益,实现公正,笔者初步设想建立异议程序,允许海事债权人加入确权诉讼或者在分配方案形成后对其他债权人享有的债权是否成立、债权金额、受偿位次提出异议,以求集中、公正地解决与船舶有关的各项争议,从而达到完善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最终目的,充分发挥该项制度的社会功能。关键词: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对物诉讼;对人诉讼;异议程序Methodology of the Procedure of Enforcing the Maritime Lien Student majoring in law Xie Yuhao Tutor Yang qinAbstract: In this thesis, the procedure of enforcing the maritime lien in the common law jurisdiction, i.e.action in rem, is first introduced. Illustration of functions of action in rem is made and its shortcomings and improvement are also pointed out, to which a beneficial reference is made when enforcing maritime lien by an action in personam. Seco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defendants, arrest of vessels and the nature of action for determining rights is analyzed. Thirdly, in order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each maritime creditor and justice among them, a preliminary proposition is made to establish a challenging procedure in which the interested creditors are allowed to challenge other creditors in respect of the existence of credit, the sum of the subject vessel can be resolved in one challenging procedure and the justice is done. So that our system of maritime lien can be perfected. Keywords: maritime lien;comparative law;action in rem,;action in personam,;challenging procedure 关于船舶优先权,我国海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如下:“是指海事请求权人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经营人提出海事请求,对产生该请求的船舶具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而第二十二条规定下列各项海事请求具有船舶优先权:(一)船长、船员和在船上工作的其它在编人员根据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工资、其它劳动报酬、船员遣散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二)在船舶营运中发生的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三)船舶吨税、引航费、港务费和其它港口规费的缴付请求;(四)海难救助的救助款项的缴付请求;(五)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但载运200吨以上的散装货油的船舶,持有有效的证书,证明已经进行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具有相应的财务保证的,对其造成的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不属于前款第五项范围。船舶优先权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实体上的权利,在实现时需要有与之特征相符合的程序。从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对物诉讼与船舶优先权相伴相生,并且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诉讼模式和船舶优先权的实现方式。它考虑到了船舶具有流动性的特征,赋予了权利人更便捷的实现权利的方式。而对人诉讼模式下,船舶优先权的实现则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要更好地实现船舶优先权,就有必要从对物诉讼中有所借鉴。另外,由于在船舶优先权的实现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个与船舶有利害关系的债权人,因此,集中、快速、公正地解决各种纠纷,有效处理债权人之间的争议应该在程序设计和完善时予以考虑。本文首先对英美国家的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中的对物诉讼模式加以介绍并分析,然后与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中的对人诉讼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探求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完善方法,以便充分发挥该制度的社会功能。一、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概述船舶优先权的实现是指享有船舶优先权的主体,在法定期间内依法申请法院扣押产生优先权的船舶以获取担保,或拍卖船舶保存价款,或在法院裁定拍卖船舶及设立海事赔偿责任基金公告期间内申请优先债权登记,使船舶优先权担保的债权优于其他优先债权或一般债权得到受偿。船舶优先权的实现是整个船舶优先权制度的落脚点。而该制度的所有宗旨和所承载的制度功能都依赖于实现程序的合理设计。衡量一个程序是否合理的标准有公平、效率以及是否符合其所要实现的实体权利的特征和需要。笔者认为,认识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应该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应该是有效的、便捷的,因为船舶优先权制度的宗旨就在于保护特定的海事债权人的利益,而这种保护得以实现依赖的就是有效、便捷的实现程序。第二,船舶优先权的实现还牵涉到其他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其中包括船舶所有人、光船租船人、船舶经营人、船舶受让人、船舶抵押人、船舶留置权人。因此,在设计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时,除了考虑实现的效率以外,还应当权衡各方的利益,赋予利害关系人相应的程序救济手段。第三,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中,效力与公平的冲突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在一艘船舶上往往同时存在多个船舶优先权、抵押权、船舶留置权,要利用一个程序来定争止纷,就要求程序规则清晰明了且极富效率。英美国家结合船舶优先权的特征,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现船舶优先权的程序规则,即对物诉讼制度。该制度与我国海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对人诉讼制度规则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我国海商法虽然在实体上移植了船舶优先权制度,但是,与之相配套的诉讼程序还不够完善,程序规则分散在海商法中,不便于适用。所以,笔者下面将对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两种模式进行介绍,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够得到针对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完善方法。二、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两种模式之比较分析(一)英美国家的对物诉讼程序模式1、对物诉讼程序概述所谓对物诉讼是指一种针对物的诉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海事法院可以通过扣押被诉船舶或其它财产而确立管辖权,迫使物主提供担保,或在不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将船舶或财产拍卖,以拍卖所得价金为限偿付债务。对物诉讼的特点是把物视为诉讼主体,并通过对物诉讼,以其本身的价值来承担责任。英国学者D.R.Thomas将“通过对物诉讼来行使” 概括为船舶优先权的法律特征之一。1981年英国最高法院法第21节(3)款(sect.21(3) of the United Kingdoms Supreme Court Act 1981)明确规定,船舶优先权通过 对物诉讼程序来行使。在对物诉讼中,海事请求人可以通过扣押当事船舶来获取担保或通过法院强制出售船舶来获取船舶价款这两种形式实现其船舶优先权。在美国,“任何船舶优先权人只要能在任何人地区法院管辖的区域范围内发现有关船舶,就可以向该法院提起对物诉讼而将船舶扣押,起诉的公告应公之于众,以便让其他的请求权人也能参与诉讼。如果船舶未能提供担保,并且法院作出了最初起诉的原告以及其他后加入的请求权人胜诉的判决,该船舶就可根据法院作出的命令而被拍卖。通过拍卖,该船舶的买受人就取得了一艘无任何优先权的船舶,而船舶的优先权人得以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通过司法拍卖执行船舶优先权,是世界上公认的做法,美国法院承认外国海事法院拍卖船舶的全部效力。”The City of Mecca一案中,Sir George Jessel M.R.将对物诉讼描述为:“你可以在英国或大部分国家对船舶提起诉讼。传票可能是向该船所有人签发的,但船舶所有人可能从不到庭。因此,你得到的判决只是针对那艘船舶的,判决书上从头至尾没有出现一个人的姓名,这就是对物诉讼。”2、对物诉讼程序的功能对物诉讼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提起诉讼来迫使物主到庭应诉,并以此作为原告请求的一种担保方式,这使得对物诉讼具有了准对人的特征。事实上,对物诉讼为了程序实现上的便利而将船舶拟制为被告,简化了诉讼法律关系,有助于有效地实现船舶优先权人的权利,也有助于尽快解除船舶上存在的负担,使船舶能够更快地投入营运以及转让。具体说来,对物诉讼程序与对人诉讼相比,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对物诉讼为权利人提供了一种独立于财产所有人所在地管辖的确立管辖权的方法。此种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海事管辖权扩大方面,而且在充分保护海事请求人方面同样是重要的。所以,在对物诉讼制度下,海事请求人可以选择对其最为有利的地方提起对物诉讼。第二,对物诉讼下的扣押为海事请求人提供了判决前的担保。一旦扣押被申请人的财产或是其提供的担保,海事请求人的权益便不会在最终判决前受到因被告的财产变动而造成的影响。第三,对物诉讼避免了对人诉讼程序上的不便,能更及时、有效地保护海事请求人的利益,提高海事审判的效率。海上运输是一项牵涉多方的活动,产生纠纷后当事人关系复杂。另外,如前所述,作为海上运输工具的船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要求还是请求人再提起诉讼时不仅掌握船舶的动向而且要查明船舶所有人的身份是非常困难的。在碰撞事故中,这一点非常突出。而在对人诉讼模式下,原告因担心被告诉讼主体不合格,再起诉可能已经超过除斥期间而丧失优先权,常常把个关系方都列为被请求对象。而在对物诉讼模式下,则无须查明船舶所有人的身份,扣押产生优先权的船舶即可。从以上对物诉讼的三个功能中可以发现,该制度简便、有效,符合海上运输法律关系复杂以及船舶流动情况下解决法律纠纷的需要。因此,在英美国家的海事纠纷当中,对物诉讼应用的是比较广泛的,同时,该制度也为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完善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二)我国的对人诉讼程序模式我国不存在对物诉讼程序,而只有对人诉讼,概括来说即船舶优先权人或通过诉前保全来扣押当时船舶或提起对人诉讼后,通过诉讼保全来扣押当事船舶,要求船东或其他对海事请求负有责任的人提供担保,并在未取得担保的情况下请求法院强制拍卖船舶,并对拍卖所得船舶价款优先受偿。具体而言,我国海商法第28条规定,船舶优先权应当通过法院扣押产生优先权的船舶行使。同时,我国海事诉讼法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十章规定了船舶优先权实现的管辖、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中的扣押拍卖、债权登记和受偿程序。上述规定共同组成了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框架和内容。而就具体的船舶优先权案件而言,视其进展进度,可以将我国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分为以下两种:第一,单独行使。即为行使船舶优先权,海事请求人申请有管辖权的法院扣押产生该海事请求的船舶,如果有关当事人则海事请求人申请法院拍卖船舶,就船舶拍卖所得价款依照法定顺序受偿。单独行使实际上是启动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海事请求人行使优先权的方式。在个案中,有关当事人提供的担保足以满足海事请求人的请求,则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即拍卖受偿程序;在有关当事人未提供充分、满意的担保,海事请求人申请法院拍卖的情况下,海事请求人把船舶优先权的实现带入了拍卖受偿程序阶段。第二、参与行使。即当船舶被申请拍卖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报债权,参与船舶拍卖价款的分配并依法定顺序受偿。参与行使实际上是进入拍卖阶段后优先权人进入并行使自己船舶优先权的方式。拍卖程序主要有两个功能:寿险,使得与船舶有关的债权就船舶价款得到清偿;其次,通过司法拍卖,清除船舶上的负担,使得受让人能够获得干净的船舶。因此,屏幕程序中,船舶优先权人应当及时介入,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债权,并提起诉讼以保障其权利的顺利实现。(三)对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现存问题的分析通过前文就英美法对物诉讼规则与我国对人诉讼规则的介绍,不难看到,对物诉讼在实践中对保护债权人利益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而我国对人诉讼的程序规定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则表现出了一定的缺陷。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下面将结合英美国家的制度特点,就被告的确认、船舶扣押以及确权诉讼这三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我国对人诉讼的模式进行分析。1、被告的确认对物诉讼的特点就是把物视为诉讼主体,并通过对物诉讼,以其本身的价值来承担责任。在对物诉讼模式下,无须查明船舶所有人的身份,扣押产生优先权的船舶即可。所以,也就不存在对人诉讼模式下债权人因无法确定被告主体资格而超过除斥期间丧失权利的情况。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了起诉的实质要件,其中第(二)项要求“有明确的被告”。因此,选择适格的被告对于权利人行使权利至关重要。与英美法中对物诉讼程序以船舶作为被告的做法不同,我国法律要求以自然人或法人作为被告,才能符合起诉的条件。所以,在船舶优先权诉讼中,确定被告应当分两种情况讨论:首先,当船舶所有人是船舶优先权所担保的海事债权的债务人时,船舶优先权人应当以船舶所有人为被告,单独提起以给付为目的的确权诉讼,确认债权和船舶优先权的合法成立,并要求船舶所有人履行给付义务。当船舶所有人不履行判决时,再由担保人向人们法院申请拍卖扣押的船舶以实现船舶优先权。其次,当船舶优先权所担保的海事债权的债务人与船舶所有人因使用权或所有权转移而发生分离时,被告的确定比较复杂。船舶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情形有光船租赁下发生的船员工资请求。这时船员应当以光船承租人为被告提起有关工资请求的给付之诉,并另外以原船舶所有人未被告提起有关其拥有船舶优先权的确认之诉;在船舶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情况下,原船舶所有人与船舶受让人也应该成为两个不同诉中的被告。2、重复扣押司法实践中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海事请求人为了实现其船舶优先权已经申请法院扣押了船舶,那么,另一个海事请求人为了实现其船舶优先权能否对该船舶再次申请扣押?对物诉讼下的扣押为海事请求人提供了判决前的担保。一旦扣押被申请人的财产或是其提供的担保,海事请求人的权益便不会在最终判决前受到因被告的财产变动而造成的影响。所以也就不存在重复扣押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情况。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根据该规定似乎对船舶无法实施重复扣押。然而,扣押船舶是海事请求人程序上的义务,是实现其船舶优先权的前提条件。若不允许其扣押,那么他实质上将无法实现其所享有的优先权。这违背了船舶优先权制度的宗旨。事实上,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的是财产保全中的扣押。法律之所以规定不得重复扣押是因为既无必要又会造成管辖上的混乱。而行使船舶优先权进行的扣押是权利行使的方式和前提,与财产保全的目的和性质不同。所以, 为了实现船舶优先权可以对船舶进行扣押。3、确权诉讼确权诉讼是每一个海事债权人实现船舶优先权时必须提起的诉讼,仅仅提出确认其债权或优先权的确认之诉都不是正确行使其优先权的方法。然而,根据海诉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只有在债权登记后,并且只有提供其他海事请求证据的人才能提起确权诉讼,那么就会出现下面两个问题:(1)在债权登记前提起诉讼要求实现船舶优先权海事债权人,是否只能等待债权登记后再提起一个确权诉讼;(2)如果债权人提供了明确债权数额的债权文书,申请登记后,是否还要提起确权诉讼,以确认其享有船舶优先权。对于第一个问题,回答应该是否定的。登记债权之前海事债权人无须等到债权登记后另行提起确认其船舶优先权的诉讼,因为不是所有的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都能进入拍卖和债权登记阶段的。因此,债券登记前的债权人可以提起确认其船舶优先权的诉讼。对于第二个问题,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海事法院对债权文书进行实质审查是为了确认债权的存在和数额,不涉及债权的性质,即是否属于船舶优先权担保的债权。所以,此类债权还应提出确认船舶优先权以及要求就拍卖价款实现其船舶优先权的诉讼,通过确权判决最终获得执行依据。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对人诉讼程序模式下,船舶优先权的实现程序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的,但是,借鉴了英美国家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中的对物诉讼规则,对我国的规则制度重新认识并加以改进之后,还是可以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更好地运用船舶优先权的法律规定,更好地保障船舶优先权人的利益的。同时笔者认为,船舶优先权的本质目的还是在于使债权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所以,如何能够更好的平衡各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争议,将会成为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完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完善我国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的意见就实体法而言,船舶优先权人之间因其享有的船舶优先权存在位次之分,船舶优先权人与其他以船舶为担保的海事请求人之间因各自享有的担保物权受偿顺位不同,各海事债权人必然会争夺优先受偿的地位。这种实体上客观存在的利益冲突就需要在船舶优先权实现过程中构建一个用以解决个船舶优先权人之间以及船舶优先权于其他担保债权之间的争议的程序。我国海事诉讼法没有提供这种争议的解决机制。海事债权人因为缺乏提出异议和解决争议的程序,在船舶拍卖价款被执行完毕后,其实体上的权益会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在海事诉讼法中构建一个合理的异议程序对于集中解决与船舶有关的权利冲突,平衡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至关重要。笔者在经过研究之后,总结出在船舶优先权实现程序中构建异议程序的几种情况,归类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分配方案形成前的异议程序我国海诉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海事法院对确权诉讼作出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可以看出,还是法院实行的是一审终审,这主要是出于提高纠纷解决效率的考虑。那么,在所有的确权诉讼都结束后,其他海事请求人还能否再提出异议?在所有的确权诉讼结束后,持有异议的海事请求人已经失去加入诉讼的机会。此时,能否允许异议人对确权判决提出异议呢?我国民事诉讼法与海诉法没有提供这样的规范依据。如果构建的异议程序会使每一个确权诉讼判决面临随时被撤销的可能,那么确权诉讼一审终审的立法目的将无法实现,导致纠纷不断,降低了争议解决的效率。由于该阶段异议的内容与确权诉讼阶段的异议内容一致,异议海事请求人完全可以在确权诉讼阶段加入诉讼,以保护自己的权益。(二)分配方案形成后的异议程序我国海诉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了两种分配方案的形成方式:(1)债权人在债权人会议上协商,提出船舶价款的分配方案,签订受偿协议。受偿协议经海事法院裁定人可,具有法律效力。(2)债权人会议协商不成的,由海事法院依照我国海商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受偿顺序,裁定船舶价款的分配方案。对于债权人会议上形成的受偿方案,自无异议可言,而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一个债权人可能对其他债权人的受偿顺位持有异议。此时,应当赋予债权人提出异议的机会。那么,程序上应如何设计呢?由于在债权人协商不成时,由海事法院作出的有关受偿方案的裁定,不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可以上诉的裁定。此时,为了使异议债权人能够提出异议,可以有两种方案:第一,在海诉法第一百一十八条中加入一款,规定债权人对海事法院作出的受偿方案的裁定可以上诉。第二,不赋予异议债权人针对裁定的上诉权,其可以对受偿方案的裁定申请复议。这种情况下,海事法院通过有关债权人参加听证程序,在听证中对与受偿顺位有关的争议进行集中解决。当然,在听证过程中,由于债权人也可能对确权判决中的内容,如债权金额、债权性质以及船舶优先权已经消灭等方面提出异议。海事法院对于这些情况可以综合考虑并作出最终的裁定。 四、结语船舶优先权制度是海商法领域内极具特色的一项制度。笔者在本文中对船舶优先权的实行这一要素进行了重新考察,力图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