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3.doc_第1页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3.doc_第2页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3.doc_第3页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D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解析:由图可知,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4是大气中的CO2;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光合作用。答案:C2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说明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的是碳元素的循环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图中缺少化石燃料的燃烧D该物质循环只在某生态系统内进行解析:图中b是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范围内进行的。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答案:A3. 右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f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f表示的是CO2,则该图解表示生物圈的碳循环,且(a、b、c、d、e)f过程都是存在的Bc的同化量越大,流向d和e的能量就越少C图中的a生物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图中的b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解析:c为第二营养级,d、e分别为第三、四营养级,c的同化量越大,流向d和e的能量就越多。答案:B4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地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解析: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弱,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低,致使残枝落叶大量积累,而不能及时分解,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出现了障碍。对残枝落叶进行有限度地人工火烧,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C5下列对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在氮循环中的作用就是把氨转化成氮气返回大气中B动物产生的尿素通过转化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C氮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就不会再形成氮气D反硝化细菌在氮循环中的作用就是把氮氧化为硝酸盐解析:硝化细菌把氨氧化成硝酸盐;反硝化细菌可把硝酸盐转化成N2。答案:B6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水循环起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循环没有碳循环发挥的作用大B水循环的许多环节需要特定微生物的参加C水循环过程的主要环节是降水和蒸发D水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联系不大,因此对水循环的干扰仅会影响到其本身解析:水循环和碳循环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氮循环的许多环节都需要特定微生物的参加;水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联系在一起,对水循环的任何干扰,不仅会影响其本身,也会影响到其他物质的循环。答案:C7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合成有机物进入植物体内,再通过食物链流到各级消费者体内,最后再流到分解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再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直接返回到大气中。答案:A8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A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BDDT是挥发性物质,能沿大气到达南极C这种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的农田里生活过D上述说法都不对解析: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具有全球性。答案:A9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的循环利用离不开能量的推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答案:D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循环的动力来自能量,而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以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全球范围(生物圈)内,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是不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稳态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自给自足,否则将难以维持平衡和稳态。答案:D二、非选择题11(8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途径产生CO2。解析: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或某些化能自养型生物的合成作用(常见的有硝化细菌等),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另外,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等,被人们开采出来后,通过燃烧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也加入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由此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在植物细胞中,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被利用,又可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分解产生。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化能自养型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3)ca和b(4)微生物的分解12(12分)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条途径有_。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_。(2)氮元素以N2、NO和_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_两类生物大分子。(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_。(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5)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条途径是_。(6)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_。解析:(1)大气中的N2通过生物固氮、闪电固氮和工业固氮三条途径进入生物群落。而森林群落无肥料的施入,故大气中的N2进入森林群落的途径有生物固氮和闪电固氮两条途径。(2)植物和微生物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NO、NH等含氮无机物。进入细胞内的氮主要用于合成含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3)因不同季节生物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如12月5月植物对硝酸盐吸收量较少),故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变化。(4)2号山谷溪水中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说明硝酸盐来源增多(即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而硝酸盐的去路(即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丧失。(5)通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