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商业计划书项目名称:基于8121纤维复合材料的跨境产学研项目群日期:2017.10.15联系信息:联系人:邮箱:网址:目录执行概要2国际形势2产业机会2解决方案2研究与开发内容28121碳纤维、活性炭纤维材料的开发28121纤维/氟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开发2其他重要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开发2产业化拟投入设备2市场进入方式2未来发展2市场分析2市场组成2目标市场2竞争分析2策略分析2价值体现2市场策略2销售策略2战略联盟2进度计划2管理团队2组织结构2管理团队2激励方案2财务分析2投资回报2财务指标2盈亏平衡分析2利润分析2现金流分析2资产负债分析2财务结构分析2一、执行概要1、国际形势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国际材料产业的发展呈现技术与资源优势互补的新型全球化模式,但发达国家依然占据产业高端;各发达国家侧重领域不同,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且产业发展融合趋势明显;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长加速,2008年,即使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新材料产业仍保持了25%的增长。高分子材料是材料领域的三大支柱之一,聚酰亚胺在高分子材料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目前已经工业化的高分子材料中使用温度最高的品种之一,同时又具有高强度、高绝缘性、耐辐射、耐化学等综合性能,以多种材料形式,例如薄膜、纤维、塑料、复合材料、涂料、胶粘剂、分离膜、光刻胶、液晶取向剂等在航天、航空、微电子、机电、化工、汽车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应用地位。除了优异的性能,聚酰亚胺在加工和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各国都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列入21世纪最有希望的高分子材料之一。据统计,2016年全球聚酰亚胺的年产量为14万吨左右(图1),美国、欧洲、日本是聚酰亚胺最主要的消费市场。聚酰亚胺在各国家和地区消费构成有所不同,美国主要消费领域为塑料,占总消费量的80%左右;欧洲主要消费领域为漆包线漆,占总消费量的7080;日本主要消费领域为薄膜和塑料,合计占消费量的95左右。随着航空航天、汽车,特别是电子工业的持续惊人发展,迫切要求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具备高功能和高可靠性。聚酰亚胺所具有的优异性能能充分满足上述要求。图1、2010-2016年全球聚酰亚胺产量最近美国、世界和日本专利中有关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砜类及聚醚酮类专利数目所占的比例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已经产业化的芳杂环聚合物中,聚酰亚胺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图2、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砜类及聚醚酮在各个专利中的分配2、 产业机会目前国内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是:传统制造业与房地产业要转为一般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上升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特点明显:市场巨大、短期内技术能够突破。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都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中国的许多产业提升要靠新材料来完成;资源浪费和污染是个大问题,最终解决要靠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力量和关键瓶颈。现代制造业未来可能也必须成为中国的支柱型产业,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将带来极大的市场价值。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起来每年带来的GDP总量应该在36万亿以上,约占中国2016年的GDP总量(74万亿)的一半。我国的聚酰亚胺研究起步很早,研究单位在聚酰亚胺的合成和材料领域进行了大量工作,在产业化和应用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国外水平,2010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的产量约1600吨;而其他种类的聚酰亚胺产量不到10吨,仅为美国的千分之一,且价格昂贵。对于航天、航空及其他军工部门需要的少量材料大都依靠研究单位少量供应。聚酰亚胺在合成上具有许多条途径,可以根据各种应用目的进行选择,这种合成上的易变通性是其它高分子材料所难以具备的,也形成了聚酰亚胺原料国际市场的差异化竞争。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发的聚酰亚胺及制品合成新工艺,改变了传统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开辟了一条新的氯代苯酐合成聚酰亚胺反应途径。经综合测算,新加工工艺可使聚酰亚胺的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新工艺可将氯代苯酐合成聚酰亚胺的反应步骤由6步简化为2步反应,从而大大减少了辅助试剂和溶剂的使用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过程消耗,最终达到降低聚酰亚胺生产成本的目的。该技术的实施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市场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国产聚酰亚胺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该技术是丁孟贤研究员在王大珩院士的鼓励下,一辈子以聚酰亚胺材料为“知己”,50余年磨一剑,从上万条合成路线中优选出几种合成路线,最终于2011年在北京金伦沃德有限公司创始人、民营企业家吕总的支持下,完成了轶纶8121纤维的产业化;并于2012年完成了服用轶纶8121纤维的产业化。经过初步实验验证,基于8121纤维的高强度碳纤维产品,其强度是普通粘胶基碳纤维的8倍,是东丽公司的明星产品T300碳纤维的6倍,同时是目前市面上东丽公司最强的T1000碳纤维的3倍,体现出了异乎寻常的优秀性能。丁孟贤研究员最大的愿望是看到轶纶8121纤维在特种领域、军品领域的应用。天津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体系较完整。自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以来,其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航空航天、特高压装备、高速机车、高速离心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一批高端装备正在从天津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在新一轮发展中,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任,要求天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创新驱动转型和高端制造转型。目前天津已经建成了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高端制造上,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但一些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和基础材料还受制于人,系统总成技术还比较落后,尚需重点攻关。3、解决方案引入跨境创新团队和跨境创新平台,在天津滨海成立跨境创新产业研究院,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引入基于8121纤维复合材料的跨境产学研项目群,以8121纤维原料为基础,以牛津大学为技术前沿,以滨海创新产业园为技术孵化基地,以北京金轮沃德科技有限公司为战略合作伙伴,以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为生产基地,以高分子材料8121纤维为应用基础,结合当今技术不断突破的碳纤维材料,在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环保净化、电热材料、功能布料等领域进行孵化及产业化。作为“解决问题的能手”,8121能够解决许多行业固有问题,突破相关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瓶颈。以优质基础材料入场,结合最前沿的国际科研力量,通过成熟的8121系列直接或少量研发进入产业领域,快速产业化,在国内转化成熟形成高端国际输出;通过技术、资本与资源的优势配置,快速进入国外的产业,实现国内外双赢的全球输入、输出与合作。二、研究与开发内容1、8121碳纤维、活性炭纤维材料的开发以8121纤维原料为基础,开发一系列新型8121纤维复合材料,使其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点,满足当前产业结构需求,并克服当前碳纤维所具有的脆性、难以与有机材料牢固结合、工艺复杂等缺点,最终形成以碳纤维为基础的新一代8121纤维复合材料。(1)新型8121纤维 8121高温碳化碳纤维(图3a)利用聚酰亚胺本身具有环状结构,分子链沿着纤维轴向分布特性,制备聚酰亚胺基碳纤维不需要原料调制和预氧化步骤,则工艺成本低于当前碳纤维三大原料路线。目前试验结果是8121纤维通过高温碳化后制备的高强度碳纤维,具有超强的性能;其抗拉强度是目前市面上东丽公司生产的T300碳纤维的六倍,T1000碳纤维的三倍(图3b)。 8121中温碳化活性炭纤维(图3C)原创新技术:通过中温碳化制备聚酰亚胺活性炭纤维,远优于普通活性炭及活性炭纤维。聚酰亚胺基活性炭纤维具有多种优点:比表面积大、微孔发达、吸附脱附速度快、易再生,可长期重复使用;较强的耐酸碱、耐腐蚀、耐高低温;强度高、韧性强,不易断裂,具有很好的塑性能力。 8121有机无机杂化纤维分段式碳化纤维(图3d):碳纤维为无机材料,难以与有机材料牢固结合,复合材料内部会发生打滑现象,无法开发强度高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项目将开发一种分段式碳化8121纤维(图3d),该纤维中未被炭化的聚酰亚胺部分(有机部分)可与同源有机树脂材料牢固结合,避免打滑。由于聚酰亚胺本身具有高强度,分段碳化的8121纤维整体也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包心式碳化纤维(图3e):包心式碳化纤维的研发主要用于解决当前刚性、脆性PAN基碳纤维无法适用于需要柔韧性的场合,以拓宽碳纤维的应用领域。通过对8121纤维的外层进行局部均匀炭化,可获得内部为柔性聚酰亚胺芯体、外部为碳纤维包层的新型纤维(图3e)。这种纤维整体具有柔韧性,并且可由8121纳米纤维碳化制得。(a)(b) (c)(d)(e)(f)图3(a)8121高温碳化碳纤维;(b)8121碳纤维与其他纤维性能比较;(c)8121中温碳化活性炭纤维;(d)8121有机无机杂化纤维-分段式碳化纤维;(e)8121有机无机杂化纤维-包心式碳化纤维;(f)8121-碳纤维协同增强复合材料。(2)新型8121复合材料结合上述新型8121纤维,开发以长纤维为主体的8121复合纤维材料,如8121-碳纤维复合材料、聚酰亚胺基碳纤维、8121活性炭纤维材料等,该类材料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净化滤材、防火用品、电热器件等方面。 8121-碳纤维协同增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和耐烧蚀等性能,是唯一能在2000以上长期使用的结构材料,特别是碳碳复合材料在10002300使用时其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增反降,是航空航天和其他军事工业应用最理想的高温材料。研发8121-碳纤维混合结构增强材料(图3f)。聚酰亚胺具有极好的耐热性、耐腐蚀、耐磨性、耐疲劳性及优良的力学性能,作为碳化前驱体具有高效和缺陷少的优点。通过8121与碳纤维相互作用,可以提高聚酰亚胺的炭化率,提高碳纤维和聚酰亚胺的结合力,使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随后,通过将复合纤维进行混合编织,也可获得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适用范围宽的二维结构增强材料。 8121活性炭纤维净化滤材开发以8121活性炭纤维为主体的复合纤维滤料,在滤料上附加催化剂的形式使滤材满足各种环境的净化过滤需求。2、8121纤维/氟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背景:氟硅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空气老化性能,耐高低温,弹性好等优点,但模量很低,无法直接用作各类航空航天器、机车上的密封圈、密封环等。短纤维模量大,弹性小,把短纤维和橡胶混合在一起制成短纤维橡胶基复合材料,使复合材料既保持了橡胶的高弹性,又具有短纤维的高模量,使制品具有高模量、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切割以及尺寸稳定等性能。研究目标:针对目前密封材料无法同时满足耐高低温,耐老化,耐化学介质,压缩永久变形小的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高强度长寿命PI纤维/氟硅橡胶复合密封材料。研究内容:1.研究PI纤维的表面氟化或氟硅化改性技术;2.研究改性PI纤维在氟硅橡胶硫化前后的分散、取向、界面粘合情况;3.研究PI纤维尺寸,长径比,用量等因素对氟硅橡胶复合前后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关键技术:1.PI纤维表面氟化或氟硅化改性;2.PI纤维尺寸,长径比,用量及在氟硅树脂中聚集态结构的确定技术方案:以高低温性能优良,耐化学腐蚀,耐油,耐老化,高弹性的氟硅橡胶为基体材料,以优良的机械性能,高强度,耐辐射,耐高低温,阻燃性能佳,化学性质稳定的PI纤维为增强材料,复合成具有高强度长寿命PI纤维/氟硅橡胶复合密封材料。技术途径:1)氟硅橡胶的筛选:比较各类氟硅橡胶的综合性能,以国内自主生产的产品为主,挑选性能最为优异的为基体材料;2)PI纤维表面氟化或氟硅化改性:根据筛选出的氟硅橡胶的主要化学组成、结构,设计和选择相应的化学试剂及反应路线,将含氟或含氟硅基团接枝到PI纤维表面;3)改性PI纤维与氟硅橡胶的复合:分析研究PI纤维尺寸,长径比,用量及在氟硅树脂中聚集态结构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4)分析测试PI纤维/氟硅橡胶复合密封材料的性能指标,并确定相关工艺。PI纤维/氟硅橡胶复合材料有如下优点:PI纤维的高模量与氟硅橡胶的高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合材料既保持了氟硅橡胶的高弹性,又具有PI纤维的高模量,从而提高橡胶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使制品具有高模量、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切割以及尺寸稳定等性能。此外,PI纤维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分解温度,良好耐辐射性、热稳定性和不燃烧性,对复合材料的耐热性稳定性会有较好的改善。3、其他重要聚酰亚胺材料的开发(1)柔性泡沫材料本项目将把所研发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短纤维或纤维粉体与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相结合,制成8121纤维增强泡沫材料。当前,聚酰亚胺泡沫具有质轻、强度高、本质阻燃、环保无毒、耐受温度范围宽、导热系数低、耐辐照、耐原子氧、易加工安装等优异性能,可以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盐雾、强噪声、强腐蚀、强辐射等极端条件下长期服役,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它比我国舰船目前使用的岩棉材料具有更强的性能,并且重量是岩棉材料的1/30-1/10,使用周期比岩棉长,未来可在保温、降噪、隔热等方面作为岩棉的替代物。当前已有的聚酰亚胺泡沫较易脱落,因此,本项目将所研发的8121纤维与泡沫进行结合,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泡沫材料,可适用于轻量化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建筑外墙保温等领域。(2)聚酰亚胺功能面料(图4a)本项目将采用聚酰亚胺复合纤维材料制备功能面料,使面料具有防化、防毒、防核、防火阻燃、防菌抑菌、隔热保温、吸附脱臭无异味、远红外等功能。该面料可用于制作具有特殊功能的服装,如永久防火阻燃的防火服,帮助消防员或逃生人员不受火场侵害。该面料也可用于家居中寝具、窗帘等制作,制作柔软亲肤、抑菌除臭、保暖保健的被褥和防火隔热的窗帘、地毯等。(3)电热器件(图4b)开发以聚酰亚胺-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基础的电加热器件,代替传统发热材料。新研发的电热材料优点:(1)碳纤维电-热转换效率95%以上,比同功率的金属发热体热效率提高30%以上。(2)释放热量是远红外辐射,80%与人体红外线重合,无电磁辐射,在安全、健康方面具有优势。(3)具有耐高温高热、寿命长、耐冷热骤变、耐腐蚀、功率余量大等优点。该材料可广泛用于加热器件,如咖啡机、电暖器、热水器等(图4b)。(a)(b)图4 (a)聚酰亚胺功能面料;(b)加热器件。4、产业化拟投入设备以聚酰亚胺基为基础的碳纤维生产设备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仅仅本项目组成员和战略合作单位进行了初步的产业化尝试,用于中试规模生产的部分设备详见附录1.主要包括:中温碳化生产线、传送网带、整体发泡装置、微波干燥箱、真空干燥箱、反应釜、泡沫切割工具以及一些辅助设备等。设备介绍详见附录2.5、市场进入方式营销机会有三个来源:1、提供供应短缺的物品,2、以新的或更好的方式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3、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本项目群提供的基于8121纤维的产品都属于供应短缺的产品,且8121纤维性能优于现有的聚酰亚胺产品,作为解决问题的能手,8121纤维后续在不同产业开发的产品属于突破行业瓶颈的创新产品。(1)由聚酰亚胺耐热纤维制成的工业除尘用滤袋已经进入市场,打破了p84在工业环保袋式除尘过滤领域的垄断,并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2)本项目的孵化项目初期以导电加热材料和特种工装进入市场,上述产品都是针对实际需求通过和应用厂商的合作来完成研发的,并不断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问题,直接在工业设备上进行试制。通过突破性的完美品质和性价比对现有产品形成碾压之势进入市场,已有两项产品开发成功。(3)中期以中温碳化的聚酰亚胺基纤维或复合材料形成形成柔性泡沫材料,用于轻量化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建筑外墙保温等领域。8121纤维作为解决问题的能手,本期开发的产品是目前工业上紧缺和急需改进的,市场推广的最要矛盾不是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而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解决了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和规模化生产问题,即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创新产品。项目投入的设备即是此设备。中温碳化和柔性泡沫材料是全新创新思路和产品,因市场上还没有相关企业和设备,所以我们从中试开始自主研发。(4)碳纤维的生产工艺和路径都比较成熟,8121碳纤维的优势在于,基于其原料优势,可以降低生产工艺与成本,并大大提高碳纤维性能。目前的试制表现了上述良好前景,因高温碳化生产线成本高,而产业技术路线成熟,依然通过第(2)条路径,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线上进行预演。不排斥技术与资本时机成熟后,在产业园成立全新的高温和超高温碳化生产线。项目团队和合作伙伴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的人脉,用优质全新的突破性高性价产品进入市场,在市场推广上具有天然优势。6、未来发展作为高分子材料的皇冠,未来将主要致力于在航空航天等特种领域进行质轻、耐热、高强、抗辐射等特种性能材料的产业化量产:(1) 超音速飞机:采用8121纤维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用于飞机结构,黏合剂也采用聚酰亚胺。此外,飞机用电缆护套采用8121纤维,可以大大减轻重量。座椅扶手及行李架采用聚酰亚胺泡沫,具有不燃,在火焰中分解产生气体少而且低毒的效果;发动机中的许多零部件要求在350400oC使用数百小时,超高温聚酰亚胺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因此是飞行器重要的材料。(2)8121纤维的比重比碳纤维低20,高强度、高模量8121纤维的力学性能可以达到碳纤维T700的水平,如果采用8121纤维为增强剂,部分代替碳纤维,可以在各种飞行器上得到广泛应用。(3)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具有比钢及许多合金更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在作为装甲方面的应用有很好的前景。图5、(a)F404发动机外涵道PMR-15;(b)发动机的风扇叶片三、市场分析1、市场组成美国以聚酰亚胺为基础的复合材料或预浸渍料已用于生产各种类型的层压制品和蜂窝结构零件。主要应用包括:在航空航天领域用于雷达天线罩,各种飞机的发动机零件,如发动机舱入口、卸载管、涡轮机叶片和压缩机部件。西欧预浸渍料主要用于航天工业或电子领域的硬性印刷线路板。日本主要应用于模塑树脂/零件、薄膜、电缆瓷漆等领域。热塑性PI树脂主要应用于机械工业、电气/电子和汽车工业。综上,聚酰亚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可归纳为:(1)薄膜及涂料(漆包线)是H级电机的绝缘材料,高性能薄膜是电脑、手机中柔性线路板的关键材料,透明薄膜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质子导电膜是高温燃料电池的隔膜材料。(2)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可以采用RTM方法加工,所以可以制造形状复杂的制件。 用于航天、航空器及火箭的结构部件及发动机零部件。在380或更高可以使用数百小时,短时间可以经受400-500的高温,目前更可达600是最耐高温的树脂基复合材料。(3)8121纤维在耐热性,耐紫外线等方面都优于芳纶。据俄罗斯报导,8121纤维的强度可以达到PBO水平(为Kevlar的2倍),而PBO则不耐光辐射,所以在防弹背心的使用上出过事故,已被美国否定。(4)聚酰亚胺黏合剂已被美国用于飞机制造。(5)泡沫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隔音性能可以在190300oC使用,已经在飞行器和舰艇中大量使用。(6)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无纺布可以作为锂电池的隔膜,由于它的耐热性和高通量,可以显著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并大大缩短充电时间。此外还可以在电容器、特殊过滤材料等方面得到应用。2、目标市场(1)8121碳纤维、活性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8121高温碳化碳纤维、8121-碳纤维协同增强复合材料可作为特种材料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船舶等领域(图6a)。8121中温碳化活性炭纤维在空气净化、水质净化、污水处理、有机溶剂回收等方面极具优势。8121有机无机杂化纤维可用于研发柔性电池、电容器、传感器、微型电子设备等领域。(a)(b)图6 (a)新型8121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领域;(b)8121活性炭纤维净化滤材。8121活性炭纤维净化滤材(图6b)应用于空气净化,有效过滤空气中含有的粉尘颗粒(如灰尘、烟尘、矿尘、沙尘等),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如苯类、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乙烯等有机废气);用于溶剂回收,吸附回收苯类、酮类、石油类等;用于水净化,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致癌物质、臭味、霉味、细菌及脱色等;用于日用品脱臭,如冰箱除臭;用于香烟滤嘴、口罩、鞋垫等制作;用于贵金属提炼或回收等。(2)其他重要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柔性泡沫材料(图7a)可适用于轻量化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图7b)、建筑外墙保温等领域。 图7(a)柔性泡沫材料(b)飞机内壁装饰聚酰亚胺泡沫聚酰亚胺功能面料(图8a)可用于制作具有特殊功能的服装,如永久防火阻燃的防火服,帮助消防员或逃生人员不受火场侵害;可用于家居中寝具、窗帘等制作,制作柔软亲肤、抑菌除臭、保暖保健的被褥和防火隔热的窗帘、地毯等。(c)(d)图8(a)聚酰亚胺功能面料;(b)聚酰亚胺基电热器件的应用电热器件(图8b)代替传统发热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碳纤维电-热转换效率95%以上,比同功率的金属发热体热效率提高30%以上。(2)释放热量是远红外辐射,80%与人体红外线重合,无电磁辐射,在安全、健康方面具有优势。(3)具有耐高温高热、寿命长、耐冷热骤变、耐腐蚀、功率余量大等优点。该材料可广泛用于加热器件,如咖啡机、电暖器、热水器等(图8b)。3、竞争分析新材料领域主要考量的是产品的性能,本项目将从原料、技术、人才和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优势分析。(1)8121纤维原料优势:优于国际上同类竞品8121纤维与传统8121纤维(P84和PAI)性能对比如表1所示:8121纤维对比传统聚酰亚胺P84纤维和PAI纤维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阻燃、耐高温、耐辐射的特性。表1、 8121纤维与聚酰亚胺P84和PAI纤维性能对比检测项目P84PAI8121断裂强度(cn/dtex)20极限氧指数(%)3238-60起始热分解温度()5%热失重447.639357330分钟干热收缩率250,3%200,1%280,3耐60紫外光照100h,50冷凝50h强度保持率(%)35不详81(耐空间辐照)160-185水蒸气处理24h纤维断裂强度保持率(%)676277300导热系数(W/m*k)不详不详0.03(2)8121纤维原料优势:优于国际上不同类竞品8121纤维与芳纶(KEVLAR-49高强装甲卫士)对比如表2所示,8121纤维对比KEVLAR-49纤维具有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和吸水性,强度上全面碾压KEVLAR-49纤维;表2、8121纤维在强度上碾压KEVLAR498121纤维与NomexIIIA阻燃纤维和PBI(最高级别的工程塑料)性能对比如表3所示,8121纤维的耐水解性、抗紫外光辐照和阻燃性能也远超过芳纶、PBI、Kevlar等纤维。表3、NomexIIIA(阻燃纤维)、PBI(当今最高级别的工程塑料)与8121性能对比(3)跨境创新团队的持续研发与产业转化优势创新驱动有三个层次:产品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最重要和最难的是技术创新。创新需要有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基础;需要强大财力支持;需要有现代化实验室作为物质基础;需要有人才基础,将人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基于全球最优的自主创新合成与工艺,8121纤维已经有了制高起点;来自中欧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跨境创新团队,拥有全球顶级的各类尖端实验设备与仪器;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天然优势。项目带头人周忠福教授还将积极引入政府与市场外援,强化官产学研用之间的协作与共享机制,通过实验学家、理论学家、上下游工程师以及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实现下游产品的快速开发与产业化,由原料优势转化为后期应用优势。四、策略分析1、价值体现公司的价值来源主要在于哪些方面,如:服务性、产品专有性、客户数量等,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来体现公司的价值(1)现在波音每年产量的30%、空客28%卖给中国,本土化生产会节省70%的成本。在军工领域,人类社会进入远程制导的新时期,控制航天就抢占了未来的制高点。基于8121纤维的项目群研发成功,既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助于中国制造的谷底重生和结构升级,进入发达国家行列。(2)高铁与核电装备制造未来市场需求巨大,国际输出不仅到发展中国家,而且还要进军发达国家。需要8121纤维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突破行业瓶颈和关键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3)基于自主创新产品的跨境创新国际输出是顺应第三次全球化技术与资本的全球配制资源,实现利益共享,同时做到了为公众提供产品服务、为政府提供税收、为国家提升软实力形象、为环境提供保护等四个方面,具有巨大社会价值。2、市场策略图9、由聚酰亚胺耐热纤维制成的工业除尘用滤袋随着8121纤维的开发成功,打破了P84的行业垄断,金伦沃德即占领了工业除尘用滤袋50%以上的市场份额。跨境创新团队的营销哲学是:全方位营销。产品研发的全过程都是针对后续应用需求来进行的应用技术攻关与开发,包括:(1)内部统一理念:确保每个研发成员都奉行面向需求开发成本低、性能大大超过现有产品的改进产品或者全新产品;(2)整合策略:确保跨境创新团队、技术和资源最佳合作,迅速攻克技术难点;(3)畅通合作策略:与产品开发、孵化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保持即时畅通的沟通与合作;4、绩效策略:产品开发前做好成本核算,确保开发性价比高能够产业化应用的产品。以碳纤维为例,目前碳纤维共有三种原料路线:胶黏纤维、沥青纤维和聚丙烯晴纤维(PAN)。其中高强度或者高模量的碳纤维主要采用聚丙烯晴纤维(PAN)作为原料。PAN基碳纤维在强度上是当前市面上最好的碳纤维,其中日本东丽公司已经工业化生产的高强度碳纤维,其抗拉强度可以达到7.02GPa,抗拉模量可以达到296GPa。项目初步开发的8121碳纤维试验结果是:8121纤维碳纤维工艺路线比PAN短,意味着成本更低;同时其抗拉强度(21.18GPa)是目前市面上东丽公司生产的T300碳纤维的六倍,T1000碳纤维的三倍(图10)。图10、8121碳纤维与黏胶碳纤维、东丽T300、T1000拉伸强度比较3、销售策略按照市场进入方式,每项研发产品都针对固定需求解决已有问题,已经试验成功的产品直接在行业内推广。4、战略联盟北京金轮沃德的原材料制造基地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8121纤维制造企业,也是国内独家具备从聚酰亚胺原料合成到最终制品的全路线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已取得多项美国及欧洲专利和包括国家发明奖在内的多项奖励,填补了国内在聚酰亚胺材料市场中的空白,可为本项目提供国际性能最优的聚酰亚胺原材料。经过联合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已共同开发了一系列聚酰亚胺基新材料,如聚酰亚胺树脂、胶黏剂、工程塑料及制品、耐热纤维、高强纤维及织物、纳米制品等,为本项目在聚酰亚胺方面的进一步研发和生产奠定了基础。牛津大学已在碳纤维及相关材料炭化方面从事多年研究。团队成员之一Robert Bradley教授是材料学领域全球公认的资深专家,在碳材料的研发方面已拥有超过25年的丰富经验和极高的造诣,已在全球顶级核心期刊中发表了近200篇基于碳材料研究的学术论文,并主导了超过30个碳材料相关项目,参与了超过400个工业合作,在环保、国防装备、新能源、健康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科技转型、产品升级及材料的产业化。本项目将在英方已有基础上对聚酰亚胺的炭化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周忠福教授师从中国材料物理学泰斗柯俊院士,受有远见和民族情怀的民营企业家吕总的嘱托,作为金伦沃德的首席科学家,继承丁孟贤研究员的事业,带领跨境创新团队,实现丁老最大的愿望:看到轶纶8121纤维在特种领域、军品领域的应用。5、进度计划2018/1/1-12/31进行材料研发和下游产品开发;搭建材料生产工艺设备,在园区进行小规模投产,完成中试2019/1/1-12/31下游产品开发、扩大材料生产线和生产规模2020/1/1-12/31完成生产线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2021/1/1-212/31 全线投产,进行产品推广2022/1/1-12/31公司筹备上市工作五、管理团队用一段话介绍一下管理团队的大致情况1、组织结构介绍公司的部门构成,主要职责分工,附组织结构图2、管理团队高层领导或创始人介绍,包括他们的背景、经验及在公司中的作用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忠福教授在英国牛津与剑桥等知名高校留学工作18年,国内师从中国材料物理学泰斗柯俊院士,拥有冶金物理化学(北京科技大学)和材料学(牛津大学)双博士,研究领域覆盖材料设计、模拟、表征、制备和应用产品开发全过程;深谙世界材料科技发展的前沿,并独家代理了欧洲创新科技成果数据库,拥有丰富的国际科学人脉和项目资源。周教授创办的上海晶顿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团队来自各大型企业及商业机构,建制完整。宋杰英国ACCA注册会员,拥有20年财务工作经验,10余年高级金融管理经验。曾先后于联合利华、可口可乐、FAG China等公司担任金融及财务管理工作。成功协调及完成 Fusion Co.,Ltd,彩欣传媒等多个项目的融资并购项目。董盈斐复旦大学MBA,曾就职于第一代互联网公司8848. com。历任方正传媒沪谊广告总经理(最早的大规模互联网广告预算执行者),方正集团北大医疗品牌高级总监,SMG炫动传播市场总监等职,具备18年媒体运营、企业市场营销经验。3、激励方案六、财务分析1、投资回报2、财务指标3、盈亏平衡分析4、利润分析5、现金流分析6、资产负债分析7、财务结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
- 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体系试题及答案
- 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补充试题及答案
- 班徽设计说明
- 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实务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经济法学习与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考试精要概述试题及答案
- 管桩生产工艺流程讲解
- 项目管理中的资源冲突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经济 exam prep试卷题目试题及答案
- 电场电场强度
- 广东省佛山2022-2023学年外研版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末模拟试卷(二)
- 四年级《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阅读测评题
- CJJ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 氧气吸入教案
- ISO9001设计变更管理程序
- 个人所得税 赡养老人协议书
- 生命健康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医科大学
- 《取水许可核验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 2024年重庆八中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MOOC 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教学-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