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客观题)和第卷(非客观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卷客观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 实行宗法制B. 进行封建改革C. 分封诸侯国D. 任人唯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度,故C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故A项排除;材料中的“封建”不是指封建制度,故B项排除;任人唯亲是选官的标准之一,故D项排除。2.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A. 商朝宗法制B. 西周分封制C. 秦代郡县制D. 隋唐科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功臣吕尚封国齐,周公长子伯禽封国鲁,都在今天山东境内,山东由此又称“齐鲁大地”。故选B。3.“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 汉高祖B. 唐高祖C. 宋高宗D. 明太祖【答案】D【解析】主要考查丞相的废除。从题干中“自高皇帝罢相始也”,可判断是明太祖。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了A.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 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C.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 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周天子能对不朝的诸侯贬爵、削地、讨伐,说明王室力量很强,只有在西周初才有这个能力。因此选A.考点:分封制点评:从近几年高考对分封制的考察,无论是考察分封制度的概念,还是考察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都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或者生动的历史场景,考察学生在新问题情景下对历史知识的运用。5.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 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 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周天子笨徒弟和人口分封给他们,让他们去建立诸侯国,而平民则不属于分封的对象,其它三项都属于。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在本节课中还要掌握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正确评价分封制: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6.俄国侵占我国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发生于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了我国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后,英国、法国和美国先后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没有俄国,故A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没有和清政府签订条约,故C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俄国等国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但没有涉及到割占土地的问题,故D项排除。7.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A. 秦始皇非常勤政B. 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C. 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 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说明秦始皇总揽大权,这体现了皇权的至上,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皇权至上,没有体现出皇帝的勤政,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专制主义,没有反映出中央集权的状况和地方官员任职情况,故BC项排除。8.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 周王卿诸侯士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 周王诸侯士大夫D. 周王大夫士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9.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八路军进行的、发生于华北的大规模抗日行动是A. 平型关大捷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八路军”“华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指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组织的百团大战,故D项正确;A项是抗战防御阶段,排除;BC项是国民政府在抗战防御阶段组织的大会战,排除。【点睛】“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八路军”“华北”是解题的关键。10.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A项正确;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故B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C项符合民族自治区,D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点睛】解题关键是找出三个制度的共同点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1. 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A. 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解析】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而开始设立行省制度,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朝还没有行省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清朝已经有了行省制度,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12.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13.近代浙江较早受到列强侵略,其中宁波、杭州等城市被迫开放,与之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A.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B.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C. 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D.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宁波等五处为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杭州等四处为通商口岸,故A项正确;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商埠,故B项排除;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故CD项排除。14.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不同是A. 割地的面积B. 赔款的数额C. 开放的口岸D. 列强办厂的特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时期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其中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主要改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所以开办工厂是最显著的不同,选D项,BCA不是最显著的。15.1937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寇。下列各项中,属于太原会战有机组成部分的是A. 平型关伏击战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枣宜会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平型关伏击战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平型关伏击战才是属于太原会战里的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寇的战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平型关伏击战16.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 严酷的文字狱B. 八股取士的实施C. 厂卫机构的设立D. 军机处的设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度发展到顶峰,故D项正确;文字狱、八股取士和厂卫机构,虽然能加强君主专制制度,但不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故ABC项排除。1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 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 “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省制度,其影响不包括C,因为这不是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问题BDA正确。18.一个时代的歌曲是这一时代历史的反映。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中国学生中广为传唱的最有可能是A. “打到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B. “挥动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C.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D. “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国民革命时期,因此“打到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是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排除;C项是20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时期,排除;D项是1966-1976年文革时期,排除。【点睛】“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1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A. 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B. 公平公正原则、社会主义原则C. 人民代表大会原则、民主集中原则D. 社会主义原则、民主集中原则【答案】A【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本题选A。2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C.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D. 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答案】B【解析】宋代之前,丞相等大臣上朝可以和皇帝一起坐着;到了宋朝,大臣上朝要站着;到了明代,群臣只能跪着与皇帝说话。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从本质上说明了皇帝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枢机构的变化,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排除;C项是明成祖时设立的,不符合题中的时间;明太祖时废除丞相,故D项错误。21.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转移”是指红军A. 千里跃进大别山B. 开辟井冈山根据地C. 两万五千里长征D. 开辟敌后战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千里跃进大别山和开辟敌后战场分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那时革命军队分别称为解放军和八路军、新四军。B项所述没有经过长距离战略转移,排除B,答案为C。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基本考查的是学生对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各个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的不同称谓,此题还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2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C.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被推翻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天翻地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写这首诗是在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被推翻,解放全中国,故C项正确;A项是1926年7月,排除;B项是1949年1月,排除;D项是1949年10月1日,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百万雄师过大江”“天翻地覆”。23.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建国前夕”、“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由此判断这是这是邀请宋庆龄参加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商讨建国的问题。中共邀请宋庆龄在内的全国各地的知名人士来京参加。这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团结建国共商国是的新式特色,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会议,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4.1851年1月,广西某地,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一起,大家头裹头巾,高呼反清口号,群情激愤。这段文字反映的事件是A. 金田起义B. 武昌起义C. 义和团运动D. 南昌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1年1月”“高呼反清口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指的事件是指1851年金田起义,故A项正确;B项是1911年,排除;C项是1898年,排除;D项是1927年8月,排除。【点睛】“1851年1月”“高呼反清口号”是关键信息。25.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保路运动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一二九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青岛国贼学生商店”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所以答案选B。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 日,清廷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五卅(s)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26.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 三大战役的胜利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4月18日,二十年反革命统治被消灭的开始,即1947年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1945年,排除A项;解放南京是在1949年,排除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1月,排除D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6月,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7.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 共同纲领封面B.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D.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20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的记忆。其中C项发生在1965年,是符合题意的。28.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A. 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B. 美国干涉中国内政C. 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D.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等信息可知,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正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等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排除C。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名师点睛】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29.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A. 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B.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C. 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D. 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但是确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重要探索,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不是资政新篇,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30.N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里的“政体仿制品”是指A. 君主立宪政体B.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 君主专制政体D. 社会主义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因此这里的“政体仿制品”是指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故B项正确;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排除;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故C项排除;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排除。【点睛】“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是关键信息。31.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 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即在于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19年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排除A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是在1912年,排除B项;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是在1915年,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及其背景32.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A. 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B.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C.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D. 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 虎门销烟,甲午海战,武昌起义,是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排除ACD,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因此选择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历程3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答案】C【解析】错解:A项,新中国成立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3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召开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可知考查的是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因为它召开于1954年,所以A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1956年三大改造后。C不算是里程碑,D的出现应该在新中国成立后。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恰在此次会议上,且为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综上,本题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5.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A. 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B.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C. 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D. 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理解。B是在租界里的状况;C的依据是南京条约;A的依据是辛丑条约;D的依据是马关条约,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辛丑条约36.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强调皇权至上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政治制度中,王权和神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正确;皇权至上是秦朝开始的,故错误;所以答案选C项正确,ABD项错误。37.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A. 侵华英军B. 英法联军C.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D. 八国联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1990年,以及“民族战争”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正确;A是1840年;B是1856年;C是1894年。38.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 郡县制B. 郡国并行制C. 分封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处于西汉初期。材料中“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不但存在县级行政区划,还存在侯国的行政区划。因此,当时实行的应该是郡国并行制。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39.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割台湾、偿二百兆”指割让台湾,赔款两亿两白银,出自马关条约。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40.“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辛亥革命C. 北伐战争D. 挺进大别山【答案】B【解析】材料“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说明这一历史事件胜利后建都南京,废帝王,宣扬民主精神,由此判断出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C正确,排除CD;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建都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月日动态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考评报告课件
- 年度全员安全培训
- 娱乐主播培训课件教学
- 工业投入产出联系课件
- 兰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4年上饶市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真题
- 物业公司总经理经营责任合同5篇
- 方孔网交易合同6篇
- 【MOOC期末】《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期末慕课答案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GB/T 4213-2008气动调节阀
-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班队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课件
- 固体废物采样记录
-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优秀课件31-川教版
- 会议会务需求确认单
- 试生产方案确认表(各单位会签)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新教材)广东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6课 植物需要阳光 教案
- 宪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