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育雏的过程前言 在育雏过程中环境条件提供不当会导致鸡雏生长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疾病、淘汰和死亡率增加,从而降低鸡场利润。1育雏准备工作:(1)设备与用具准备:保温设备的正常运转是育雏成功的关键之一,其他例如照明、通风设备是否正常,饮水器、料桶是否已准备就绪等。 (2)垫料准备:采用地面育雏时垫料应提前消毒、干燥后备用,一般垫料有刨花、锯木、短麦秕。垫料要求干燥、吸水性强、松软、无异味和无霉变等。有条件地区若在地面上先铺干细砂粒,上面再铺垫料则更好。 (3) 进雏前准备工作。 进雏前56天按每立方米鸡舍用高锰酸钾20克加福尔马林40毫升进行密闭薰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饮水器、料桶可用现配制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新洁尔灭溶液浸泡、冲洗、晾干后备用。 配备好育雏期饲料、药品、疫苗。 落实好运雏用工具、周转箱、车辆等。 进雏前一天加温、调试,保证育雏室温度符合育雏要求。 其他设备准备:断喙器、注射器、喷雾器、滴管、温度计、水桶、记录表等。 (4)运雏和检雏。 运雏的车辆要保温、防风,以免冷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装鸡的容器要通风,防止雏鸡缺氧死亡,并且适当控制装箱密度,防止受热,最好使用雏鸡专用周转箱。 (5)选雏:养鸡的关键是育雏,育雏的第一步是“检雏”,检雏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 掌握种蛋来源:应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品种特征性显著、生产性能优良、抗病能力强、精神饱满、新陈代谢旺盛的适龄种鸡提供的种蛋。 了解出壳时间:在正常时间内出壳的雏鸡质量比较好,出壳过早或过迟的鸡是因为孵化温度不当或种蛋质量不好所致,比较难饲养。 本批次的种蛋若受精率、出雏率高说明种蛋质量好,则雏鸡质量也好;反之,则说明种蛋质量差,雏鸡质量也差。 雏鸡的精神状态:健雏活泼爱动、眼大有神、反应灵敏,抓在手中挣扎有力;弱雏、病雏则表现呆立、低头、闭眼、反应迟钝,抓在手中挣扎无力 。 腹部情况:健雏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吸收良好,无毛区小并被周围绒毛覆盖;弱雏和“助产”雏则出现脐部吸收不良,周围有血迹,无毛区大,腹部膨大、水肿,颜色不正常。 肛门区:健雏肛门区干净,绒毛干燥而稠密;弱、病雏肛门区沾有粪便,绒毛潮湿稀少。 外形:残雏腿爪异常,跛行,眼睛有疾。 2.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休息:雏鸡进入调试好温度的育雏室后,严禁大声喧哗,让其休息半小时左右,等到一部分雏鸡开始活动时即可“开水”。 (2)饮水:通常把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水”。这既有利于采食、消化、剩余卵黄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又有利于防止雏鸡脱水,维持水的平衡,促进粪便排出和加强新陈代谢。在“开水”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周最好饮用与室温大致相同的温开水,并在饮水中添加5%10%的葡萄糖(蔗糖也可替代)、适宜的抗生素、复合维生素和电解质营养液,以保证雏鸡健康和促进生长。保证供水,每100只鸡应有1只饮水器,位置与喂料处不宜相距太远。10日龄后饮水器应调整高度,以防弄湿垫料。育雏期间饮水器中不能断水,断水时间过长会引起暴饮,影响鸡群健康。保持饮水器和饮用水的卫生,饮水器每天应清洗、消毒一次,饮水每天更换二次,确保饮用水的洁净。 (3)开食: 抓好开食工作。出壳后第一次喂料叫做“开食”,一般在雏鸡出壳后1624小时“开水”为宜,即先“开水”后“开食”。开食用的饲料应该使用品质优良的肉仔鸡前期料,不提倡用食口性好的小米或其他饲料,可在开食的饲料中适当增加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合理饲喂:为了训练雏鸡吃食,开食时和开食后应坚持勤添少喂的原则,以减少饲料的浪费。第一周一般每三小时喂一次,以后可不间断地供料。 防止饲料污染:平养式育雏一般是将塑料布铺于垫料上,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开食。由于粪便容易污染饲料而造成饲料浪费,且易诱发球虫及其他疾病,所以要少喂勤添,每次喂料应更换塑料布,用过的塑料布洗净晒干后可重复使用。 及时检查“开食”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每次喂料以后,饲养员应轻轻随机捉十多只小鸡用姆指和食指触摸一下嗉囊部,检查雏鸡开食的比例和吃料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饲养方式。 (4)温度: 育雏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雏鸡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和健康,关系到今后的生长发育、饲料转化和成活率。育雏温度包括室温和离地面20厘米高区域内小气侯的温度两个方面。不同周龄对温度要求不同。 育雏期温度控制标准 周 龄 1-3日龄 4-7周龄 2周龄 3周龄 4周龄 5周龄 6周龄 热源下温度 34-32 33-31 31-29 29-27 27-25 25-22 23-20 室 温 28 28 26 25 24 22 20 育雏前期,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因此,温度偏高,会出现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生长速度降低、羽毛生长不良等现象,严重时雏鸡受热出“汗”形成僵鸡或羽毛脱落成为“光背”没毛鸡。温度偏低对小鸡危险性更大,不仅吃料饮水减少、新陈代谢下降、生长速度降低,还会诱发“白痢”和呼吸道疾病,造成死亡率明显上升。怎样才能掌握好育雏温度呢?应该做到“看雏给温”。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好室温,仔细观察雏鸡的吃食,饮水和休息的行为。如果鸡群吃饱后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平静地躺着,头颈向前伸,自然的歪向一侧,两翅微微张开,呼吸平稳呈悠闲自在的样子,说明温度最为适宜;如果雏鸡远离热源而“打堆”,尖叫,说明温度太高;如果雏鸡都挤向热源打堆尖叫,说明温度太低,应当尽快调整。必需注意,在短时间内温度变化幅度不宜过大,应该是逐渐平稳地改变为最好。 (5)光照 光照的目的主要是便于鸡群采食、饮水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肉用仔鸡饲养光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光照,即第一周为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0小时左右,使鸡有充分时间采食。另一种是间歇性光照,即从第2周始除采食时照明12小时,其余时间段黑暗24小时,如此循环,使其采食饮水后充分休息。 对于光照用灯具,为了节约用电,可以使用节能灯。试验表明,采用节能灯不影响仔鸡的生长发育,且可节约大量电费,降低成本。 (6)相对湿度 鸡对相对湿度适应范围比较广,但第一周在65%左右为宜,以后维持在60%即可。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前期因温度高、蒸发量大、小鸡通过呼吸与排泄排出的水分少而易出现干燥;后期随着温度下降、仔鸡生长速度加快、饮水量增加、通过呼吸和排泄排出的水分增加而出现湿度增大。因此,前期因相对湿度小,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鸡群脱水;后期因相对湿度大、温度较高、易诱发球虫病和霉菌中毒,所以要做好通风换气、调节湿度工作。 (7)换气 育雏期鸡舍相对比较密闭,温度高、湿度大、饲养密度大、生长速度快、呼出的二氧化碳多、耗氧量大,再加上排粪多所产生的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导致肉鸡腹水症的发生;并对眼结膜、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增加发病率、降低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因此要适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洁净。 在育雏阶段通风和保温是一对矛盾。第一周以保温为主,以后在保温的前提下适当通风换气,可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增加通风次数,缩短通风时间,同时严防“贼风”直接吹入鸡舍,引起雏鸡感冒。以后随着雏鸡长大,抵抗力增强,育雏温度下降,可适当增加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但也应减少空气直接对流。一般来讲,当鸡舍内二氧化碳超过0.5%,氨气含量高达0.2毫升/立方米以上,即人进入鸡舍有明显刺鼻、刺眼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通风换气。 (8)密度 生产实践证明,肉用鸡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饲养密度成反比。但饲养密度太小,屋舍设备利用率低,会造成能源浪费,成本增加。因此,从这两方面考虑,应保持适当的密度。可参阅下表。 肉鸡平养密度推荐表 周 龄 1-2 3-4 5-6 7-8 成年 体重(克) 400 1100 2100 2600 密度(只/平方米) 28 18 10 8 8 (9)调群 为确保肉用仔鸡商品整齐度,应结合饲养密度适时调群,按个体大小分别组群。个体较小的密度也适当小些,以便加强管理,提高整群的生长速度。 (10)断喙 对于种用苗鸡,会因环境条件、饲料营养、密度过大等因素诱发鸡群发生“啄癖”,如啄羽、啄趾、啄肛等,给生产带来一定损失。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断喙”,不仅可以防止啄癖,还可以节约饲料。试验证明,断喙育成的成年鸡,饲料消耗可以降低6%8%,产蛋期非疾病死亡率降低一半。 断喙应在715日龄进行,一般采用断喙器断喙。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在断喙的创面应烧烙2秒钟,断喙前后2天可在饲料中添加每公斤2毫克的维生素K,防止失血过多。 3.雏鸡日常饲养管理细则 (1)温度和雏鸡生理在雏鸡育雏阶段,维持合适的温度很重要,尤其在雏鸡7-10日龄时。在生命早期,雏鸡的自我代谢调节能力很差,不能控制体温。因此,鸡雏主要通过环境温度维持最佳体温。如果室温降低,雏鸡的体温也会降低。同样,如果室温增加,雏鸡的体温也会增加。这个阶段过冷或者过热都会导致生长不佳,饲料转化率不理想,疾病感染率增加。正确的育雏必须保持雏鸡合适的体温防止鸡出现过冷或者过热现象。研究表明雏鸡在12-14日龄开始具备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如果体温增减1,该阶段仔鸡很容易产生应激。而一旦体温改变,鸡会尝试通过代谢补偿,但这也意味着对生长性能产生负作用。1日龄雏鸡的体温大约是39,5日龄体温是41.1,成年鸡的体温也是41.1。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鸡死亡,但有时过冷过热环境对仔鸡有害不会使其致死。虽然仔鸡比成年鸡更能忍耐高温,但较长时间的高温会使死亡率增加且对生产性能不利。研究已经表明低温会削弱仔鸡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能力。因此,受冷应激的仔鸡生产性能会降低,疾病易感性增加;冷应激也会导致鸡腹水发生率增加。腹水是由于代谢紊乱所致,它会导致生长性能降低,死亡率增加以及在加工厂内淘汰率增加。在26.7或者32.2温度下进行育雏试验发现,在32.2环境下饲养鸡体增重较高、饲料转化效率和成活率也比较好。相比32.2,在26.7条件下育雏鸡雏的生长性能较低。在这种低温下饲养的仔鸡体重较低,到上市时体重仍然较低。雏鸡暴露在低温环境下不仅仅增重率降低,而且它们会消耗更多的饲料以维持体温,这样导致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增加。(2)温度和雏鸡环境在育雏阶段,维持鸡群在舒适区范围内也是育雏的目标之一。当雏鸡的环境温度不在其舒适区范围内,鸡会花费更多的能量来调节体温。而这额外的能量必然通过饲料供给。因此,来自饲料的能量将被用于维持体温而不是生长,进而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因此,环境温度在产肉成本或者产蛋成本上起重要作用。合理育雏不仅指维持合适的温度还包括应用正确的管理方法。育雏温度因热源不同而不同,热源主要是通风炉、传统育雏器或者辐射式育雏器。在育雏阶段,地板温度很重要。研究表明在雏鸡刚放置于鸡舍时,理想的地板平均温度为32。因为需要热空气加热地板,因此通风炉需要将温度设定得更高一些。传统育雏器有40的热量直接被地板吸收,60的热量流失在空气中。辐射式育雏器大约90的热量供给地板,10流失在空气中。因为传统育雏器和辐射式育雏器将较多的热量供给地板,因此空气温度低于使用鼓风炉的空气温度。可以对肉鸡舍进行特殊设计以严格控制雏鸡周边的环境。在商业化肉鸡饲养场,鸡舍要求安装机械通风系统,而且鸡舍必须绝缘以维持鸡舍温度在要求的温度5度范围内变化。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已经获得了最佳的育雏温度。监控鸡的舒适度的最好办法是观察,通过观察鸡的行为进行温度调节。在观察肉鸡舍时,鸡应该分布于鸡舍的所有角落。 如果鸡感觉冷,它们会挤在一起(靠近一侧墙),也可能坐在料盘中。如果感觉热了,它们会远离育雏器和火炉,出现气喘现象,在地板上分散开以维持体温。许多鸡舍都有电子环境控制器控制温度,可以根据需要开关育雏器和火炉保持合适的温度。另外控制器还可以监控热源加热时间,这可以用于查找鸡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出现漏风。例如,如果靠近隧道通风帘的育雏器/火炉比其他鸡舍加热更长时间,这可能表明风帘或者门墙交接处出现漏风。(3)相对湿度空气系水力取决于温度。热空气比冷空气系水力强。术语相对湿度是指在既定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的饱和度。湿度水平影响鸡通过气喘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也影响氨气产量。推荐在雏鸡育雏期间尽可能维持低水平的相对湿度。由于微生物降解垫料和粪中残留物质,产生氨气,增加相对湿度则为垫料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环境。随着微生物菌群的增加,鸡粪中氨气产量提高,而氨气对家禽的健康和生长性能都不利。研究表明氨气量增加会削弱动物免疫系统能力,呼吸道疾病也会增加。在育雏阶段较高的氨气含量也会降低家禽的生长速度,这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是无法弥补的。控制相对湿度可以减少氨气产量,可以通过调节通风量来调整相对湿度。推荐使用50-70的相对湿度,这样可以减少氨气量和空气中的粉尘量。(4)通风 通风可以用来调节温度,去除二氧化碳、氨气、其他气体、水气、粉尘以及臭气。新鲜空气必须匀速进入鸡舍,与舍内空气混合均匀,在整个鸡舍内正确流通。建筑内的风流动模式是很重要的。空气是由于负压才进入鸡舍。风扇将室内浑浊空气移去创造负压环境,然后空气通过墙上或者屋顶的开口进入,直接与鸡舍顶棚内空气逐渐混合。将刚进入鸡舍的新鲜空气和原来的空气混合可以防止冷空气直接靠近垫料,使仔鸡受冷。进气口大小和进入鸡舍的空气流速在保证空气沿着顶棚移动是很重要的。如果入口开的太大或者进入入口的风速太大,新进的冷空气将很快落到地板上。这样不仅会使鸡受冷,而且可以在墙和地板上出现较凉的区域。当暖空气与那些比较冷的地点接触时会液化,形成较湿的区域。这些湿区域会导致垫料结块增加,氨气产量上升。循环风扇可用于防止温度分层,以使整个鸡舍温度均匀一致。去除鸡多余的暖气不仅有助于维持鸡体温和地板温度,也有助于去除垫料的湿气。通过温度来控制风扇运转有助于维持鸡舍所需温度。当鸡舍温度在标准范围内时,一些风扇通过定时器来调节相对湿度,维持舍内空气质量。电子环境控制器根据温度和定时器控制风扇。控制器可以打开位于墙一侧或者顶棚的空气进口以确保空气均匀稳定的进入鸡舍。(5)育雏期光照育雏期间光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在光强度较高时,雏鸡活动量也增加。在育雏期间,光照应该保持在最佳强度条件下以鼓励雏鸡活动,这有助于雏鸡觅食饮水。一旦它们知道饲料和水的位置(大约7 -10日龄),光强度和时间均应降低。光照系统应该设计成每只鸡光强度至少为25勒克斯(2.5 英尺烛光)。现在建造的许多肉鸡舍在育雏阶段一般能提供40勒克斯(4英尺烛光)。设计光照系统时,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应该随着鸡的日龄而不断调整。在育雏阶段,每天23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最高水平。在7-10日龄时,光照时间则需要降低(取决于操作守则),在10-14日龄时光照强度应该减少到5勒克斯(0.5英尺烛光)总结在育雏阶段给雏鸡提供一个舒适和健康的环境对于鸡群的初期生长良好很重要。饲养过程中,相比在健康舒适环境下饲养的雏鸡,那些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鸡体重一般较低,饲料转化率也低。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是减少能量成本获得最大能量回报最基本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下给鸡充分合适的环境以节约能量的一些技巧。 一、能量节约 确保控制传感器/自动调温装置放置合理。控制传感器/自动调温装置离育雏器太近或者离地面太近都可能会导致鸡受冷。而离墙太近,育雏帘或者附近可能会有空气进入鸡舍,导致燃料浪费。二、使用循环式或者叶轮式通风机使用这些通风机去除屋顶的暖空气可以避免温度分层,必要时给鸡降温,从而减少加热成本。研究表明无论哪种加热系统,循环式风扇都很有效。三、消除漏风口 封住漏风口可以控制进入鸡舍的风的来源和风量。在寒冷季节里,这可以保证进入的空气通过设定的进口,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鸡着凉,垫料结块以及温度分层。四、使用5分钟而不是10分钟的定时器这将减少鸡舍内温度下降导致加热器运转时间减少,有助于调节鸡舍内氨气和水气。五、定期清洁和修理育雏器 正确维护育雏器可以减少育雏器产生一氧化碳的危险,使育雏器更有效的利用燃料。育雏器在不同鸡群之间可以吹走粉尘,保证炉嘴清洁。使用合适尺寸的铰眼针以避免炉孔大小改变从而浪费燃料。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这个阶段,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这就决定了育雏期的环境控制、饲料饲养、卫生消毒和防疫灭病等工作十分重要。(一)不良环境祸之根 不良甚至恶劣的环境条件是造成育雏期成绩低下的根本原因。1.进雏之前严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能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密闭较好的育雏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进行熏蒸消毒1小时,熏蒸时可将饲料槽,饮水器和其他用具放在育雏舍内同时消毒,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让空气对流。育雏舍经消毒后,禁止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污染。2.温度湿度控制好:要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就要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初生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第一周育雏的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2,约经过6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温度是否合适,不要只依赖温度计测量,凡是有经验的养殖户,通过看雏鸡的活动表现,就知道温度的高低。温度过高,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会出现大批雏鸡压死现象。温度适当,则雏鸡活泼自如、饮食正常、精神良好。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育雏舍内湿度过高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是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以后湿度为55%60%。如湿度过低,舍内灰尘,羽屑飞扬,雏鸡易患呼吸道病和羽毛发育不良;如湿度过高时,有害气体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使雏鸡易患各种疾病。3.通风换气加光照:在重视保温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育雏舍的通风换气。雏鸡虽小但代谢旺盛,鸡群密集,由于呼吸及粪便和潮湿垫料散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使空气受到污染。如果污染的空气得不到及时的排出,这些有害气体就会不断地增加,当浓度大、时间长,就会严重地影响鸡群健康,引起呼吸道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育雏后期每天中午应适当打开门窗,让空气对流,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为了促进雏鸡的采食和生长,一般需人工补充光照。110日龄雏鸡光照要求24小时,以便熟悉环境和采食,每15平方米用一个40瓦的灯泡挂在离地面2米高的位置上,以后用25瓦的灯泡和自然光照就可以了。光照不宜过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啄癖的形成,还可以让雏鸡养成有规律的运动、采食和睡眠的时间,有利于育成和育肥阶段的鸡采食后对营养的吸收与转化。光照过强易造成互相啄肛、啄羽和啄趾。雏鸡3周龄时,在晴天(气候比较暖和)的中午可把雏鸡放到舍外,晒太阳、运动1小时或2小时,这样既可促进雏鸡生长发育,又可促使雏鸡逐步适应自然环境。(二)照章管理别碰运气 雏鸡入场后,饲管理要有章可循,严格管理,切不可碰运气。1.适时开饮防脱水:大批饲养的雏鸡,由于运输时间过久,或是接种疫苗等工作,使雏鸡开饮时间推迟太久,或是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器孔堵塞,或饮水器太少,致使饮水不及时,鸡体失水过度。雏鸡脱水表现为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最后衰竭、瘫痪而死亡。刚出壳的雏鸡第一件事应是在24小时内饮水,使它在并不感到口渴时开始饮水,促使其新陈代谢,就不会发生狂饮泻死和脱水瘫毙的现象。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小时内饮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2.谨防聚堆挤压死:雏鸡阶段时有发生聚堆挤压而致死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密度过大时,室温突然降低;搬运时倾斜堆压,称重或接种疫苗时聚堆而没有及时疏散;断水、断料时间太长,特别是断水后再饮时发生的拥挤;突然停电或窜入动物等引起惊吓、骚动而聚堆。所以,要按鸡舍的面积确定饲养量,而且要备足食槽和饮水器。在雏鸡阶段要进行23小时的光照、1小时黑暗的训练,使其能适应黑暗环境。 3.各种恶癖要预防: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平时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配合饲料中各种营养含量要合理,不能缺少无机盐和必需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 4.防止兽害别大意: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所以,应该在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门窗最好能用尼龙绳拦好,堵塞室内所有洞口。(三)饲料饲养两手抓 谁都知道在控制疾病发生的过程中,疫苗和药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鸡场都知道用疫苗和药物去控制疾病,但往往控制的结果在每一个鸡场都不会一样,其中原因就在于营养与卫生状况不同。良好的营养不仅能促进生长,而且增强了鸡只的体质,提高鸡只免疫力,使疫苗及药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降低了疫苗及药物的效果,不能完全发挥疫苗及药物的作用。同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包装印刷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中药批发物流设施冷链物流技术应用研究考核试卷
- 化工设备安全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考核试卷
- 区块链驱动的虚拟商品交易与用户参与度提升考核试卷
- 急诊医学题库(含答案)
- 住宅租赁合同(集锦15篇)
- 保险协议书 合集15篇
- 2022科护士长工作总结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校际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化学趣味实验大全
- 木箱包装合同协议
- 码头项目事故案例
- 针灸美容整形培训课件
- 2025年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管道施工应急预案
- 2025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中国法律史》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纸质考试第二大题填空题库2025春期版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有理数(含答案)
- 应急城市城市防沙治沙应急管理预案
- 2021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惩罚游戏学校班会公司早会小游戏晨会年会团建课堂娱乐互动34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