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小学文化建设浅谈.doc_第1页
初级中小学文化建设浅谈.doc_第2页
初级中小学文化建设浅谈.doc_第3页
初级中小学文化建设浅谈.doc_第4页
初级中小学文化建设浅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文化建设浅谈常宁市柏坊煤矿子弟学校 王智英从2008年4月份起,我校已正式移交常宁市政府管理,如何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和谐中创新,实现从封闭式矿办子弟学校到社会化完全初级中小学校的转变。笔者认为,应当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在不断发掘学校文化积淀和不断充实学校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富有鲜明特色、师生共享和谐的精神家园。一、理解“学校文化”之内涵什么是学校文化?从学校文化的作用看,文化是无形的“场”,是学校的“魂”,不但影响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学校的独特个性,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师生的人品和素质,日益深厚,滋养后人。从学校文化的形态及生成过程看,这个“文”,就是文字化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全体师生的共同信念与追求;“化”,就是教化,就是通过不断地教导、熏陶来达到统一思想、行为的目的。简而言之,学校文化是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现象,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和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学校群体成员活动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二、探究“学校文化”之外延外延即载体,校园环境、教师队伍、学校历史、规章制度、课程设置、升学考试等共同构成了学校文化体系。(一)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窗口。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声的教育载体,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学校的建筑、设施、绿化、人文景观等应在高尚的审美原则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等历史积淀的基础上系统规划、整体设计,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的作用。校园环境建设中,校园的绿化是一个重要环节,而我校校园面积有限,无法追求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效果,因而必须因地置宜,见缝插针,以大树、绿篱、盆景为元素,力求以参天一木足见森林,以“花边式” 绿篱足显春意,以名花点缀足够品位。(二)良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一所学校有没有“文化”,更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没有全身心热爱学生的教师,特别是有没有“名师”。学校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教师建设”这一环节,无论是拥有深厚历史传统的名校,还是建设不久的新学校,都要努力用自己学校的优秀教师队伍来丰富、厚实本校的文化底蕴,并让它成为本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亮点。我校现有教职员工34人,都有中专以上学历,在职教龄多者38年,少者也有三年以上,中学高级职称有2人,中级技术职称有18人,最低也有小学二级职称,师资力量可谓雄厚,尤其是本科学历大多通过在职教育获得,目前还有10人在接受学历提高培训,自学成才的风气非常浓厚。更难能可贵的是,我校有一大批能吃苦耐劳、敬岗爱业的中青年教师。前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计划的影响,矿里的经济效益曾一度滑坡。矿里没钱发工资,一年只发八、九个月,累计拖欠工资十多个月,且与社会上老师的待遇相比,每人每月要少500元以上,可他们仍然按时上课,认真批阅作业,扎实工作,默默无闻,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教研成果,涌现出了陈梅香、石伟民、唐昌盛、唐代福、唐耀辉、谭驰衡、曹青、李志丹、周映、谭淑桂等一大批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像这样的老师,就是我们子弟学校教师中的脊梁,是值得敬重的一个群体。成为我们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亮点。夯实了学校文化建设中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石。(三)校史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认识自己学校的“校史文化”,也就是认识了前辈师生在学校发展史中留下的足迹与精神资源。我校创办于1972年,原址是八斗丘工区停办后改造的旧校舍,1993年搬迁至斗岭工区新校区,占地4000余平方米,教学设施设备完善,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近400人。我校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见证了柏坊煤矿兴衰荣辱,也凝聚了历届领导的智慧和汗水,我们经常开展忆苦思甜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以此激励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我们常用桃李满天下的菁菁学子的求学经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材。学校的历史是一座沉甸甸的精神宝库,成为学校文化建设永不枯竭的源泉。(四)制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学校的组织方式、办事规则、工作作风、人际关系等无形的规矩、习惯和风格会给师生的言行以必要的导向、约束和规范,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以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正常的校园生活秩序为基础,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我校应着重从完善“和谐开放”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教研兴教”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制度几方面来抓,从根本上扭转因人而异,朝令夕改,主观人治的混乱状态,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机制。(五)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课程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文化得以传递的一个主要渠道。从深层意义上说,新一轮教改就是当前学校文化的重建。为了使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我校必须在保证主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应当注重音体美劳等科程的设置,这样,既保证学校核心竞争力不被削弱,又能使学生身心愉悦、爱好广泛、张驰有度,达到学习事半功倍、校园活力充盈的境界。课程的设置无疑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必须决然地从“填鸭式”疆化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学生必须自觉地从“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恶性循环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六)中考铸就学校金字招牌。高品质的考试文化会让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想象和评价。实际上,每所学校在抓考试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事,老师、管理者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正是学校文化中最宝贵的部分。我校的生源严重参差不齐,除了本矿子弟,还有大量附近农村的学生,学生的素质严重的不均衡,学生的生活习惯也千差万别,为此,因材施教固然重要,处理司空见惯的迟到早退的问题也是刻不容缓,但在考试这一环节上必须一碗水端平,从考风可以看出教风、学风和整个校风,甚至可以说,良好的考风对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整个校风起决定性作用,考试制度不容违背,考试纪律不容亵渎,必须坚决杜绝不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却一门心思在考试舞弊上作文章。我校在抓考风方面有着良好的传统,效果是明显的,不仅造就了一个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博士许桂生、北大学子左帅、华南理工副教授雷淑梅、硕士研究生周波、唐绍军、唐剑、李艳辉、唐永辉、吴勇、肖青山、肖甲山等都是从我校初中毕业的,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