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三单元 第11课《放言五首(其三)》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三单元 第11课《放言五首(其三)》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三单元 第11课《放言五首(其三)》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三单元 第11课《放言五首(其三)》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三单元 第11课《放言五首(其三)》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居易诗二首 放言五首 其三 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诗歌朗读 写作背景 元和五年 810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 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 写了五首 放言 诗表示自己的心情 过了五年 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 闻讯后写下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 感慨万千 也写下五首 放言 诗奉和 诗歌注释 放言 言论放肆 不受拘束的意思 诀 判定 狐疑 犹豫不决 俗说狐性多疑 真玉烧三日不热 枕 樟木生长七年后才能区别 向使 假使 假如 复 又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赠一法为其排解忧烦 表明此 一法 是作者久藏心中之物 也说明了彼此间诚挚的情谊 又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 说明是经验之谈 设置悬念 体现方法简单易行 赠 诗歌分析 首联 这 一法 是什么呢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说明是怎样的 一法 未直接说出 却令人有所悟 说明此 方法 必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则形象地表明还需要一定的方式 诗歌分析 颔联 三日 与 七年 烧 与 辨 正面举例说明 说明方法很简单 让时间去考验 淮南子 淑真 钟山之玉用炉烧三天而色泽不变 史记 司马相如传 豫 今之枕木也 章 今之樟木也 二木生至七年 枕 樟乃可分别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诗歌分析 颈联 反面说明方法 指出识别人事的真伪尤其需要时间的考验 说明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 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举出历史上两个事例 说明此 一法 的灵验 周公 周成王的叔父 周武王的弟弟 成王年幼为王 周公摄政 管叔等人 流言于国 说周公要害成王 周公恐惧 就避于东 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 便迎接周公回来 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王莽 汉元帝皇后的侄子 他在夺取政权过程中 为了收揽人心 常表现出谦恭退让 后来终于篡汉自立 改国号为 新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暗示好友 莫要怨愤伤身 待以时间辨真伪 深情勉励友人要自信 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总有澄清事实 辨明真伪的一天 这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总结 既是写给友人的 也是自勉 从中更可看出诗人那自信的 坦荡的胸怀 诗歌分析 尾联 深刻的哲理 对人 对事的认识 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而不能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 诗歌中心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哲理诗 诗中运用正反举例论证 说明了辨别人才好坏的方法 特别是颈联两句 运用典故 证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