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江自选模块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2012浙江自选模块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2012浙江自选模块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2012浙江自选模块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2012浙江自选模块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自选模块测试试题题号:01科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悲落叶北朝萧综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注:萧综,字世谦,梁武帝次子,封豫章郡王,后投奔北魏。(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5分)(2)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参考答案:(1)全诗三、五、七字句长短错落。运用反复、对仗、顶针等修辞手法。节奏起伏、顿挫,韵律哀婉动人。(2)作者以落叶自况,悲叹命运不济。人生如风中飘零的落叶,虽繁荣一时,终难免随风凋零,化作尘土。作者慨叹世事兴衰、朝代更替;曾经的繁盛朝代,显赫的王族、贵胄,都如落叶凋零。解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句式、修辞、韵律和节奏。这首诗的句子长短不齐,参差有致,长短句结合;在修辞方面诗中“悲落叶”反复出现,运用了反复;“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运用了对仗,“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运用了顶针。全诗押“e、ei、ang、an”等韵,节奏起伏,抑扬顿挫。(2)全诗用“悲落叶”贯串全诗,“悲”字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情,“落叶”更是寄寓了作者飘零无依之感。再结合作者的身世,可以体会到他命运不济的感慨。题号:02科目: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幸存者高凯昨夜外面走过去一场暴风雨一棵大树被拦腰撞倒清晨一只小鸟独自在我的窗外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我一推窗就飞走了一整天我都想去问那只孤单的小鸟是不是想找人诉说自己一生的命运其实我能想象得出昨夜的情景一场巨大的暴风雨突然将一窝小鸟噼里啪啦打翻在地结果只有一只小鸟幸运地活了下来无枝可依内心都是人世没有的伤痛(1)这首诗的第一句使用“走”描写暴风雨,为什么?(3分)(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7分)参考答案:(1)使用比拟手法,与下句“拦腰撞倒”相呼应。写出诗人的心理感受:暴风雨凶猛且持久。(2)象征手法。小鸟的形象是一种象征,其意蕴指向人类社会,给予读者多元的联想空间。拟人手法。小鸟遭受了“人世没有的伤痛”,就有了向人诉说的欲望,形象鲜明生动。散文化语言。诗歌语言质朴,接近口语,且不押韵,却富含韵味。解析:(1)用“走”这一动作来描写暴风雨,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结构上与下句“拦腰撞倒”相呼应,描写生动形象。暗示了作者面对暴风雨时的心理感受。(2)结合全诗找出使用艺术手法的部分,进行具体的分析。“暴风雨”和“小鸟”等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小鸟象征了人类社会,暴风雨象征了灾难。暴风雨“走”、小鸟“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题号:03科目:数学“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模块(10分)(1)解不等式|x-1|+|x-4|5.(2)求函数y=|x-1|+|x-4|+x2-4x的最小值.答案:(1)当x1时,1-x+4-x5,得x0.此时x0;当14时,x-1+x-45,得x5.此时x5.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是(-,05,+).(2)因为|x-1|+|x-4|(x-1)-(x-4)|=3,当且仅当1x4时取等号;x2-4x=(x-2)2-4-4,当且仅当x=2时取等号.故|x-1|+|x-4|+x2-4x3-4=-1,当x=2时取等号,所以y=|x-1|+|x-4|+x2-4x的最小值为-1.题号:04科目:数学“矩阵与变换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模块(10分)(1)以极坐标系Ox的极点O为原点,极轴Ox为x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把极坐标方程cos +2sin =1化成直角坐标方程.(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x=2cos,y=sin(为参数),过点P(2,1)的直线与曲线C交于A,B两点.若|PA|PB|=83,求|AB|的值.答案:(1)极坐标方程两边同乘以得cos +3sin =.又在直角坐标系下,x=cos ,y=sin ,=x2+y2.故化成直角坐标方程x+y(x2+y2)=x2+y2.又(0,0)满足原极坐标方程,故所求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x2+y2)=x2+y2.(2)由题意,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2y2=2.设过点P(2,1),倾斜角为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2+tcos,y=1+tsin(t为参数),及点A,B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x2+2y2=2得(2+tcos )2+2(1+tsin )2-2=0.即(1+sin2)t2+4(sin +cos )t+4=0.则=16(2sin cos -sin2)0,且t1+t2=-4(sin+cos)1+sin2,t1t2=41+sin2.由|PA|PB|=83得|t1t2|=41+sin2=83,故sin2=12.又由0得0tan 0;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U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Q”、“=”或“两者均为离子化合物,且阴阳离子电荷数均为1,但后者的离子半径较大,离子键较弱,因此其熔点较低解析:(1)由图中数据,I4I3,说明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则该元素是Al。(2)Ge位于第四周期第A族,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由C的最高价氯化物为CCl4,则Ge的最高价氯化物为GeCl4。Ge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的附近,其金属性较弱,电负性应小于硫,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GeCl4与GeBr4均属于分子晶体,由其相对分子质量可知GeCl4的沸点低于GeBr4,故正确的为CD。(3)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该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两个碳氧双键,所以含有3个键。(4)由题意知两种物质均为离子化合物,且阴阳离子电荷数均为1,但后者的离子半径较大,离子键较弱,因此后者熔点较低。题号:16科目:化学“化学与技术”模块(10分)电石浆是氯碱工业中的一种废弃物,其大致组成如下表所示:成分CaOSiO2Al2O3Fe2O3MgOCaS其他不溶于酸的物质质量分数/%65663.55.01.53.50.20.80.21.11.01.82326用电石浆可生产无水CaCl2,某化工厂设计了以下工艺流程:电石浆制无水氯化钙工艺流程图已知氯化钙晶体的化学式是CaCl26H2O;H2S是一种酸性气体,且具有还原性。(1)反应器中加入的酸应选用。(2)脱色槽中应加入的物质X是;设备A的作用是;设备B的名称为;设备C的作用是。(3)为了满足环保要求,需将废气H2S通入吸收池,下列物质中最适合作为吸收剂的是。A.水B.浓硫酸C.石灰乳D.硝酸(4)将设备B中产生的母液重新引入反应器的目的是。答案:(1)盐酸(2)活性炭蒸发浓缩过滤器脱水干燥(3)C(4)对母液回收利用,降低废弃物排放量,提高经济效益解析:(1)因该工艺流程目的是生产无水CaCl2,所以反应器中加入的酸应为盐酸,若选用H2SO4或HNO3,则引入杂质离子。(2)脱色槽中应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A的作用是将滤液进行蒸发浓缩,然后结晶,在过滤器中过滤后对所得固体进行脱水干燥。(3)H2S是一种酸性气体,最适合作为吸收剂的应是石灰乳。(4)将设备B中产生的母液重新引入反应器,这样做能对母液回收利用,降低废弃物排放量,提高经济效益。题号:17科目:生物“生物技术实践”模块(10分)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空各2分,其余每空各1分。利用紫甘薯制酒可提高其附加值。请回答:(1)为提高紫甘薯的利用率,工厂化生产时,可加入果胶酶和淀粉酶,其中果胶酶可来自等微生物。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因此常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制成。(2)果胶酶可将紫甘薯匀浆中的果胶水解成。A.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B.半乳糖和果糖C.半乳糖醛酸甲酯和果糖D.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3)紫甘薯匀浆流经淀粉酶柱后,取适量流出的液体,经脱色后加入KII2溶液,结果液体呈红色。表明该液体中含有。A.淀粉B.糊精C.麦芽糖D.葡萄糖(4)在发酵前,为使酵母菌迅速发生作用,取适量的干酵母,加入温水和。一段时间后,酵母悬液中会出现气泡,该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将酵母菌接种到待发酵液后,随发酵的进行,酵母菌在条件下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5)下图表示发酵液pH对酒精浓度的影响。据图判断,最佳pH是。答案:(1)黑曲霉(或苹果青霉)固定化酶(2)D(3)B(4)蔗糖CO2无氧(5)4.7解析:(1)利用紫甘薯制酒过程中,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可加入从黑曲霉或苹果霉菌中获取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同时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可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制成固定化酶,以便于酶能稳定发挥作用。(2)果胶在果胶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3)能与KII2溶液反应呈现红色物质的是糊精。(4)在发酵前,为使酵母菌迅速发生作用,应先用温水泡开干酵母,并加入酵母菌易利用的蔗糖。开始,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因此酵母菌悬液中会出现气泡;随反应时间的延长,酵母菌将O2消耗尽后进行无氧呼吸,此时产生CO2和酒精。(5)据图示信息分析,pH=4.7的培养液中酒精浓度最高,故pH=4.7是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最佳pH。题号:18科目:生物“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10分)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空各2分,其余每空各1分。下面是关于生物净化的问题。请回答:(1)生物净化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人为地放大和强化生态系统的能力,以达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2)在污水生物净化过程中,当污水流入水体后,好氧微生物首先大量,并以水中的作为营养来源。随着水体的不断净化,水中的溶氧量有一个明显的过程,达到临界点后开始增加,此后的耗氧速度复氧速度,这种变化过程可用表示。(3)下列关于活性污泥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活性污泥是一种微生物共生体B.活性污泥使用后不能重复利用C.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曝气池中得到净化D.活性污泥法的处理过程可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监控(4)从生物净化方法的特点分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大多选用处理污水。A.活性污泥法B.悬浮细胞法C.生物膜法D.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答案:(1)自净(2)繁殖有机污染物下降小于氧垂曲线(3)B(4)A解析:(1)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人为地放大和强化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2)污水中的有机物往往是水体中微生物的营养来源,由于水体中的溶解氧对厌氧微生物的繁殖有抑制作用,所以当污水流入水体后,好氧微生物首先大量繁殖,并不断分解有机污染物和消耗溶解氧。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通过空气中的氧气向水中溶解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到补充,耗氧和复氧同时进行。污染开始阶段好氧微生物不断增殖,耗氧速度超过复氧速度,此时,水中的溶氧量开始减少,随着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不断被分解,耗氧量减少,复氧量相应增加。当水中耗氧速度等于复氧速度时,水中溶氧量达到最低点,即临界点。随后,因有机污染物大为减少,耗氧速度小于复氧速度,水中溶氧量开始增加。溶氧量的变化状况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因此,可以把溶氧量作为水体自净状况的标志。水体污染过程中溶氧量的变化可用氧垂曲线表示。(3)活性污泥是由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胶体、悬浮物构成的结构复杂的肉眼可见的绒絮状微生物共生体。这样的共生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可以吸附和降解很多的污染物,以达到处理和净化污水的目的。污水在一次沉淀池内经过初步沉淀除去各种大块颗粒之后,送到曝气池。当污水进入曝气池后,由于曝气机不断排放空气使池内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吸附,因为有足够的溶解氧,有机污染物迅速被好氧微生物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