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6.doc_第1页
英语论文6.doc_第2页
英语论文6.doc_第3页
英语论文6.doc_第4页
英语论文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外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交际效果。例如,电脑网络提供的信息,有85%是用英语传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交流,要求人们具备熟练的阅读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那么,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经过多年对阅读课教学的实践发现,利用阅读课指导、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 新教材在每单元的第二课即安排一篇阅读课文或阅读对话,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词汇的基础上,能在几分钟内读懂对话,回答一个主要问题。然后再读一遍,回答课后练习的十个左右的问题。通过阅读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已对本课内容有了大概了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文的内容、主要词汇通过复述(retell)来表达出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才是我们教阅读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教初中英语第三册第14课这篇阅读文章时,先把课后的词汇介绍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默读一遍,回答问题:“Why could not the man downstairs sleep?”然后,让他们再读一遍,回答课后练习的十一个问题。这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本课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把这些问题串成一段小故事呢?这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下本课的重要词汇:happy,downstairs,find,difficult,sleep,upstairs,take off, wake up, be angry with, problem, one the other, quietly,put,keep,sound等,笔者先按这些词的顺序让学生跟我一起叙述课文,然后,再让个别学生来做,把一篇长课文压缩成十个左右的句子,学生就很容易记了。最后,学生都能像这样来复述故事的内容: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渐渐提高了阅读水平,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定的语言基础,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能。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殷丽娟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使其逐步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以往中学教授课文的方法是以分析课文的语言点为主,教师和学生关心的是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至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等等,却不大在意。这种阅读方法实际上是把课文看成是语法结构和句子、词语的堆砌。这种阅读方法是培养不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文章的意义进行猜测、证实,再猜测、再证实的心理活动。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就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迅速阅读问题,注意每一问题的主语、疑问词及重要的谓语,还需特别注意问句中出现的以下各词:not,unless,with-out,onetheotherhand,except,ratherthan,although,as well,al-ways,never,all等等。带着问题阅读,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可以使阅读活动目的明确,在阅读时有意识地搜寻主要内容,记忆这些主要内容。对一些阅读问题关系不大的信息就可以跳过。另外,读问题时最好能判断哪些问题与文章存在直接关系,即可在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哪些需要推理,哪些需要做出结论等等。带着问题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第一步的目的就是让考生阅读文章时知道应该找些什么。 第二步:以最快的速度读完文章。在这一步里,要尽可能快速读完文章,不要担心有些地方还不能完全理解。第二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总体了解,找到作者的基本思路,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再次快速阅读。通过这一步,学生已能知道一些重点词、事实或有关材料在文中的位置。对于文章中的特殊信息,譬如说时间、地点、人名、数字等,可以边阅读,边用笔划下来。在这个步骤中,先将较容易的问题处理完。 第四步:带着未解决的问题重新阅读。这一步是最后一次阅读全文。阅读时,头脑中务必记住这些问题,进行细节阅读。对于由中心展开的细节,尤其是不能立即看出来的深层信息,一定要仔细阅读。记住,为了不影响阅读速度,不能回读,不能用手指着文字读,不能中途产生畏难情绪,要坚持将全文读完。这次阅读有助于解答难题。 第五步:做一些收尾、核查工作。如果经过前四步还有问题没答出,就尽可能地在所给的选项中,排除一些明显不可能的选项,猜估一下答案,以提高得分率,切忌空选。 注意,如果形成习惯,这种方法则会成为学生阅读理解最为省时、最有把握的一种。此外,还要记住一点,即使能完全弄懂文章的文字含义,但做不出问题,就不能算作理解了文章。相反,如果对文章某些地方不不甚理解,却能作出答案,那么也可以算是取得了阅读的成功。 (3)随着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育目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也随之改变了。新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中学英语教学应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训练其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理论所要求的,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据英语教学的目的,可以看出,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又如何通过课文教学达到综合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要求呢?新教学大纲提出,课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完整的课文教学,把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为了适应这一教学目的,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英语新教材,很注重课文的选材,每一篇课文都经过精心的挑选、组织,都融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内容丰富有趣,知识面广,是很好的教学教材,因此,要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以课文教学为中心,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推进。以下分别给予说明。一、课文教学与听技能训练的关系听,位于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之首,它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习得一门语言技能的基础和手段。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是先会听,后会说。既然听在英语学习中占有这样重要的位置,怎样把听能力的训练贯穿于课文教学中呢?新大纲提出,在课文教学中,听能训练主要是围绕某些语言形式进行,以听辨为主。按照教学要求,课文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对听能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课文教学中的“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与听技能中的“抓住主题大意”、“辨认语段标记”的技能训练都有着密不分的关系。听技能中辨认语段标记的技能指根据语段标记如 for example 、however 、in other word 等判断上下文关系及话题的延续和转折技能,而这些技能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何为概括性句子,何为语段标记及语篇等,从而达到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听技能的发展的目的。二、课文教学与说技能训练的关系对一门语言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要会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同时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能力,因此对说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文教学是训练说技能的最好语言材料,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为了同时达到说技能的训练,首先要遵循“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原则,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课堂气氛,平时尽可能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谈,以帮助学生树立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其次,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内容丰富有趣等特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语言环境,把语言形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然或模拟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语第一册 lesson 14 Travel 的课文内容教学时,可根据内容设计话题:Do you like travelling ?和 Where did you travel on the holiday ?让学生根据话题回答问题并加以发挥;在进行对话形式的课文教学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使学生贴近课文内容进行说技能的训练。此外,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说技能的很好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一些常用的口语和记住一些常用的句型结构及应用场合,如: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Thanks !、What matter with you ?、You had better .、I am going (want)to .等。这样既抓好了课文教学,又很好地训练了听的技能。三、课文教学与读技能训练的关系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注重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是要利用这门语言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了,就能够广泛地、大量地、快速地阅读更多的语言材料,丰富词汇和语法,扩大知识面,从另一个角度促进运用语言的能力。中学英语中的课文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教师如果能够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把阅读的各种技能和方法教给学生,同时指导或带领学生进行一些专门阅读训练和快速阅读训练,那么就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在进行高一第一册 Lesson 46 ENGLISH ON THE AIR 课文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一些回答Yes / No 或 WH 的问题,如:1)Are there any English programmes on the air ? 2) Do you think it is useful to watch Englis programmes on TV ? 3) What people is BBC Eglish for ?等, 要求学生利用快速阅读的技能对课文进行掠读,回答以上问题;接下来教师对课文进行分段讲解,分析文章重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找出各段主题句或规纳性的句子,总结出课文的中心大意,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如:多项选择、正误判断或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等。通过以上方法既很好地完成了课文教学,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四、课文教学与写技能的训练关系写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英语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写作能力是指学生用笔头表达意思、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结合课文做的各种书面练习和用书面形式表现的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写的训练可用来学习语言,检查学习效果,培养表达能力,而中学英语课文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它包含了写作所要求的各种技能和常识。结合写作的重要性和课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可从最基本的听写、造句、扩句、缩句、句子改写、补充句子、连词成句到改写课文、规纳课文主题、句子互译、命题作文等循序渐进地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例如:结合高一第一册 Lesson 14 A TRAVEL DIARY 的教学,可要求学生首先进行用词语 travel、have a good trip、get back、be made from等进行造句练习;其次可让学生做扩句练习,如 We can hear the sounds . We can hear the sounds of wild birds and animals . All night long We can hear the sounds of wild birds and animals . 改写句子练习,如:We can see them fling along the river . They can be seen fling along the river . 连词成句,如:How / travel / around / country / ? / you / How do you travel around the country ? 接下来让学生课后做命题作文 MY JOURNEY ON SUMMER HOLIDAY ,要求用上所学的一些句子和短语。这样既熟悉了课文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综上所述,在课文教学中韵含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同时各种技能之间又相互关系着。要会说、读、写,离不开听,读得多了就会说,就会写,听、读是学习语言的输入,说、写是学 (4)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一年多来,从各种渠道反馈的信息表明:根据高中新大纲编写的这套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是符合外语教学改革方向的。它在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努力面向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体系上,它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相衔接,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在选材上,它一方面对现行高中教材中一些好的课文予以保留并作适当修改,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各种体裁和题材的应用性文章,选文具有时代感、知识性、思想性和真实性。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采用透明法,以话题为中心,通过结构和功能两条线索把教学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们在认可这套教材的同时,又提出一些疑惑,他们觉得教新教材阅读量大、任务重,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压力很大,因此不少学校通过加班加点来进行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与现行教材相比,篇目增多,阅读量加大,有些教师感到难以适应。究其原因,除了由于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及教材不熟悉等因素外,与教师们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还局限在传统的框架中有关。 在高中阶段,阅读教学被放在相对突出的位置。大纲规定:“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在高一课本每个单元的四课中,有一课是阅读课文,每篇文章300500词左右。到了高二,更是增加了阅读篇幅,每单元的阅读课文由原来的2页增加到4页。除此之外,还编写了与教材同步的阅读训练,其阅读量是课文的3倍。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课文具有阅读量大、题材新颖、体裁多样化等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越来越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即教师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对一个教师而言,在教材和学生相对固定的前提下,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变化将会对教学起根本性的作用。最近几年,各级教研部门都很重视对外语教师进行培训,使第一线教师有机会了解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啊和广大农村地区信息闭塞,还有相当一部分外语教师依然采用老路子进行阅读教学。有的教师试着用新路子教学,但总缺乏自信,心中怀疑这样的阅读教学能否保证学生过得了测试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又回到了侧重语法词汇讲授的老路上去,花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笔者为此想就阅读教学的一些观念作一些探讨一、认清阅读教学的目的过去的阅读教学往往强凋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知识)的获得。我们经常可以在教室中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先教生词,再讲语法,逐句讲解,朗读背涌,大量模仿,仿佛阅读课文只是为了掌握词汇和语法。新的高中大纲强调: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技巧。概括起来,阅读教学的目的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1扩充学生的词汇和习语:2扩充和巩固学生的语法项目;3发展一般性的阅读技能;4掌握推导性的阅读技能;5掌握批判性的阅读技能;6通过各种技能获取有用的信息。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阅读技能的分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掌握事实细节的技能,如能把握主要的事实,掌握主要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等。第二层次为推导判断的技能,如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文段的寓意;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出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等。第三层次为批判性的阅读技能,这一层次的读者需要把阅读文章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特别是自己的观点、知识、想像力和个人经历联系起来,具有对文章的评价判断能力。阅读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学者曾对旧的中学课本提出批评,认为课本内容缺乏新鲜感,信息量不够,加上教学中偏重分析词汇和语法,结果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和动力来阅读这样的课文。新编高中课本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考虑到中学阶段的基础性,为学生以后的阅读作准备,所选择的材料包括各种题材和体裁,具有内容新、时代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学生还需学会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一篇包含丰富信息的文章时,哪些信息是要求掌握的,哪些是无用的,要求学生能区分开并加以选择,这一点也非常重要。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对阅读教学目的的认识有关。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才能使教学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重视阅读过程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为什么有的能快速正确地理解课文,而有的却难以做到呢?一个好的读者是如何进行阅读的呢?阅读心理学家对阅读过程进行了研究,其中,以古德曼(Kenneth SGoodman)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游戏”(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阅读过程是一种在每一个认知层次上都发生的推测与验证相互交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遵循的是从上而下的模式,读者凭已有的经验进行阅读,而不必对每一个单词都作解释。古德曼的观点曾在美国的阅读教学中有很大的影响。以鲁墨哈特(David ERumelhart)为代表的另一派心理学家则提出了相互影响的模式。他们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语义的、句法的、词汇的以及视觉的各种信息都能影响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各种信息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而非仅仅是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的单一方向。一个好的读者在阅读时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来帮助理解,在理解发生困难时,他会在后面的材料中去寻求答案。如果他对这种答案仍不满意,那他就会回到遇到困难的地方,并且重新更仔细地阅读这一部分材料。并通过对比、演绎等手段来检查和分析短语和句子,找出这段文字的确切含义。这就涉及读者对于其认知的调节或监控问题,凡是好的读者,他的调节或监控能力就较强。一个好的读者往往都具有这样一些技能:1明确阅读目的,即了解明显的和暗含的阅读的任务要求;2识别课文中的重要信息;3集中注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4监控阅读活动,并且判断理解是否发生;5运用自我提问的方法去判断,是不是阅读的目的已经达到;6当发现理解失误以后,采取补救措施。对于那些失败的读者,许多研究者(Rumelhart,1980;Brown,1980)认为产生理解失误有以下几种原因。1知识方面的缺陷。缺乏理解课文本身所需要的足够的知识。2对于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事件之间的联系缺乏了解。3缺乏逻辑判断能力。不能区分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无用的干扰信息。这种情况导致错误的推理判断。4缺乏批判性阅读技能。读者只根据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而不考虑其它的解释,或者只以自己的思路解释课文,而忽视作者的意图。述的阅读过程分析,对于教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心理探索过程,应该知道好的读者与差的读者心理活动的区别。其次,需要培养学生一些认知的技能,其实,这些技能也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所在。同时我们还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这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基础。 三、对阅读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通过多种方法介绍语言项目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阅读专家发现,造成阅读困难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晦涩难懂的生词和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文章中存在着较多的生词或技术性术语,或包含较长的由多个从句组成的句子时,就会大大增加阅读理解的难度。因此,如何进行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和语法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还是按照过去那样逐词讲解、逐句分析,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但仅仅在阅读教学时一带而过也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笔者认为,通过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词汇和语法当然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但也不能完全抛弃课前预习。新教材由于篇幅较长,词汇较多,应采取多种方法来处理才比较合适。如对于那些将会造成理解障碍的词汇,应在阅读之前就加以介绍;对于那些能通过背景知识或上下文进行猜测的词汇,则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处理;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课后还需加以巩固;对于因行文的需要而出现的词汇只要不影响理解就行,不需要学生去死背。这样可以抓住词汇学习的重点而又不致于占用太多时间。 (40)一高度重视阅读课的教学。课堂上阅读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阵地。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不同,课文的篇幅较长,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完,如果一味地采用自上而下的讲解,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些知识发生了兴趣,就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即使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有足够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阅读课的教学既不能只注重语法知识的教学,也不能片面追求口语化而将知识的传授弃之不顾。我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尝试采用“导,读,练”的教学方法。“导”指的是阅读课的巧妙而灵活的导入。主要采用的导入方法有:1、故事导入法。如SB1B L82 Karl Marx,我采用介绍马克思的生平来引出正文。2、歌曲导入法。如在教授SB1A L42 American Country Music 时,我教会了学生唱 John Denver 的Country Road。3、图片导入法等等。“读”包括快读,细读。“练”包括课内和课外的练习。在阅读前要巧妙的设置问题,让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任务。快速阅读一遍回答510个YES or NO的问题,再细读,提一些Who,What,When,Where,Why,How 的形式的问题。或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文章脉络。以SB1A L50 Abraham Lincoln为例,我设计了一些句子填空:1In 1809 Lincoln was born in Kentucky, USA.2As a child he used to work hard and help his father on a small farm.3In 1818 his mother died.4As a young man ,he worked in a store and later in a post office,and studied law in his spare time.5In 1860 he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6In 1864 he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second time.7On April 14th 1864, he was shot at a theatre in Washington D.C.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仅仅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课后练习。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高中学生的课业是很繁重的,如果只是机械地将一些课外内容强行塞入他们手中,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引起他们的反感,要使学生的阅读从被迫消极转向主动积极。首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阅读材料。比如高一上学期是初,高中的过渡时期,学生的阅读习惯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高一上半学期我使用的是初三的阅读材料,而且侧重那些故事性强的文章,从而适当的降低起点,减小坡度,尽可能使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从高一的下半学期开始就使用高一上学期的阅读材料,慢慢地阅读内容已和课本同步。其次,因为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既要领会字面的意思,也要领会文章的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文章的主题等等,所以我也注意到平时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关于科技,地理,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书,中、英文的都可以,力求体现时代感,现实性和生活化,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者,课外阅读最好采用限时阅读。如果对学生做题的时间不加限制的话,就只能加重他们优柔寡断,思维太慢,而不能适应新的考试要求。同时长时间的做同一类型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举行班内的小型竞赛,对成绩较好和进步较快的同学及时表扬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三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1 改正以往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的同学在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逐字逐句,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正确把握整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每一篇文章都要有选择地阅读,有的地方要细读,有的地方要略读,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深层次的含义,从而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2 碰到新的单词,不要急着查字典,学会一些猜测生词的方法。如通过近义词和反义词,通过上下文来猜单词,或者干脆在不影响答题的情况下,跳过去不去看它。3 有些文章很枯糙,也很难理解。可以先看后面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再有目的地去看前面的文章,往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两个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2 坚持不懈的原则。成功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英语的阅读亦如此。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部分而忽视了其他部分,要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背,多使用英语,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5)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外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交际效果。例如,电脑网络提供的信息,有85%是用英语传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交流,要求人们具备熟练的阅读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那么,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经过多年对阅读课教学的实践发现,利用阅读课指导、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新教材在每单元的第二课即安排一篇阅读课文或阅读对话,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词汇的基础上,能在几分钟内读懂对话,回答一个主要问题。然后再读一遍,回答课后练习的十个左右的问题。通过阅读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已对本课内容有了大概了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文的内容、主要词汇通过复述(retell)来表达出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才是我们教阅读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在教初中英语第三册第14课这篇阅读文章时,先把课后的词汇介绍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默读一遍,回答问题:“Why could not the man downstairs sleep?”然后,让他们再读一遍,回答课后练习的十一个问题。这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本课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把这些问题串成一段小故事呢?这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下本课的重要词汇:happy,downstairs,find,difficult,sleep,upstairs,take off, wake up, be angry with, problem, one the other, quietly,put,keep,sound等,笔者先按这些词的顺序让学生跟我一起叙述课文,然后,再让个别学生来做,把一篇长课文压缩成十个左右的句子,学生就很容易记了。最后,学生都能像这样来复述故事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渐渐提高了阅读水平,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定的语言基础,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能。 (7)一、阅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 口头上的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 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 ,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 有很大影响。据了解,许多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阅读这一关很不好过。他们每天除了要应付上课外,课后还 往往需要阅读数十乃至数百页参考材料。而对于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显 然是很困难的。问题的关键就是阅读速度慢。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人们要从浩如烟海的科技情报资料中获 取所需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效率。 二、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 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 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 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 学中,我们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 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 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 障碍。)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 )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 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对于课文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二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文是语音、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学 习课文,也就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因此,一开始就可以一句句、一段段来讲和练。另一种观点则 认为,课文不仅仅只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而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 运用。因此,课文首先应做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我们认为, 前一观点强调了语言结构的学习,但却忽视了语言功能的学习,而一开始便逐字逐句地讲练,势必造成见木不 见林的后果;而后一观点既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又强调语言功能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听、说 、读、写,而且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体。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持后一种观点。我们往往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 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对于故事体裁的课文,我们先通过听、说法来介绍课文背景和内容,再通过 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做,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要旨的习惯,训练 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分析句子时,我们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注意句子的表达 层意义,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例如,在高中第一册第十一课 里有这么一句:I know tha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rge notes.这句话的表层意义是:我知道像 你这样的先生只带大钞票。但如果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情节已有所了解,他们便可以看出这是一句反语, 就能够体会到说话人那种讽刺、嘲弄的口吻。 ()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 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 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 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能解决好。 比如生词的教学,有些人就喜欢搞词汇开花。每碰到一个生词,除了介绍各条词义外,还要引出一些没有 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介绍各条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还要给出例句、进行词义辨析,大搞词典搬家。现在 高中每课的平均生词量为个左右,约占课文总词汇量的。学生要记忆这些生词已感困难,如果教师 再随意发挥,难度就更大了。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在课文教学中,对于生词,我们只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能掌握在本课中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其他 用法随着以后出现了再讲。这样,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基本的东西也抓到了,也就达到了目的。 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然而多练不仅仅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 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 ;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这方面,我们往往是先让学生熟悉句型,再做模仿造句,后才做变换性练习。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 基础上做变换练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才会少犯错误。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学习某一句型 ,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这时,我们也往往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 说出来,这样做,往往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才能收到良 好的效果。 、开设阅读技巧训练课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我们每周用一节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阅读技巧训练课的目的是学习阅读方法,培训 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 在阅读技巧训练课中,我们注意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用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生词量一般在左右。我们先后采用了中 学生课本同步读物和中学英语拾级读物等材料作为阅读教材。 )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与理解准确性是一个矛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但这必须是在正确理解的 前提下求速度,没有准确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方句,我们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做理解习题来调节 阅读速度,也就是每读完一篇做一些理解选择题。正确率一般不应低于,如低于,就应考试适当 放慢阅读速度。 )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 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我们都向学生提 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 出声的阅读快得多。)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 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养成根据 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课外泛读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 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扩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近年来,为了应付高考,复习题、模拟试题充斥市场,占去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上去了,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下来了。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英语教学中的 一种偏向。应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通过阅读实践来培养和提高 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 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在这方面,我们的作法是通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 趣。阅读材料选定后,我们便为学生设计了二张能分别表示阅读进展和阅读理解率的统计表,一张发给学生, 让学生登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另一张供全班用,定期把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成绩连成曲线。这 样不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了解、互相促进。我们把这种作法定名 为“英语阅读马拉松赛”,即长期地进行比赛。读完了一本、再开始第二本、第三本。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 ,一本一本读下去。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 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8)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按照外语学习的规律,高中阶段应进行充分地阅读训练,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自学和应用语言的基础。高中英语 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丰富等特征。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大量新的 信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兴趣并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应用语言的能力。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造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书面语的交际活动,是一种理 解和接受信息的言语活动。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 年说过:“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又互有区别的 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形式。”要想提高学生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我们就要 在阅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效率。英语阅读效率就是指学生阅读英语的理解率和阅读速度。该怎样利 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来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理解率和阅读速度呢?在此对照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SE FC阅读课教学的几点初浅体会。 一、教学基本要求 词是语言、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又是语句的基本构成单位。我们不仅要强调平时一定词汇量 的积累,而且要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词汇知识。如一词多义、一词多类、同形异义、异形同义、 词根、词缀等,也要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的能力,而不能只是死记单词。e.g. The building of a new car factory wasagreed on last month and a new car company has been started.(SEFC Book I Lesson22)在这个句子中building一词,假如学生只是死记名词building的中文意思,就无法理解这句子。而 事实上,学生只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思考一下,就不难推断出这个词就是动词build 的动名词,这样就能理解 整个句子的意思了。 有效的阅读和良好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要成功地进行阅读课的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纠正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的手指(pointing)、心读(sub-vocalising)、声读(vocalising)、过分复视( too many regressions)、逐词阅读(reading word by word)等不良的习惯。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文章时,尽 管脑力活动非常紧张复杂,但除了眼球转动和手指翻动书页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部位的动作,同时也没有除 书页翻动以外的任何其他的声音,否则,势必要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率。还有,要正确理解阅读材料, 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适当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举SEFC Book Lesson38为例,我们教师先介绍一些关于奥运会起源、发展、近况以及五环旗的 标志与涵义等知识,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就能更深刻地领会其文章的内涵。 二、注意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并非只是从头到尾看一遍,如果阅读课的教学只是让学生从头到尾读一遍课文,那就不可能提高他们 的阅读效率。如果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就应分步进行: 1、跳读(scanning)或称点式读法。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为获取特定的信息而阅读的。它只要求学生 能从语言材料中找到特定的信息,而放弃大部分无关的内容。课文的跳读一般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我们在指 导学生跳读时,应先给他们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重点上来, 这样他们的阅读速度就会很快地提高。举SEFC Lesson38(The Olympic Games)为例,学生只要能捕捉到“Wh en and where were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inmodern times?”这个信息,跳读的目的就达到了 。 2、掠读(skimming),又称略读或扫读。在指导学生掠读时, 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领会主旨,抓住文 章的主要内容,确定作者在文中表露出来的态度、倾向性,并能就文章的主要观点作简要的评论分析。为了检 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掌握程度,我们可以设计810 个主要信息正误判断题, 用以检查学生掠读的理解程度。 如 SEFC Book Lesson38,我们可以出这样几个正误判断题: (1)Both 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 are held everyfour years.(2)The modern Olympi cs began around the year779BC.(3)In the old times both men and women were allowedto tak 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4 )The first modernOlympic Games happened in the year 400 AD. (5 )The OlympicGames were born in Greece.(6)The 24th Summer Olympics wereheld in Barc elona in Spain.(7)In Barcelona the Chinese teamwon 16 medals.(8)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