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教案 科技.doc_第1页
三下教案 科技.doc_第2页
三下教案 科技.doc_第3页
三下教案 科技.doc_第4页
三下教案 科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软风筝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制作风筝,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制作风筝。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实物激趣。1、教师出示教具风筝,在操场放飞。2、学生观看放风筝。二、活动一 :学生学习制作风筝。1、把挂历纸裁剪成正方形。2、做风筝的头部。3、做风筝的尾部。4、装上提线。5、装饰风筝。三、活动二:1、学生试放风筝。2、调整风筝。3、再次试飞风筝。四、完成活动评价1、看谁的风筝设计美观。2、评比看谁的风筝飞得高。3、完成课后活动评价。2、吸管的力量教学目标:1、学习用不同的材料穿插土豆的方法,初步感悟“吸管的运动速度加快,力量就越大”的原理。2、通过活动知道,把土豆放在桌边,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吸管,用最大的力量把吸管从土豆的上面插进是最容易插穿的。3、通过实验交流活动体会:弱小的吸管只要找对使用方法,它的力量比我们想象中要大的道理。教学重难点:学习方法,体会道理。教具准备:铁棒、木棒、吸管、土豆、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铁棒、木棒、土豆)今天我们就用它们来玩游戏。同学们,这个土豆很厚吧,老师可以用铁棒和木棒嗖的一下就把土豆插穿,你们信吗?那好,请你们睁大眼睛看清楚我是怎么让铁棒和木棒顺利地把它插穿的。实验1,成功了吗?接着看吧,实验2,你看到什么了?二、 比较三者的不同之处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只塑料吸管,仔细观察,它跟老师刚才插穿土豆用的铁棒和木棒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板书:硬、软)三、 动手实验硬硬的铁棒、木棒可以插穿土豆,那软软的吸管能把厚厚的土豆插穿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吸管的力量,板书课题。重复问题。1、指名答。2、指名试验。3、讨论:能否插穿,说明理由。4、小组内尝试。5、指名演示、交流:你用什么好方法插穿的?(出示幻灯,提示最有效的方法)6、再次尝试,检验方法,可以小组内实验,可以自己实验。7、小学与小组之间比赛,说说赢的理由。再次强调方法。8、老师这儿还有一种吸管,看看,和刚才的吸管又有什么不同?(更软一些)还能插穿吗?指名实验,老师再次示范。学生观察秘诀,再次强调方法。想再试试吗?请组长来领取材料,组内实验。9、活动小结。四、拓展:1、同学们,吸管看起来软,但只要找对方法,它的力量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哟,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吸管这样,只要你改变他的运动速度,弱小的它就能变强大的例子,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的发现?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幻灯,展示:小小的子弹威力大,大飞机为什么怕小鸟。3、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是啊,何止是小小的吸管蕴藏着奥秘,其实,惊喜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收获。板书设计: 吸管的力量 铁棒、木棒 吸管 能插穿土豆3、硬币与纸的比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重力,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的实验方法。教学难点:揭示的科学道教学过程:一、 问题激趣:师:如果让硬币和圆纸片进行下落比赛,会有什么结果?二、活动一: 第一回合1.剪纸片2.比赛下落3.想一想,这时为什么?4.小结三、活动二 第二回合1谁能想办法让硬币和纸片同时下落?2.学生动手实验3.收集同时落地的方法4.同学们验证这些方法5.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6.小结四、完成活动评价1“在月亮上,硬币和纸片会同时落地。”这种说法对吗?2.你还有好办法让硬币和纸片同时落地吗?3.教师科学总结。4、简易赛车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制作简易赛车,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制作简易赛车。 教学难点:小车运动的原。教学过程:一、实物激趣1、教师玩简易赛车2、学生观看教师玩小车二、活动一:学生制作小车1.做车身2.做车轮3.组装赛车4.装动力5.调试小车三活动二 赛车比赛1.谁的小车跑得快?2.谁的小车跑得直?3.谁的小车行驶距离远?四完成活动评价1.我的赛车可以跑( )米。2.我的小车哪些地方要改进?3.教师总结。5、留住蝴蝶的美丽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制作蝴蝶标本,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制作蝴蝶标本。教学难点:制作标本的技。教学过程:一、实物激趣1.课件展示蝴蝶标本,学生观看标本。2.教师展示蝴蝶标本。二、活动一 :制作工具1.自制毒瓶。2.自制捕虫网。3.折三角包。4.做展翅板。三、活动二 :捕捉蝴蝶1.室外捕捉蝴。2.毒杀蝴蝶。四、制作标本1.展翅。2.固定蝴。3.装饰蝴蝶标。五、完成活动评价1.教师总结2.完成课后活动评价6、保龄球活动目的:1、学生学会制作保龄球,通过实验、制作保龄球和玩保龄球让学生研究物体的形状对物体滚动的影响。2、通过制作保龄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通过玩保龄球,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方法。活动重点:制作地滚球和球瓶,玩保龄球。活动难点:研究物体的形状对物体滚动的影响。活动准备:报纸 卵石 杯子 沙子 糨糊等课前准备:在操场划定保龄球比赛场地。球瓶定位器。活动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1保龄球比赛视频。2认识保龄球。3实验A:球瓶不变,分别用不规则物体、椭圆形物体、球体撞击球瓶。讨论:如果要你制作地滚球你会选择什么形状的物体来做?为什么?4实验B:空球瓶、半杯砂球瓶、满杯砂的球瓶。讨论:如果要你制作球瓶,你打算怎样做?二、做地滚球和球瓶1出示制作地滚球和球瓶的材料。2学生试说制作地滚球的方法。3学生试说制作球瓶的方法。4总结制作方法。5学生分组分工制作地滚球和球瓶。6试滚地滚球进行修改。三、玩保龄球1讲解玩保龄球的规则及其注意事项。2学生去操场试玩保龄球。3学生试说投掷技巧。四、保龄球比赛1小组比赛规则a.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b.每人投掷一次,按有效击倒的球瓶进行个人积分,每瓶积一分。c.将小组个人积分合计起来就是小组积分,小组成绩按小组积分多少取前三名。个人积分最高者荣获“最佳小保龄球手”称号。2比赛。3宣布小组比赛成绩。4请获得第一名的小组长发表获奖感言。5宣布“最佳小保龄球手”。6请“最佳小保龄球手”发表 获奖感言。五、教师小结:1通过制作保龄球和玩保龄球,你发现了哪些奥秘?2如果再进行一次保龄球比赛,你会事先做好哪些准备?7、用气球做实验一、导入:说说气球的玩法出示气球, 提问学生:“有哪些玩法?”“里面有没有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 气球是生活中一种常用的娱乐产品,在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气球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实验。二、实验(一)力学实验1. 力与形状:把吹鼓的气球置于桌上,用手掌压气球,可看到气球被压扁。松开手后,气球恢复原状。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气球发生的是弹性形变。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一手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另一手用手指顶住气球,两手同时向中间适度用力。可看到: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小;而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3. 力与运动状态用力击打吹鼓的气球,气球会飘动。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把吹鼓的气球用力抛向墙壁,气球会被“弹”回来。(2)吹大气球后突然松手,气球会朝气体喷出的反方向飞去。(3)把吹大气球套在一根吸管上,把吸管绑在小车上,小车会朝气体喷出的反方向运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 静摩擦力:把气球放入玻璃杯中,将气球吹鼓,使气球与杯的内壁接触较紧。此时提起气球,杯子也将被同时提起。是摩擦力将杯子提起的。6 空气有浮力给气球充上氢气,放手后,气球在空气中上升。空气有浮力。7. 大气压力将气球充满气,放入天空,气球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会爆炸。海拔越高,大气压力越小。8.流体的流速与压强把气球悬挂起来,向气球的一侧吹气,会发现气球向吹气的一侧靠近。是吹气的一侧气体流速快,压强小,而另一侧的气体压强大,产生的压力差使气球发生偏转。9. 空气有重量用吹鼓后扎紧的气球、细棒、小重物和细线,组成类似杠杆称的装置,调整小重物的位置使细棒平衡。当把气球中的空气放掉时,挂重物的一端下沉。空气也有重量10.声波与振动双手捧着吹鼓的气球并靠近嘴巴,对着气球说话,手会感到气球在振动。(与用相同的力对着气球吹气做比较)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振动。11.连通气球把一大一小两个气球用吸管接通,过一会儿后,两个气球会差不多大。气球越大,抵抗大气压力的能力越强(二) 热学实验12. 空气的热胀冷缩把气球套在烧瓶瓶口,用手捂热瓶子里的空气,瘪的气球会鼓起来。松开双手,气球又慢慢瘪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3. 气体的热胀冷缩与大气压力(瓶子“吞”气球)实验器材:瓶子、一杯热水、气球实验步骤:(1)在烧瓶内灌满热水,使烧瓶的温度升高。(2)倒去热水,立即将气球套在瓶口,气球鼓起,过一会儿可见气球沿着瓶口慢慢的“吞”入瓶内。(3)再将烧瓶浸入热水中,烧瓶又会把气球“吐”出来。实验原理: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和大气压的作用,当瓶内的气体温度降低时,压强减小,压强小于大气压时,气球被“吞”入瓶内,当瓶内气体受热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大于大气压时,气球被“吐”出来。(三)电学实验14. 带电体的“吸引力”(1)把气球在头发上摩擦,然后去吸引纸屑或头发等轻小的物体,轻小物体会“粘”在气球上。(2)把牙签平放在瓶口上面,吹好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几下,让气球沿着瓶口外边慢慢移动,牙签会跟着移动。遥控移动牙签。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物体摩擦会带上电荷,产生静电。当它靠近另一个物体时,它里面的电荷就会发行转移,从而吸引别的物体。)15. 电荷的相互作用用干燥的线将吹鼓的气球悬挂起来。用干燥的手(或毛皮、头发)去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四)化学变化实验16. 瓶子“吹”气球在瓶子里倒入一些醋,在气球里倒入一些小苏打,然后把气球套在瓶口,把气球竖起来并抖动记下,让小苏打慢慢地滑入醋中,看到瓶子里产生了很多气泡,气球越来越大。小苏打与白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17. 橙子皮引爆气球在吹鼓的气球边剥橘子(或橙子),气球会发生爆炸。橙子皮上的小疙瘩是油脂腺,里面有植物性的芳香油类物质(芳香油脂)。将橘子皮挤出油来喷到气球上,就会与那一部分的气球皮(橡胶)发生化学反应,使本来就比较薄的气球壁,无法承受压力,气球随之爆炸。三、总结:8、估 测 长 度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估测意义,初步理解估测的相关知识。 2了解估测方法,目测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领会物体长度估测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估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估测。1测量意义的回顾。(1)情景(大屏幕画面显示):从校门口到教室有多远,知道有多远吗?有办法知道吗?个别回答:用尺度量(2)你们能举例说说生活中那些时候用尺?让学生个别举例。(3)阐述:要想知道一样物体准确长度必须用尺或其他仪器来度量,这称为测量。2创设情景,认识意义。讲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往往没有尺,也不需要非常正确的数据,只要大概的尺寸。 提问: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引发学生去思考,初步理解估测意义,并自主提出学习的欲望,导出:估测。3揭示课题。其实生活中许多时候要对物体进行估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物体长度的估测(出示课题)。二、自主探究、估测方法1初步了解常用估测工具。(1)教师动作展示:从门口走向讲台。(口中不停地数一步、两步。)(2)测量的工具是尺,老师刚才估测的工具是什么?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指名回答。(3)提问:常用的估测工具还有哪些?全班讨论、交流、补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扎 一庹 一步(4)分类:在这些估测工具中,一扎、一庹、一步等是人体自身的各个部位,一支笔,一根皮带是随身物品,它们使用比较方便。 2了解估测工具的数据。(1)问题:估测桌子的长度、宽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估测。学生提出必须知道估测工具的长度。如一扎大约有多长,一庹大约有多长等。用尺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同桌互测)左边测一扎、一步、一支笔,右边测一庹、一脚。说明“每人各自的情况不同,重要的记住自己的数据。3掌握估测步骤。1)现在,我们再来估测课桌的长度、宽度,并思考估测的步骤是什么?(2)同桌两人一组: a. 估测长宽。b反思估测步骤。(3) 比较归纳:第一步,选择合理的估测工具。第二步,估测并计算。三、巩固迁移、实际应1选择工具练习。要估测下列物体的长度,你打算选用什么估测工具,并说明理由(课件展示)。(1)写字台。(2)教室的长和宽。四人小组讨论:用什么估测工具合适,合适在哪里?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3)自己的腰围。4)一条马路的宽度。(5)一棵大树树干的围度。启发引导:选择合适的估测工具时要注意什么?自主发现:(1)要适合物体的大小、位置。(2)估测工具比较接近实际,但使用又比较方便。2尝试估测。(1)比赛,看看哪组估测本领最大,按表格要求操作,并作好记录。要求:a. 小组成员各自合理分工。 b在估测时不能用尺测量。c声音轻。学生任选一、二件教室周围的物体估测,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生估测后填表、交流、讨论,分辨哪一组估测比较准确。在估测过程中,你们还发现什么新的估测方法吗?(如;测走廊可数地上方砖的块数,用玩具滚铁环,台阶的高度等)说明:估测数据与实际数据有些差距是正常的,差距越小,说明估测越好。四、综合运用、拓展能力 1课件展示(逸夫楼教学楼)。2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有什么办法可测出该教学楼的高度和长度?(1)用尺量。(2)估测方法(如测高可以用数台阶数)。3引导:我们学习估测的最终目的是学会目测,用眼睛一看,经过比较就能知道物体的大概长度。4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估测物体长度的方法,以后我们还将学习生活中重量、面积、容量的估测本领。9、想办法 “改一改” 背景说明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今的小学生很善于想象,喜欢幻想。据一项有关小学生愿望的调查统计表明,70%左右的小学生的愿望是会飞。小学生的想象就像一双充满活力的翅膀,随时随地会产生很多丰富的联想。如果能把小学生思维中的火花引导到对自己周边发生的事物上;对周围不称心、不顺手、不方便的东西,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大胆地进行想象,革新,设计、制作出目前还没有过的更称心、更顺手、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新东西,创造出更新的方法。这会将我国的小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一个人来说,具有了创新能力,能勇敢地面对新工作,解决新问题;对于国家来说,具有创新能力,能不断地前进,永远告别“落后就会挨打”的局面。尤其是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来说,更是有深远的意义,让他们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到创造发明的快乐,逐渐养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良好创造性思维习惯,任重而道远。活动目的:1、学会从学习、生活中不顺手,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着手,找到事物缺点,列举缺点,再去寻找解决缺点的方法(即缺点列举(发明)法)。2从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发明创造的快乐;3、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自信心,激励创新精神。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准备1、圆形的铅笔若干及工具袋;2根据缺点列举法搞一件小发明的成功卡片;3课件。 活动过程:一、讲发明家故事,激发兴趣:1看课件,讲镜子的发明故事后问:你们有什么感受?2其实,创造并不神秘,因为事物往往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果我们把这些缺点找出来,再想出解决的办法,做成新的东西,那就是一件小发明。不信,咱们就来试一试。二、自主探索,寻找缺点;1、找铅笔的缺点:拿出圆形的铅笔动手边滚边想:你们发现铅笔有什么缺点?(1)铅笔放在光滑的桌面上容易滚动现实中怎样想出解决方法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2)铅笔太短了,没法写字,怎么办?方法同上。由组长负责打开工具袋,小组合作进行改进: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改进得最好?学生们拿出每组最好的作品给大家欣赏。(3)你发现铅笔还有什么缺点?估计学生会说如下缺点:铅笔屑影响卫生;铅笔芯易断;自动铅笔前端尖锐有安全隐患;铅笔字迹容易氧化挥发;绘图时要找尺子;能否铅笔水性笔两用等。(4)看铅笔秀,小结方法。板书:寻找缺点:从功能用途上 从材料上 从结构上 从使用便捷和舒适上解决缺点:加一加 减一减 缩一缩 扩一 扩 换一换 变一变等(5)介绍缺点列举法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争当小发明家。2创设情境,合作发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街上的饭馆和学校的食堂都要在盛饭前套上一个塑料袋。这在顾客看来似乎既方便又卫生,认为可以吃“放心饭”了,但实际上,塑料袋这个隐形杀手凭着它的“本领”耐着性子正一步步地扼住消费者的咽喉。众多的厂家都在招标,希望早日有新发明出现,小发明家们行动起来吧!(1)观看相关信息,请各个小组寻找塑料购物袋的缺点,并选择感兴趣的缺点一起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学生看课件生活中的小发明,互相议论。请会写的学生在卡片记录,会画的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2)请会说的学生上台汇报,注意引导说出新发明的材料,形状等的变化,将优点讲清。(3)每人发一颗小发明星,在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小发明下面粘上。(4)小结: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些小发明。这些小发明都是大家开动脑筋,一个个智慧火花的绽放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三拓展思维,激励创新:1课本上介绍福建的王珏同学发明的“防干笔帽”获得了第五届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你能从学习、生活中不顺手,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着手,找到事物缺点,列举缺点,再去寻找解决缺点的方法吗?能找到缺点也很了不起呢。2学生大胆创新,自己说出根据缺点列举法搞一件小发明。3学生看课件生活中的小发明,互相议论。4“心动不如行动”。相信大家会有收获。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找几个同学合作完成。还可以登录搜狐发明网,参加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呢。四活动总结:没有什么比得上你们的小发明给老师带来的惊喜,没有什么带得走你们与老师一起找到克服缺点的美好记忆今天的小发明家就是将来的大发明家。愿大家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把这项活动进行下去,定期评奖,定会美梦成真。10、“鸭式”飞机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鸭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