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法律总结及公司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产品质量法律总结及公司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产品质量法律总结及公司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产品质量法律总结及公司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产品质量法律总结及公司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质量法律总结及公司注意事项 一、法律总结:1.产品质量问题分类和责任范围 产品质量问题包括产品瑕疵和产品缺陷。 产品瑕疵的责任为: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产品缺陷的责任: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2.产品质量缺陷纠纷的举证责任和免责 司法实务中,产品质量的举证责任各地法院理解差异大,常有错误分配举证责任的判例:认为应当由被告证明其产品没有质量问题且直接要求举证其免责。 首先:原告应当证明产品有质量瑕疵或缺陷,其次原告应当证明其损害与该质量瑕疵或缺陷有因果关系。该因果关系的证明应当达到使法官确信,其他原因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很小(上海中煤物探测量案)。关于产品质量瑕疵或缺陷的免责属于举证责任倒置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产品没有满足法定要求,则法院判例可以推定生产者有过错,即使未能证明前述因果关系,也很可能判令承担责任。例如: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同样道理,如果生产者没有生产许可证、批文等,也可以视为推定有过错的情形。 其次,如果被告已被证明要承担责任,如其认为有免责事由,可以举证证明。生产者如证明以下情形之一的免责(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 有时间要从实际案例出发总结原告证明的程度:例如婴儿背带、手机电池、冰箱、电吹风等,从各种不同案例设计中再现不同法律事实环境,结合证据规则、综合分析双方举证能力、以公平处理该种类型案例为原则,以获得举证责任分配的结论(例如不同类型产品,不同举证责任)。 3.产品质量责任缺陷的承担人为:销售者和生产者;产品质量瑕疵的责任人为合同相对人,即销售商。 在OEM生产模式下,产品的贴牌厂家(OEM委托商)和生产商(OEM生产商)都属于生产者,承担连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就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产品的商标所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的批复中写到:“任何将自己的姓名、名称、商标或者可资识别的其他标识体现在产品上,表示其为产品制造者的企业或个人,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的“产品制造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生产者”。 4.诉讼时效:产品质量缺陷的诉讼时效为2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算),产品瑕疵的诉讼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 5.国家强制性产品标准的适用 为保障产品的安全,国家对部分与人身使用密切相关的产品进行强制认证。因此,在质量纠纷案件处理或者预防过程中,应当首先找到该产品所适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看其中的具体规定。没有获得强制性认证的,将承担较大的赔偿责任。 6.国家强制性三包责任 对某些产品国家实行三包强制性义务,以增加生产销售者的责任,保护消费者。 7.在产品质量纠纷中,侵权和违约竞合。如何选择适用法律?买方有权对侵权或违约进行选择的前提是:卖方的违约行为侵害的财产权益属于履行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而不包括标的物不合格造成的买方损失(上海宝印金属彩涂案)。 买方应根据管辖和赔偿额度来进行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诉讼方式。 8.涉外产品质量问题,有何不同? (1)管辖和适用法律 根据我国现行民法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伤害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产品瑕疵的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但也可以在合同中加以约定。 关于涉外产品责任案件的法律适用,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b.关于产品责任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 (2)公约和我国法律关于产品质量责任的不同 a.公约不涉及货物对人身造成的伤害或死亡所产生的卖方责任问题。公约第5条规定:“本公约不适用于货物因给任何人造成伤害或死亡所产生的卖方责任问题”。一般认为,因产品质量缺陷而造成的人身或财产侵害,不是违约责任问题,而是侵权责任问题,应属于各国产品责任法和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范畴,公约对此无权调整。但需要注意的是,公约在第5条只放弃了对人身伤亡责任的管辖权,并没有明示放弃对财产损害责任的管辖权,因此卖方仍应根据公约对产品缺陷所造成的他人的财产损害承担责任。而我国法律规定,在因产品质量缺陷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情况下,消费者既可向销售者主张赔偿责任,也可向生产者主张。 b.公约规定的诉讼时效为实际收到货物之日起两年内,除非这一时限与合同规定的保证期限不符。我国法律规定中将产品缺陷和产品瑕疵作了不同的规定。 9发生质量纠纷时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介入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项? 10.质量问题的刑事责任概述 关于生产者、销售者严重违反产品质量法,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刑事责任。按照我国的立法体例,有关犯罪构成要件及刑事处罚,都统一在刑事法律中作出规定,而不在其他单行法中另作规定。刑法第三章中专门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一节,对各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构成及应给予的刑事处罚作了具体规定。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已构成犯罪的,应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生产者、销售者的刑事责任。 11.其他问题: 如卖方在诉讼中否认存于买方仓库的产品属于其出卖的产品,如经法院现场查看,其型号、规格、数量尤其是生产厂家与合同相同,则应当判定若卖方无相反证据,应予认定此货属于买卖标的物(上海富康金属材料案)。 验收期内未提出异议或验收通过,属于产品质量合格的初步证明;质保期内的产品质量问题,应由买方证明该问题并非其自身使用所造成。(上海金纬片板膜设备案) 12.质保期和质量异议期:合同法规定,双方约定检验期间的,超过期间未通知视为质量合格;但是如法律有质保期的规定,即使有检验期间,卖方亦应当在法定质保期内承担责任(例如房屋的供暖制冷系统应为两个周期或三包目录下产品的三包有效期);没有检验期间的,通常是两年内通知质量问题,超过两年视为质量合格,但有质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现在有两个问题:A如果同时约定检验期间和质量保证期,质量异议以何为准?学理通说一般认为质量保证期将自动延长检验期。B如果只约定检验期间且该期间已过,买方主张质量问题是否可以支持?如果主张质量问题要求退货等不可以支持,但是买方确实能证明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可以按照侵权来诉请赔偿损失C如果无检验期约定,但买方在质量保证期内提出产品质量问题,即使已经付完全款,是否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可以,但是应当证明该产品质量问题属于产品本身问题,而没有使用或自然老化的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质保期内的鉴定不得使用国家标准,因为属于旧产品,且如果鉴定质量不符合合同的目的,亦应当折价解除合同(上海兰诺电动车案)。 上海士多纺织品案有几点值得注意: 1.其认定买受人单方送检的报告符合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自行委托有关部门的鉴定有效的规定,无视非双方采样封存的等反对意见;(上海北斗七星食品案件亦有类似情形) 2.其认为内在质量瑕疵应当适用我国法律2年的期间,而排除了“货到检验”的检验期约定。 刑法中有关因质量问题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列举如下: (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2)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或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 (3)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或后果特别严重的。 (4)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或后果特别严重的。 (5)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或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或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 (6)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或后果特别严重的,或其中情节特别恶劣的。 (7)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或后果特别严重的。 (8)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或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或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 (9)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10)生产、销售前述(2)至(9)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前述(1)的规定定罪处罚。 (11)生产、销售前述(2)至(9)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前述(1)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2)单位犯前述(1)至(9)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关刑法第于生产者、销售者严重违反产品质量法,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刑事责任。按照我国的立法体例,有 二、公司注意事项 1.在处理质量纠纷时,要注意运用追究对方刑事责任的方法促进谈判的达成,亦要注意我方涉及的刑事犯罪风险。 2.作为销售者要注意:A尽可能使自己获得法定免责,如此就应当:货物的运输尽量由生产商直接送货到客户,而且明示通知客户谁是生产商(例如在维修记录单上写明) 3.作为销售者或生产者应当注意:A产品应当具备应有的标志和证书(详见一.2),否则可能因有过错而加重举证责任;B谨慎对待接受被控质量问题的产品,因为接受该产品意味着举证责任的转移;C利用诉讼时效对抗过期的损害赔偿请求D销售合同中约定质量检验期,以启动默示的质量合格。 销售者和生产者的质量抗辩: 1.诉讼时效抗辩 2.无损害抗辩(举证责任在原告) 3.无质量瑕疵或缺陷抗辩(举证责任在原告,如买方已经将产品投入使用或销售,则视为默认质量合格) 4.损害与质量问题无因果关系抗辩(证明责任在原告) 5.法定免责抗辩。证据准备包括:产品属于名优的资质证明、正式出版物中关于故障原因的描述(例如计算机产品故障原因不但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质保期内检测报告、争议产品后续的购买合同等。 4.买方应注意:A注意时效是否过期(质量缺陷2年、质量瑕疵1年)及时主张权利B注意在损害事件中固定证据,请求相关政府部门介入调查C追究卖方在证书、许可、资质等方面的瑕疵,以使法官认定卖方过错而增加其举证责任D在约定的质量检验期内及时检验并通知卖方,以免丧失付款抗辩权E注意产品是否已经过了质保期,如已经过期则属于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初步证明(优成优氏建筑材料案) 5.对买方单方面进行鉴定的抗辩: 不是双方共同采样封存产品送检,亦未举证此为卖方供货(上海益洁紧固件案);论产品质量纠纷处理中的举证困难今年是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20周年。通过认真实施产品质量法所确立的产品质量监督、产品质量管理、产品质量责任等制度,有效的提高了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其中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制度,更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项非常重的法律制度,明确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三者之间的责任划分,有效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下面我就产品质量纠纷处理实践问题做一个探讨。一、法律概念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可以将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与违宪责任类。这五个法律概念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也可以根据归责原则,将法律责任分为绝对责任、过错责任、严格责任类。其中绝对责任是指行为人只要其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外部联系,就应承担责任;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危害行为的发生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某种应受责备的心理状态,造成危害后果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严格责任是指一种比因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而须负责的通常责任标准更加严格的责任标准,责任产生于应该避免的伤害事件发生之处,而不论其采取了怎样的注意和谨慎。严格责任有法定的免责条款。对于民事责任,可以根据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因,分为:违约责任、一般侵权责任、特殊侵权责任类。其中违约责任是行为人违反了约定的合同义务;一般侵权责任是行为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不得侵犯他人权利的义务,不以当事人之间事先存在的合同关系为前提,它主要依据民事法律中有关侵权行为致人损害的条款来确定;特殊侵权责任不以过错为责任构成条件,而是因法律的专门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包括运输者、仓储者、服务业的经营者等,违反我国产品质量法和合同所规定的产品质量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产品责任又称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指产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造成人身或者除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失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的特殊的侵权法律责任。二、两种责任之间的区别(一)性质不同产品质量责任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了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类法律责任,如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事惩罚;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要负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罚;生产销售的产品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要负民事责任,承担修理、更换、退货、赔偿等义务。而产品责任,只是一种民事责任,是民事责任中的特殊侵权责任,即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二)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 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主体包括生产者、销售者、运输者、保管者、仓储者、制假技术提供者、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服务业的经营者等,都以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承担责任的主体。 承担产品责任的主体只限于生产者和销售者。其中对于生产者适用严格责任,对销售者适用过错责任,即销售者要存在过错才承担产品责任。(三)责任产生的时间点不同产品责任只能产生于损害结果发生之后,没有损害的事实就不可能产生产品责任。而产品质量责任则可能产生于产品的生产、销售、仓储、保管、使用等任何一个环节,只要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质量义务的行为或者存在损害的事实,就有可能产生产品质量责任,并不一定在产品使用中有损害事实作为承担责任的要件。(四)责任产生的前提不同产品质量责任产生于以下三种情况: 1、违反默示担保义务。默示担保义务是指法律、法规、标准对产品质量所作的强制性要求,也是对产品内在质量的基本要求。比如我国实行的强制性产品标准中的强制性规定,即使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合同未涉及此类约定,也不能免除和限制这种义务。 2、违反明示担保义务。明示担保义务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各种公开的方式,就产品质量向消费者所作的说明或陈述。这些方式包括合同约定、产品标识、说明书、展示实物样品以及广告宣传等。如果产品质量不能达到承诺的标准,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产品存在缺陷。按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因产品存在缺陷,无论是否造成消费者的损害,均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而产品责任,仅发生于产品存在缺陷且缺陷产品造成了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情况。(五)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不同按照归责原则分类,产品质量责任属于过错责任。即生产者、销售者等责任主体要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与此相对应,承担刑事责任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也是一种故意犯罪。产品质量法第第五十五条规定“销售者销售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即是说明销售者在承担行政责任时,如果主观上没有故意、只有过失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产品质量责任的举证责任不属于责任承担者,而属于公诉机关、行政机关和原告。按照归责原则分类,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责任进行了区分。产品责任对于生产者属于严格责任。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无论生产者处于什么样的主观心理状态,都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这是一种严格责任。但它也不是绝对责任,它仍然是一种有条件的责任,有免责条款。该条第二款同时规定了法定免责条款,即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对于生产者来说,负有提出免责理由的举证责任。生产者只有在能提供证据证明存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三种情形,才能免除责任。产品责任对于销售者则属于过错责任。按照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条第二款同时规定,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销售者如果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已履行相关检查验收及保管义务,同时也能准确提供生产者或供货者,则不必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也一种推定过错责任,如不能证明自已无过错,则要承担赔偿责任。(六)承担责任的形式不同 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形式包括修理、更换、重作、退货、赔偿损失、减少价款或报酬、接受罚款、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照、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 承得产品责任的形式主要是赔偿损失。包括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财产损失。(七)引起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不同产品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产品质量法第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产品质量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八)生产者和销售者分开的情况下,两者负民事赔偿责任的顺序不同对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因此,产品质量责任应由销售者先行赔偿。对于产品责任: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可见,产品责任的赔偿,生产者和销售者的顺序是相同的。综上所述,产品质量责任是一个综合的法律责任,产品责任则是一种特定的法律责任,两者之间有着区别,是两个不能混淆的概念。三、产品质量责任和产品责任纠纷中的举证困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各种产品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引发了产品质量责任纠纷和产品责任纠纷的大量增加,严重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权和生命健康权。我国目前尚无严格意义的产品责任法,调整此类纠纷主要依据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的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及部分产品的三包规定等规章也对产品质量争议处理做出了一些规定。 在消费者或产品的购买者与生产者、销售者发生产品质量责任纠纷和产品责任纠纷后,因产品本身的技术复杂性、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检测鉴定机构能力有限等原因,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举证困难。这一点近年来在汽车、工程机械、大型设备、农业机械、摩托车、电子产品等产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引发了大量的行政投诉和民事诉讼。(一)产品质量责任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消费者要证明产品属于生产者生产或销售者销售。这一点如果是购买大量或贵重或批量产品,一般都有发票、合同等单据做为证据,但在购买单件低值产品时,消费者往往不会刻意留下相关证据,发生纠纷后就会造成举证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当然对于职业举报人则不会有这方面的困难。消费者还要证明所购买的产品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证明产品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证明产品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也即要证明产品存在瑕疵。生产者或销售者如想免除责任,则需要证明自已的产品没有瑕疵。(二)产品责任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消费者需要证明(1)产品存在缺陷;(2)造成了人身、他人财产损失;(3)产品缺陷和人身财产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生产者如果想免除责任,则需要证明(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三)举证的实际困难消费者要证明产品质量存在瑕疵或产品存在缺陷是最困难的,是明显的弱势群众。 一是提供可供检验鉴定的产品难。因为首先消费者在发现产品质量存在瑕疵或产品存在缺陷时,产品往往已经使用过,做为使用过的旧产品送往法定机构进行检验时,生产者销售者还会以消费者使用不当为由进行抗辨,检验机构也无法对已经使用过的产品出具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报告。 二是有检验鉴定能力机构少。如果消费者往往通过向法院申请司法鉴定和向质监部门申请检验鉴定,但这时又存在着有相应产品检验鉴定资质能力的检验鉴定机构太少或没有相应的检验鉴定机构、鉴定机构自身鉴定能力有限导致对相应项目无法进行鉴定等问题。 三是检验鉴定费用太高。有些产品的费用可能超过了产品本身价值,这是许多消费者无法承受的。四是鉴定时间太长,无形之中给消费者增加了新的损失。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第九条就规定:质检机构不受理下列仲裁检验申请:(二)没有相应的检验依据的;(三)受科学技术水平限制,无法实施检验的;第十九条又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接受下列质量鉴定申请:(二)未提供产品质量要求的;(三)产品不具备鉴定条件的;(四)受科学技术水平限制,无法实施鉴定的;由此可见,因各种原因造成无法实施检验、鉴定,而带来举证不能的问题是事实存在的。同时,生产者销售者则不需要承担任何举证责任。如果需要,则提供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资料也非常容易办到。特别是在一些产品责任纠纷中,往往会出现消费者也无法证明产品存在缺陷,生产者也无法证明免责事由的局面。案例1:甲公司从乙公司购买由丁公司生产的大型挖掘机一台,整机价格150万元,其装配的发动机是从日本原装进口的,发动机价值60万元。丁公司随附的质保手册上规定的保修期限是1年。甲公司在使用至1年零4天时,发现发动机出现异响,随之熄火,挖掘机侧翻,造成驾驶员受伤, 挖掘机受损。请乙公司维修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维修人员到现场后打开发动机发现,发动连杆断裂,整个发动机内部损坏严重,完全修复已十分困难。甲公司要求乙公司赔偿,乙公司称是因甲公司使用不当造成的,不在产品质量问题。甲公司要举证证明该发动机存在质量问题,只能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鉴定。但对这台国外原装进口的发动机,进行司法鉴定,就存在着哪些机构有能力进行鉴定、鉴定时间长、费用高、鉴定结果不确定性等举证困难。而公司这台挖掘机每停1天都是几千元的损失。本案中,正常情况该类型发动机可使用年以上都不会有故障,从常识来判断,该台挖掘机的发动机肯定存在瑕疵或缺陷。但是消费者举证就存在困难。在产品质量纠纷中也存在着举证不能的问题。案例2:甲公司从2011年开始建厂生产罐装饮用山泉水,从被反诉讼人处购买乙公司生产的聚碳酸酯(PC)5加仑水罐(以下简称水罐),到2012年5月共购买了水罐10000只。但每批水罐在使用3个月后就开始破裂现象,水罐易碎,且破裂水罐数量逐渐增多。到2012年底水罐已破裂近1000个。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 193042003第8.3.3条的强制性规定,罐装饮用水罐,必须使用聚碳酯材料制成,而且必须使用全新的聚碳酯材料,不得使用废料和回收的旧聚碳酯材料生产罐装饮用水罐。使用废料和回收的旧聚碳酯材料生产的罐装饮用水罐,一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二是会大幅度降低水罐的机械强度等物理性能,易碎、易破裂,大大宿短水罐的使用寿命。但全新的聚碳酸酯材料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使用全新原料生产的水罐使用年限一般在23年以上,重复使用次数在100次以上。而使用废料和回收的旧聚碳酸酯材料则能大大降低水罐产品成本,也缩短了水罐的使用年限和重复使用次数。甲公司从各非常渠道得知,乙公司正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废料和回收的旧聚碳酸酯材料,从而降低水罐的机械强度等物理性能,易碎、易破裂,大大减少水罐的使用寿命,使水罐在使用3个月后即开始出大量破裂情况。其实这也是一个行业潜规则。水罐产品有强制性的行业标准QB 24601999,但标准中仅对一些机械性能和尽寸做出规定,相应的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标准规定的项目也很有限。标准中既没有规定水罐产品使用的最少年限或最少周转次数,也没有规定在产品中添加回收原料后的检验鉴别方法。经向专业质检机构咨询,也没有相应的检验方法。本案中,甲公司向乙公司提出产品质量异议,向法院起诉并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但乙公司认为其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易破裂是因为甲公司使用不当或周转次数过多,且对已经使用过的产品进行检验没有代表性。因此,本案中,产品明显存在质量问题,但甲公司就面临着举证不能的问题,将自已承担损失。为了解决上述因举证困难而导致的消费者维权困难,我国已经出台了农业机械、微型计算机、家用汽车等部分产品的三包规定,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明确并严格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修理者的产品质量义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然无法全面解决消费者处理产品质量纠纷难的问题,特别是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智能电子产品大量进行家底,这样的纠纷将越来越多。四、解决消费者在产品质量纠纷中举证困难的法律建议在出现类似发动机、电脑、汽车、电子类产品上质量责任纠纷和产品责任纠纷的情况时,产品生产过程极为复杂,涉及诸多专业技术,消费者不可能知道瑕疵或缺陷在诸多环节中的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难以举证证明。很多时候,虽然产品的瑕疵或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