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类考生必看.doc_第1页
编导类考生必看.doc_第2页
编导类考生必看.doc_第3页
编导类考生必看.doc_第4页
编导类考生必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编导类考生必看:影片分析大全(2009-02-02 17:24:04)标签:杂谈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 评析策略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 评片名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2) 评导演1) 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2) 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3) 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4) 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3) 评主题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主题,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又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全面评价一部作品,离不开对主题的研究和理解。在影视作品中,主题孕藏在整个画面、声音所构成的整体银幕荧幕形象中,在作品的内容展现与形式中显露出来。和这点相关,主题还可以在影视片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运中,体现着生活、社会、人生的意义。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主题还可以体现在情节上。情节的发展,即事件的进程、结局,也包括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命运、人物塑造密切相关,受着制约,又是主题的体现。主题既然体现在作品的各个方面,分析主题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第二, 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第三, 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第四, 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是生活的直接展现,而是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4) 评演员1) 演员对角色的表演演员对角色的表演是在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时又是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在角色的规定性限制中创造有血有肉、有特征的角色,使演员表演的特定环境。演员的表演,需要有高度的理解力(包括对生活、社会与人生,对剧情、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理解来展开丰富的现象,在想象中完成对角色的创造)、准确的表现力(将对角色的想象准确的加以表现)、多向的模仿力(多种方向、不同条件中、不同人物的可能性的模仿与表演)等等。演员的表演,要根据角色的规定,多方运用声音、神态、动作等手段,将角色展现给观众。演员的表演,既需要演员有强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创造与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动的形象(角色)来感染观众,以使观众深深地进入特定情境来感受、评价生活与艺术。2) 演员对角色的创造对演员技巧的评价原则,主要的有自然、可信、感人、个性等。自然。是指演员所表现的角色,既符合生活中的自然现实,是经过加工的自然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明显看出人为加工的生硬的痕迹。还包括表演过程中的人物活动一样,有其内心的心理根据,有其外在的活动流程。可信。是指由于角色符合生活规范的统一,而使观众认可。符合生活规范不见得可信,只有生活规范与艺术规范统一,人们才能在观赏艺术时,既是评判生活,有是在进行审美活动。感人。指角色能给观众以审美的震撼力。只有演员在角色中庆祝了激情,赋予了创造,使得人物形象动人心魄,才能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个性。个性是创造的标记。当演员在角色中牢牢打上创造之后所产生的印记,个性便获得了。能否获得个性,能否达到创造,是演员是否成熟的主要分界。(5) 评摄影摄像1)构图。是指进入摄影摄像镜头映现到胶片磁带上的各种(或一种)物体,在画面上所占的位置及相互连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是进入摄影摄像像框的景观是一种怎样的图例。距离。由于距离的不同,有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之分。某一镜使用特写或是中景(或是其他景别),取决与影片的内容叙述与表现,还包括着叙述者的叙述态度和感情,以及预想中的对观众的感染。角度。常见的拍摄表现角度有:平摄、俯摄、仰摄等。这些角度的选择,在于剧情的演示和感情的寄寓。构图的意义,是要自然地表现生活故事,在叙述过程中,使观众感受着电影的形式美。2) 用光。包括对自然光(太阳和月亮)、人工光(灯光)的利用。由于摄影摄像必须在一定的场合下表现某种特定的环境,在有光线的情况下才能使观众看到所拍摄的内容。光的第一作用是表现特定环境,而每个环境都有其相应的光线。用光表现特定环境下的人与景物,起着真实气氛的作用。光的第二作用则是对拍摄对象的强调,或强或弱的光线,或顺或逆的拍摄,反映出影片的作者对事物的某种强调。这种强调,既应和剧情的发展相关,又应同叙述的态度与方式相联。综合起来,光的运用从其基本的层面来看是表现环境的特定性。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则表现创作者的情感态度,给观众以情绪、感觉上的影响。3)色彩。色彩在彩色摄影摄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万物各有其色。影片中所表现的物体也显出多彩的绚丽。影片中的色彩,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生活中物体色彩美丽的还原。一般地说,生活中的色彩应当在影片中得到生动的展现。这还不是色彩的全部。影片中的色彩,不是对生活中色彩的堆积和罗列,而是体现着创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创造。4)镜头的移动。在拍摄运动着的人物或事物时,摄影机在运动中跟踪拍摄对象,是摄影摄像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显露出摄影摄像师的技巧与风格。评摄影摄像的主要原则:第一, 摄影摄像可以单独评论,却不应与影视片整体割裂开来。摄影摄像既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又不能脱离影片内容而独立存在。摄影摄像是一种艺术创造。这种创造要纳入影视片的总体构思中加以检验和认识。第二, 摄影摄像作为艺术创造,不只是对自然、生活、事件等拍摄对象的还原,还要看摄影摄像师的创造性劳动,怎样去表现、创造美与美的形象。第三, 摄影摄像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创造,对摄影摄像的评论要有理论准备,又要有不断积累的评论实践,还需要在认识、掌握影视艺术规律和摄影摄像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6) 评开头与结尾影视片是一个整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作为局部的开头、结尾,具有对艺术整体的必要的组成意义以外,还有着深化作品意义、构成作品艺术巧妙性的特殊意义,可以在未脱离影视片总体的前提下,单独地回味和评论。好的开头,应当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的特点:(1) 在故事叙述最合适的地方开始。在这里当然没有统一的尺度,要结合具体的故事内容。(2) 吸引观众。故事开始了,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非易事。要使他们能认真地看下去,引起一定的兴致又在故事 进展过程中感受到艺术品味的审美满足,需精心设计、构思。能够尽快地吸引观众,才算得上好的开头。(3) 交待清楚、利落。对事件、人物的交待,是影视片开头必须要做的事。能否把故事开始之前的部分,除了应有的故意留的悬念之外,在短时间里交待清楚,而又自然地体现在故事中,使人不感到是故意在交待,并不是很容易的。(4) 自然地发展。故事开始了,既要照顾到交待人物、事件,又要吸引观众,还不可忘记让故事进行下去。综合起来,好的开头就是要在影视片开始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内,引动的注意力,交待清剧情,并使剧情开始发展。好的结尾,也具有一些基本特点:(1) 收束适宜。在问题解决之后,或悬念澄清了,观众心中的疑团解决以后,就应当马上结束全片。(2) 留有余味。或者为了强化主题,或者为了揭示人物的命运,不管如何,作品的结尾都应考虑如何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包括在:思想的力量,撼动人心;艺术表现上的独创,满足观众审美需要。不同的结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生活意义,给观众以不同的感受。抓住这种欣赏感受加以思考,来展开评论,是进入艺术分析的有效途径。故事的结尾,有两层意思。一是什么样的结尾,即构成作品内容的结局是怎样的。它是与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命运都息息相关的。二是它是怎样结束的,即怎样来使艺术作品的形式终止。它既是表达内容的一种手段,又是构成艺术性的基本要素。作为内容的故事的结局,。与作为形式的作品的终止,应当是和谐的。评论开头与结尾,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单独评论开头或结尾,可以就不同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来展开,也可以就不同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来进行。同时评论一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应注意到这样一些方面:第一,两者的关系。他们是怎样联结的,有什么样的联系,共同其着什么样的作用。第二,两者的对找照。从开头到结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这寓示着什么样的艺术意义,在艺术上有何特点。第三,两者的意义。他们在表达主题方面,它们在对整个艺术结构的完整性方面有何意义。第四, 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如何。首先看他们在是否在具有艺术上的独创性,再就是看他们在艺术创造上有怎样的意义。以上介绍了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那么,对一般的纪实性短片,又该如何评析呢?一般说来,像对纪实性短片的评析,试题中总有一些提示性的小问题,4、5个,6、7个不等,这些问题其实就是评析文章的提纲,考生只要按这些问题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且将它们串联起来,就相当于一篇评析文章了。2、 评析方法有些考生担心自己没有系统全面学习过影视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写出来的文章不够专业,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主试教师看重的是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是对影视作品最初始的本质的感受,而不在乎你运用了多少专业名词。假如你对影视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生搬硬套,这样写出评析文章来反而是驴不驴马不马,弄巧成拙。还不如老老实实写出自己的最深切的感受。当然这种感受并不是空发几句议论,而是有分析、有说理的。如果能在这基础上再加以专业理论知识色彩的观照,就更好了。为使评析写作顺利进行,依据一定的材料是基础。为了占有材料,考生在看片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用笔记录一些作品的素材和自己的观点心得要点,这样当作品播放完毕,已经有可写的材料了,对此进行提炼后确定评析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所哎哟表达的主旨对所记录的材料加以筛选,选择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加以写作。以上是协作构思的一般方法,先有材料 后提炼 主旨。也可以运用另外一种相反的思路,先确定你所要评析的某个方面,或评镜头运用,或评细节运用,或评音响运用,或评情节铺排,或评线索安排,或评人物描写,等等,然后在观片时就专门选择与你所要评析的某一方面内容相贴切的材料作为例证。这种方法之称为“主题先行”。为了能很好地从观片进入到评析,列提纲的方法是很有用的。提纲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范式,使评析思路能相对集中,选择材料也有很强的目的性。下列提纲可供考生参考:电视片观赏分析提纲(边看片边记录)电视片内容概括 10%本片的思想教育意义 10%艺术特色总说(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 20%艺术特色举例(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 25%艺术特色细节(两三点精彩细节) 20%缺点与不足 10%结束语 5%3、 评析要求占有了材料,提炼了主旨,并结构了提纲,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评析文章,要做到下列几方面:(1) 主题要明确,中心要突出对影视作品要有基本的评析态度,有明确而在理的乃至独到的见解,分析要全面。(2) 结构要严谨,条理要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有统盘安排,过渡、呼应要完整,论证要严密。具体而言,要做到下列几方面:1) 取一个好标题。题目可以使文章骤然生动,读者由此会积极进入文章的内里。标题还能为文章增色,更好的突出文章主旨。判断句式的标题,往往具有醒目的提示作用。疑问句式的标题则欲说还休,将作者观点藏在文章内里,引动读者探究。选择句式的标题,则把判断的权利交给观众,和观众一起来分析、认识。带有比喻的形象的标题,则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过目不忘。2) 有个好开头。好的开头也相当重要,它一是影响到意思的表达,是结构安排的重要一环,二是吸引读者看下去的第二印象(第一印象是标题)。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沿着作者铺设的道路走进屋门,一览全景。3) 重视展开部分。这也是一个推理过程。要以有代表性的、能够成立的论据材料,依据相应的推理前提,展开分析,说明自己所持见解的合理性。在进行分析推理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大前提是正确的。所依据的前提有偏颇,就好比建在沙滩上的阁楼,想象再丰富,构造再好,也不能立稳根基。其次,要注意论据的选取,看论据是否和论题(论说的道理)相一致,能否说明相关的问题。4) 追求好结尾。好的结尾可以使文章的最后部分仍然有浓厚的韵味,甚至可以使余韵延伸到文章阅读之后,因而,观众常用余韵悠长来称誉这种好文章,作者也常追求文章的好结尾来造成这样的效果。好的结尾应该做到:将文中的思想一贯到底,文气不断,首尾相连。结尾上文章的一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作为构成全局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能否与全文保持一种整体感,也很关键。首尾照应,不仅要有形式上的完整之妙,更要有意义上的相通之感。3文章要流畅,论述要准确不能堆砌似是而非的专业术语,不死记硬背专业理论,文风要平实,字迹要清楚工整。失误评析:在这一考试科目应试中,考生常见的失误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第一, 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为了应对这一考试科目,有些考生也学习了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将这些专业知识应用于评析文章中,这是很好的。但是,由于对相关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因此评析中所应用的专业知识基本还属于生搬硬套的层面,尚不能做到专业知识与作品评析水乳交融,这就需要在平时多了解一些系统的影视专业知识。相信这样作了以后,在应试时一定会比较纯熟地运用专业知识来评析有关的影视作品及现象了。第二, 有“观”无“感”,“述”多“评”少。这一考试科目冠以“影视作品评析”,很明显是要评论分析的,评论分析总要以作品为载体,对其予以理论色彩的观照。但有些考生在作品评析中基本是复述性的内容梗概的介绍,用大量的甚至是全部的笔墨将作品复述一遍,以述代析,有观无感,述多评少,纯粹是一篇观后感,甚至是可以说是观后抄。观后感只是对影片肤浅的一鳞半爪式的印象和感想,而评析是分析基础上的褒贬,是对作品作出的理论性评价。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既然来参加专业考试,总要用一定的专业知识武装,并以此对作品加以分析。而上述那些考生之所以无话可说,与平时缺乏起码的相关专业知识积累有很大关系。这样的评析文章要胜出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解决的方式还是要在平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试着分析影视作品以掌握基本的评析套路。第三, 褒贬鲜明,缺少分析。有些考生在评析中只有褒贬,却没有让人信服的分析。有时得出的结论很激烈,却缺乏论据来支撑。比如,对某个影视作品结论是“作品很好”,但没有具体的分析;对某个影视作品结论是“完全失败”,但大帽子之下也不见对情节如何虚假作具体分析。第四, 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有些考生运用专业知识来评析影视作品比较到位,可是却不懂得如何写文章,缺乏剪裁,不是抓出某一方面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最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构思,而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缺乏重点。比如,在一片评析文章里评了人物情节,又评了音乐画面,看起来很全面,实际是没有重点,什么都没有说透。怎样写看片分析(考中传、浙传的学生必看) 看片分析,是近年艺术类招生运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考试形式。它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发现具有初步电视意识的好苗子。同时,它又避免了命题作文的偶然性,有利于考出真实水平。也因为这样,它最能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与“面试”的印象分不同,笔试的成绩更加具体、客观、过硬,所以在专业考试中,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考生都必须认真准备。那么,怎样写好看片分析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几条建议。 一、 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假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 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2、 “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3、 “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三、 要提炼出小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学会提炼。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结构(段落)、手法(写作特点)等。 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典型性,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 还建议学一点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电视的角度来分析。下面提出一些选题供大家参考。1主题方面。主体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与相近题材的作品比,看哪个更深刻;也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有什么现实针对性;还可分析标题是否精彩。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它,次要人物有什么特点,与主要人物有什么关系。3选材方面。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中、详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别典型,那些细节特别精彩等。4结构方面。作品分为几大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结构是否严谨等。5手法方面。作品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如: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因小见大等)。这些是否成功、新颖、有特色等。6新闻方面。如果是新闻类作品,还涉及到许多新闻性问题。如:真实性,时效性,是否坚持了新闻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等原则,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7镜头方面。电视是用镜头说话的,它的镜头语言运用如何(构图、色彩、光线、速度、字幕、特技、声音等),那些镜头特别精彩,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等。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属于创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你觉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选。如:音乐、美术、表演、播音、主持等。必须强调,以上这些绝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讲到,只要选其中三四点特别突出、十分明显的讲。甚至可以知将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讲深、讲细、讲透,而且它们也必须提炼出小论点。四、 要全面考虑,掌握分寸写文章最要讲辩证法,要全面处理各种关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极端。1、要充分肯定优点,而不要专门挑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分析作品当然可以讲它的缺点,但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讲缺点,这就很不应该了。要知道,拿出来的电视片,除特殊情况外,都是好的伙比较好的,甚至是获奖作品。正确态度应该是肯定优点,附带言其不足,在措词上、提法上也要谨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类。2、要有专业眼光,但不要乱用专业术语。有人太急功近利,刚接触几个专业术语,就忙不迭地对号入座,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剩下“看镜头说术语”,变成“看图说话”。初学阶段似懂非懂,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乱贴标签。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于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析时必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进行比较,才能比出特色来。此外,许多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新闻片,要特别留意它的拍摄(播出)日期。4、要学会看电视,才会评电视。一般人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欣赏娱乐、消遣放松,这都是无可厚非。但立志当电视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这种水平了。他们看电视时,应该加上学习的目的,提高鉴赏水平,应该“带着学习的目的看电视,带着职业的眼光学新闻”。建议先学会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闻片、专题片、艺术短片,以及好的电视单本剧,而要少看电视连续。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带着问题看,边看边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个镜头的表达效果,分析这样的良苦用心,当创作者的知音。还要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议一议,与周围人交换一下看法。最好能强迫自己把看法写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评论,然后请有关专家老师指导一下,练几次笔。 今年考看片分析时,为了防止偏题的现象,普遍降低了难度。有的对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广播学院导演专业2002年的笔试题是:观看短剧较劲,写不少于1500字的影评,题目自拟。应包含以下内容:一、作品的主题思想什么。二、人物对白的语言特点,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三、剧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戏是哪里。四、重新设计结尾。有的干脆不用作文形式,而是回答几个问题。如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专业2002年的笔试题是: 看电视片蕉窗听雨(注:是一部介绍苏州园林的艺术专题片)回答问题:一、这部电视片如何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如何表现自然的花木与人工园林的巧妙融合?(40分)二、请举例说明“相识固然不难,理解未必容易”这句话的含义。(30分)三、这部电视片阐释了那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和哲理?(30分) 这种考试安排限制了话题,使答题不至于离题万里。而且它重在考察对内容的理解,没有太高的专业要求。这比写文艺评论要容易一些,但它们的套路基本一致。这种回答,也不能像中学那样简单地列几条筋,否则肯定没有竞争优势。建议在考前练习时,仍应以写文艺评论为主。优秀电影评论选登 作者: MyWeb cms 来源: MyWeb cms 点击率: 593道德困境中的人性冲突评电影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黄建新导演),讲述的是一个打工仔杨红旗(范伟饰),因父亲是劳模,特别期待能受一次表扬。于是他到报社讲述自己如何解救一名险被强奸的女大学生欧阳花(陈好饰)的事迹,可没有人信他,他不断四处讲述,终于引起报社重视,派记者古国歌(王志文饰)进行调查。正当事情要水落石出,女大学生出面阻止,面对女孩的声誉和民工的心愿,记者不知如何取舍。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经历着灵魂的拷问。影片以对现实的陈述和小人物的关注展开了对人性的分析和社会批判。 在这个电影中,大部分人都在因为不同的原因和目的而成为撒谎者,少数的诚实者在这个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且更可悲的是由于看到太多谎言这些诚实者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怀疑,就像古国歌对女友米依说的抓捕犯人的事情也充满怀疑一样。欧阳花为了不受影响,后来又意图情挑古国歌摆平此事,但是最后却由于西区惯犯的落网而鸡飞蛋打。同样,为证明自己确实救过人,为了给患有肺癌时日无多的爸爸一个交代,杨红旗拼命在证实自己,但是,他也一直挣扎在孝道和道义之间。黄建新精心布设了村支书的笑容、葬礼的仪式等一系列不合理的细节,铺垫出了第二个结局“杨胜利没死且和儿子一起去了北京”,在这个结局中杨红旗为村里的利益默许了村支书的谎言且还参加了虚假的葬礼。于是杨红旗得到了村里和报纸的双份表扬、村里免费打开了知名度、杨胜利老汉因为儿子得到表扬而心情愉快病情好转,大家似乎皆大欢喜,但是古国歌却无法理解自己做了什么把一个诚实的见义勇为者逼成了撒谎者。片中出现的其他看似无关紧要的配角,也都在不同侧面表现着社会浮夸和谎言成为风尚。村支书决定撒谎,因为他知道撒谎可能给村民带来更大利益:句号扮演的警察决定撒谎,因为如果说出粉巷曾发生过恶性治安事件,派出所的综合治理标兵单位就会泡汤:唯一说真话要求得到表扬的杨红旗也被归于其中得不到信任,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由于道德沦丧而造成“我们不敢去相信别人”的悲哀。 这部影片表面上展示了一出略带苦涩的黑色幽默“想在影片中表述生活中不可判断的东西所以选择了荒诞这种表达方式”。但是,实际上,它展示的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冲击和融合的混沌的状态。社会各个阶层,面对着社会的变革,特别是经济大潮下的道德困境,其意味更值得研究。道德困境,正是求求你,表扬我的核心所在。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在这个个人价值全面抬头(却并不健全)的动荡年代,道德成为一种艰难的选择。 求求你,表扬我的主角包括民工、大学生和报社编辑,这一次的道德问题也似乎与时代无关,成为人人难以自保的陷阱。至此,黄建新已经完全走出中期作品社会图景式的风貌,似乎正走进一个更为开阔的地带。黄建新就是给我们显示道德标准多元化带给整个中国社会的茫然失措。黄建新说过:“我经常对某些东西判断模糊,当无法概括一件事的时候,只能用表述的方式,就像这部电影,要求表扬的范伟、一心想挖掘真相的王志文以及不想让别人知道事实怕影响前途的陈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都没有错,这就是一个悖论,到最后每个人都背离了原始的初衷。尤其在现实生活中,实用主义已经代替了理想主义,不知道我的片子能否表达一些。”作为一个民工,范伟身上负载了太多的符号意味:他是一个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孝子,他又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民工,一个38岁的老光棍,最深刻的感受到了社会阶层的差距,以及金钱给人的尊严所带来的伤害。他要求表扬的念头,表面上是滑稽可笑的,但如果深思一下,我们又会发现,这其中不仅饱含了一个孝子的孝心一个民工对“英雄”身份的自我认同更有着一个人对尊严的渴求和呼唤。但是,当这份尊严的呼唤与一个女孩子的名誉发生碰撞的时候,矛盾和冲突就以悖论方式显现了:欧阳花所要维持的,是一个清白的贞操,然而,她却试图勾引记者古国歌放弃调查,那么,她到底要的是一个贞操,还是一个名义上的贞操?或者说,是一个好工作所必须的借口?而以挖掘真相为天职的记者,当遇到真理和道德冲突的时候,又应该倾向于何方?在这一场冲突中,我们到底应该谴责谁?还是应该表扬谁?从早期的启蒙批判立场,到后来的平民主义,再到求求你,表扬我所表达的多元化立场,黄建新的思考在不断深入,而不断把尖锐的问题同时也把最后的道德判断摆在了观众面前。 求求你,表扬我中有悬疑,有猜测,许多关于人物心理的描写也非常刺激。表现了善良与狡黠、诚实与规则之间错综复杂的争执。同时,我们看到,作为一部探讨当代中国道德冲突的电影,它又具有着许多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元素,这特别表现在它的技术细节上比如展现古国歌的未婚妻刑警米依的生活片断中。对好莱坞大片的模仿,范伟表演中浓重的小品意味,以及埋掉的崭新奖状、村长的莫名微笑,欧阳花等三名女生追逐杨红旗等一系列充满隐喻的镜头。大段的音乐虽然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而且民谣歌手小河的歌曲不能算是广为传唱的大众音乐,但是在有些场景中还是很好的烘托了气氛,例如古国歌第一次见杨胜利时,音乐很有某个年代歌曲中特有的朝圣心绪,而画面配合的是主席像、满墙红奖状和斜阳中大红被子下的枯瘦老汉(文革年代的劳模),这些红色的画面与整个看起来青灰色的南京相比充满象征意义。 评析: 开头开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影评的开头关键是亮出你的中心论点。观点一定要鲜明。切忌含糊不清。如果观点含糊到要让读者替你找,替你猜的地步那文章通常不会成功。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清楚“影片以对现实的陈述和小人物的关注展开了对人性的分析和社会批判。”那么,接下来的论证过程就是围绕影片是如何对人性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了。开头要提出论点,接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点的提出的确是写作的难点,但我们前面已经列举了许多提出中心论点的例子,现在不妨再强调一下。 中心论点通常是有一定的范式可学的。即通过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或者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那么通过讲述一个打工仔做了好事想出名的故事,影片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活景况和复杂的人性百态。这就很容易地将主题总结出来了。关键是平时注意训练概括能力。即从很多语言中总结出最核心的内容。比如,有一场斗殴被你看到了,死伤了很多人,周围的民房也着火了。事后,你作为目击证人要接受采访。你先要用概括的语言介绍当时情况。这就如同找中心论点。你要先找出最关键的内容。 “昨晚,斗殴死伤严重。”这是当时的现象。而放到议论文里,我们找中心论点是需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是写作的关键,即透过一个事件或者一个故事,发现故事背后的本质:它反映了当前社会治安还不稳定人民生活需要一个健康和平的环境。如果写议论文,这才是透过事件而上升到论点的内容,是透过事件发现的本质。 “本质”是通过现象概括出来的。影评文章的论点是通过影片的主要内容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对总结中心论点我们完全可以进行集中的训练。其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什么样的现象(故事情节),表现了事物的什么本质(人性的内容,伦理的善与恶,正义和黑暗。对现实的意义等)。 在这方面切忌从现象到现象的总结。比如,透过这个事件,我们认识到,人和人不能打架,和什么事情要好好商量。这就不是对现象的分析,论点就会流于肤浅。肤浅的论点比比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学生不会总结中心论点。我们希望就以上的论述能对写作中心论点有所启发。记住:中心论点就是从现象生发的本质,是深化的道理。编导类专业统考秘籍 秘籍一:掌握写影评套路。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影视理论分析的学生而言,高校不会要求学生有很理论化的阐述,关键是要求真,写出考生的真实感受,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比如,考生可能在事先复习中看过相关的内容介绍或别人对影片、作品的评论,一味引用别人的想法是得不到高分的。 其次,表达方式要系统。例如在表达“喜欢”时,要言之有据,列出理由。避免空泛地讲大道理。此外,应该尽量从正面角度阐述影片的主题。建议:掌握一套写影评的套路(以下方法供参考):开头部分,用简短的话将影片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写自己的观后感,认为影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第三部分,写影片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最后进行总结。要注意的是,影片的主题思想应该和艺术风格相统一。 秘籍二:最忌讳胡编乱造。进行命题创作,切忌胡编乱造。考生应该从联系实际生活,有感而发。这一环节主要考察三个要素:文字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想象力)和驾驭故事的能力。要利用设置情节任务、矛盾冲突、渲染和铺垫等技巧展开创作。考生应尽量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要重点突出故事里面的人物,在人物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动人。写文字要具有画面感,即提倡细节描写。比如,到了一个地方,可以描述一下环境。写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穿着、打扮、面部表情,来为人物性格服务等。建议:考生用第1人称来写故事,比较易于把握。考前一周可以看一些成熟的微型小说,例如故事会、读者等,形成写故事的概念。此外,在考试前,还应该有意识的准备2篇写人物的文章。秘籍三:看文艺普及读物。对于高中生来说,高校不会要求考生在某一点上很深入,但是考生对文艺的知识面必须要广。比如,对于某一领域有哪些大师要心中有数。同时,考试是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考生对一些问题要能谈一点感受。如对现在的诸多选秀类节目怎么看等。如何写影评 作者: MyWeb cms 来源: MyWeb cms 点击率: 3531什么是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就是观众在观看完电影以后的所感所想。相对于专业人员来说,电影评论也可以写成复杂详细的电影分析。影片分析的最终目的即在于使人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后,能更加欣赏它。相对于此,电影评论就可以宽松很多,评论者只要找出可欣赏点,在自己可理解范围内进行评论即可。 在网络发达D版电影猖獗(我坚决支持这种猖獗)的今天,使我们有机会可以看到各国各时期的电影。我们的视野因为电影加倍开阔,我想这是一个幸福的时期。然而这种便利实在是太容易得到了,一些东西随之混乱起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对电影的理解也就变得差异很大。 首先我们要决定将要写成的评论是写给谁看的。根据假想读者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评论分成是专业评论和非专业评论。在我的理解中,所谓专业评论是指能对电影制作者产生直接影响的评论,它可能包括场面调度的批评、摄影手法的批评、影片剪辑的批评、叙事结构的批评、表演的批评、主题象征意义的批评等等的评论。这种专业评论在网络上很少见,因为专业的评论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评论工具,这些评论工具并不被非专业人员所熟悉,这样就使专业评论只能在某些小范围内产生影响。这些工具包括美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理论等等。根据切入的角度不同所选用的工具也不相同。 以下本文所讲的“评论”若没有特加说明主要是指“非专业评论”。 2电影评论如何写 一般来说,当你看完一部电影,想写点东西表达一下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想或者领悟,这都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你可以写一篇跟自己心情有关的日记,也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某个情节所引起的感性散文,或者还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所描述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文章。基本上写出任何东西都是值得鼓励的。 2.1,写影评前的准备工作 在写一篇影评之前,我的建议是: 1,选一部自己喜欢的影片。在评论前,评论者首先是观众,自己喜欢最重要。同时建议要多看电影,但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不要勉强看。 2,所选择电影要多看几遍。要尊重电影。 3,尽量多的掌握一些电影评论分析的工具,尽量多的了解此部电影相关资料。 4,搜集一下这部影片曾有哪些评论,以免重蹈前人说法。 5,要勇于怀疑。 2.2,观感与通过观感进行对电影的初步分析 在观看完影片以后,你的直接观感就是对这部影片的最初评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事实上,对电影的最初分析已经在观看影片时完成。当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向影片提出问题,“情节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演员所说的台词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在电影进行中的每时每刻观众都会对影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观众会试图从电影本身的解释中找到“合理”的逻辑性,也会时刻根据以往的个人经验来审视着画面的可能性。观看好看的电影时我们会说,“是这样啊”或者“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啊”。我们不喜欢的电影往往是那种看着很虚假的“不真实”的电影,这种电影就像是背叛的情人所讲的蹩脚谎言。当然,如何愉悦观众是电影制作人所要关心的,作为评论者来说,不但要找出电影好看(合理)的地方,还要试图分析为什么。 2.3电影评论的基本构成 影评通常包含的几个部分:电影简介,评论正文,引文出处。 电影简介 电影简介可以分为电影的基本简介与服务于评论正文的扩展简介。 基本简介通常包括电影的原名,电影的中文译名(别名),导演,主要演员,类型,片长,上映时间,国家等等。最好也要找到这部电影的海报。这里除了电影名称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写项目。根据评论的需要,我们还可以加入剧情简介。剧情简介是对电影的再叙述,由于评论者对于电影理解的局限,再叙述时应尽量避免加入有严重主观倾向性的解读。建议剧情简介不要超过200字。 扩展简介通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