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习题3.doc_第1页
《荷塘月色》习题3.doc_第2页
《荷塘月色》习题3.doc_第3页
《荷塘月色》习题3.doc_第4页
《荷塘月色》习题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习题同步测控一、语段阅读(一)阅读蜀道难中的选段,完成12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请结合节选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的。答:_答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写的是点青泥岭的情况,形象具体可感。2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答:_答案:“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四句渲染了凄清气氛。“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渲染惊险气氛。(二)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第3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简要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答:_答案: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色肃临天下的悲凉图景,映照出诗人心境的凄凉;后两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三)阅读李商隐的锦瑟,完成第4题。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尾联明白地提出了“此情”二字,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诗人用两句话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二、语言运用5按照画线句子,仿写三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内容一致,句式基本相同。翻开那透着书香的文典,语文引领我_;看到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忧国心情和孤独忧郁之感;感怀毛泽东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雄壮伟大;_;_;在语文这块宝地里,尽情挖掘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小桥流水旁,放眼展望纷繁的人生,继续关注多彩的人生,在这个文学的花篮里寻觅芬芳!答案:感受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慨叹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无奈欣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6下面两个表格是CCTV“东方时空”栏目关于人们使用手机短信情况调查的截取部分,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出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的调查结论。(不超过30个字)表1如果一周内不使用短信会表现出的感觉不太适应,心里会不舒服无所谓,不影响生活很不适应,无法忍受被调查人的选择所占百分比56%24%20%表2国家日本中国韩国德国英国美国平均每人每天的短信量4.5条2.5条2.43条0.54条0.23条0.14条调查结论:(1)_(2)_解析:要把两个表格所反映的情况都概括进最后的调查结论中。答案:(1)多数人喜欢发手机短信(2)对于发短信,亚洲人比欧美人兴趣更浓。课时作业一、基础考查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抚膺(yn)巉岩(chn)蜀道(sh) 锦瑟(s)B喧豗(hu) 砯崖(pn)吮吸(shn) 惘然(wn)C沧海(cn) 潦倒(lio)万壑(h) 霜鬓(bn)D渚清(zh) 秦塞(s)咨嗟(ji) 琴弦(xun)解析:选D。塞应读si,弦应读xin。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凋朱颜B峥嵘崔嵬冲波逆折横绝峨眉猿啸哀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D磨牙吮血落木萧萧蚕丛鱼凫仰胁息解析:选C。援缘。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茫然:时间悠远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C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在那里解析:选D。坐:徒,空。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C项,表并列;表修饰。A项,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表比较,比;D项,介词,用。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解析:选A。前四句的清秋景象是苍凉萧索的,而且是社会冰冷的写照。“奋扬奋发”是错误的。6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际遇的激愤;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二)(2010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岁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7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难,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和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8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赏析。答:_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三、语言表达9(原创)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新华网香港11月24日电(记者刘晨)第11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颁奖典礼24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著名诗人北岛、文学家也斯等4人的作品分别获得散文、小说、新诗和文学评论组的奖项。 北岛此次的得奖作品为散文集城门开,作品以质朴、利落的语言描绘了记忆中的北京风貌。北岛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能够用文字为故乡留下印记,是一种福分,也是对养育自己的故乡的回报。 香港文学家也斯凭借小说后殖民食物与爱情获得小说组双年奖,该作品通过食物编织出爱情与亲情的关系。此外,获得本届双年奖的作品还有诗歌集鲸鲸诗集:在日与夜的夹缝里和文学评论香港小说个人记忆。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获奖作品均为2009年至2010年间首次在香港出版的著作,经评审团严格评审后选出。除4部作品获颁双年奖外,另有诗歌集有猫在唱歌和岛屿之北、散文集隐指、小说行路难和儿童少年文学野地果等5本作品获颁推荐奖。答:_答案:北岛等人作品获颁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10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从描写对象来说,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第_处_第_处_第_处_第_处_答案:“艰辛”改为“艰险”“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删去“具备”“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11母校今年适逢建校60周年,同学小王与你一起表示祝贺。小王制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