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听课案例分析 郭玲玲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我会认”的12个生字。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童谣。3.图文结合,大体了解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教学难点:领略童谣的意境美。教学流程:一、导入:现在是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有两个小孩子在一个小山村游玩,你看,他们一边走一边说,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他们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指名学生说。 评析: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进入意境。通过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美丽的插图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揭题: 有一位叔叔把这美丽的景色编成了一首童谣,叫一去二三里,(板题)三、出示前置性作业学生自由读童谣,把生字圈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评析:这个设计,首先学生能整体感知全诗,再通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就着将生字放回具体语境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全诗,同时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理解。四、认字:1、逐个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y q r sn l sw li q b ji sh 一 去 二 三 里 四五 六 七 八 九 十2、指名读,你认真听,如果他读得对你就跟读,读错了就举手帮助他改正。3、出示一三五七九的卡片,读后小结,这是单数。出示二四六八十的卡片,读后小结,这是双数。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找出整体认读音节的生字。5、游戏:出示课文图2,让学生辨认哪些是阿拉伯数字,哪些是汉字?指名男同学拿单数的阿拉伯数字,女同学拿双数的阿拉伯数字,逐个找朋友。在下面的同学拿出与之相应的汉字互相对应。评析: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四、朗读:1、范读,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刚才学过的生字。2、同桌互读课文,如果你的同桌读错了,就教一教他。3、指名个别读,请同学们发挥想像,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美丽。4、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指着相应的画面。评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诵、同桌互读等,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强化了对古诗的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古诗的教学并不是一蹴就成的,诵读、理解诗意还需要多次的教学才能很好地落实下去,尤其是朗读,怎样读出韵味,还需要深究探讨。五、拓展1、比赛读绕口令:(看哪个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要分清四和十,必须认真读一读。2、仿创童谣:例:一去二三里,飞鸟四五群。小树六七棵,八九十只鸭。评析:新课标除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更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形成结论,了解和发现规律。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旧中求新,常中求变,实中求活,是一个动态过程。此环节更能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六、故事表演(根据古诗意思编故事)教学反思: 听了蒲老师的这节示范课,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蒲老师整节课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游戏的参与中学会知识。其次,新课标除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更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蒲老师做到了。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课标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一年级语文两件宝教学设计与课例分析黄淑琴【教法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主线。将各种途径的识字方式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一堂课后,能够知道识字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识字是很有用的。我依据新课标精神、课文的态度以及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力求使课堂结构设计讲求科学性、实效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从整体入手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创设识字环境;2、缩小语境,认读词语;3、认读并记忆从文章中摘离出来的汉字;4、在回到整体通读课文、理解课文、试背课文;5、学习写字,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指导;6、拓展延伸教学过程片段一:谜语导入,激情引趣上课伊始,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话音未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喜欢!”我没有马上说出谜语,而是提出了要求:“比一比,看看谁的小脑瓜儿转得快,小耳朵听得最清,小手举得最高。”一下子,学生不但有了猜谜语的热情,还从道理上懂得了猜谜语需要动脑,紧紧扣住了本课主题。随即,我分别说出谜面,让学生进行竞猜:“一棵小树分五个杈,不长叶子不长花。会写会算又会画,修桥盖楼全靠它。”“人类有个宝,用它来思考,我们看不见,智慧在里面。”根据谜语的内容和教师的肢体语言,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手”和“大脑”。我马上抓住时机,把“手”和“大脑”板书在黑板上,巧妙进行识字教学。之后,我说道:双手和大脑是我们人类的“两件宝”,自然引出课题。“猜谜语”活动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既进行了谜语竞猜,又学认了生字,还引出了课题,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是推动整个课堂进程的兴奋剂,学生们情绪激昂,情不自禁投入学习状态。片段二:充分读书,读中识字揭示课题之后,我设计了多种有层次的读书活动:(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2)听老师范读课文,听清字音,看准字形;(3)学生自己读文:第一遍自读课文一一挑出不认识的字;第二遍听读课文重点听清不认识生字的字音,看准字形;第三遍小组互读课文互帮互助认识生字;第四遍自己读课文自检是否已经真正认识生字;最后,在学习课文后,再回到整体读课文。就这样,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文中轻松地识字,培养了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识字目的。随文识字,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识字的重要途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印象记忆,而且记忆力很强,他们把各种语言现象作为完整的模式接受下来,因此不宜分散地单个儿进行识字,而是让他们听读由句子组成的课文,对文字进行整体认识,进行书面语言的训练。儿童的听力很强,初始,通过听读课文,只是对照音节朗读或背诵课文,随着听说读的进行,逐渐能认识单个儿汉字并将此从课文中摘离出来,了解汉字的构造并理解其意义,在学习写汉字。正因为这样,学生在一遍又一遍有目的、有要求的朗读中,读通了课文,读准了字音,为下一教学环节中生字的学习词语、学习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单个汉字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片段三:缩小语境,认读词语学习词语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我先问学生:读文之后,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吗?随即,利用课件,学生自动读儿歌中变红的词语;再利用课件,学生认读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词语。学生学起新词语来轻松愉快。在课堂上,结合课文认识汉字,要教给学生这样的识字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片段四:掌握方法,自主识字认读词语之后,课堂上进入到难点环节认读生字。有了学生对课文的充分朗读,对词语的认读,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一)掌握方法,自主识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本课要求认识的带拼音的生字,没有急于像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当学生读文挑出不认识的生字后,用启发的话语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共同讨论,回答道:看(联系上下文、拼拼音)、听(听老师读、听同学读)、问(问老师、问同学)、查(动手查生字表、查字典)。教师便趁势鼓励: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会不认识的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小主人翁的精神很强。课堂上,他们有的在用本学期刚刚学会的新方法拼拼音自学生字;有的发现了不认识的字,机灵地看看课文中它在哪句话中,读读课文,再读读生字;有的和同学互帮互学;还有的小组里也觉得难,就高高举起了小手,向老师请教那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连老师都受到了感染。(二)寻求规律,记忆生字在揭示课题时,教师板书脑字时就讲道:脑和我们的人体有关,所以是月字旁。其实这是在暗示给学生识字规律。现在,学生提出的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在自己是引导者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主动参与,师生共议学习这些不认识的字。1、直观课件,有趣难忘七、八岁的孩子,刚刚步入正规的学习生活,处于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语言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日常用语,而无法用文字表达。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在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字词,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一些字谜,学生们很感兴趣,并很快猜出谜底,而且记忆深刻。这样,可以借助直观的图画,减轻学生识字难度,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能力。2、象形会意,有助理解工是象形字,在出示这个生字时,我说道:它多像木工叔叔手里用的工具呀。一句貌似不经意的话,却揭示了这是个象形字;宝是个会意字。根据字理,我编了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我家有块玉,盖上怕失去。3、比较观察,辨析比较又、双:我把它们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使学生自己发现双的左半部分的又,把捺改成了点。劳、动:我把它们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相同点,学生发现它们都有力字。进而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劳动,做出努力。4、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根据心理学家分析: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退的。所以,在学生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有趣的课堂游戏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掌握识字的规律。我设计了学生自由抢读生字、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字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复习巩固生字。学生们兴趣盎然,识字热情高涨。教学实践证明,小学识字教学必须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就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片段五:回到整体,读文理解学生初读了课文,学认了生字词,我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在回到整体读文。学生读起来流畅多了,我又适时地提出让学生尝试背诵,创造性地加上一些动作等。又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句儿歌?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吗?巧妙引出课文重点句的理解: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在学生自由发言之后,我出示了表现人类聪明智慧与辛勤劳动的图片课件:长城、悉尼歌剧院、中国结、可视电话、神州五号飞船等。看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启发式的语言,使学生们充分理解到:这些都是我们的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的功劳,是劳动人民靠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我们将来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听着学生的发言,望着他们那一双双真挚的眼神,作为教育者的我,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和明天!是啊,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正在于此吗!在进行了写字和留拓展性作业后,我和学生们轻松的上完了这节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引导探究、发现,逐渐掌握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这节课我力争体现这些新理念新课程,我们实践着!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劳动锄禾黄淑琴教材分析:锄禾是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中的一首古诗,通过描写农民在田间劳动,呼吁学生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教材中的这首古诗由插图, 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教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并且能转换成儿童的语言。教学难点 :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5个生字的书写。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生答师小结)对啦,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锄禾。来体会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板书课题)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激起情感。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2、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 日当午 粒粒 辛苦 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3)同桌互读,小组评读。(4)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本课7个生字:当、汗、滴、盘、粒、辛、苦,这些字都比较容易掌握,可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点拨。重点指导餐的认读,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并适当扩词。3、书写练习。4、自由读课文。三、朗读训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作业1、读拼音,写汉字。2、比一比,组词。锄()滴()粒()盘()助()摘()位()盆()3、背诵锄禾。第二课时一、 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2、扩词: 锄 餐 辛 盘二、理解诗意。1、看图,启发想象。锄禾这首诗配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插图集中描绘了一位农民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着毛巾拭汗,抬头望那当空烈日的情景。教学时,可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这位农民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才换来粮食。2、释词语讲句子, 禾禾苗,日太阳,当正当,午中午,汗汗水,土泥土,知知道,盘盘子,中里面,3、教师描述情景,学生说诗句。4、教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5、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三、 诗意升华,行为指导。1、读了这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烟草设备维修工新员工岗位专业知识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乘务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测试题及答案
- 高校经济合同模板(3篇)
- 综评面试题库及答案书
- 安全输液考试题及答案
- 高粱地种植合同模板(3篇)
- 大连淘宝店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代运营协议
- 2025国家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体育公司与个人运动员参赛合同
- 保密室及保密要害部位搬迁发案
- 拍卖行业发展趋势PPT
-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课件》
- 眼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 厂级岗前安全培训教材
- 征兵宣传主题PPT
- 全桥LLC自动计算表格
-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高中数学竞赛
- YB/T 100-1997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4J42K合金冷轧带材
- GB/T 19816.3-2005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第3部分:硬度的测定
- GB/T 19658-2013反射灯中心光强和光束角的测量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