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危害与扑救.doc_第1页
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危害与扑救.doc_第2页
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危害与扑救.doc_第3页
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危害与扑救.doc_第4页
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危害与扑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资料:_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危害与扑救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1 页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危害与扑救火灾是一种在失控条件下发生的对社会威胁较大而且也很频繁的灾害。我国每年发生几千起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数十亿元,伤亡人数达数百人。由于液化石油气本身具有闪点低、易扩散、受热后迅速汽化,强热时剧烈汽化而喷发远射、燃烧值大、燃烧温度高、爆炸范围较宽且爆炸下限低等特点。因此,一旦发生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除直接破坏财产引起人员伤亡外,还会发生爆炸、建筑物与设备塌崩飞散和引起火情进一步扩大等继生灾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为了有效地防范液化石油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需要对火灾火源、液化石油气火灾特征和消除火灾的措施及消防器材的使用等知识加以了解和掌握。一、火源的分类众所周知,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要有可燃物质;要有助燃物质;要有引火源。这三个条件称;之为燃烧的“三要素”。在液化石油气的生产操作环境中,前两个条件在多数场合下总是同时存在,无法避免的,火源则是引起可燃物燃烧的主要灾源。因此,了解火源分类,加以控制和消除引火源是防火、防爆的关键。1.根据火源性质分类火源按其性质分,有如下4类。(1)机械性火类撞击、摩擦火源;压缩热(如气体压缩过程中产生的高热体)。(2)热火源类高温物体(t100的设备和铁件);热射线(如阳光、钢水的热射线)。(3)电火源类电气火花;静电火花。(4)化学火源类明火(烟火、炉火等);自燃火源(物质自燃着火形成的火源)。2.按火源的用途分类(1)工艺加热用火如工业炉火、焙烧窑火等。在液化石油气站内,这类火源本身是不存在的,但要注意周围工矿企业中这类火源对液化石油气站造成的威胁。(2)维修用火如焊接、切割、喷灯和熬制用火等。这种火源造成的事故居多,不可忽视。凡在液化石油气站生产区内动火,均应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严禁随意动火。(3)电气火源如电气火花、静电放电火花等。这也是液化石油气站常见的致灾火源。电气接触点在启动时或断开时产生的火花温度可达几千度,电气火源多见于电气设备不符合规格要求或老化、线路超负荷、电气短路、接触电阻增大等原因所致。电火花所击穿的空间,最高温度达上万摄氏度,因而危害很大。静电火花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静电的特性之一,就是电量小而电压高,一旦形成条件,易发生静电放电火花,成为火灾、爆炸的火源。因此必须将其导入地下。(4)其他火源如烟火、撞击摩擦火花、自燃着火、高温物体等。因此类火源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也不少见,尤其吸烟危害极大,烟头的烟火温度高达800,足以点燃易燃易爆物质,烟头阴燃时间长,往往待人离开或空气混合物达到爆炸浓度后才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二、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害根据我国对可燃性液体火灾危险等级的划分,液化石油气属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最高的危险等级,其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极易燃烧和爆炸液化石油气的闪点很低,其主要成分的闪点都在-60以下。液化石油气气体的最小引燃能量为0.20.3mJ(毫焦耳),是极易着火的一种可燃物质。不论在寒冬还是盛夏,都无需加热,遇有火种便可燃烧。同时液化石油气的爆炸范围在210之间,其爆炸下限低,爆炸范围宽,受热、承受冲击或遇电火花,接触强氧化剂都能引起燃烧爆炸。因此,相对于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质来说,液化石油气的易燃易爆性更大。液化石油气氧气混合的燃烧范围见表2-3-1。2.火势猛,灾害损失大表2-3-1液化石油气-氧气混合气体的燃爆范围序号液化石油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燃烧爆炸情况13.2爆炸声音微弱26.0有爆炸声36.7有爆炸声412.9有爆炸响声519.1爆炸声音较响633.1爆炸有音响736.2爆炸声音响843爆炸声音响、震951.5爆炸声音响、震,并强烈发光1064爆炸声音响、震,并强烈发光液化石油气的爆炸速度为2003000ms,火焰温度高达xx,沸点低于-50,自燃点为446480。当一有火情,即便在远方的液化石油气也会起燃,形成长距离大范围的火区,灾害异常猛烈。液化石油气液体发热值为46.1mJkg,气体低发热值为92.1108.9mJm3,约为焦炉煤气的6倍多,由于其燃烧热值大,四周的其他可燃物也极易被引燃。不少的火灾案例中,都有建筑物被烧塌,混凝土构件被烧熔的情况。如此猛烈的火势,给现场扑救人员的作业和装备的使用,也造成一定的困难。3.易挥发,且事故具有隐蔽性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挥发,1L液态石油气泄漏出来的体积能迅速挥发扩大成250L以上的气体。由于气态石油气的密度比空气大1.52.0倍,往往停滞积聚在地板下面的空隙、电缆沟、下水道等低洼处,一时不易被吹散。即使在平地上,也能沿地随风漂流而不易逸散到空中。所以,远处的明火也能将渗漏出来的石油气点燃而引起燃烧爆炸,使事故的隐蔽性增大,极大地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4.极限浓度低,继生灾害严重1L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含量达到2时,能形成体积为12.5m3的爆炸性混合物,使具有爆炸危险的范围大大扩大,一遇明火,除产生爆炸外,极易导致周围储罐或罐车因受高温的烘烤而引发物理爆炸,大量的液化石油气从爆炸破裂的容器中涌喷到四周较远地域,继而汽化着火,使火灾延伸到周围远处的建筑物,从而引发恶性火灾事故,造成更加严重的灾情。1.灭火原理前面章节中已对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作了介绍,由此而知: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同时发光发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既然是化学反应,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燃烧发生所具备的条件是同时存在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火源三个要素。凡能与空气的氧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如木柴、汽油、丙烷、丙烯等都是可燃物质;凡能帮助或维持可燃物质燃烧的都叫做助燃物质,化学上称为氧化剂,如空气或氧气;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量都叫点火源,如火花或高温炽热。这三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而且三个条件之间要相互作用,并在成分、温度、压力和点火等方面还要有数量值的要求,燃烧才会发生。如:一根火柴能点爆木粉尘,点燃木刨花,但不能点燃一根木头;烧红的铁丝在助燃充足的纯氧或氯气中能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却不燃烧;一般天然可燃物在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4时也不会燃烧;丙烷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2时就不会被点燃。因而,对已经进行的燃烧,若破坏和消除可燃物或助燃物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衰弱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2.灭火的基本方法根据灭火原理,灭火的基本方法是要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中止燃烧反应过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隔离灭火法它是根据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质这一条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中断可燃物的供应,使燃烧停止。这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火灾。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从燃烧区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管道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或液体;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或将单一的燃烧物(如钢瓶、罐车)从危险区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或拆除与火源相连的易燃建筑结构等,造就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2)冷却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温度这一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如用大量的水冲泼火区来降温;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来灭火,由于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本身温度很低,接触火源汽化时又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燃烧区的温度急剧下降。另外,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常常用水来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和生产装置,以防止它们引燃或受热爆炸。(3)窒息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质燃烧需要足够的助燃物质(空气、氧)这一条件,采取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的措施,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的房间、单一着火体和生产设备内的火灾。如使用沙土、石棉布、湿被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二氧化碳、氮气或水蒸气充斥燃烧空间等,使可燃物无法获得助燃物质而停止燃烧。(4)化学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活性低的自由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近代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自由基的连锁反应,燃烧的进行是产生的大量自由基间的接触所为。而有些化学物质会产生抑制自由基反应的游离基团,从而阻止了燃烧反应。大多数的灭火剂,除有阻隔空气、降低温度的作用外,都有终止自由基反应链的作用,而兼有化学灭火的功能。灭火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和火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消防技术装备的性能来选择。由于液化石油气火灾具有火情大、火势猛、燃烧速度快、热值高等特点,往往需要使用几种灭火方法,充分发挥各种灭火剂的功能,才能迅速有效地将其扑灭。四、液化石油气火灾的扑救液化石油气火灾的扑救主要是指对初起火灾的临场扑救。实践证明,多数火灾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大火灾的。一般的着火过程可分为初起、发展、猛烈、减弱和熄灭五个阶段。对于液化石油气来说,由于其闪点低,易挥发,燃烧速度快,发展的阶段性不够明显,若对初起的火灾不及时扑救,将会迅速成为恶性火灾爆炸事故,不但给人民财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在场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扑救初起火灾是极为重要的。常采取的扑救措施如下。1.堵塞泄漏,杜绝火种消除液化石油气的泄漏,杜绝火种的产生,这是消除其火灾蔓延最重要的步骤。无论火灾是否已发生,当液化石油气继续从工艺装置中外泄时,都要立即采取措施将泄漏点控制住,同时切断电源和严禁一切明火的发生。关闭漏点管道上的阀门时,应站在上风向,并离开液化石油气雾区或火区。要尽可能地把距漏点最近的上游阀门关闭。对无上游阀门控制的泄漏点,若条件允许,可采用内衬橡皮的卡箍将漏点临时堵塞,或采取措施尽快将来源处的液化石油气移走,降低泄漏速度。若阀门无法关闭或漏点一时难以堵塞,或火势大,人员靠不上时,要迅速将周围受到威胁的钢瓶、罐车及其他可燃物移到安全地点,不能转移的要用水进行冷却。对产生泄漏,但还没有着火的情况,堵漏时要严防着火,不得使用非防爆电气,禁止金属物品之间产生撞击和碰擦,并在事故现场四周设立警戒区,警戒区内不得有任何火源存在,严禁将任何火源带入警戒区。堵住漏点后,要及时用喷雾开花水枪或蒸汽由下往上驱散气雾。不论是否已发生火灾,扑救工作都应避免火种的产生,以防引发别处产生火灾。2.控制火区,扑灭火灾在切断气源的同时,即应启用消防器材,向火区喷发灭火剂,以阻断空气与火苗及液化石油气的继续接触,即使气源未能彻底切断,此项工作也要进行。火灾若发生在储罐、钢瓶、管道裂口处,且为稳定的火炬燃烧时,可用直流水枪和高压水枪,对准根部扑熄,或用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1211灭火机扑救,但应防止复燃和液化气气雾增大扩散。若火情发生在罐群之中,除集中对火源喷射灭火剂外,还要加大喷水冷却量,要尽可能地降低储罐的温度和压力。若条件允许,应及时将受到威胁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倒入安全的储罐中。若钢瓶、罐车发生着火,除一边进行扑救外,还应设法将其挪出生产区,移到空旷地带,以免危及周围环境。3.冷却降温,减压放散在对着火区进行扑灭的同时,现场指挥人员还要根据火势大小和周围易燃物的情况,及时组织人员向邻火容器表面喷水降温,以避免其他液化石油气容器受火焰的烘烤而导致物理爆炸事故。对来不及倒出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其受到火焰威胁时,要开启放散阀,向空中排放泄压,以保护容器安全。即使在放散管端形成火焰,也不要紧,因为这不会将火喷向四周,也不会将火引入罐内,而且,储罐上的放散管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方向、朝向和火灾条件下的保护作用。4.严密组织,指挥得当发生液化石油气火灾,现场人员应保持冷静,理智处理,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及时报警。对较大的火灾,现场最高领导应立即担负起组织扑救的责任,做到准确判断火情,合理调度指挥,正确采取对策,在专业消防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尽可能地控制住火势,并做好无关人员的疏散和消防车辆进出回转道路的疏通工作。若火势过猛难以控制,火区的火焰发白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