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基础自测读图L211,回答12题。图L211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3“玉兔号”是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上面临复杂的环境,下列关于其面临的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长夜 B小温差 C强辐射 D高真空4图L212中,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是()A B C D图L2125. 图L213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 图L213A. a、b、c、d B. a、b、d、cC. b、a、d、c D. c、b、a、d6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 BC D图L214能力提升图L215中,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完成78题。图L2157如果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A两者均增大 B两者均减小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8比较两地热力状况,可知()AA1A2 BB1B2CC1C2 DD1D2图L216为吉林省东部山区 P 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图L21692013年1月中上旬某日,人们在清晨发现整个小村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下列关于这种现象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燃煤取暖释放的烟尘较多B村民做早饭释放大量烟尘 C谷地地形易形成地形逆温现象,烟尘不易扩散 D此时盛行山风,山坡易形成地形雨,多云雾 10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此时吹山风此时吹谷风A B C D11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风形成的共同原因是()A地面辐射作用的结果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下垫面热力状况不同 D高低空气压差异图L217示意某一水平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1213题。图L2171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或 B或 C或 D或13若此图表示高空水平面,PMPN,则O点风向为()A或 B或 C或 D或14图L218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L218(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处为_,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P可能为_(单位:百帕,选择填空)。A39P40 B40P41 C44P45 D30P31(2)北京与东京相比,_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15读某城市2011年11月某日20 时气温实况图(图L219,单位:),回答下列问题。图L219(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该市的风向应该是_。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是_。(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大量废热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3)应对此效应的理想措施是_。(4)考虑到城市的这一效应及其产生的大气运动特点,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_的距离,把_和卫星城布局在这一距离之外,以避免污染物回流和相互污染。综合拓展16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图L2110(1)图L2110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为了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3)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A贵阳附近冬季温和,温室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B贵阳附近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C贵州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D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图L2111(4)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3834N地区的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图L2111所示温室。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的倾角在一年中需不断调整。冬至日,角的大小应为_。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大气环流基础自测1某气压带的南面盛行西北风,北面盛行东南风,该气压带是()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L221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24题。图L2212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3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盛行风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造成的影响是()A在大陆西岸、南岸形成季风B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从北半球消失C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D使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夏季时被太平洋上的热低压切断5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黄河站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6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B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C海陆分布的状况不同D地形起伏状况不同图L222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图L2227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8有关M点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图中此时的M点处季风能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D图中阴影所示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是M点处季风的源地能力提升9全球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时()A北半球正值夏至前后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正在向北移动C亚洲低压影响范围最广D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10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下列属于全球无风带的是()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图L223为某日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1112题。图L22311该日,我国正处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气压带或风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A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B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C上升,湿润D下沉,干燥13读澳大利亚北部风向示意图(图L224),图中西北季风出现的月份和其主要成因是()图L224A7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7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1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1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读图L225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图L22514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15下列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16读图L226,回答问题。图L226(1)此图表示的是_(1或7)月季风图。E为_风,F为_风。(2)A、B、C三地中,气压较低的两地是_。(3)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4)E季风的成因是_,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_。17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与沿30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L227),若两图所示的季节相同,回答下列问题。图L227(1)此季节,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_和_。(选择填空)AabBbcCefDfe(2)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性质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_(高空或近地面)凸出,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_(南或北)凸出。(3)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其原因。(4)30N纬线在我国境内穿过的主要地形区自东向西依次是_。综合拓展18读图L228,回答问题。图L228(1)分析图中夏季风的成因及其对此区域气候的影响。(2)在右图方框内画出1月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用表示低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3)简述上题所画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基础自测图L229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L2291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炎热干燥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高温多雨C终年受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温和湿润D受和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下列气候成因中,与风带关系最密切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3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图L2210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L2211),回答45题。图L22114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洋流 C海陆轮廓 D纬度位置5该气候类型在丙地分布区域南端的纬度较乙地的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 B山脉阻挡 C海拔高低 D大气环流能力提升读下表内容,完成68题。地点气温()降水(mm)1月4月7月10月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甲地气温2625252726降水2512941412142959乙地气温1626332828降水00013丙地气温714261816降水74626123828丁地气温4.713.22612.511降水322196.6216836.乙地降水少的原因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地处山脉背风一侧C位于大陆东岸D受西风带影响7丙地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8丁地气候的成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受西风影响C受信风影响 D风带季节移动图L2212为沿40纬线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此时该纬度上海陆气压差值为一年中最大。据此回答910题。图L22129下列关于图中两地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夏季气压高于冬季气压B地冬季气压高于夏季气压C地冬季气压较地气压低D地夏季气压较地气压高10下列关于图示月份两地气候差异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B地处在一年中高温多雨的季节C地盛行西南风,地盛行西北风D地盛行西南风,地盛行东南风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图L2213),完成1112题。图L221311图中代表的气候类型是()A代表的是热带沙漠气候B代表的是热带雨林气候C代表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代表的是热带草原气候12图中代表的气候类型的最大的分布区在()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13读世界略图(图L2214),回答有关问题。图L2214(1)比较两地气候。地地气候类型特点分布规律(2)造成地和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3)地常年盛行_风,该地的盛行风_(填字母)。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4)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分析其形成原因。综合拓展14图L2215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季节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图L2215(1)简析世界季节类型分布的特点。(2)分析图中“四季如春”型的地区主要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举例说明为什么“春城”往往形成于低纬高原上。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锋面系统基础自测1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2图L231中A、B、C、D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海陆因素及地形因素)()图L231如图L232,甲为我国某城市,实线为锋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此时该天气系统正向甲城市移动。读图回答34题。图L2323图L233中,符合甲城市未来气温与气压变化情况的是()图L233A为气温,为气压 B为气温,为气压C为气温,为气压 D为气温,为气压4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气晴朗干燥 B一定会带来降水C出现连续性降水 D可能带来寒潮天气5下列我国天气的形成原因与下图组合正确的是()图L234A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梅雨”天气B冬半年的寒潮、沙尘暴C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D一场春雨一场暖图L235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某日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读图回答67题。图L2356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可能在()A附近 B附近 C附近 D附近7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盛行偏南风B两地可能出现降水C两地气压最高D地风力小于地风力8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A过境时天气常有风、云、雨、雪等B过境时气压升高C暖空气均位于锋面以下D降水都发生在锋前 图L236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910题。图L2369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0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能力提升图L237示意某地锋面过境时等温面分布情况。读图回答 1113题。图L23711该锋面为()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12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3短时间内气温变化最明显的是()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据南通某年5月5日前后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图L238),回答1415题。图L23814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的B气旋造成的C冷锋造成的D暖锋造成的15这次降水的形成是()A气流下沉造成的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的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的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的16读锋面示意图(图L239),回答下列问题。图L239(1)乙地上空的天气系统是_,此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是_。(2)甲、乙、丙三地比较,气温最高的是_地,气压最高的是_地,天气变化较剧烈的是_地。(3)若甲、丙两地相距100千米,此时,该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是3千米/时,48小时之内,丙地的天气变化过程是_。17图L2310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L2310(1)图中 EF 是脊线还是槽线?_。 (2)A、B、C、D是四条锋线,属于冷锋的是_。(3)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_,这时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盛行_风。 (4)如果 A 锋移动速度较快,这时我国北方常出现_天气。综合拓展18图L2311为一般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高压脊活动示意图,图L2312为某年8月3日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示意图,阅读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图L2311图L2312(1)根据图L2312,说明一般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2)读图L2312,与常年相比,图示年份8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有何不同?第2课时气旋和反气旋基础自测1下列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 A冷锋天气系统B暖锋天气系统C低压(气旋)天气系统D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读北半球某地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图L2313,单位:百帕),甲、乙、丙三处的箭头为某学生绘制的风向。据此完成23题。 图L2313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风向正确的是甲处的箭头B风速最小的是乙处C降水概率较大的是处D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处3图L2313中N处易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图L2314中的()ABCD图L23144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是由下列哪种天气系统形成的()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5下列关于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夏秋季节,在我国登陆的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气旋我国冬季发生的寒潮是强冷空气南下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A B C D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L2315),完成68题。 图L23156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7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将出现()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C台风 D寒冷天气8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上时,上海吹()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能力提升9图L2316为某地某时刻的近地面风的形成受力图,由图可知,该地的天气可能是()图L2316A天干物燥 B万里无云 C阴雨连绵 D气温突降图L2317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1011题。图L231710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1据图判断下列天气预报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图L2318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13题。图L2318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 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C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南风,形成暖锋Dm地晴朗,n地多雨13图L2318右图中正确反映锋面过境期间a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 BB CC DD14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图L2319,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图L2319(1)按气压状况,地为_中心,地为_中心。(2)图中地吹_风,地与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原因是_。(3)图中地的天气状况是_,试简述其原因。(4)说出图中地将会产生的天气变化。(5)地周围形成的锋面,会不会在地周围存在?为什么?综合拓展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在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材料二2010年8月31日,台风“圆规”、热带风暴“狮子山”和“南川”齐袭我国。“圆规”先以每小时2530千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转向偏北方向,逐渐向朝鲜西部海域靠近。图L2320是“圆规”“狮子山”“南川”移动路径示意图。图L2320(1)图中路径出现转向的是_。(2)结合材料二,图中台风(或热带风暴)转向是由三大热带气旋相互影响以及西太平洋_东移,并且转向的台风(或热带风暴)个头很小、运动速度快、结构不稳定造成的。(3)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发育形成的,属于_系统,台风到来时,当地易出现_天气;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伏旱”,是由于当地受_(气旋或反气旋)控制,天气_。(4)台风靠近我国沿海时,对沿海地区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其会造成怎样的危害?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基础自测图L24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图L2411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的差异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2009年,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L242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完成34题。图L24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供作物生长的时间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盖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据此回答56题。 5该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考察,人类活动 B探险旅游,乱扔垃圾 C厄尔尼诺,降水增多 D温室效应,气候变暖6冰川快速融化,对该地区造成的影响有 ()A改善农业生态条件 B缓解气候寒冷程度C破坏冰川生态环境 D导致山地雪线下降读某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统计图(图L243甲)和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示意图(图乙),回答第7题。甲乙图L2437关于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总产量下降B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C春小麦分布的海拔降低,种植范围缩小D玉米种植的海拔升高,种植范围扩大能力提升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则趋于暖干。读我国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图L244),完成89题。图L2448据图可知()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9图中气候转型区未来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 B洪涝灾害将会严重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 D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10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冰川减少和退缩现象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身体活力增强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图L245反映了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的变动趋势。读图完成1112题。图L24511以下有关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1995年以来持续向南移动B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C1998年以后移动速度较快D1998年至2000年有西移趋势12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动的原因可能是()A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的能源消费增加B振兴东北使东北能源消费增加C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增长幅度加大D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德国气象局2011年7月26日在柏林发布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半年将更干燥,冬半年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将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气温高24。材料二“可怕的全球变暖”图L246(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原因。(3)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综合拓展14下表为我国西南某省(区、市)19602000年各气候带面积数据统计(单位:103平方千米),图L247为19602000年该省(区、市)气候带面积变化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年份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1960年23.237.9667.8966.8975.1963.727.841970年22.3938.2269.6568.7474.8262.486.441980年22.3637.9867.8267.6474.7664.417.771990年23.0238.4965.0164.3573.4367.0311.342000年21.5834.0959.2164.2176.5472.2114.91图L247(1)归纳该省(区、市)气候的主要特点,说明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2)描述该省(区、市)热带面积自1960年以来的数量变化特点,分析推测自1970年以来其热带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3)该省(区、市)的气候演变趋势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是否一致?这种气候演变可能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的哪些变化?参考答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B解析 根据图示箭头的含义,很容易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2D解析 大气将获得的部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一部分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B解析 月球上大气极其稀薄,白天月球表面温度高,晚上月球表面温度低,昼夜温差大。4D解析 根据地面受热不均,判断下垫面温度的高低,由此判断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判断热力环流的正误。5B解析 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即a;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的是风向,即c;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即d;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即b。6D解析 近地面的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因此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7C解析 A2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2表示大气逆辐射。如果地云量增多,则A2减小,D2增大。8A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海拔高,大气密度小,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A1A2;海拔高,地温低,地面辐射弱,B1B2;大气密度小,透明度好,地面辐射散失到大气外界的多,大气逆辐射也弱,C1C2,D1D2。9C解析 读图可知,整个小村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表示空气流通不畅,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出现了逆温现象。10D解析 在山谷地形中,白天谷地的气压高于山坡上的气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11C解析 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风都是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地面受热不均与下垫面热力状况有关。12A解析 根据气压值大小,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由此排除;再根据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确定A项正确。13C解析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题目没有指明水平面所在半球,则既要考虑右偏的情况,也要考虑左偏的情况。14(1)高压A(2)北京北京附近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解析 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分布规律判断,甲处的气压值为 10351040百帕,乙处的气压值为10001005百帕。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区域,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15(1)热岛从郊区吹向市区市区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2)A(3)增加绿地面积(4)市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解析 等温线的数值分布反映出城市上空出现了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热岛环流。在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上,一方面要尽力减弱热岛效应,理想的办法是增加绿地面积;另一方面要研究市区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将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流向市区,卫星城也应布局在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16(1)图略。工作门处,底部箭头从外指向大棚内,上部由大棚内指向外部。(2)热量(温度或气温) 保温效应原理(即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塑料薄膜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气体吸收地面辐射使温室内气温上升)。(3)B(4)62解析 第(1)题,因室内外温度差异,所以室内暖而轻的空气从上部向外流,室外冷而重的空气从下部向里进。第(2)题,本题考查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第(3)题,受锋面(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阳附近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制约了冬暖式温室大棚的推广。第(4)题,冬至日,3834N的正午太阳高度H90(38342326)28,为获得最大太阳辐射,温室顶部坡面需与太阳光线垂直,故与H为互余关系。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大气环流1C解析 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的风向与题干信息相符。2B解析 a表示的气压带分布在纬度30到40间,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D解析 根据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判断图示区域为北半球,b为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南风。4C解析 海陆分布主要使气压带被分割成块状,此现象在北半球表现得尤为明显。季风主要出现于大陆东岸,副极地低气压带并没有从北半球消失,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会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5A解析 黄河站位于北极极地东风带,该地盛行东北风。因此,为避开寒冷空气,门窗朝向应该避开东北方向。6C解析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故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7A解析 图示陆地上是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为北半球冬季(1月),M点位于东亚地区,此时盛行西北季风。8B解析 东亚地区的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9B解析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偏南,冬至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10A解析 南北纬40至60盛行西风,南北纬80附近盛行极地东风。南北纬3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属于全球无风带。11B解析 根据图中盛行风的位置和方向判断在赤道以北,位于南半球。为赤道低气压带,且其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等也位置偏北,说明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12C解析 图中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在此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为湿润气流且上升。13D解析 南半球夏季时,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压较周围海洋的低。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成为西北季风,吹入澳大利亚大陆。14A解析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可知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向西偏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因此甲地的风向为东南风。15C解析 通过陆地气压低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通常呈块状分布。16(1)7 东南 西南(2)A、B(3)高温多雨(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在大陆上形成低压,海洋上为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这就是亚洲东部的夏季风。这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南亚季风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此处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南亚的西南季风。17(1)BD(2)高空北(3)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处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与从极地南下的冷气流在60N附近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气流上升(动力原因形成)。e处为亚洲低压。该处气流上升原因是:位于亚欧大陆上,夏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气温较高,因而空气做上升运动(热力原因形成)。(4)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解析 图甲反映的是北半球的三圈环流情况,图乙反映的是30N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情况。由亚欧大陆上气流上升、北太平洋上气流下沉,可知此时亚欧大陆上副热带地区为低压,北太平洋上副热带地区为高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季。18(1)成因: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影响: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使沿海地区降水丰沛。(2)如下图,要求: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两个风带的风向无误。(3)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降水丰富。原因: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信风带控制区域一般降水较少。原因:气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凝结。解析 第(1)题,可迁移南亚季风的有关知识解答。第(2)题,赤道附近的气压带和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及风向的表示方法。第(3)题,一般来说,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上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或者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都容易形成降水。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C解析 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高温多雨;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高温少雨;受和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C解析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3A解析 根据1月最低气温判定温度带,根据降水季节进一步确定气候类型。4A解析 读图可知该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乙地地中海气候分布较甲地的狭窄,其主要是受东侧的安第斯山脉的影响。5A解析 丙地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南端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陆地缺失。6A解析 根据表格可判断出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7C 解析 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且高温出现在7月,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8A 解析 丁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D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气压分布可知,亚欧大陆内部受高压控制,且该纬度上海陆气压差值为一年中最大,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冬季气压高于夏季的,A项错误;地位于北太平洋,冬季受阿留申低压控制,夏季受夏威夷高压影响,冬季气压低于夏季的,B项错误;地冬季气压较地的高,C项错误。10C解析 地位于南欧西部沿海,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地位于东亚东部沿海,冬季气温低。冬季,欧洲西海岸盛行西南风,东亚东部沿海盛行西北风。11B12.A解析 第11题,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可判断代表的是热带季风气候,代表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代表的是热带草原气候,代表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项正确。第12题,根据上题的判断,是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分布区应当为亚马孙平原地区。13(1)地地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2)地形(3)西南(西)D(4)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黄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新)
- 2025年随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遵义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那曲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钦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温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迪庆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黔西南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营口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辖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国企中层领导竞聘笔试题
- 2023年山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 2024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DB13(J)-T 8580-2024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技术规程
- DL∕T 1253-2013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 DL-T997-2020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
-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
- 国企招聘中层领导笔试试题
- 透析合并心肌梗塞的护理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