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张彦敏).doc_第1页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张彦敏).doc_第2页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张彦敏).doc_第3页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张彦敏).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课程分析】两宋时期,是在隋唐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这一政权并立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通过宋朝的社会经济体现出来的。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只是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而这一变化对以后各朝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由三个子目组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子目“经济重心南移”作为第一部分,叙述了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第二子目“农业和手工业”和第三子目“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构成第二部分。介绍了宋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情况。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而难点则是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经济现象多是靠机械记忆,而对于原因、影响等理论方面的分析尚有欠缺。就本课内容而言,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是很难接触到的,而且本课的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记忆起来单调而又枯燥,对于经济重心这一概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学生理解方面也有一定难度。【设计思路】“教贵善诱,学贵善思”,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究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诱思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课的设计按照诱思探究的三个认知层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参照基础训练的“课前预习”自主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我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资源,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等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总结归纳,以古鉴今: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通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并在图示上标注出各经济中心的方法,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导入新课,建构体系:两宋时期政治上不是十分强大,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设计意图:温故才能知新,把握线索才能掌握要领,解题很关键。)(简要实录:学生自觉圈出线索,并围绕线索进行下一步的自主学习。)(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件投影】参照基训的课前预习,快速阅读课文,同时在课本上圈出重点。(温馨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记得圈书啊!)(设计意图:课前预习基本上涵盖了本课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同时培养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都能自觉地找出重要知识点并在课本上圈出来的好习惯。)(简要实录:学生自觉地在课本上圈点,教师在班内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加以点拨,最终比较顺利的完成这一认知层次的学习。)农业手工业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商业海外贸易(一)【课件投影】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了解了大部分知识,故该部分鼓励学生介绍,以培养其概括能力。)(简要实录: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比较有条理的介绍出来,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我将通过接下来的三个活动帮助其加深理解。)(二)【课件投影】1.欣赏五大名窑的图片,再加上教师的描述,感受“瓷之国”的魅力。2.展示“交子”图案,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叫什么?它出现在何时何地?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3.展示“泉州出土的南宋船”图片,同时结合“宋代海外贸易路线示意图”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和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本课重要史实。)(简要实录:图片的展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问题的一个个解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最后以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中的文字再现宋朝经济的高度发展: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三)【课件投影】(春节后农民工赶火车的拥挤情景图片)问: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去南方还是北方城市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什么?南方是否自古以来就比北方经济发达呢?材料一:(西汉)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三:(宋朝时)朝廷时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问:这几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简要实录:这三个材料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感受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四)【课件投影】思考讨论: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温馨提示:仔细阅读,积极在组内发言,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要实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激烈的讨论,课堂探究气氛很是浓郁,我也积极参与,充分鼓励,适时指导,给予帮助,防止讨论话题的过于发散,提高讨论的效率。)三、总结归纳,以古鉴今:(一)【课件投影】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谈谈收获或所学,远比教师代为总结的效果好。)(简要实录:学生纷纷举手,你一言我一语的谈收获,真正体现了课堂效率。)(二)【课件投影】“以古鉴今”,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温馨提示:请认真思考,积极在组内发言,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划分小组进行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表达思想,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教学,同时体会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简要实录:学生积极地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学生甚至激动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堂掀起高潮。我再适时的加以点拨、诱导,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思考和回答问题。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课后反思】四年来,我认真学习张雄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并一直坚持运用。本节课设计思路以“诱思”为主线,围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合作探究”、“总结归纳,以古鉴今”三个诱思探究的认知层次来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了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再到理解、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为了促进知识的转化过程,我精心设计开放性活动,给学生搭建知识运用的舞台,使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历史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造成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脱节。为此我经常告诫我的学生:“学历史,就要经常反思,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所以,在本课的“总结归纳,以古鉴今”这个认知层次中,学生通过讨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切实感到身边有历史,用历史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