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伪科学.docx_第1页
科学和伪科学.docx_第2页
科学和伪科学.docx_第3页
科学和伪科学.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走出养生“神话”,抵制伪养生所在院系: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院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生姓名: 张颖颖 学 号: S100051140 班 级: 4班 指导教师: 李 静 静 完成日期:2010 年 12 月13 日第4页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走出养生“神话”,抵制伪养生摘要:当今社会,媒体长期以来的三大热捧怕上火,全民都喝凉茶;增强性福感,男人都补肾壮阳;追求靓丽,女人都排毒养颜养生领域乱象横生,伪科学大行其道。为了建立良好的科学态度,识破伪科学,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深受其害的伪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文本着重论述了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伪科学中的伪养生,以及识破伪养生的方法,并倡导建立科学的养生观念和心态,走出养生“神话”,坚决抵制伪科学下的伪养生。关键词:科学 伪科学 伪养生一、 科学和伪科学什么是科学,在学术界里本身就是一个处于探讨、争论中的问题。被广大科学工作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应用着。这个标准主要有四套:逻辑的标准、经验的标准、社会学的标准、历史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逻辑的标准和经验的标准。伪科学(pseudoscience)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非科学的事物大量存在,而且通常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文学、艺术、魔术等等,一旦有人把它们宣称为科学,则这种宣称本身也就成为一种伪科学。科学一旦超过了非科学的界限,便成了伪科学。然而有时候要判断一门学问是否“伪科学”,也不是那么容易,举几个例子,宗教不是科学,绝大多数人都能认同,非要给宗教找点科学依据,那就是伪科学;水变不出石油,地球人都应该知道,非要做实验验证,那就是伪科学;气功或许能强身健体,非要搞个穿墙取物,预测未来的特异功能,只怕是故弄玄虚。二、 伪科学大旗下的伪养生当今社会,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大都吃喝不愁,注重养生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亲友欢聚的餐桌上,在观光赏景的旅途中,交流养生知识和体会,成为一种美谈。媒体长期以来的三大热捧怕上火,全民都喝凉茶;增强性福感,男人都补肾壮阳;追求靓丽,女人都排毒养颜最近一个时期,新闻媒体爆炒出一批养生专家和养生畅销书,让老百姓频频上当,困惑多多。先是说喝绿豆汤能治百病,引起绿豆价格暴涨;尔后很多人听信吃生泥鳅能美容,由此感染上寄生虫病;再后借势今年 六一许多网店叫卖童子尿,吹嘘其功效 有病医病 无病消灾,一般标价50元至500元不等,最高叫价9999元可谓养生领域乱象横生,伪科学大行其道。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但是科学养生一旦越过了非科学的界限,变就成了伪科学下的伪养生,例如某方法对某些人群没有养生功效,却要拉虎皮做大旗,往自己脸上贴上科学金字招牌的行径。某补氧保健品广告的广告词是“警惕缺氧!我们被疲倦烦躁、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所困扰,科学终于揭示缺氧是罪魁祸首!”这则伪科学的广告实质上只用了两个最简单的手法,即掩盖和歪曲,它掩盖了两个科学真相:一个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缺氧;一个是吸氧并不能治病。该广告先是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健康问题,利用人们对相关医学知识的陌生,故意对生活中常见不适症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一事实避而不谈,片面夸大氧气的作用,危言耸听地将缺氧歪曲为“罪魁祸首”,却对氧气吸收过多还会造成氧中毒这些事实只字不提,只是用一句“科学揭示”敷衍带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的确对吸氧有一些认识,例如人们知道在高海拔地区会因为缺氧而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知道在医院里吸氧是一种重要的抢救和维持生命的手段,等等。但大多数人也许并不清楚高山反应和需要输氧的重症患者并非是因为疾病本身而缺氧,而是因为恶劣环境、手术麻醉或者创伤导致体质虚弱而失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于是在科学的名义之下,消费者们便纷纷掏钱“补氧”,其实是上了伪科学的当。张悟本宣扬的高血压患者应大力补钙,女性3000毫克,男性4000毫克,我国对于钙的推荐摄入量为成人每日800毫克,老年人为1000毫克钙的可耐受最大剂量为2000毫克。而张悟本开出的方子足足是推荐量的4倍,一旦钙片吃多了,容易导致泌尿系结石、便秘等疾病。养生讲究平衡,张悟本的这种超出合理剂量的养生方式显然是伪科学了。三、 识破伪养生养生骗子胡万林、林光常、刘太医、张悟本,已经倒下了,不过将来仍然会有类似的伪养生者出现。他们宣扬的伪养生通常有以下特点。一是自称能治疗疑难杂症、绝症特别是像癌症等,而且方法简单,易学易操作,胡万林用芒硝、林光常用地瓜、刘太医用牛筋汤、张悟本用绿豆、茄子。还有用固元膏、活泥鳅等等的。二是他们虽都不学无术,但却特别能雷人、唬人、标新立异。都习惯提出一些反常识、惊世骇俗观点。因为他们深知,靠宣传科学、宣传常识无法吸引人的眼球。只有出语惊人最好能惊世骇俗才能让人一下子记住。林光常到处宣扬牛奶是牛喝的、喝牛奶不但不补钙反而会缺钙,地瓜能治癌等;刘太医说癌症是个大血包,张悟本提出酸奶里面的增稠剂会让血管堵塞,生吃长条茄子就等于吃降脂药(因为茄子特别吸油)等,实在令人捧腹。从张悟本们宣扬的养生以及伪科学的特征,可以归纳出伪养生的几个一般特征,一是在没有实验证据支持下就得出结论;二是无限放大正面证据,并无视相反证据;三是没有可重复性,有人声称自己喝蛤蟆汤治好了胃癌,当其他人也忍住恶心去喝时,疗效并不靠谱。不可重复的实践,在科学上是被严格排斥的。看起来,伪科学很像那么一回事,基本上能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到一环扣一环。只可惜,伪科学的重要细节没有科学基础,所以整个华丽大厦处于悬空状态,海市蜃楼,即刻就可垮塌。其实健康维护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只能靠一点一滴积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科学养生,是通过医疗体检疾病风险评估和中医体质辨析等健康监测手段,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和特点,量身定做个性化、系统化和数据化的膳食和运动方案。符合伪养生的特点,而又违背科学养生的规律,很可能就是伪养生了。四、 伪养生为何大行其道纵观贩卖养生伪科学的人之以得逞,往往是他们迎合许多人害怕生病 试图找到健康捷径的心理,搞标新立异 危言耸听,加上市场监管不严、利益集团助推、媒体联手炒作,所以迅速流行开来,特别是老年人,作为健康弱势群体,很容易成为养生专家的主要追捧者。如此分析,我们便很容易明白其中的伪科学的社会根源。1.某些新闻从业人员 自身的科学素养欠缺低下。2. 社会性的各阶层的急功近利倾向。3.政治干扰科学研究。4.科学道德的受侵状态 。五、 抵制伪养生健康伪科学得以在大众媒体传播,媒体把关人的失职难辞其咎,在知识爆炸时代,媒体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择取与剔除,而多数大众传媒工作者缺乏科学素养,具备医学知识背景的人很少,对保健知识的真伪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出错。要想让新闻报道更接近真实,远离伪科学,要改革媒体自身体制,尽可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健康传播队伍,在源头上把好关。由于中国目前迅速发展的社会氛围,使得无论是领导阶层、知识阶层还是一般大众都对能迅速摆脱落后、解决赶超问题的“奇方妙法”有着寻找“灵丹妙药”般的渴望。这无形中给许多伪科学创造了机会。再加上普通百姓识别伪科学的能力低,使得伪科学趁势而行。历史上皇帝求长生不老之药,“方士”则趋之若鹜。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领导层的科学素质是件刻不容缓的事对伪科学的预防、揭露和批判,还是要从根本上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建立热点事 件快速发布和问责制度,防止更多的人上当。更重要的是普及科普知识,营造一种理性批判精神的氛围,鼓励支持更多的方舟子们,防止李一道士和张悟本式的人物卷土重来。对于层出不穷的“骗子专家”,有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老百姓宁愿相信张悟本去喝绿豆汤也不去医院看病,恰恰能反映我国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张悟本们才有发展的空间。如果相关方面得不到根治,下一个忽悠大师还将继续出现。”正如一些观点所说的,“如果我国医疗保障能够可以跟上的话,至少也能抑制住张悟本们的传播力。”由此可见,打击伪养生,提高和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是一个关键。走出养生“神话”,抵制伪科学,仍然任重道远。参考文献1刘大椿.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M.,20082王中宇.冷看“伪科学”之争N.科学时报, 2007 3方舟子.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M. 陕西,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4方在庆.论伪科学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基础J.科学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