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计算题 1、某牛顿型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在管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可表达为:v=20y-200y2,式中:y截面上任一点至管壁的径向距离,m;v该点的点流速,m/s。试求:管半径中点处的流速;管壁处的剪应力。该流体的黏度为0.05 Pas 。 5分 (1)已知 v=20y200y2,则 令 ,解得y=0.05m,即管半径R=0.05m当=0.05/2=0.025m, V =20y200y2=200.025200(0.025)2=0.375 m/s 3分(2) =20(m/s)/m 则 tw=m=0.0520=1.0N/m2 2分2、水在水平管内流动,截面1处管内径d1为0.2m,截面2处管内径d2为0.1m。现测得水在某流量下截面1、2处产生的水柱高度差为0.20m,若忽略水由1至2处的阻力损失,试求水的流量m3/h。 10分 4分 zi、pi均按管中心线取值,因z1=z2,u2=4u1 得 h= =0.20 u1=0.511m/s 4分 。 5分 令高于喷嘴出口5m处水流截面为22截面 12 截面间:p1=p2 d2=1.2d1, u1d12= u2d22 u2= 3分 由 即 u1=13.76 m/s 2分4、某厂如图所示的输液系统将某种料液由敞口高位槽A输送至一敞口搅拌反应槽B中, 输液管规格为382.5mm,已知料液在管中的流速为u m/s,系统的hf=20.6u2/2 J/kg。因扩大生产,须再建一套同样的系统,所用输液管直径不变,而要求的输液量须增加30%,问新系统所设的高位槽的液面需要比原系统增高多少? 10分 u10u2 p1=p2 于是gZ1=gZ2+hf g(Z1-Z2)=hf =20.6 4分u= =2.39m/s 2分Z1=Z2+20.6=15.14m 2分 增高为:Z1-Z1=15.14-11=4.14m 2分 5、用泵自贮油池向高位槽输送矿物油,流量为 38.4T/h。池及槽皆敞口。高位槽中液面比池中液面高20m,管路总长(包括局部阻力)430m,进出口阻力不计。管径为1084mm,油的黏度为3430cP,密度为960kg/m3, 泵的效率为50%,求泵的实际功率。 10分 2分 层流 =1.62 2分列两截面柏方 8 4分 2分6、用离心泵经573.5mm的钢管,将敞口贮槽内的有机溶液(密度为800kg/m3, 黏度为20cP)输送到反应器中。设贮槽内的液面离反应器内的液面高度保持16m,见附图。已知钢管总长度(包括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为25m,反应器内的压力恒定为4kgf/cm2(表压),有机溶液输送量为6m3/h,泵的效率为60%,试确定泵的轴功率。 10分 层流 2分 2分列两截面柏方 2分 4分 2分7、40水由高位槽经异径收缩管向下流动,40水的密度为992kg/m3,饱和蒸汽压pv=7.38kPa,当地大气压为97kPa。现拟d0取135mm,试问:当不计阻力损失,水在流经收缩管时会不会汽化? 10分 6管子出口流速u= =14.0 m/s 2分 14.0(0.15) 2 =u0(0.135) 2 u0=17.28m/s 2分由水槽液面至收缩管处排伯努利方程: p0=17.0103Pa 4分 p0pv,故收缩管处不会发生水汽化。 8、如图所示,水从槽底部沿内径为100mm的管子流出,槽中水位稳定。阀门关闭时测得R=50cm,h=1.8m。求:阀门全开时的流量 阀门全开时B处的表压(阀全开时Le/d=15,入管口及出管口的阻力系数分别为0.5及1.0,设摩擦系数=0.018 15分 阀关时:(ZA+1.8)1000=0.513600 ZA=5m 2分阀全开:对A-A和C-C截面外侧列伯努利方程: 取Zc=0(基准面), 4分 解出:u=3.02m/s 3分对A-A到B-B截面列伯努利方程: 4分解出pB=1.76104N/m2(表) 2分9、在图示装置中,水管直径为573.5 mm。当阀门全闭时,压力表读数为0.3大气压, 而在阀门开启后,压力表读数降至0.2大气压。设管路入口至压力表处的压头损失为 0.5 mH2O,求水的流量为若干m3/h? 解:阀门全闭时,由 P2 =gH, 即水槽液面距阀门中心线的高度为3.1 m。 4分 Z1 = H = 3.1 m,Z2 = 0,P1 = 0,P2 = 0.21.013105 Pa,u10,hf/g = 0.5 mH2O 代入上式 3. 解得 u2 = 3.24 m/s 2分 2分10、如图示常温水由高位槽以1.5m/s流速流向低位槽,管路中装有孔板流量计和一个截止阀, 已知管道为573.5mm的钢管,直管与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不包括截止阀)总和为 60m,截止阀在某一开度时的局部阻力系数为7.5。设系统为稳定湍流,管路摩擦系数l为0.026。 (1) 1-1.2-2截面列伯努利方程 5分(2)阀前后: Dp = (ri-r)gR 即 8.438103= (13.6-1) 1039.81R2 R2 = 0.06826 m=6mm 5分(3) 1-1.2-2截面列伯努利方程 当u= 0.8u = 0.8 1.5 = 1.2 m/s 5分(4)因高位槽水位不变,流量减小,阀前管路阻力减小,必引起a点压强pa增大。 511、水塔供水系统如附图所示。管路总长50m(不包括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水塔内水位高9.8m,管内径d=45mm,现测得流量V为12m3/h,摩擦系数可按0.02 计,试计算所有局部阻力当量管长Le之值。 10分 1-1.2-2截面列伯努利方程 4分 2分 2分 2分12、有一内径d50mm的管子,用孔板流量计测量水的流量,孔板内孔直径d0=25mm,U形压差计的指示液为汞 ,孔流系数C0=0.62。当需测的最大水流量为18m3/h,问:U形压差计最大读数max为多少? 5分 期中 3分m 2分13、密度为103kg/m3、黏度为1cP的水,以10m3/h的流量在513mm 的水平光滑管内流过。在管内某处p1=1.5at(表压),若局部阻力不计,问距该处100m下游处p2为多少Pa?(Re=30001105,l= 0.3164/Re0.25) 10分 2分 2分 1分 列两面的柏方 3分(表) 2分14、内截面为1000mm1200mm的矩形烟囱的高度为30m。平均摩尔质量为30kg/kmol,平均温度为400的烟道气自下而上流动。烟囱下端维持49pa的真空度。在烟囱高度范围内大气的密度可视为定值,大气温度为20,地面处的大气压强为101.33103pa。流体流经烟囱时的摩擦系数可取为0.05,试求烟道气的流量为若干? 20分 9 解:烟囱底端为上游截面11、顶端内侧为下游截面22,并以截面11为基准水在两截面间列柏式,即: 式中 Z1=0,Z2=30m,u1u2 4分 由于烟道气压强变化不大,烟道气的密度可按1.033105pa及400计算,即: 2分以表示大气的密度,pa,1与pa,2分别表示烟囱底端与顶端大气压强,即: P1= pa,149Pa 因烟囱顶端内侧压强等于同高度处的大气压强,故p2= pa,2 = pa,1gZ2 2分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kg/m3,所以1.0133105Pa、20时的密度为 2分于是 p2= pa,11.29.8130= pa,1353 Pa 将以上各值代入 柏式,解得 2分 2分其中 2分烟道气的流速为 2分烟道气的流量为 2分15、已知输水量为15m3/h,管径53mm,总机械能损失为40J/kg,泵的效率0.6,求泵的轴功率。 15分 取池内水面为截面1,作为基准面;输水管出口为截面2,则有z1=0, z2=20m,p1=0, p2=500103Pa u1=0, 2分 2分 代入数值,得We=738J/kg 质量流量: WS=(15/3600)(1000)=4.17kg/s 2分有效功率:Ne= 4.17738=3080J/s=3.08kw 2分泵的轴功率: 216、某液体密度为800 kg/m3,黏度为73cP,在连接两常压容器间的光滑管中流动,管径300mm,总长为50m(包括全部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两容器液面差为3.2m(如图示)。求:(1)管内流量为多少?(2)若在连接管口装一阀门,调节此阀的开度使流量减为原来的一半,阀的局部阻力系数是多少?按该管折算的当量长度又是多少?层流:=64/Re;湍流=0.316/Re 0.25 15分 解:(1)在1-1,2-2两截面间列柏努力方程,u1=u2=0,p1=p2=0,We=0 4分由 ,代入上式得u=3.513m/s 2分验证Re=0.33.513800/0.073=115504000假设正确,V=Au=893.95m3/h 2分(2)流量减半,流速减半,即u=1.7565m/sRe=5775符合伯拉修斯式列1-1,2-2间柏努力方程则 3分 4分17、右图,有一直径为382.5mm,长为30m的水平直管段AB,在其中装有孔径为16.4mm的标准孔板流量计来测量流量,流量系数Co为0.63,流体流经孔板的永久压降(局部损失)为6104Pa,AB段摩擦系数取为0.022,试计算:(1)流体流经AB段的压力差;(2)若泵的轴功率为800W,效率为62%,求AB管段消耗的功率为泵的有效功率的百分率,已知:操作条件下液体密度为870kg/m3,U管指示液为汞,其密度为13600kg/m3。 15分 3分(1)由A、B两点列柏努力方程5分(2)AB段消耗的功率: 4分则 3分18、一敞口高位水槽A中水流经一喉径为14mm的文丘里管,将浓碱液槽B中的碱液(密谋为1400 kg/)抽吸入管内混合成稀碱液送入C槽,各部分标高如附图所示;输水管规格为573mm,自A至文丘里喉部M处管路总长(包括所有局部阻力损失的当量长度在内)为20m,摩擦系数可取0.025。(1) 当水流量为8m3/h时,试计算文丘里喉部M处的真空度为多少mmHg;(2) 判断槽的浓碱液能否被抽吸入文丘里内(说明判断依据)。如果能被吸入,吸入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5分 ACB8m1.5m1mM主管道 (1)文丘里喉部M处 3分在高位水槽上面与M处界面间的列柏努利方程得:5分(2) h碱碱水h水 h水1.51400/10002.1m(,故应设法增大之值 在管程允许的压力降范围内增大空气的流量,设将空气流量提高2.4倍,则 W/(m2) W/(m2) (5分) 若将增大一倍 W/(m) (3分) W/(m) (3分)4、某厂精馏塔顶,采用列管式冷凝器,共有252.5mm的管子60根, 管长为2m,蒸汽走管间,冷却水走管内,水的流速为1m/s 。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60,在定性温度下水的物性数据为:=992.2kg/m3 =0.6338W/(m) =6.5610-4Pa.s Pr=4.31 求管内水的对流给热系数 如使总管数减为50根,水量和水的物性视为不变,此时管内水的对流给热系数又为多大? (15分)解: (3分)可采用下式计算对流给热系数 流体被加热 n=0.4 (2分) W/(m2) (2分) (2) 当管子根数减少时,流速变大 (4分) (2分)) (2分)5、一套管换热器,由483mm和252.5mm的钢管组成,两种流体在内管和环隙流过,分别测得对流给热系数为和,若两流体的流量保持不变,并忽略出口温度变化对物性所产生的影响。求将内管改322.5mm后,管内对流给热系数有何变化?(假设流动状态皆为湍流) (10分)解: 原内管外径 内径 新内管外径 内径 设 改用322.5钢管后,内管对流给热系数 (5分) (5分)6、一套管换热器用 133的饱和水蒸汽将管内的氯苯从 33加热到 73,氯苯流量为 5500Kg/h。现因某种原因,氯苯流量减少到 3300Kg/h,但其进出口温度维持不变,试问此时饱和蒸汽温度应为多少才能满足要求?此时饱和水蒸汽冷凝量为原工况的百分之几?(设两种工况下的蒸汽冷凝热阻,管壁热阻,垢层热阻及热损失均可略,且氯苯在管内作湍流流动,忽略两工况下蒸汽汽化潜热的变化) (15分)解: (3分) (5分) (3分) (4分)7、重油和原油在单程套管换热器中呈并流流动,两种油的初温分别为243和128;终温分别为167和157。若维持两种油的流量和初温不变,而将两流体改为逆流,试求此时流体的平均温度差及它们的终温。假设在两种流动情况下,流体的物性和总传热系数均不变化,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解: 以下标“”表示并流的情况。由传热速率和热量衡算式知: (3分) 两式相除,得: (a)将和比定律应用于下式,得: (4分)所以 (3分) 或 (b)由式a得: 即: (c) 联立式b和c解得: (5分)8、一套管式换热器管内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 20 W/(m2),管间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350 W/(m2)。若将管内和管间两种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一倍,总传热系数K分别相应增加多少?(管壁热阻及污垢热阻可忽略不计,管壁厚度按薄壁管处理)(10分)解:原流动情况 m2/W K=18.92 W/ m2 (2分)(1)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增加一倍 = 2 = 220= 40 W/ m2 m2/W K=35.9 W/ m2 (35.9-18.92)/18.92 = 89.75% (4分)(2)管外对流传热系数增加一倍 = 2350 = 700 W/ m2 m2/W K = 19.44 W/ m2 (19.44-18.92)/18.92 = 2.75% (4分)9、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油,水在管内流动。已知管内水侧对流传热系数为349 W/(m2),管外油侧对流传热系数为258 W/(m2)。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管壁面两侧均有污垢形成,水侧的污垢热阻Rsi 为0.00026 (m2)/W,油侧的污垢热阻为0.000176 (m2)/W。若此换热器可按薄壁管处理,管壁导热热阻忽略不计。(10分)求:(1)产生污垢后热阻增加的百分数; (2)总传热系数K。 解:(1)产生污垢前的热阻 (m2)/W (4分) 产生污垢后的热阻 (m2)/W (0.007177-0.00674)/0.00674 = 6.48% (4分)(2)总传热系数 W/(m2) (2分)10、在并流换热器中, 用水冷却油。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和40, 油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0和100。现因生产任务要求油的出口温度降至80, 设油和水的流量、进口温度及物性均不变, 若原换热器的管长为1m, 求将此换热器的管长增加多少米才能满足要求。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 (15分)解:原平均温度差 (3分)由热量衡算 (4分) 当油的温度降至80时, 由热量衡算得 或 解得 (3分)新的平均温度差,= 150-15 = 135, = 80-50 = 30 由传热速率方程可分别得 原换热器 新换热器 (5分)11、一单程列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