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艺文志补 陈尚君书评.doc_第1页
新唐书艺文志补 陈尚君书评.doc_第2页
新唐书艺文志补 陈尚君书评.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唐书艺文志补 陈尚君书评陈尚君著.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 523两唐书的优劣,学者议论颇多,难衷一是,但就两书的经籍、艺文志来说,评判很少有分歧:旧唐书经籍志的价值仅在于保存了反映开元时期藏书状况的古今书录的面貌,只有新唐书艺文志(简称新志)能反映唐一代著作的总貌。新志编修时去唐未远,又无充分的公私书目可供参考,所幸欧阳修、宋敏求等人既娴熟于文献,复经不懈搜求,方得以成编。新志共著录图书5242部,唐以前人所著为2918部,唐人所著为2324部(以上均为笔者实数所得,唐前或唐人所著容有细小出入),虽尚不足反映唐人著作的全部,但已规模大备。清人热衷补作史志,但却无人为新志作补,迦其原因,大约总因所涉过于繁博,很难奏功。笔者多年前即有志作新志增补的工作,先期所得撰为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中国诗学第二辑)、(新唐书-艺文志)补集部别集类(唐研究第一卷)二文,全编则寅缘未就。去岁初得知张固也新唐书艺文志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简称张补)出版,即邮购一册,检读之下,深佩作者搜求之勤,考订之细,有相知恨晚之感。称此书为近世以来唐代文献研究难得的佳构,当非过誉。从此书前后序跋看,作者为淳安人,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历史文献学。此书为其学位论文,始创于1992年春,初稿历九月写定,复经增补,于1995年付梓。全书收录唐人著述凡1638523部,相当于新志所收唐人著述的705,确实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增补。新志加上张补,今知唐人著述已有3962部了。张补的最大优点,是在搜辑裒聚唐人著作方面,花了极大的气力。其所取资的主要来源,当然是唐宋书志,包括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崇文总目、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中兴馆阁书目等公藏书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私藏书目,以及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等史志书目,重要的可说都用到了。同时,还曾充分利用了存世的史传稗乘、类书地志、诗文总集别集,旁及石刻碑志、敦煌遗书,问及释道二藏。一些不见著录的图书,能从类书征引、碑志称述等途径勾稽出来。可以说,张氏的勾稽工作已达到了十分充分、近乎竭泽而渔的程度。其次,张补于搜辑所得的著作名,多能备辑文献,探究其著述始末、内容大概及存逸状况。试举类书类中的一例,据郡斋读书志补录虞世南兔园策十卷,引晁公武所述是书的大旨,又引宋人笔记中讥冯道之语,述世贱此书的原因,又记绍兴目有此书而无撰人名氏,又引王国维语,谓此或为杜嗣先书之传误,又引日本目著录,疑王说恐未当。同时,又据宋人书志补杜嗣先兔园册府三十卷,引录王应麟的考说,并指出敦煌所出有此书残帙。这些记载,对读者了解该书,循此作进一步的研究,都很有价值。张补备录众说,深究原委,大多周详而不繁,简隽而得要,深得著述之旨。作为新志的补编,张氏于所得书目的分类,仍一依新志的旧规,改动仅见于以下三端:一、谶纬、伪史、墨家、楚辞四类,因无可补之书而不列目;二、佛教、道教类著作,新志附于道家类,不甚允当,张氏以为“二氏作者弥众”,且“经录多有,二藏俱在”(引文均见例言),故一概不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三、文524史类,新志附于总集类之后,别作一目,未单独分类,张氏以为宋初书目已分此类,唐人此类书较多,新志因步武旧志部类而未分列,故另列为一类,与总集分开。实际变化仅限于增设文史一类,所述也足备一说。在具体到各书归类时,张氏也尽量追仿新志的遗意,谨慎处置。试举二例。经部小学类中补录虞世南笔髓法、孙过庭书谱、窦息述书赋,子部名家类中补录陆羽南北人物志、孙邰四明郡才名志,初看总似很突兀,因后世书目,前者多入子部艺术类,后者多入史部传记类。但细检新志,凡书法之著皆入小学,地方名贤志或入名家,张氏于此步武旧规,不失分寸。张氏勤搜博取,广采遗逸,使今知唐人著述总数达到近4000种,并为今人进一步了解这些新志未录著作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线索。笔者前曾检旧钞晏殊类要残卷,见其中屡引百叶书钞,唐宋书志皆未见此书名,颇增疑惑。后检张书,其从元稹为其兄、姊所撰墓志中,言其父元宽尝丛集群言,成百叶书钞一书。晏殊所引,正为此书。张补的价值,于此亦可见一斑。作为一部筚路蓝缕的著述,所涉面又极其广泛,张补确已达到相当高的学术水准,其劳作应予充分肯定。但如作深一步的苛求,以求全责备的要求来评议此书,似可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所补尚有未尽者。前举拙补唐人别集,凡406家,446种,张补仅得249种,且其中有44种为拙辑所未及,虽说拙补未必皆允当,但其间可增补之数尚多,当无疑问。张补所录李羲叟、毛涛、朱阅、张绍宗、任佶、贾爽、张复诸集,足补拙辑之未备。其所多出之部分,或有可酌处,如沈师黄、陈好古2种家集,似应入总集,陆龟蒙吴兴实录,应人地理,陆长源笔语、吴蜕文场应用,恐应人文史,莫宣卿诗集系据伪文,善导集为近人所编,王叡联珠集恐系传误,王勃、王绩、李白、卢异之各集,为别集之残本、节本或别本,亦不应另补。仅以李姓之集来说,张补未收而拙辑有者即有李大师、李山人、李少通、李公武、李河间、李叔卿、李春卿、李成用、李逢吉、李张、李翔、李景略、李翥、李潘、李澄之、李璎、李巩、李范、李霞光、李锴等20种,其余可推知大概。二、偶有与新志重出者。如新志有王勃集三十卷,张氏复补王子安文一卷,未当。此卷今存日本奈良正仓院,录三十篇序,应为王勃集之一部分。又据日本目补卢异之集一卷,可断定为卢照邻集的别本。又录李白歌行集三卷,也与上述情况相似(另收李白度北门集,则恐句读有误)。文馆词林已收新志,又补文馆词林弹事四卷,也可不必。三、单文未可径收作专著。以一文为一卷,唐时颇有此例,新志亦间收及(如皇甫松大隐赋、陈鸿开元异平源、佚名补江总白猿传等),但并不太多。后世多析取唐人文集及小说,单行别列,以矜秘博,作为补志,尤应审慎。但从张补所收来看,仍复不少,就我所见,如元行冲释疑论、崔皑六官适时论、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蔡京王贵妃传、郑延昌郑畋行状、张球南阳张延绶别传、顾况转运纪功颂、司马承祯素琴传、张茂枢响泉记、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陆龟蒙耒耜经、渔具咏、陈廷章水轮赋、悟真百岁书、十二时、颜真卿石柱记碑、王敫茶酒论等,皆仅为单篇文章而非专著,无论是否在宋以后曾见著录或曾作一书而收入丛书,皆可不必作专著而另补。四、各书考订有可增补正误者。作者姓名可订者,正名要录作者郎知本应作郎知年,干禄宝典作者康元环应作康元壤,别集作者中,崔元亮应作崔玄亮,杨极应作杨拯,崔署应作崔曙。作者生平可补者较多,且非全书所侧重,不多议。仅补二例。释灵实帝王年代历,张氏云“不知何时人”,日本奈良正仓院有其残526集,为开元初越州僧人。又兔园册府作者杜嗣先,其墓志拓本近年被发现于台湾某古玩店,已发表于台大中文学报第七期。又各书存逸,亦间有可补,所知如悉昙字记,今收入大正藏;杜正伦文笔要决,日本存唐钞本;三舍人集,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钞唐人诗集八种中有此集。涉及书中内容者,如于徐安贞集下,考徐侍郎宝林寺诗已佚,似未知此徐侍郎为徐浩,其宝林寺诗今有帖本存世,诗亦收入全唐诗,与徐安贞无涉。张鼎诗一卷下,云“此张鼎无诗传世。玄宗时有司勋员外郎张鼎,存诗三首”。其实,玄宗时张鼎名下诗,至少有二首为唐末张鼎作(详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拙撰部分)。又勤读书钞示颓,作无名氏撰,似未悉岑仲勉已考此书为颜真卿钞示其子颜颓而作。重收者,如地理类下收僧应物九华山记二卷、九华山旧录一卷,总集类下又收同人九华山录一卷。误读而收者,如总集类下收许敬宗文馆词林千金轮万岁集五十一卷,录自日本目,其实书名应读作文馆词林千、金轮万岁集,“千”为前书的卷数,后者为武后集名。此外,本书曾大量引用错误丛出的宋史艺文志,部分作了订正,相沿致误者仍复不少。笔者不久前在唐代文学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刊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9年l期)一文中谈道:“唐一代的工具类专著已颇完备,但至今尚无一部完整著录唐人著作的总目。从唐研究至今已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