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名用字情况调查分析.docx_第1页
合肥地名用字情况调查分析.docx_第2页
合肥地名用字情况调查分析.docx_第3页
合肥地名用字情况调查分析.docx_第4页
合肥地名用字情况调查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地名用字情况调查分析摘 要合肥市地名用字分为三类,即描述性地名用字、记叙性地名用字和寄托性地名用字。描述性地名通常用来描写或叙述某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记叙性地名通常反映人文历史,寄托性地名则寄寓了人们的愿望,体现对美好未来的一种精神寄托。合肥地名用字集中度较高,多反映合肥的地貌、历史、经济等特征,较少使用生僻字和异体字。合肥地名用字反映了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有的体现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的反映了对合肥产生影响的重要人物,也有的蕴藏着或凄美或浪漫的故事传说。通过对合肥地名用字的考察,可以更形象更深刻地体会合肥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和弘扬合肥文化。关键词:地名用字;用字类型;用字特点;历史文化Abstract Hefei names word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which are descriptive names words, narrative place names and place names on sex words. Descriptive names are usually used to describe or natural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narrative somewhere, narrative place names usually reflect the cultural history, their sex place names using the peoples wishes, embody a mental hopes for a better future. Hefei place words in higher concentration more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fei topography, history, economy, etc. Hefei names words reflects the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Some reflect the major events in history, some important figures reflect the impact in Hefei, also some there is a poignant or romantic stori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Hefei names words, image can be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Hefei, living habits, is conducive to better mining and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e of Hefei.Key words: The words of geographic names; words type; characteristics of words; history and cultureIII- - 合肥市地名用字情况调查分析目 录绪论1一、合肥政区概况及地名用字情况1 (一)政区概况1 (二)用字情况1二、合肥地名用字的类型4(一)描述性的地名用字4(二)记叙性的地名用字5(三)寄托性的地名用字6三、合肥地名用字的特点6(一)“岗”“塘”“桥”等反映地貌特征的通名字突出6(二)姓氏+“大”或“小”类地名用字多6(三)“郢”“村”“圩”等表示特殊意义的通名字较多7(四)方位字、数目字的地名用字频繁7(五)“马”“龙”“凤”出现频次较高7(六)“庙”“集”“店”等反映历史、经济的字多8(七)“花”“柳”“竹”等含植物的地名用字较多8(八)无生僻字异体字8四、合肥地名用字反映的历史文化8(一)合肥地名用字反映的历史事件8(二)合肥地名用字反映的历史人物9(三)合肥地名用字反映的故事传说9结语10注 释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绪论地名是人们在相互的沟通交流中对地表的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赋予的名称。 1地名的功能主要是识别周围环境和进行社会交往。地名研究有助于认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政治变化及风俗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地名用字指给地理名称命名时所使用的汉字。根据地名学理论,把地名用字分为两类,即专名用字和通名用字。专名指该地名代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通名是指其所属地理、政区的类型和行政管理的区域系统。专名加通名是汉语地名构成的基本模式,且往往是专名在前,通名在后。如“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南镇”“古楼岗”,其中的“省”“市”“区”“镇”“岗”是通名,“安徽”“合肥”“包河”“花南”“古楼”是专名。从用字的角度对地名进行研究,可以较直观地探讨某地地名用字的特点和地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如周文德重庆市政区地名用字考察指出重庆市的尚“龙”文化与“桥”都文明,带“龙”字、“桥”字地名的用字特点。又如何峰文化合肥指出各历史时期合肥文化的多元发展、合肥历史上名人的传奇故事,还有合肥地区的风尚习俗和民间文艺。再如凌琪楚国护照有关合肥地名的浪漫考古认为“郢”是最具特色的合肥地名基因,“郢”字在合肥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哀“郢文化。但目前的研究较少涉及到合肥地名用字问题,本文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对合肥地名用字的类型、特点及合肥地名反映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1、 合肥政区概况及地名用字情况(一)政区概况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在古代被称为庐阳、庐州,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同时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合肥市辖四个大区即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和蜀山区,五市县即长丰县、肥东县、庐江县、肥西县和巢湖市。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岗冲起伏,总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人口761.1万。(二)用字情况根据安徽省合肥市地名录所记录的地名及实地走访调查共收集了2172个地名。经过分析整理,我们发现这些地名共使用了418个不同的汉字,各字的使用频率不尽相同。见下表。次数地名用字占地名总数的百分比281岗12.9213村9.8187塘8.6153圩7.0141郢6.4113桥5.2109树5.0103河4.7101庙4.687马4.069龙3.165大3.061小2.859店2.757集、圩2.655园2.552庵2.450家、街2.346新、湾2.145花、坝2.040墩、山1.836竹、凤1.632城、井1.429兴、巷1.325头、上1.223楼、寺1.121冲、下1.019长1.01.017老14白13路、洼、埂、地12安、光、中、石、瓦11滩、青10份、义、柳、寺、金9苑、待、湖、玉、卫、甲、平、乐8桃、户、丰、元、芦、拐7坊、门、水、草、子、埠、梅、枣、铺、松、盛、土6望、卫、池、岭、弄、朝、叶、明、屋、牛、凹、场5福、富、牌、古、板、田、口、华、建、和、溪、道、乌、形、桑、沙、前、横4孝、阳、镇、鸭、鹅、祠、巴、峰、木、进、槐、官、桂、泉、天、嘴、同、畈3油、旗、虎、迎、群、果、背、稻、香、堂、鱼、烟、音、年、淝、海、边、柿2风、晨、翠、费、分、众、磨、所、隆、哑、联、民、瑶、晓、火、腊、开、篮、半、芝、麻、化、当、莲、梨、姥、康、沛、雁、海、糖、音、坟、雨、榆、栀、梓、游、孤、堆、环、占、文、虾、房、心、沿、仙、洲、童、棚、院、基、看、羊、浅、台、乡、柴、车、士、营、刚、散、籍、农、骑、盘、狮、茂、宁、国、泥、蒲、毛、麓、跃、相、脊、垱、霞、栖1定、荒、德、杏、藏、撮、裆、连、铭、休、秀、显、健、禹、旺、孜、丁、吉、干、梓、爪、槽、桠、传、教、扫、淋、滨、隘、钟、枫、葫、哄、消、累、墙、防、源、昌、津、涧、鼓、克、裤、竺、抗、兵、操、科、立、军、为、来、良、世、沃、宛、席、锡、榴、脚、会、寨、寿、增、玉、皇、佛、月、喻、银、劳、庭、匡、洞、聚、江登、设、琥、屏、惠、星、筛、伏、治、后、深、兔、种、霞、杉、洋、书、绿、首、野、黑、鹿、阁、月、艳、汗、猫、碑、鞍、追、行、珠、博、蛇、荫、迴、成、谈、潜、现、强、全、暖、脂、圣、巢、都、荣、过、偶、启、炮、观、对、拦、云、栏、色、浦、祥、麦、盆、棋、护、蔚、螺、动、兰、逍、遥、珀、苗、圃、蒙、阜、圹、维、陵、徽、曙、熏、蜀、慎、复、共、关、意、汲、尾、趴、皮、完、壳、坳、流、飘、浒、稍、漆、齐、渡、庆、萩、抱、颈、卸、漩、雪、尖、面、创、驼、塝、烱、炀、疃、潭、藤、仁除上表列出的一些字外,姓氏字、数目字和方位字出现的次数也较高。从统计的结果看,出现较为典型的姓氏字共72 个(不计重复率)。如“王”“张”“杨”“李”等;数目字出现的次数有 14个(不计重复率)。如“一”“二”“三”“四”等;方位字出现的仅是“东”(21次)、“南”(32次)、“西”(23次)、“北”(22次),并没有“东南”“东北”这类组合出现。由上表可知,使用次数超过100次的共9个字,总的覆盖率为64.2,使用次数超过50次小于100次的共11个字,总覆盖率为25.4。2014年,使用50次以上的高频汉字有20个,总共出现的次数为1956,占地名总数的比例为89.6。这其中不包括姓氏字、数目字和方位字。也就是说这些字在合肥的地名用字中被大量使用。而在2014 年7月后进行的地名普查中,对某些地名做了重新的修正,取消一名多写、一名多用,而给与了更明确的标准称谓,尤其是洋地名的使用,更降低了地名用字的集中度,因此2014年7月之前合肥的地名中用字的集中度更高。二、合肥地名用字的类型根据现代地名学的相关理论,合肥的地名用字分为三类,即描述性的地名用字、记叙性的地名用字和寄托性的地名用字。(一)描述性的地名用字这种类型的地名通常是用来描写或叙述某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从这些地名用字中能清楚地反映合肥的地理特征。合肥位处江淮之间,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岗冲起伏、小山丘陵、河塘低洼三种地势,形成了合肥中部高南北低的地势特征。合肥岗冲交错,塘圩相间,因此以表示“高凸土坡”的“岗”、表示“地面平坦”的“墩”等通名字较为常见。如“十八岗”“望城岗”“龙岗”“小徐岗”“五里墩”“林墩”“张墩”“双墩”等。合肥地区水资源丰富,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地区,主要的河流有淝河、窑河、派河、高塘湖、巢湖、瓦埠湖等。庐州府志水利曾载:“合肥前奠平隆,凡百里,左湖右山,而后亦广野,故有塘有圩。”2基于这种地理特征,合肥的地名中出现了很多带有“河”“湾”“洼”的通名用字。如“板桥河”“派河”“窑湾”“凌湾”“藏洼”“芝麻洼”等。水多,桥自然也多,合肥相当多的地名中带有“桥”字。比如“廻龙桥”“九狮桥”“孝肃桥”“孔石桥”等。合肥土地肥沃,圩田相间,农业发展需水利灌溉,因此合肥的很多地名用字中以“坝”“塘”为通名字。如“白水坝”“黑池坝”“金大塘”“柳荫塘”等。合肥地名常见“圩”字。“圩”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人工筑起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圩田;其二在古代是军事抵御工事性质的房舍建筑。后来逐渐失去这一属性,而成为一个地名用字。嘉庆合肥县志曾载:“邑境西北尤高,恒忧旱不忧涝,东南滨巢湖,圩田依以为利”。3史载太平天国时期,淮军将领张树声为抵御太平军,结圩筑寨,并将刘铭传请到了自己的圩子里共同御敌。 4合肥地名中以“圩”命名的地名就受此影响。如“双圩”“王小圩”“东大圩”“刘圩”“外圩”等。人们在描述一些地名的时候往往会以地理位置命名,这类地名往往带有方位词,如“大东门”“东七里”“北岗村”“南熏门桥”等。合肥的有些地名中存在着以该地的地理距离来命名的描述性地名用字。如“三里庵”“四牌楼”“五里井”“十八岗”“二十埠河”等。(二)记叙性的地名用字这种类型的地名通常是用来反映某地的人文历史,通常分为三类,即记录景观的地名字、记叙以“集”“店”“城”等为通名的地名字以及记录人物和姓氏的地名字。1.记录文化景观的地名用字文化景观通常指人类对自然环境加以改造并赋予某种文化意义所形成的景观。合肥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名城,保留了很多的历史遗迹。合肥城内较重要的古建筑当属城隍庙,除此以外,便是反映民间宗教信仰的大量寺观。合肥的寺观遍及各市县乡镇,这些寺庙对合肥的地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建筑大多随着历史的演变长埋地下,但寺庙的名称却保留了下来,转化为地名。如“城隍庙”“五里庙”“白马寺”“开福寺”“三里庵”“月潭庵”“包公祠”“刘公祠”等。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合肥城内外存世的佛教寺庙83座、庵16座、道教宫观13座。52.以“集”“店”“街”“城”等为通名的地名用字我国的集市贸易出现的很早,合肥作为江淮之间的重要交通城市,贸易活动频繁,受集市贸易的影响,很多地名带有“集”字,经过历史和经济的发展,又增加了“店”“街”“城”为通名的地名用字。如“龙岗集”“新集”“岗集”“左店”“吴店”“十里店”“南街”“乐平街”“古城”“望城”“义城”等。3.记录人物和姓氏的地名用字合肥的历史是名人的历史,为了纪念这些历史人物,就以他们的名字或事迹作为地名,而这些地名大多保存了下来。如纪念曹操练兵和制造盔甲的操兵巷和造甲、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杨行密的吴王墓和吴山庙、为民请命的清官包拯的青灯阁和包公祠、保卫合肥抗金牺牲的姚兴父子的姚公庙、勇退太平军的刘铭传的铭传等。此外还有因为人类的群居或者迁移到某处定居之后,就以他们的姓氏作为地名,再考虑地理特征,形成了姓氏地名。如“罗塘”“沈大坝”“张洼”“杨岗”“苏湾”等。(三)寄托性的地名用字有些地名寄寓了人们的愿望,体现对美好未来的一种精神寄托。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地理的认识,有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某种思想观念。在这一方面,合肥的地名用字也显得很有特色。首先是表达人们思想观念的地名用字。某个时代就有某个时代的意识形态。这在合肥的地名中,尤其是在建国后的地名命名中表现明显。如“建设”“劳动”“曙光”“大兴”“朝阳”等地名用字。其次是寄托愿望的地名用字。这种地名用字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如“幸福”“富安”“文昌”“祥富”“富旺”等,这些用字表达了合肥人民希望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最后是表示特殊意义的“郢”。以“郢”为通名的地名用字,在合肥的地名中有很多,从合肥的文化上追溯,战国时期“郢”是地名的通名用字,是村庄的意思。秦灭六国,人们背井离乡,为了不忘故国,人们就把自己的定居地还称为“郢”。受楚国文化的影响,合肥的很多地名中带有“郢”字。如“柏树郢”“姚郢”“张大郢”“粉丝郢”“霞光郢”“榆梓郢”等。三、合肥地名用字的特点通过对2014年的合肥地名用字的统计和比较,结合合肥地名用字的类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合肥地名用字的特点。(一)“岗”“塘”“桥”等反映地貌特征的通名字突出这些地名用字很明显地说明了合肥的地势、地貌及水系特征。合肥地处江淮之间,有岗冲起伏、小山丘陵、河塘低洼这三种地势,所以在合肥的地名用字中可以经常看到“XX岗”“XX洼”。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地区,合肥的水系较为发达,有水的地方就需要人工加以治理,所以就有“XX塘”“XX河”“XX湾”的通名用字等。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所以地名中用到“桥”的也很多,如“龙岗”“螺丝岗”“小花塘”“柳荫塘”“凌湾”“东湾”“板桥河”“二十埠河”“孝肃桥”“廻龙桥”等。根据统计表显示,这些表示地貌特征的地名用字至少占合肥地名总数的36.7。(二)姓氏+“大”或“小”类地名用字多通过实地的走访调查可知,合肥的很多地名带有姓氏字。姓氏的地名用字通常与历史或群居生活有关,如“包公祠”“姚公庙”“吴山庙”等,群居的人就以他们的姓氏作为地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为寻求更大的生活发展空间,就向空余地发展,这样就会产生同姓部落,就加“大”“小”用来区分。如“张大郢”“张小郢”等,有的虽不是同姓部落,但为了自己的地域范围不被他人争夺,就固定下来,也用“大”“小”表示自己的地域,如“方大郢”“张大慎”“焦小郢”“王小拐”等。但在合肥的地名中姓氏并不是都和“大”“小”结合,只是这类在地名用字的组合中占有量较多。(三)“郢”“村”“圩”等表示特殊意义的通名字较多 “郢”在合肥的地名用字中表示一种特殊的寓意,对于合肥人来说,“郢”,是一种不忘自身的象征,所以“XX郢”势必在合肥的地名用字中占有一定分量,如“新大郢”“贺小郢”“横郢”“康大郢”“横郢”等。“村”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合肥人的心理因素。根据史料记载,吴王杨行密在合肥的吴山建立吴国,吴王很喜欢吴山,不愿搬往合肥的市集,表示农村的范围小,方便查看民情照顾人民。后来人们敬爱吴王,纷纷将自己居住的地区称为“XX村”。6现在的“XX村”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其二是建国后合肥人民积极建设自己的家园,用“村”来命名,通常与“村”结合的专名有一定的意义,表示人们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如“建设村”“劳动村”“文昌新村”“祥富村”“富旺村”等。从上文合肥地名用字的类型中可以看出,“圩”是用于军事防御而出现的,这种以“圩”命名的通名用字被保存下来,如“双圩”“大圩”“王小圩”等。(四)方位字、数目字的地名用字频繁根据安徽省合肥市地名录可知,合肥的地名带有很多方位字、数目字,这种地名的命名方式与合肥的生活习惯有关,也与合肥建筑的密集程度和建筑特色有关,合肥的地名中带有方位字是为了加以区分,距离和高度就是命名的根据,如“东七里”“路西村”“一里井”“二里街”“三里庵”“五里墩”“七里塘”“十五里庙”“十八岗”等。(五)“马”“龙”“凤”出现频次较高从统计表来看,合肥地名中带有“马”字的占了地名总数的4.0,可见“马”具有重要意义。“马”与历史有很大的渊源。马是古代重要的军事组成部分,马是衡量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准。合肥地名中与“马”相关的源自三国、宋时期。相传曹操在庐江一个叫金子寨的地方屯兵养马,现在的人们称为“马槽山”。合肥在宋朝时期叫庐州,当时庐州是著名的养马地。根据元史的记载合肥的牧地颇多,有许多的的养马场,朝廷十分重视,就将当地称为“马场”。因此以“XX马”为命名的方式就流传了下来,如“洗马塘”“马场”“马冲巷”“白马寺”等。“龙”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龙文化已深深扎入中国人的心理。凤与龙相对,“有凤来仪”表吉祥,“凤凰于飞”表美好的爱情,“凤”多是表示美好的意思。中国人对“龙”“凤”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精神寄托。合肥也不例外,尚“龙”、尚“凤”,所以合肥的地名用字也免不了受此影响,如“廻龙桥”“龙岗”“骑龙村”“双凤”“栖凤谷”“凤楼村”等。(六)“庙”“集”“店”等反映历史、经济的字多根据史料的记载,合肥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包拯、姚兴、刘铭传等,为纪念这些人物,后世兴造庙宇祭奠英雄人物,如祭奠吴王的吴山庙最为著名。后来“庙”就得以保存下来,“XX庙”作为地名命名的一种方式,如“十里庙”“小庙”“姚公庙”等。集市贸易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最初的形态是商品交易,唐宋时期出现专门的市集。通常在集市是为了商品交易,各取所需,而这种贸易往来一直延续至今,受集市贸易的影响,很多地名带有“集”字,经过社会的演变和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了“XX店”“XX街”的地名用字。如“岗集”“隆兴集”“南街”“乐平街”“左店”“哑巴店”等。(七)“花”“柳”“竹”等含植物的地名用字较多根据安徽省合肥市地名录记录的地名可知,在合肥的地名中有许多是根据当地的一些自然景物命名,这在合肥的地名中,体现了一定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发动全市人民展开美化家园的活动,各区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建设美好家园。为了纪念此次活动,就将当地的自然景物作为地名命名的方式。如“柏树郢”“柿树岗”“桂花园”“槐树店”“柳树巷”“翠竹园”“枣树林”等。(八)无生僻字异体字异体字指一字多形,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在合肥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合肥的地名忌用异体字。合肥区划地名的负责人指出合肥地名忌用生僻字。而这一规定主要是方便群众生活,简单易记。四、合肥地名用字反映的历史文化地名发生变动,往往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关,也可能与社会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关。现代城市地名用字的变更,往往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合肥的迅猛发展,造成了很多地名发生改变,更多新的地名也随之出现,这些新的地名就成了现代化大都市的见证。但是也有一部分老地名被保存了下来,这些老地名反映了合肥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根据安徽省的相关史料记载,合肥老地名的背后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或见证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或记录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或承载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合肥地名用字反映的历史事件合肥曾发生了很多历史大事,三国时期魏吴争夺合肥、南宋时期姚兴父子英勇抵抗侵入合肥的金兵、清末年间太平军与刘铭传在合肥的激战等历史事件都对合肥的地名产生重要影响。三国时期,合肥是江淮的重要通道,也是军事重镇,曹操和孙权都想争夺合肥,先后爆发了多次战争。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但合肥保留了很多与三国有关的遗址,有史考证的有“逍遥津”“操兵巷”“教弩台”“曹营街”等。曹操、孙权均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合肥的多番激战,从而衍生出了很多的地名。如“造甲”“响导”“八斗”“马槽山”“鸡鸣山”等。南宋时期,中原被金兵侵入,合肥是抗金的重要前线,合肥城是夯土建筑,城池高固,金兵久久不能攻占,合肥就有了“铁庐州”的称号,其中最著名的姚兴父子为抵挡金兵而战死。合肥现存的烙上抗金印记的有“牛寨寺”“将军庙”“姚公庙”“定林铺”等。清朝咸丰年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北伐经过安徽,在合肥爆发了多次战役,其中以三河大捷最为著名。太平军与刘铭传、张树声在上派、官亭等地发生多次激战。为镇压大平军,合肥筑起了很多圩子,结寨自保,如当时有名的董大圩、周老圩等。这一时期流传下来很多地名,如“铭传”“周老圩”“上派”“官亭”等。(二)合肥地名用字反映的历史人物合肥的历史名人以包拯最为著名。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民间广为流传着他铁面无私、断案如神、为民请命的传奇故事。合肥是包拯的故里,显然有很多的地名用字都与包拯有关,如“包公祠”“包河公园”“浮庄”“青灯阁”“脚印塘”“香花墩”等。合肥最大的区是包河区,可见包拯对合肥地名用字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杨行密在合肥吴山建立吴国。杨行密在合肥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址,杨行密死后就葬在长丰县吴山镇,它的墓地也成为合肥的“十景”之一。合肥还有吴山庙,相传是吴王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兴建庙宇祭祀,庙被称为吴山庙。除此以外较著名的是吴王的女儿百花公主的百花园遗址。相传百花公主在吴王的墓旁修建花园,表达思念之情。她死后就葬在百花园。相传吴王住在吴山的农村,市镇不能没人管理,于是让百花公主住在合肥城内监管,百花公主住的府第,院内有一口井,因公主不喜铜镜,便取井水为镜,这口井被人们称为百花井。还有一重要历史人物是南宋词人姜夔,姜夔在合肥的南城与流落的琵琶女大乔生死相恋,而与此有关的合肥地名,如“赤阑桥”“稻香楼”等即与姜夔有关。(三)合肥地名用字反映的故事传说根据安徽省民间故事集的相关内容,民间流传的有关合肥地名的传说也相当丰富。如前所述“百花井”是吴王为他的女儿百花公主在合肥城内建造的府第内的一口井,井水清澈,公主每天以井水为镜,留下百花井的美名。“凤凰桥”相传的是在一年的七夕节晚上,河滩附近一个乡村的姐妹们,她们结七彩线和七彩灯,以望得到天神的赏赐,忽从河中飞出一只五彩金凤凰,人们便在河滩上建了一座青石拱桥,名曰“凤凰桥”。“白水坝”则藏有一段神奇动人的传说。合肥白水坝住着一户人家,白老汉带着孙女放鹅过日子,而孙女白小玉是七仙女中的白衣仙子,因包庇织女被罚下界,失去前生的记忆,后来是大白鹅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