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课件1长春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课件1长春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课件1长春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课件1长春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课件1长春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胸中之竹 解题提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 指的是写在书籍 字画 碑帖等前后的文字 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 题画或文或诗 一般比较简短 从内容上看 有的叙述写作缘由 有的点拨墨情画意 有的借题寄意写志 涉笔相当宽泛自由 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据载 有一次郑板桥画了一幅 墨竹图 非常满意 同时又觉意犹未尽 遂握笔题画 成此名文 作者郑燮 清代画家 书法家 文学家 字克柔 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 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 以卖画为主 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鳝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其诗 书 画世称 三绝 他一生多画兰 竹 石 他认为兰四时不谢 竹百节长青 石万古不败 这正好与倔强不逊的性格相合 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 一块石 几笔兰 构图很简单 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 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 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 虽只有黑色一种 但能让人感觉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写作背景资料 胸中之竹 是一则题画竹的小品文 题画诗文 始于画作 又可脱离画作 既补益于画作 与之相得益彰 又可以独立成为小品文 郑板桥的 胸中之竹 就是这样一篇典范的小品文 板桥题画 多以 天趣 发之 据载 本文是郑板桥画 墨竹图 后 兴致未尽 提笔题画 遂成此文名 全文90余字 简洁之中自现作者一种高雅之趣 形神之美与画理之妙相得益彰 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 正音正字 倏2 自由朗读 把握大意 3 个别读 注意感情运用 4 齐读 翻译课文 分析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 1 本文可以分几层 2 从凝神构思到挥毫落墨 画竹过程中分为哪几个阶段 用自己的话加以诠释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种境界有何不同 4 作者由画竹的体验总结出了怎样的创作原则 你怎样理解 5 作者在结尾说 独画云乎哉 看来 作者的意图并不只是就事论事 而是要借题发挥 请结合你的切身经历举例说说你对郑板桥这一创作的理解 拓展把你知道的有关 兰竹石 的诗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眼中之竹客观世界三种境界 胸中之竹主观感受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