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梁惠王载:神农,斲(音灼)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这表明A. 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简陋B. 当时中国社会处在新石器时代C. 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D. 中国农业是从神农时期出现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神农,斲(音灼)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并结合所学可知,耜、耒都是古代中国的翻土的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故选A题;B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排除;材料中不能体现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排除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农业是从神农时期出现的,故排除D。2.睡虎地秦简金布律载道(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法定货币$择行钱、布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这说明秦A. 商业发展较为迅速B. 重视规范市场秩序C. 坚持实行轻罪重罚D. 严密控制民间买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夏市居列者及官府之更,择行使、布”“吏循之不谨,皆有罪”中可以看出,政府对市场通行货币做出规定,并以告诘、官吏追责的形式加以保障,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政府对货币的重视,没有体现出商业发展和对民间贸易的控制,故AD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秦朝法律的特点,故C项排除。【点睛】“夏市居列者及官府之更,择行使、布”“吏循之不谨,皆有罪”解题的关键。3.从汉朝开始,我国古代牛耕经历了由二牛三人方式到二牛一人方式,又由二牛一人方式到一牛一人方式的演变过程,以后逐步推广。这种演变反映出A. 牛在农业生产中地位重要B. 北方农业人口因战乱不断减少C. 农业生产方式开始革命性变化D. 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我国古代牛耕经历了由二牛三人方式到二牛一人方式,又由二牛一人方式到一牛一人方式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不断发展,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从而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牛在农业生产中地位重要,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北方人口变化,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判断得出这是革命性变化的开始,排除C。4.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道:“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材料反映出A. 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比较严重B. 土地私有造成农民极端贫困C. 小农经济抵御灾害能力较差D. 当时农民赋税负担非常沉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古代赋税沉重,人们生活困难,故D正确;材料信息中并没有反应出土地兼并的相关信息,排除A;材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反映的是赋税沉重造成农民贫困,而不是土地私有造成农民贫困,排除B;材料信息中并没有体现抵御自然灾害的信息,排除C。5.“宋代商人是足智多谋的。他们创造性地并广泛地使用多种金融和销售的惯例来扩大自身获得资本的途径,同时还更加高效地对其加以使用。尽管这些惯例中有许多早在12世纪之前就出现了,但是作为例行的习惯,它们在12世纪的史料中方才出现。”材料中的“创造性”是指A. 刀币B. 交子C. 票号D. 房契【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宋朝”“他们创造性地并广泛地使用多种金融和销售的惯例来扩大自身获得资本的途径,同时还更加高效地对其加以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造性指的是交子的发明和使用,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AD在宋朝之前就有了,排除。票号在宋代以后才出现,排除C。6.棉花虽在西汉中期已传入我国边疆,可是在长时间内,棉布在我国内地居民的衣着材料中仍不占主要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是A. 东汉的杜诗B. 宋代景德镇的瓷窑工匠C. 元代的黄道婆D. 明代的丝织机户【答案】C【解析】【详解】元朝黄道婆发明的新式纺车推动了棉布衣料的普及,C正确。杜诗的发明是水排,A排除。磁窑工人与纺织业无关,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棉纺,而D项说的是丝织,并不属于同一行业,故D项错误。7.有学者说,“郑和所率船舶所载出口商品为绸缎、铜钱、瓷器和樟脑,回程的入口商品有香料、珍宝、刀剪、油膏、药料及奇禽异兽,此类物品可以增加宫廷生活之色彩,却不适用于大众化市场。”这可以反映出明朝A. 已经废除“海禁”政策B. 传统手工业呈衰落之势C. 郑和远洋的政治性特征D. 失去世界经济领先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郑和所率船舶所载出口商品为绸缎、铜钱、瓷器和樟脑,回程的入口商品有香料、珍宝、刀剪、油膏、药料及奇禽异兽,此类物品可以增加宫廷生活之色彩,却不适用于大众化市场”体现了郑和远洋的政治性特征,故C正确;海禁政策是指禁止中国商人出国经商,而材料中的出海行为是官方的,与海禁政策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传统手工业衰落,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明朝经济在世界的地位,排除D。8.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11959A.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 北方经济超过南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可知集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A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的结论,B排除。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C选项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就已经完成,D排除。9.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我国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变化表。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0年代(年均)40年代(年均)50年代(年均)茶叶出口约五千万磅约七千万磅近一亿磅生丝出口约一万包约二万包约四万包A.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 西方侵略者控制了当时的海关【答案】A【解析】【详解】在鸦片战争后,我国茶叶生丝出口急剧增加,说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正确;在材料中,我们并不能看出中国产品竞争力的高低,排除B;材料并没有显示中国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中国海关受西方控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D;10.“自强”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十九世纪60年代,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清政府开展了所谓“自强运动”,主要体现在A. 开始政治制度的变革B. 引进西方技术设备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 积极创办军事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积极创办军事与民用工业,以挽救清政府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故D正确。洋务运动未涉及政治改革,排除A;洋务运动不仅仅引进西方技术设备,排除B。洋务运动直接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并非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排除C。11.1884年,洋商在报告中说:“洋针不久以前在中国还当作珍奇物品出卖,现在已经普遍使用了。然而人们还是把它当作奢侈品来买的。”材料说明A.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贫困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C. 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 外国商品与中国习俗不相符【答案】A【解析】【详解】洋针已经普遍使用,人们却把他当做奢侈品来买,实际上说明中国社会贫困,故A正确;洋针已经被普遍使用说明其并没有被抵制,故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显示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排除C;通过材料,洋针普遍使用说明外国商品在中国受到了欢迎,排除D。12.晚清政府曾出台政策鼓励工商业发展。该政策A. 出台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B. 是政府应对时局无奈之举C. 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权性质D. 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晚清政府曾出台政策鼓励工商业发展,该政策是政府应对时局的无奈之举,故B正确;晚清政府曾出台政策鼓励工商业发展出台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 A;清政府是代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政府,排除C;晚清政府曾出台政策鼓励工商业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排除D。13.据农商部统计,19131915年,我国平均每年注册工厂就有41.3家,19161919年,平均每年达124.6家。19141924年间,上海民族机器工厂从91家增加到284家。其原因之一是A. 社会性质发生巨大变化B. 临时政府实行奖励实业政策C. 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D.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19131915年,我国平均每年注册工厂就有41.3家,19161919年,平均每年达124.6家。19141924年间,上海民族机器工厂从91家增加到284家”主要是因为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故C正确;当时的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并非临时政府,排除B;当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了,排除D。14.学者徐进功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的对外贸易研究认为,十年间进口商品位次变化最大的是棉制品,1928年居第一,1931年居第四位,1936年居第十位。这一变化能从侧面反映出A. 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B. 当时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 当时棉纺织业发展较快D. 经济危机最先波及棉织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看不出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排除A。材料看不出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材料能反映出棉纺织品的进口发生了变化,但看不出棉纺织业发展较快,排除C。从材料可以看出,十年间棉纺织品进口大大下降,说明1929年经济危机最先波及到棉纺织业,故选D。15.1937年后,中国机械工业重新布局,国统区国营企业发展壮大。国民政府通过订货政策有力地扶植了机械工业,维系了一批民营企业的生存。同时,还把一部分机械工业内迁至西南地区。可见,国民政府扶持机械工业重在A. 调整工业布局B. 满足市场需求C. 改变民企地位D. 进行国防备战【答案】D【解析】【详解】“1937年后,中国机械工业重新布局,国统区国营企业发展壮大。国民政府通过订货政策有力地扶植了机械工业,维系了一批民营企业的生存。同时,还把一部分机械工业内迁至西南地区”表明国民政府扶持机械工业重在进行国防备战,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轻重工业的分布和比重,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产品面向市场,排除B;材料未体现改变民企地位的信息,排除C。16.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以教会或传教士个人名义创办的中外文报刊多达170种,约占同时期我国报刊总数的95%,几乎垄断了我国的新闻事业。据此可知A. 办报是外国对中国近代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B. 近代中国报刊业的起步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C. 中国近代传媒几乎全部被外国人控制D. 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目的主要是传播宗教【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教会或传教士创办的中外文报刊数量多,比重大,表明近代中国报刊业的起步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故B正确。办报是外国对中国近代文化侵略的重要方式,排除A;材料只涉及报刊,没有涉及其他传媒,排除C;传播宗教是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重要目的,排除D。17.我国的电报历史可追溯到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开设电报业务,从此拉开了中国电信历史的序幕。然而“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这说明A. 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社会发展B. 电报超越了近代中国的需要C. 当时中国开始出现近代通讯方式D. 近代通讯不利于清政府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的“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等信息可以看出,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中国电报业的发展,故A正确。近代中国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完全可以引进电报,排除B;除了电报外,还有其他近代通讯方式,排除就C;近代通讯利用得好,也会有利于清政府统治,排除D。18.1920年初,妇女杂志开展关于“婚姻自由是什么”的讨论时,有人说“自由恋爱的结合,才算真实、正确、含有意义的婚姻,才算婚姻自由。”这种观点A. 打破了旧观念对婚姻的束缚B. 体现出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C. 有助于新式婚姻观念的形成D. 提高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近代中国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婚姻观念依然存在,排除A; 材料体现的是自由恋爱的新式婚姻观念,没有体现男女平等以及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BD,选C。19.英国较其他地区或国家更早地出现了工业化的社会环境,这是使它率先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社会环境形成的政治前提是A. 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B. 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C. 圈地运动改造了的传统农业D. 手工工场实现了技术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政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故选A。B是资本条件,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生产力条件,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技术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指出(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航线的发现从那里输人的新产品,特别是进人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欧洲)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与这一观点相互印证的现象是A. 物价上涨B. 人才外流C. 贸易中心转移D. 旧贵族势力上升【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大量的金银流进欧洲,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物价上涨,故选A。人才外流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B。贸易中心的转移与经营大量流入欧洲没有关系,排除C。旧贵族势力上升,不符合材料中沉重打击封建土地所有者的特点,排除D。21.17世纪中期,荷兰诗人冯德尔说:“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这反映出当时荷兰重视A. 通过海外贸易获利B. 武力抢掠财物C. 输出工业品 D. 纺织技术革新【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可见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是为了获得海外商业贸易的利润,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出武力掠夺的特点,排除B。当时荷兰进行的主要是商业贸易,而不是工业产品的输出,排除C。荷兰的纺织技术革新不是最主要的表现,材料也体现不出来,排除D。22.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由此可推测,欧洲主流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传播天主教掠夺金银财富推动商品输出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可知,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传播天主教方面作用巨大,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掠夺金银财富和推动商品输出,排除,故选A.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 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即可。23.1700年,英国共消耗煤300万吨,1800年增加到600万吨,1850年此数字增至6000万吨。其直接因素是A. 居民取暖的需要B. 海外市场的扩展C. 采煤技术的提高D. 蒸汽机的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18、19世纪英国,煤炭消耗不断的增多,这主要是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使用和发明就直接用煤作为燃料,所以出现消耗的大幅度增加,故选D。居民取暖用煤每年大体相当,不可能显著增加,排除A。海外市场的扩展与煤的使用量增加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采煤技术没有发生显著提高,排除C。24.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提出“大规模生产”的新管理概念,推行“流动生产线制度”,使制造一部老型汽车的工时从12小时零8分钟减少到2小时35分钟。这主要表明A. 管理制度更新提高了生产率B. 福特汽车公司产量居世界首位C. 垄断组织出现提高了生产率D. 工业革命以管理的创新为标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新的管理理念及生产模式有利于满足企业加快生产提高产量的需要,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福特汽车公司产量在世界的比重,排除B。题干与垄断组织形成无直接联系,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排除D。2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该整体最终建立于A. “海上马车夫”横行时期B.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时C. 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国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掀起对世界的瓜分狂潮,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D正确。荷兰的海外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扩展,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进程,与世界市场无直接联系,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计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礼把“百工饬化八材”和“商贾阜通财贿”与“三农生九谷”等农业活动并列为“任万民”选择的“九职”。史记引周书,说农工商虞都是“民所衣食之原也”。略论重农抑商的历史根源材料二: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有不少商人趁战乱物资供应紧张而抬高物价。秦统一中国以后他们虽有收敛,但到了汉初,一些商人乘经济凋敝、物质奇缺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农民。汉书中的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羸,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斤卖必倍。”秦汉“重农抑商”的历史原因及其影响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分化日益扩大,有的已拥有织机20+0余张、雇工数十人,其主人已被认为是“以机抒起家”“室至数万金”,甚至“百万金”的作坊主了;雇工们自己没有织机,专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属于“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计日受值”者列。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新论(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材料中关于农业和商业地位的认识。(2)针对材料二中商人的不法行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的具体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我国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简要说明历朝统治者大都实行了类似于汉武帝采取的政策,工商业还是能不断发展并获得突破的原因。【答案】(1)农商并重。(2)经济政策: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征收重税等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3)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工商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阻碍为转移,即使历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趋势也是无法逆转的。【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说农工商虞都是“民所衣食之原也”。”可知体现的是农商并重。(2)结合所学,汉武帝统治时期,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如盐铁专营、征收重税等。结合所学,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一方面是要维护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是要维护社会稳定,安定人心,巩固统治。(3)第一小问,由材料“苏州丝织业分化日益扩大,有已拥有织机20+0余张、雇工数十人”结合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关于认识,需要结合商业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行展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面是1913年和1920年中国本国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比重表。时间本国资本在华外国资本1913年19.74%80.3%1920年29.6%70.4%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商人呈请开矿办厂,“只要资本实在”,“无有糾葛,符合注册条例章程,皆放行或令示保护。封建性的所谓专利垄断被逐步废除。辛亥革命后,政府所颁布的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等条例,主张商业经营自由,把专利权明确限于工艺品的首先发明和改良者,取消了建厂专办之权。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20年中国资本构成的状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变化的原因。【答案】(1)在华外国资本比重下降,但仍占主体地位;本国资本比重上升,但数量仍然较小;中国本国资本的增长速度高于外国在华资本。(2)辛亥革命扫除了阻碍投资于近代企业的一些障碍;中华民国放宽了投资办厂的限制,采取了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利用商品手段对中国的侵略暂时放松;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本国资本1913年19.74%,1920年29.6%”“外国资本1913年80.3%,1920年70.4%”可归纳出中国资本构成的状况。(2)依据材料“辛亥革命后商人呈请开矿办厂”“辛亥革命后,政府所颁布的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等条例,主张商业经营自由,把专利权明确限于工艺品的首先发明和改良者,取消了建厂专办之权”并结合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利用商品手段对中国的侵略暂时放松,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可知原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时代的手工业,有金属工(铜工、铁工等)、木工、玉石工、陶工、纺织工、皮革工、营造工、武器工等极多的门类,各门工人统称为“百工”,百工之子仍为百工,所谓“百工”,主要指有官长率领的官府手工业者。杨卫民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方略材料二:元代至元十年颁布的官修农桑辑要一书,有令陕西劝种棉花的诏谕,其内容大意是:木棉本是西域所产,近年以来,苎麻种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原产地无异,当地民众深得其利。根据两地试种效果,责令陕西地区种之。至元二十六年,元政府又在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地征收木棉织品,每年达10万匹。赵翰生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代手工业生产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整体状况。【答案】(1)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职业世袭。(2)元朝政府的重视;棉纺织业是重要的家庭手工业。(3)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生产部门;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民营手工业也获得迅速发展。【解析】【详解】(1)由材料“有官长率领的官府手工业者”可见结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结合所学,官营手工业的手工业者,职业世袭。(2)原因:根据材“有令陕西劝种棉花的诏谕” 元朝政府的重视;“与原产地无异,当地民众深得其利”,可见棉纺织业是重要的家庭手工业。(3)从“西周时代手工业”来看,我国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从地位而言,我国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生产部门;从发展而言,我国私营手工业有所发展。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哥伦布青年时代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向往东方的富饶,一心想到“香料盈野”“黄金铺地”的东方获取无穷宝藏。14741475年在热那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