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doc_第1页
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doc_第2页
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doc_第3页
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doc_第4页
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对1992-2004年间中国流通业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进行了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增长仍然是要素驱动型,而且是典型的资本拉动型,其技术贡献甚微、效率水平低、粗放型增长的痼疾非常突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流通业中技术进步贡献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的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技术进步 流通业 增长 测度 分析引言:问题的提出自我国1992年6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业在短短的15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战略地位也愈发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按现价计算,流通产业增加值从1992年的2735亿上升到了2004年10098.5亿,同比增长了3.7倍,绝对值增加了7363.5亿,发展势头喜人。随着2006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出台,可以预见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其在引导生产和消费方面的职能也将充分发挥。流通产业的崛起也使其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当前对流通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探讨;二是研究流通产业的贡献问题;三是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问题。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流通业发展背后的关键因素即增长源泉的研究还尚未涉及;笔者认为这是对流通业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也可以分解为以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增加所引起的外延增长部分(粗放型增长)和由技术进步所引致的内涵增长部分(集约型增长)。这实际上是对于效率问题的研究,它既可以从区域出发,也可以深入到具体产业,那么,在我国流通产业近年来的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本文拟就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1、研究方法与实证模型继1928年道格拉斯(Donglas)提出的总量生产函数后,1957年索洛(Solaw)从技术变革和总量生产函数中,提出了一个可以用来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定量估计的经济计量模型。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希克斯(Hicks)中性技术条件下,对除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产出增长外的“剩余变量”被统称为技术进步,也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由此,产出的增长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劳动的增长乘以它的权数、资本增长乘以它的权数和技术进步贡献率1。对流通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我们先通过Cobb-Douglas生产函数估计资本和劳动产出的弹性,然后通过索洛增长模型计算出各年的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进步贡献份额。流通业增长与要素投入量(劳动和资本)、技术进步的关系,我们可以选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来反映,则包含希克斯中性的固定比率的技术进步的总量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t=AtetKtLt.(1)其中,Yt为总产出,Kt为总资本存量,Lt为劳动者人数,At为技术水平,是资本产出弹性,是劳动产出弹性,t表示时间趋势项。引人时间因素后,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等因素全归于,在这里我们称为非物化的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对(2)式取对数得:LnYt = Ln At+t+LnKt+LnLt.(2)我们假定+=1,即规模报酬不变,则(2)式可转化为:Ln(Yt/Lt)= Ln At+t+Ln(Kt/Lt)t=0,1,2. (3)根据历年来的总产出量、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运用最小二乘法可以估计出值,从而得到值。 对(2) 式求全微分后,取dt=1,可得到索洛增长模型,如下: =Y/Y-L/L-K/K.(4)上式中Y/Y 为产出增长率,为全要素生产率,L/L为劳动增长率,K/K为资本增长率。如果用EA、EL、EK来表示技术进步、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于产出增长的贡献率,那么有:EA=/Y/Y,EL=L/L/Y/Y, EK=K/K/Y/Y.(5) 其中,Y/Y、L/L、K/K均可以通过相应的统计资料获得,由于(3)式确定了和的值,则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相应得到。又由于EA +EL+ EK=1,所以全要素生产率对总产出的贡献率为: EA =1-EL-EK. (6)2、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由于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对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具体估计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估算流通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所需的数据是产出Y、劳动投入L和资本投入K的时间序列数据,时间跨度为1992年2004年,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5年。下面对本文实证分析数据的选择和处理做一个简要说明。2.1产出水平产出水平用全国流通产业的增加值表示,并按1990年不变价格指数进行缩减以剔除价格因素。2.2劳动投入劳动投入是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劳动量,本文采用历年的流通从业人员数 现有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均没有给出2003年以后各行业就业人员的年末数,故2003年和2004年就业人员数根据历年流通业就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估算而来作为劳动投入量。2.3资本投入表1:中国流通产业的投入产出指标年度Y(亿元)L(万人)K(亿元)19921677.4183209606.48819931818.7733459703.757719941992.0873921809.115919952145.7344292916.855619962299.38145111024.3619972537.84247951128.16319982734.5146451225.37119992982.39447511316.1062000328322820013589.19847371485.76520023947.70849691563.71620034380.78951011640.65420044736.8452111722.503注:Y以1990为基期做了价格影响的剔除,K通过永续盘存法计算得来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4资本投入是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从理论上看,资本投入量应为直接或间接构成生产能力的资本的总存量;但受统计数据的限制,无法直接得到我国流通业的资本存量,本文这里采用学界通用的永续盘存法进行估计2,定义为本期的资本存量为上一期的资本存量加上当年的投资,再减去折旧,即:Kt=It+(1-) Kt-1上式中,Kt是t年的资本存量,It是t年的投资额,是折旧率。由于流通业的固定资本投入数据无法获得,这里It主要用基本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之和来代替。另外,对资本存量初始值的估计,本文采用Kohli3的研究方法,即:K1990=I1990/(+r)表2:流通业中不同要素投入的增长率以及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产出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技术进步增长率劳动贡献份额资本贡献份额技术进步贡献份额19920.1306270.0560060.138236-0.001340.0497890.960458-0.0102519930.084270.070380.160382-0.068490.0854311.727326-0.8127619940.0952920.0779060.149708-0.052920.1295241.425871-0.555419950.0771290.1335650.133157-0.052470.1133641.566891-0.6802619960.0716060.0946190.117254-0.039530.0658491.48617-0.5520219970.1037060.0510250.1013340.0059180.0560990.8868320.05706919980.0774940.0629570.0861650.002183-0.03731.0091390.02816419990.09065-0.031280.0740460.0213380.0232630.7413540.23538320000.1008380.022820.0661970.042027-0.012590.5958070.41678120010.093224-0.013740.0588190.0388380.0107460.5726410.41661320020.0998860.0108410.0524650.0477330.0454170.4767120.47787120030.1097040.0490910.0492020.0625950.0223670.4070530.57058120040.0812760.0265530.0498880.0340050.0245180.5570920.418389平均0.0935150.0443310.0951430.0030680.0443440.9548730.000783其中,r为假定在该期间内我国流通业投资的实际增长率和实际流通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是相同的。折旧率取6%,流通业投资的实际增长率r取7%。此外,在资本存量估计前,需把各年的资本投入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1年开始公布)折算成实际的资本形成,以消除价格影响。3、实证分析3.1 回归结果根据前面所建立模型(3),利用选择和处理后的数据(如表1),运用OLS法估计参数,借助于Eviews5.0软件,可以得到以下回归模型:Ln(Yt/Lt)= -0.377326+0.087182t+0.90759Ln(Kt/Lt)AR(1)= 0.872417 (-0.489021)(2.268072)(6.180826) (14.73618)Adj.R2=0.996653, S.E=0.012828, F=1092.822, D.W=1.825586从分析结果看,Adj.R2=0.996653,说明模型对数据拟合程度很高;F=1092.822,方程整体能够通过检验;括号内数字为t的检验值,各估计参数的t检验值均大于2,说明系数能够通过t检验。模型中加入AR(1)项是表示在Eviews中使用迭代法消除随机误差项之间的一阶自相关,此时模型结果使D.W=1.825586,表明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存在自相关。=0.087182,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通产业中生产技术提高水平非常之低,其原因将在后文进行阐述。我们可取=0.90759,则=0.09241。上述方程可以转化Cobb-Douglas形式,即:Yt=-0.377326e0.087182tKt0.90759Lt0.09241 利用公式(4)、(5)、(6)可计算出19922004年间流通产业中不同要素投入的投入增长率以及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如表2。3.2 对回归结果的几点说明 前面的回归结果显示我国流通业发展中资本弹性非常之高,可能主要是由于制度变迁因素没纳入模型而造成的偏差,但并不影响本文对于技术进步的研究。由表2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流通业在 1992年2004年的13年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图1: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图 9.3%,其增长的来源主要解释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本存量出现较高的增长,年均为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非常高,达到95.5%;二是劳动投入的增长,年均为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4%;三是技术进步,其年均增长率非常之低,仅为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0.078%。-1.0-0.50.00.51.01.52.09293949596798990001020304EAELEK另外,通过图1我们可以观察到各要素对流通业增长贡献的动态趋势。劳动投入贡献率的曲线图总体较为平稳,最高年份在94年达到13%,最低年份为98年的-0.37%,其余年份起伏不大,这表明在该时期劳动数量的投入对于流通业增长的拉动极其有限;反观资本投入贡献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波动很大,两者呈反向变动的趋势即资本投入贡献率则呈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贡献率呈上升的趋势,其差距又在不断的缩小;在图1中,我们看到9298年是资本投入对流通业发展最大的时期,其平均贡献率达到130%,如此高的投资率部分原因可归结为92年以来国家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大量政策性资本的流入所致;99年以后资本的拉动能力开始减弱,到2004年间的平均贡献率为56%,相对于前一个时期下降了很多。就技术进步贡献率而言,9298年的均值为-31.6%,表明该时期里流通业的发展是毫无效率可言;99年04年,流通业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其均值达到了42.3%,缩小了与资本投入贡献率的差距,极大的促进了流通业的发展。综上所述,尽管1999年以来流通业的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而言,我国流通业增长仍然是要素驱动型,而又是典型的资本拉动型,其技术贡献甚微、效率水平低、粗放型增长的痼疾仍然非常突出。究其原因,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探讨。4、原因探析4.1 流通产业依然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我国流通业发展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成为阻碍流通产业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从发展速度来看,2004年我国流通业增长率为6.3%,小于GDP的9.5%和服务业的11.6%;从产值比重来看,其仅占到GDP的7.4%和第三产业产值的2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流通业发展水平还相差甚远。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的流通业对GDP的贡献就达到了15%以上4。4.2 我国流通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未完全释放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过去13年里劳动力对流通业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之低,仅为4%,这似乎有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充分暴露了我国流通产业未能充分吸纳劳动力。根据有关资料,流通业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在低收入国家为24.9%,中低收入国家为40.9%,中高收入国家为35.8%,高收入国家为37.5%。而中国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仅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1992年这一比例为24.5%,到2002年已降为23.56%5。我国流通产业如此低的就业吸纳率也直接导致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微。4.3 我国本土流通企业成长缓慢,规模小,集中度低。导致整个流通产业中技术进步贡献率低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还在于我国本土流通企业起步晚,成长慢,管理差,技术低,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等诸多弊端。2004年,我国零售商业100强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0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而相对于美国百强零售业占美国全部市场的34%而言,差距悬殊。同年,位居中国零售业第一的上海联华销售额约60亿美元,仅为美国沃尔玛的销售额0.8%。当前,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特征致使制造、批发、零售、物流企业各自为阵,难以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就更谈不上联合。4.4地方行政性垄断、市场分割引起的异地市场高进入壁垒造成了流通产业的低效率。政府过多的干预市场,如赋予了“菜蓝子工程”、农贸市场、各种批发市场、大型流通集团等更多的政治功能,从而使流通企业承载了更多的企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地方政府往往采取税收、投资、银行信贷优惠等措施来支持处于竞争劣势和亏损的企业,形成了较高的退出壁垒,同时又对于那些高效率的企业形成了进入壁垒。5、政策建议5.1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出发点,为流通产业效率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宏观外部环境。规范流通市场准入准则,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提升流通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实施流通创新,促成流通业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根本转变6。5.2技术进步政策应该成为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基本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通行业知识的密集程度在不断加快,已成为是当今世界知识、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之一,相应的营销方式、管理、人才等方面的知识化也在不断增强,这也客观上要求流通企业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比较优势。此外,还应积极通过技术创新,促使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的过渡,以实现经营连锁化,物流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