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题6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随堂演练 人民版.doc_第1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题6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随堂演练 人民版.doc_第2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题6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随堂演练 人民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选择题1.(2013年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解析:b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是党的总书记,因此陈独秀在1923年的言论,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看法,“世界的革命思潮”是指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潮。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选b项。武装革命、民族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是新的方向,国民革命在1924年兴起,故a、c、d三项错误。2.(2013杭州质检)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对农民穷困和痛苦生活表示同情与关注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c.以组织、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d.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解析:b中共“二大”召开于1922年,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农民阶级“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b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主要表明”的问题。c项此时党的中心工作仍是组织工人运动。d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于1927年后。3.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解析:b注意题干时间是“1923年12月1日”,材料中陈独秀肯定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意图说明国共合作的必要性。4.(2013南平质检)如图所示的歌曲选段最早应该传唱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b抓住歌曲中的关键信息“红军”(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红军”的称号不再使用。5.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c.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d.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解析:d19271936年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高潮,原因主要是由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6.(2013昆明检测)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藉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弱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解析:c祠祭属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题干材料表明农民祠祭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严肃,c项正确。a项“开始”错误。1928年是民主革命的低潮时期,对乡村习俗影响不大,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新”,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3宁波五校联考)习近平说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二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材料三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体制建立的积极意义。(2)概括孙中山在实践中是如何仿效欧美文明的?(3)结合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来说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分析探索这种革命道路的历史意义。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又是如何探索中国独特的民主建设道路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分析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表现”据材料中“间接民主”机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的信息作答,“积极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联邦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2)问结合孙中山领导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颁布临时约法的史实作答。第(3)问“说明”围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及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史实作答。“历史意义”从该道路的正确性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的角度思考。第三小问即要求回答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答案:(1)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积极意义:中央掌握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联邦制的建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仿效: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临时约法;主张发展铁路等近代工业。(3)秋收起义后进攻长沙受挫,起义军损失惨重,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坚持以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