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单元验收测试训练 岳麓版必修2 .doc_第1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单元验收测试训练 岳麓版必修2 .doc_第2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单元验收测试训练 岳麓版必修2 .doc_第3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单元验收测试训练 岳麓版必修2 .doc_第4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单元验收测试训练 岳麓版必修2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一号】2015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单元验收测试训练 岳麓版必修2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罗家伦在中国民族思想的特质中写道:“中国的气候是温带性的,它的文化始自黄河大平原,然后至于长江流域。温带的气候,没有酷热严寒,因此养成趋向中和的民族性,中和的思想便容易发达。”此说一个最为有力的佐证是()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中和”即中庸和谐,不偏不倚,这与儒家的思想主张相一致,a项符合题意。答案a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下列各项中与对联所写历史人物主张无关的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法不阿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教垂万世”可知该人物为孔子,a、b、c三项都是其主张,d项是韩非的主张。答案d3论语述而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a鄙视富贵 b重义轻利c取利有道 d见利忘义解析从材料中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强调的是“义”。答案b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解析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可知是在说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符合道家的思想。答案a5“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材料中的思想属于()a孔子 b老子c孟子 d庄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体现了“齐物”;“翛然不求其所终”体现了对事物变化的旁观、超然,即“逍遥”;“不以人助天”,则是“无所恃”,这些都符合庄子的思想。答案d6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道家主张无为,顺其自然,材料中的“不可有贪心”“以静制动”体现了这一思想。答案b7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了儒家“先义后利”的思想,反映了儒家注意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的道德观念,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b、d三项正确;c项不符合儒家早期的思想主张。答案c8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嬴政非常喜欢读书,在博览群书中,他发现了孤愤、五蠹,反复诵读,佩服得五体投地,叹息说: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跟他交游,虽死无恨。”据此可以推断,孤愤、五蠹的作者是()a孟轲 b墨翟 c韩非 d庄周解析结合嬴政的阶级属性和主要活动理解材料是解题关键。嬴政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中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开国皇帝,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推崇法家思想,韩非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c项正确。答案c9公元712年七月,彗星出西方,有术师对皇帝说:“皇太子当为天子。”唐睿宗便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和太子的假意推托,决意“传德避灾”,让位于皇太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促使唐睿宗下决心退位的理由是()a以德治民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清静无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彗星出西方,有术师对皇帝说:皇太子当为天子。”“传德避灾”的现象可知唐睿宗让位于太子是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答案b10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解析从材料中的“天生民性,有善质”,可知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从“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是“君权神授”。答案d11有人问程颐:“寡妇孤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说:“绝对不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理学家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封建的伦理纲常思想,c项符合题意。答案c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类似的是()a黄老之学 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 d董仲舒新儒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感悟内在的规律,这与理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相似。答案b13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止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王阳明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注重修养,农民提供粮食供养社会的发展,手工业者生产工具,商人促进了商品流通,每个阶层的人都力所能及地促进本业的发展,以求尽到自己的心意,四个阶层的人虽然从事的行业不同,但本心是一样的。“四民异业而同道”,良知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d项正确。答案d14佛教禅宗有首开悟诗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比较接近这一看法的思想家是()a朱熹 b程颢 c程颐 d陆九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知该诗反映了通过内心的反省而幡然醒悟,寻得良知,这是强调内心的反省,这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一致。答案d15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言行没有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题字“忠、孝、廉、节”d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解析d项内容反映的是黄宗羲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没有涉及到个人道德修养问题。答案d16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解析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皇权至高无上,民贵君轻的说法不利于皇权独裁。答案a17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认为人的思考标准应该是()a孟子学说 b自己的判断c程朱理学 d四书五经解析李贽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答案b18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的是宋明理学,a项错误;b项是李贽的观点;c项是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因素;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不利于封建统治,因此被列为禁书,d项正确。答案d19“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 d致良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材料通过一个被老虎所伤的田夫的感受,反映了亲身经历对人的认识的影响,即强调格物致知的重要性。答案a20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材料中张载和顾炎武都在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以国家利益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a项正确。答案a21古代中国是一个盛产思想家的国度,其中有两个思想文化异常活跃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明清之际则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潮,是思想活跃时期。答案d2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的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要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解析在西汉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纸,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并不是发明者,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反映出文字记载与历史结论的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d项叙述错误;材料反映了使用缣帛造价太高,使用竹简太笨重,人们的需求是改进造纸术的动力。答案c23下列关于张衡的说法,正确的是()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总结出彗星尾部是背向太阳这一规律发明了浑象仪发明了地动仪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科学家张衡的成就。符合题意;是战国时期成书;不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答案d24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教师用李时珍毕昇蔡伦郭守敬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认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和蔡伦的造纸术,不但领先世界,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欧洲的思想解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b项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5题24分,26题12分,27题16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缘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卷18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疼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疼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6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分)(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第(2)问理解出发点时可联系“天人感应”的思想,根本目的要从其阶级属性分析;第(3)问要联系朱熹的理学思想来分析;第(4)问要结合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理解材料;第(5)问要注意伦理道德的政治作用和对传统道德的客观评价。答案(1)仁:克己复礼。(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26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教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1)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6分)(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对伦理道德的影响。第(1)问严格依据材料内容概括,注意问题涉及的两个层面统治者与民众。第 (2)问首先要紧紧围绕试题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归纳,再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