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优势与异质性企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国家、产业、企业特征之间在一般均衡情形之下如何相互影响并决定贸易自由化中各国的反应。当企业拥有异质性的生产率时,国与国之间相对要素丰裕程度不同,产业之间要素密集度不同,而贸易成本的降低无论是在产业内、产业间还是在国内、国与国之间都将引起资源的再分配。这种重新分配,在所有的部门创造潜在的就业流量 Job Turnover :Job turnover, at the level of an individual establishment or firm, is simply the net change in employment between two points in time? The total number of jobs created less the number of jobs which have disappeared.It does not include job vacancies which remain unfilled and jobs that begin and end over the interval of observation, which is most often one year.,在比较优势产业内激励更多的创造性破坏 “Careative Destruction”一词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年)在五十多年前提出。他认为,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而非古典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均衡和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始作俑者。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比起比较劣势产业来),并且通过放大“事前”的比较优势创造更多来自贸易的福利收益。因国家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综合生产率的进步将抑制稀缺要素的真实工资损失,甚至使其发生逆转。1. 简介经济对贸易自由化反应如何?新古典贸易理论把重点放在比较优势,强调产业间国家间资源的资源再分配以及相对要素价格的变化而没有进行动态企业方面的分析。更多最近关于异质性企业的研究强调了产业内高生产率企业的相对增长,但是只考虑单一的要素和产业而忽略了比较优势。直到现在,我们对两种要素的再分配与一般均衡如何联系所知甚少。本文通过将异质性企业引入到比较优势模型,分析当贸易成本下降时企业、国家、产业特征如何相互影响,给出了一个关于贸易自由化新的更加现实的预测。我们报出了一些新的且通常令人惊讶的结果。与新古典模型相反,我们发现同步发生的产业内和产业间经济活动再分配在所有部门产生潜在的就业流量,甚至当在比较优势产业有净的就业创造和在比较劣势产业有净的就业损失也如此。我们指出企业稳态创造性破坏也在所有的部门发生,但是发现它在比较优势产业相对比较劣势产业更加集中。我们证明了高生产率企业的相对增长将增加所有产业的总生产率,但是这种生产率增长在比较优势部门最强。与生产率增长相联系的价格下降使得相对丰裕要素的真实工资受益的膨胀,而抑制甚至潜在地颠覆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工资损失。最后,我们指出,异质性企业行为放大了国家比较优势也因而创造了贸易福利所得的新来源。我们的分析受益于两篇文献。我们通过放松企业同质的假设条件来改进先前关于不完全竞争和比较优势的工作,例如Helpman and Krugman(1985)。我们通过引入另外的一类产业和要素以及它们所引起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拓展更近期的关于异质性企业和垄断竞争的研究,如Melitz(2003)。我们的框架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在某些产业比其它产业出口更多(禀赋驱动型比较优势)、为什么产业内仍然存在双向贸易(与规模报酬递增联系的企业层面水平产品差异)、以及为什么产业存在两种贸易形势(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同时有的企业出口、有的不出口(贸易成本控制的自主性选择)。这些结果以及隐含在模型中的假设条件,与大量已经出现在经验检验文献中的、关于企业与贸易的典型事实保持一致。我们发展的框架考虑了两个国家、两个产业、两种要素。每一产业由企业的连续体组成,其中单个企业在所属产业内只生产一种差异化产品种类。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在它们各自的生命周期里保持不变)是异质的,产业相对要素密集度不同,国家相对要素丰裕度不同。来自竞争边缘的企业可能通过支付沉没进入成本进入任意产业。当支付这种沉没进入成本以后,企业生产率通过固定的分布和观察模式获得。固定产品成本的存在意味着企业在其生产率低于某个门槛(零利润生产率临界值)时选择退出产业。出口的固定和可变成本对于产业内活跃企业而言,只有那些生产率高于较高门槛(出口生产率临界值)的企业发现出口在均衡中时有利可图的。对由比较优势反映的非对称出口机会的考虑是理解本文结果的关键。当国家同时从封闭经济向有成本的贸易转换时,企业出口的机会增加。机会的增加提高了进入一个产业的事前期望值,促进更多的来自竞争边缘的新进入者,使事后生产厂家收益率下降,从而推高厂商维持生存所需的最低水平生产率。由于生存必要的临界生产率增加,同一产业的企业平均生产率上升,从而引起总(也就是产业水平)生产率的增长。所有这些回应尤其是总生产率增长在比较优势产业中更明显因为在这些产业中企业出口机会最高。国家比较优势产业相对较高的生产率增长,通过扩大产品机会成本中的非自由化差异,来放大他们的事前比较优势。这种国家原始的异质性的放大使得贸易福利收益增加。贸易成本下降,通过增加出口者的利润减小厂商成功出口所需达到最低生产率水平。同时,这里根据国家禀赋和要素密集度回应会有所不同。 出口生产率临界值在潜在出口利润较高的比较优势产业相对下降更多。因此,出口厂商在比较优势产业的相对生产率变动比在比较劣势产业变动的幅度大。贸易自由化也会通过促进出口者向国外卖出更多产出来增加平均企业规模,而在比较优势产业平均企业产出的增加是最大的。这些发现与Helpman and Krugman(1985)的同质企业、不完全竞争模型相反;这一著作里产业生产率保持不变,同时在自由贸易下依据固定和可变贸易成本值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出口就是没有企业出口。他们通过证明在国家和产业特征间的相互影响下企业自主选择的强度和重要性会发生变化,而与现在的如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模型相区别。我们的框架为分析国际贸易的分配效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新古典模型中,贸易成本的下降导致有名的S-S结论,也就是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增加和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下降。这里,则有另外两个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并且它们都受上面提到过的内生产业水平生产率的影响。第一个影响与消费者的多样化产品偏好相联系。贸易自由化正如在Helpman and Krugman(1985)中那样使得国外多样化产品对消费者有效。产品多样性的增加将减少消费价格指数和增加实际收入。尽管如此,在我们的框架中还有另外的考虑:较高的平均企业生产率增加平均企业规模、减少本国生产多样化产品的企业数量。第二个对实际工资的影响是我们的方法所独有的,也是总生产率增长的更直接的结果。产业生产率的增加减少每一产业平均多样化产品的价格,进而提升全部要素的实际收入。因此,即或是在我们的模型自由化期间稀缺要素的实际工资下降,它的下降将比新古典环境下的要小一些。此外,不管多样化产品种类的净变化如何,与自主选择的异质性企业相联系的生产率获益足够大来增加所有要素的实际工资是可能的。这样一个依赖于模型参数的结果的可能性,与新古典模型存在着很大的悖离。我们的方法同样产生了关于贸易自由化对就业流量影响的新颖预测。与预测要素从比较劣势产业流向比较优势产业的新古典模型相反,我们指出,贸易壁垒的减少将在所有产业鼓励同步发生的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但是毛的和净的就业创造因国家和企业特征的不同而不同。当低生产率退出企业的工人解雇数量超过扩张的高生产率企业的雇佣人数时,比较劣势产业将显示出净的就业损失。另一方面,比较优势产业享有净的就业创造,因为归因于退出企业的就业损失被高生产率企业的进入和扩张所控制。奇怪的是,稳态企业失效,也就是说企业的就业破坏在比较优势产业是最高的。每一阶段,一些现存企业外生地死亡,而另一些企业没能获取高于零利润生产率临界值的水平而失败从而在使用要素弥补进入成本以后退出。尽管外生死亡率在所有的产业都相等,总的稳态就业破坏随着零利润生产率临界值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在比较优势产业相对较高。模型的这种效应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当贸易自由化时比较优势产业的工人与比较劣势产业的工人一样表现出较高的工作不安全感。最后,比起现有的预测贸易模式的理论,我们的框架提供了一个更有用的基准。最近的研究指出,新古典贸易理论较差的实证表现是由标准H-O-V模型没有不捕获的力量所引起的,这包括贸易成本的存在、要素价格不均等以及国家间的技术和生产率差异等等。我们这里所发展的模型以那些新古典模型的一般化如企业、产业和国家特征相互影响的内生结果为特征,并证明它们是怎样促使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的增加的。本文接下来的部分有如下的结构。第2部分发展了自由贸易下的模型并求解一般均衡。第3部分探讨了自由贸易均衡的可能性,强调了我们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嵌入了现有的关于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异质性企业模型结论。第4部分向模型中引入了固定和可变的贸易成本,而第5部分检验了有成本的贸易的可能性。第6部分为模型提供了数值解,以此来解释在闭合形式解根本不存在的内生变量的轨迹。第7部分给出了结论。2.自由贸易在这一部分,我们假设国际贸易是无成本的。我们考察两个国家、两个产业、两种要素以及一个异质性企业的统一体。我们做H-O标准假设:国家之间偏好和技术相同但是要素禀赋条件不同;要素产品可以在国内的产业间流动但是不能在国与国之间流动。我们用H表示技术丰裕的本土国,用F表示技能稀缺的外国,因此有,横杠表明国家禀赋。2.1.假设条件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依赖于对两个产业(i)产出的消费,而这两个产业各自包含了大量由异质性企业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设决定两产业产出消费的上层效用函数是科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而决定多样性消费的子效用是CES形式, (1)这里为了简化记号,我们省略了重要之处以外的代表国家的上标。是一个由个别品种消费qi()定义的消费指数; 而pi 由多样化产品价格pi()定义的纯价格指数.这里的=1/(1-)1是产品间的不变替代弹性。简便起见,我们假设两个产业产品间的替代弹性相同,但是允许这个弹性值变化。2.2.产品产品涉及了每一阶段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都使用了在产业间使用密集度不同的产品综合要素(熟练劳动和不熟练劳动)。所有的厂商分担同样的固定成本开支,但是在可变成本方面因生产率的不同而不同,。为避免过分复杂,我们假设成本函数是科布道格拉斯形式的,其中是熟练劳动工资,是不熟练劳动工资,同时产业1被假定比产业2相对熟练劳动集中。我们选择本国熟练劳动工资做计价物,则。固定产品成本的存在,意味着假设均衡中的每个厂商选择生产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种类。垄断竞争与可变成本之间的联系依赖于厂商的生产率,与Melitz(2003)相同。我们通过合并部门间要素密集度差异和国家进要素丰裕度差异来放大模型。因此,H-O比较优势理论在异质性企业随国际贸易调整时扮演了重要较色。消费者的多样性偏好和无成本贸易意味着所有生产厂商都出口。由于厂商无论是在本地市场(d)还是在出口市场(x)都面对同样的需求弹性,同时由于贸易是无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将在两个市场得到一样的均衡价格,且等于边际成本的不变上加价:根据价格规律,厂商的国内均衡收益与生产率时成比例的:如果给定厂商生产率,国内收益将随对一个产业的消费i递增;随总的国内消费(等于总的国内收益R)、价格指数pi递增,这与市场激烈程度衡量是成反比的的;同时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在边际成本基础上的价格加成成反比。厂商收益随自身价格上升而下降,因此也是自产品成本的减函数。均衡定价规则意味着在同样的产业和市场,生产率不同的两个厂商的相对收益独立依赖于他们的生产率,这由等式(5)可以清楚的看出:出口市场收益的决定方式类似于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均衡价格相同时,两市场的单个厂商(生产率为)的相对收益由相对国家大小、相对价格指数来决定。当个别品种的价格相等以及所有厂商是无成本出口时,价格指数在两个国家相等,即,此时相对收益由相对国家的大小单独决定。总的厂商收益是本地市场和出口市场收益的加总。在均衡定价规则之下,厂商利润等于来自两个市场的收益除以替代弹性再减去产品的固定成本:在一个产业内生产,厂商必须支付固定的进入成本,这在其后是沉没成本。进入成本同样使用熟练劳动和不熟练劳动,同时我们一开始假设进入的要素密集度和产品生产是一样的,因此产业沉没进入成本有如下形式:这里需要放松关于产业内经济活动各个阶段的要素密集度相同的假设。我们讨论要素密集度在进入和产品间的不同情形下是如何导致国家比较优势和异质性企业行为的相互影响的。进入以后,厂商从生产率分布获得它们的生产率,这里的生产率分布被假设在产业间、国家之间是相同的。从而厂商在每一时期将面对一个我们解释为由于超出管理者控制能力的不可抗力事件发生的外生死亡率。如果收益至少弥补产品的固定成本,也就是说如果,那么获取生产率的厂商将进行生产。这里定义了一个零利润生产率临界值,在每一个产业有厂商的生产率低于水平的立即退出,而当生产率等于或者高于的则参与可获利的产品生产。因此如果生产率低于零利润生产率截止点,厂商的价值就等于零;如果厂商获取的生产率高于截止点并且进行生产,则厂商价值就等于被死亡概率贴现过的未来利润流, 在成功进入的条件下,厂商生产率的事后分配在零利润生产率截止点被截断:这里的是对的累积分布函数,而是在一个产业的事前成功进入的可能性。潜在进入者有一个无限的竞争边缘,同时在一个积极产品生产的均衡中,我们要求预期进入价值等于每一个产业的沉没进入成本。预期进入价值是事前成功进入概率与生产产品直到死亡的预期利润率的乘积,自由进入条件因此是代表预期或者来自成功进入的厂商平均利润率。在每一个市场的均衡收益和利润是厂商生产率的不变弹性函数(等式(5),也因此平均收益和平均利润相应地等于拥有加权平均生产率的单个厂商的收益和利润,这里的加权平均生产率由事前生产率分布决定因而零利润生产率截止点低于厂商退出产业的那个点:事实证明以更方便的形式重写自由进入条件对以后的分析是有用的。上面所展示的均衡利润等式为我们描述了在加权平均生产率下的厂商利润,。考虑到均衡定价规则,一个加权平均生产率的厂商收益与零利润生产率厂商的收益成比例,而后者又与均衡中的固定产品成本成比例,即。将这些结果与我们关于加权平均生产率的定义联系起来,自由进入条件可以写成一个由零利润生产率截止点和模型参数决定的函数:要素报酬条件已经被取消,这是因为厂商平均利润率和进入的沉没成本都与要素成本成比例,而且进入和产品生产被假设为有同样的要素密集度。因为在公式(13)中的进入预期价值随单调递减,这种关系单独确定零利润生产率截止于要素报酬和模型中其他的外生变量相互独立。如果进入和产品生产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情况将不再是如此。此时自由进入条件包含了要素报酬条件,同时,正如我们之前就讨论过的那样,相对要素报酬的变动将影响异质性企业关于是否退出产业的决策,这种决策基于他们观察到的生产率。这种自由进入条件的表述方式也能够使得零利润生产率截止点怎样随固定产品成本递增、随厂商死亡概率递减变得更加清楚。较高的固定产品成本意味着厂商必须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以获取足够的收益来弥补固定成本。较高的厂商死亡率减少了一个产业的进入者数量,这增加了事后利润率,也因此使得市场中较低生产率的厂商生存成为可能。2.3. 产品市场稳态均衡以每一阶段有不变的产业进入者数量和不变的正在生产的厂商数量为特征。因此,在稳态均衡中,进入并获得足够高生产率的厂商数量应该等于死亡的厂商数量:如上所标注的那样,在无成本贸易中,厂商在本土市场和出口市场收取同样的价格且所有的厂商出口。因此,产业价格指数在国与国之间相等:。单个厂商的均衡定价规则意味着对个别品种生产收取的价格与厂商生产率呈逆相关关系,而价格指数是由不同生产率公司收取价格的、权重是由事后生产力分布确定的加权平均价格。利用这一价格指数属性,我们可以把它们写成在本国生产的企业数量乘以有着加权平均生产率的本国企业收取的价格,再加上在外国生产的企业数量乘以有着加权平均生产率的外国企业收取的价格的函数形式:两国生产厂家的数量越大或者在两国拥有加权平均生产率的单个厂商收取的价格越低,产业的一般价格指数将越低。在均衡中,我们也要求在世界水平出清,也就是要求世界产品价值(在世界收入份额中)的单个产品份额等于单个产品在世界消费中的份额:2.4.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出清要求用在产品生产和进入的劳动力需求等于有国家禀赋决定的劳动力供给。这里S代表熟练劳动,L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应,上标p指在产品生产中使用的要素,上标e指在进入时使用的要素。2.5.一般均衡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在这一部分,我们以要素价格均等化(FPE)为特征来描述自由贸易均衡的条件。我们以对产品和要素均可流动的整个世界经济的一般均衡求解为开始,在说明这之前还存在一个世界要素禀赋对两国各自分配的集合,以便于只有产品流动的自由贸易均衡复制整个世界经济的资源分配。一般均衡是由九个变量反映的向量:每一部门的零利润生产率截止点、每一产业单个产品的价格、每一产业价格指数、总收益、两种要素的报酬。所有其他的外生变量可以由以上变量的函数表示。均衡向量有九个均衡条件决定:厂商定价规则(关于每一部门的等式4)、自由进入(等式13)、劳动力市场出清(关于两种要素的等式17)、由消费者和生产者最优化得来的均衡价格指数的价值(等式17)、产品市场出清(等式16).命题一:存在着一个唯一的一般均衡,它由向量表示。在自由贸易中,存在一个关于世界要素禀赋对两个国家各自分配的集合,从而唯一的自由贸易均衡以FPE为特征,且复制整体世界经济的资源分配。证明:查看附录23. 自由贸易均衡的可能性封闭经济条件下,在本国相对技能丰裕将导致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密集产品价格的相对价格较低。开放经济导致相对产品价格和相对要素报酬集中,从而使得相对熟练劳动工资在熟练劳动丰裕的本国上升,而在劳动丰裕的外国下降。在本国熟练劳动密集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引起资源朝向熟练劳动密集部门的再分配,因为每一个国家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关于H-O模型的四种理论(罗伯津斯基、赫克歇尔-俄林、斯托尔帕-萨缪尔森、FPE)保持不变,仅仅是把垄断竞争、企业异质性、规模报酬递增放在考虑之中做细微的修改。FPE要求国家禀赋足够类似以至于它们熟练劳动和不熟练劳动的相对禀赋介于两部门一般均衡的要素密集度之间(萨缪尔森,1949;迪克西特和罗曼,1980)。命题二:从封闭经济到开港经济的变化不会使稳态零利润生产率截止点和平均产业生产率()发生变化。证明:查看附录这个结论的直觉源自于这样一个事实,自由贸易下所有生产率的厂商出口并且受贸易开放的系统性影响。因为经济是开放的,所有的企业无论他们的生产率如何由于激烈的出口竞争都面对着在出口市场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在本国市场需求的减少。每一个产业生产厂商Mi 随着国家专业化程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每一生产率水平的生产厂商数量会有变化,但是零利润生产率截止点和事后生产率分配不会发生变化。这个结果为我们关于有代价贸易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准,而在有代价贸易中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的非对称效应依赖于是否他们的生产率足够高以出口。4.有成本的贸易我们对贸易完全零成本的假设,显然,是不现实的 See, in particular, Hummels (2001) and Anderson and van Wincoop (2004).。另外,最近的实证研究证据强调了固定出口成本的重要性,包括获取国外市场信息的成本,开发适当的市场战略,以及建立分销网络的成本。 See, for example, Roberts and Tybout (1997) and Bernard and Jensen (2004).在这一部分,我们介绍MELITZ模型中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这里基本建立在和零成本时相同的情况下。然而,为将产品出口到某个特定市场,厂商必定要承担一个固定出口成本,该厂商在生产时将会同时消耗同一要素密集度的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同时,厂商还可能面临标准冰山成本形式的可变贸易成本,这意味着要使1单位的产品到达产业i就需要出口i 1单位的商品。这些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意味着,依据各自的生产率,有的厂商可能选择在均衡状态时不出口。我们将展示这些贸易成本是如何和比较优势原理共同作用来影响决定厂商间,产业间,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要素密集度和要素禀赋,传统认为是决定资源在产业间重新分配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在产业内资源从较低效率厂商向较高效率厂商转变的再分配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41消费和生产利润最大化意味着均衡价格要是边际成本的不变上加价,同时出口价格要是由贸易成本决定的国内价格的不变乘数。 In the analysis below, we write out expressions for home explicitly; those for foreign are analogous.鉴于公司的定价规则,出口市场的均衡收益和国内市场成比例。然而,两者价格的不同说明现在出口市场的收益依据于可变贸易成本。此外,两个国家间价格指数现在各不相同是由于大多数厂商在行业中的生产企业数量的变化,在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的公司收取不同的价格(由于不同的贸易成本),以及出口商和非出口商的存在(由于固定和可变成本)。因此,相对价格指数可以看做是出口市场中有关相对收益的行列式:(19)式显示了在出口和国内市场的收益间的差异在各国家和产业间是不同的。这在以下决定贸易自由化如何提高进入一个产业的预期价值起到关键作用。国内厂商的总收益为: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和固定生产成本导致没有一个厂商能只进行出口而不在国内市场生产。因此,我们可以将厂商的利润分解为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 2部分,这里我们将整个固定生产成本平摊到国内利润,并将固定出口成本平摊到国外利润 This is a convenient accounting device that simplifies the exposition. Rather than comparing revenue fromexporting with the fixed cost of exporting, we could equivalently compare the sum of domestic and export revenues withthe sum of fixed production and exporting costs在此,出口的固定成本同时要求技术性的和非技术性的劳动力, We assume that fixed export costs uses domestic factors of produc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resourcesmust be set aside to acquire information about and to enter foreign markets. One could also introduce a component of fixed export costs that uses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the foreign market. However, this would introduc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to the model and distract from our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heterogeneous firms,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See Helpman et al. (2004) for an analysis of FDI in a single-factor model of heterogeneous firms.为国内市场生产的厂商也会出口,如果 ,厂商总利润为:4.2 生产和出口的决策在厂商支付了进入行业的沉没成本后,他们描述他们的生产率,来自分销,g().现在这里有两个边际生产率,花费贸易中零利润生产率边界, ,在此之上,厂商为国内市场生产.还有花费贸易中出口生产率边界, ,在这条边界之上,厂商同时为国内和国外市场生产:结合以上两个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连接零利润生产率边界的厂商和出口生产率边界的厂商的收益方程。第二个方程来自同一市场中拥有不同生产率的厂商收益间的关系,同时来自出口和国内市场收益间的关系,方程(19)。以上两个方程联立可得到一个关于两种生产率的均衡关系:当出口固定成本,和生产固定成本有很大关联时,出口生产率边界和零利润生产率边界有很高关联。在这种情况下,被要求抵消出口固定成本的收益和被要求抵消固定生产成本的收益有很大关联,这意味着,只有具有高生产率的厂商才会发现在同时经营两个市场时会有利可图。出口生产率边界同样也会因为国内价格指数和国外价格指数,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间有很高关联而与零利润生产率边界有很大关联。同样,只有高生产率的厂商能在相对狭小和竞争激烈的国外市场得到足够的收益来弥补固定出口成本。最终,越高的可变贸易成本通过在出口市场提升价格和降低收益,导致出口生产率边界相对零利润边界更加的高。为使存在进入市场的选择,即,只有生产最具效率的厂商才出口。由于实证研究强烈支持选择进入出口市场并且国内市场均衡是最有趣的,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关注参数值在国家k和行业i间的情况 For empirical evidence on selection into export markets, see Bernard and Jensen (1995, 1999, 2004), Robertsand Tybout (1997), and Clerides et al. (1998).厂商决策涉及到国内和国外市场生产的在表1中被概括总结出来。每一时期进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一个指数,描述一个充分低的生产率水平,使得厂商无法弥补固定生产成本以至于退出行业;另一个指数:,描述一个适中的生产率水平,指的是厂商可以弥补固定生产成本并保证国内市场但不足以出口;而另一个指数:,描述一个足够高的生产率水平使得厂商可以供应国内和国外市场。事前预期可以成功进入的概率是,事前预期成功进入的出口条件是4.3 自由进入在两种商品生产的均衡情况,我们再次要求预期进入价值,来平衡每个行业的进入沉没成本。预期进入价值现在分作两部分:预期成功进入的概率使得预期国内市场的收益加倍,直到厂商死亡,同时,预期成功进入的概率使出口概率加倍,也使出口市场预期获益加倍,直到厂商死亡:在这里,每个市场的平均收益通过加权平均生产率和厂商的利润相等,。有些低效率的厂商不出口,导致出口市场的加权平均生产率高于国内市场的。加权平均生产率是通过方程(12)定义的,国内市场的相关边界是零利润生产率,出口市场的相关边界是出口生产率,。根据自由贸易的相同原理,我们可以写出自由进入条件,它就相当于两个生产率边界的函数,以及模型参数:花费贸易情况下的预期进入价值和自给自足情况加上从供给出口市场导出的预期利润的第二阶段反应相等。出口生产率,越接近零利润生产率边界,第二阶段越大,并且考虑花费贸易的预期进入的价值的提高越大。在均衡时,和和方程(24)有关。可以在国内市场生存的生产率最低的厂商和可以在出口市场生存的生产率最低的厂商间的差距取决于行业价格指数和国家规模以及各种国家和行业间系统的的方面。4.4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再次,在稳态情况下,进入行业并有足够高的生产率的厂商的数量可以和死亡的厂商数量平衡。利用均衡定价规则,行业价格指数可以写作:总的来说,行业价格指数在不同国家会有不同是因为国内和国外厂商数量,不同的国内和出口价格(可变贸易成本用表示),还有不同的出口厂商比例(固定和可变贸易成本反映在)。在均衡状态,我们同样要求,对每个行业和国家,国内和国外在国内的总消费量和国内产品均等(总行业收益,)在这里,在自由进入行业的前提下,总行业收益和总劳动力支付相等,。方程(29)被要求对所有国家和行业有效,并说明商品市场在世界水平出清。4.5花费贸易均衡花费贸易的均衡和国内外13个变量有关:所有的内生变量都可以用以上变量表示,所有的均衡矢量都可以有如下均衡条件定义:厂商的定价规则(方程(18)分别对于每个产业和国内以及出口市场),自由进入(方程(27)对每一部分),两个生产率边界的关系(方程(24)对每一部分),劳动力市场出清(方程(17)对于两种要素),均衡价格指数的值由消费者和生产者最优说明(方程(28)对每一个部分),以及一个国家的varieties的世界消费和他们的生产均等(方程(29)对每个部分)。论点3.这里有一个唯一的花费贸易均衡和成对的均衡矢量相关,5.有成本贸易的均衡的可能性多种要素,多个国家,国家非对称性,企业异质性和贸易成本联合起来意味着模型不再有若干关键内生变量的封闭解。然而,我们可以从一个国家经济由封闭到开放所产生的影响中得出一些分析性的结论。我们从发展这些分析性的结论开始。在第6部分中,我们较多的求解模型,阐明模型中特定的参数的分析性结论,追踪那些没有封闭形式解的内生变量的演变。5.1 生产率和出口结论4.有成本贸易的开放提高了稳态的国内零利润生产率边界和平均生产率。(a)其它都相等,在国家的比较优势产业,均衡的零利润生产率边界和平均产业生产率会提高得更多:(b)其它都相等,在国家的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生产率边界会更接近零利润生产率边界。 详见附录当贸易是有成本的,只有一小部分企业会因有利可图而进行出口,结果,贸易对出口和不出口的企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封闭经济转为有成本的贸易,那些具有更高生产率的出口企业的事后利润会更高。因为生产率极有可能会提高到足以进行出口,这样会提高各个产业对进入贸易的预期价值。这会产生更多的进入,使得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增多。从而产业竞争会变得更为激烈,那些因生产率较低而只能服务国内市场的企业利润会减少。结果,那些国内生产水平较低的企业无法获得足以补偿固定生产成本的收入,便慢慢地退出产业,零利润生产率边界和平均产业生产率都会提高。在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中,来自国外市场的利润会相对地大于国内市场的利润。因而,随着贸易的开放,相对优势的产业中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利润会增加,结果,相对优势产业中对进入产业的预期价值会提高得更多。从而会使得更多的企业进入,使得相对优势产业的零利润生产率边界和平均产业生产率提高更多。最后,因为相对优势产业进行出口贸易很具有吸引力,使得出口生产率更接近零利润生产率边界,如图2所示:从劳动市场的一般均衡,我们也可以得到在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大量的低生产率企业会逐步地退出行业,平均生产率也会逐步提高,进行有成本的贸易,会使得出口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要素的价格上升,从而减少非出口企业的既得利润。而零利润生产率边界的提高促使大量企业退出该行业。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对劳动需求的增加会大于具有相对劣势的产业,会使得丰裕要素的价格提高,而丰裕要素价格的提高使得只供给国内市场的企业的事后利润会大大地降低。结果,相对优势产业的零利润生产率边界和平均产业生产率会提高较多,而在自由贸易下,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所有具有不同生产率水平的企业都将得到由于进入国外市场需求增加而带来的利润。为了说明这个结论,区分这个行业退出企业的总量和退出和生存企业的相对生产率。伴随着逐步进入有成本的贸易,有大量相对劣势的行业会退出,因为行业内企业的数量Mi不断减少,经济最终会依据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在具有相对劣势产业中,企业数量的减少反映于被观察到的具有各种生产率的企业数量的减少,在进入和退出的过程中,对生产率的选择在相对优势的产业中会更加激烈。因为会有更多的进出口贸易的机会,在相对优势行业中,低生产率的企业在贸易自由化中很难生存。5.2 异质性和同质性企业模型平均产业生产率会不断地内生化增长,只有小部分企业会出口,在我们这个异质性企业模型和HK的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同质性企业模型中,相对优势企业和相对劣势企业对开展有成本贸易的反应会不同,这很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自身,也是因为下面分析中他们的一般均衡。我们所要讨论的同质性企业模型可以看作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模式:所有企业都具有相同不变的生产率价值,并等同于加权平均生产率,而进入的沉没成本不断被固定生产成本所吸收。在封闭经济中,将同质性企业模型的生产率相等于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加权平均生产率。这两种模型会产生同样的封闭均衡价值,如价格指数、生产、要素回报和要素分配。这两种模型的真正不同会发生在当封闭经济逐步走向有成本的贸易。在同质性企业模型中,生产率是一个普遍的参数,并不随着贸易开放而改变。不管是所有企业都出口还是没有企业出口都依赖于贸易的不变和可变成本的价值。而在我们的模型中,贸易开放会导致零利润生产率边界和平均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在我们模型的内部均衡中,我们可以选择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进行出口而较低生产率的就只供给国内市场。并且,这些不同会发生在模型的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中,在相对优势的行业中,平均产业生产率和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会更高。5.3 企业规模和数量命题5.有成本贸易的开展,会提高各产业企业的平均产出,而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会提得最多 就像在Melitz(2003)的单一部门模型中,有成本贸易会对均衡产出产生两种影响。伴随着有成本贸易而来的大量厂商的进入,会加剧国内产品市场的竞争,从而减少国内市场的均衡产出。同时,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会使得那些具有足够高生产率的企业为国外市场生产额外的产出。不同于Melitz(2003),产业间不同的要素密集度和国家间不同的要素禀赋会在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和国家中产生系统化不同的这些影响。企业平均产出的变化依赖于对国内市场较低产出和对国外市场较高产出的预期价值。因为有成本贸易提高了零利润生产边界线,这会降低生产率足够高而维持生产的可能性。在均衡中,进入的预期价值必须要等同于不变的进入成本。所以依赖于生产的平均利润必须要提高,这种平均利润的提高显示了平均企业产出的提高。这里前一个式子表示国内市场的预期产出,后一个式子表示国外市场的预期产出。 因为具有相对优势产业的零利润生产边界线会上升更多,相对优势产业的平均企业产出也会增加更多,这又是另一个与同质性企业模型相矛盾的地方。在同质性企业模型中,有成本贸易企业平均产出只会由生产力参数、固定的生产成本、固定的出口成本和替代弹性决定。国内生产商品种类的均衡数量会等于总和的产业收入比上平均企业收入: 在这里平均企业收入由各种类的平均价格和平均产出决定,而总的产业收入由要素价格和劳动力在两个部门的均衡分配决定。其他的也一样,与同质性企业模型相比较,在我们的模型中,伴随着有成本贸易的开展,平均生产力和平均企业产出的提高会使得本国生产种类的均衡数量减少得更多。5.4福利和收入分配命题6.有成本贸易的开放通过诱导内源性李嘉图在行业水平呈正相关的赫克歇尔俄林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的生产率差异,放大了事前跨国家的比较优势的差异。 尽管参数在国家间是同一的,伴随着有成本贸易,在相对优势产业对高生产率企业的选择会更加紧张、激烈,这又会使得产业水平的内生化李嘉图技术的差异性在部门间变得非中立。有成本贸易的开展,会使得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的平均生产率相对于具有相对劣势产业的生产率而得到提高,因而会增加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的相对优势。 我们可以从对两个产业和国家的相对生产率的观测而得出这个重大的影响,就是以下这个比率:国家的具有相对优势产业的平均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会拉大各个国家的生产的相对机会成本的差距,这是我们可以从贸易中得到的又一个福利途径。命题7.有成本贸易的开展会对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真实收入产生4种影响(a) 丰裕要素的相对名义收入会提高,稀缺要素的相对名义收入会下降。(b )平均产业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各产业的平均各种类价格,也会减少消费者的价格指数。(c) 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会减少国内生产种类的均衡数量,从而会提高消费者的价格指数。(d) 进口国外产品的机会会减少消费者的价格指数。有成本贸易的开展,会增加对国家的具有相对优势产品的相对需求。因为相对优势产品密集使用丰裕要素,从而随着相对优势产品生产的不断扩大,对国家的丰裕要素的需求会不断增加。结果是丰裕要素的相对收入如Stolper-Samuelson中那样得到提高。与同质性企业模型中的相对优势作比较,要素的相对收入变化的重要性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在我们的模型中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在内部出现了平均产业生产率的不同,这也会影响产业间要素重新分配的规模。要素的真实收入等于要素的名义收入比上消费者的价格指数。由两个部门的价格指数决定:对Stolper-Samuelson理论中有关要素收入变化进行补充。有成本贸易的开展对福利和收入分配会产生其他三种影响。第一种影响在赫克歇尔俄林和H-K模型中都未提到,因为有成本贸易使得产业的平均生产率提高,各部门的平均生产率提高,会降低各商品种类的平均价格和各商品的价格指数。其他两种福利影响会在大量商品进入消费阶段产生。在H-K模型中,有成本贸易使得本国消费者可以消费外国商品,虽然对国外市场有选择性,只有一小部分的外国商品可以进行出口。这种产品种类的增加会降低消费者的价格指数从而提高真实收入。在我们的模型中却有一个额外的考虑:较高的企业平均生产率会增加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并减少国内的生产种类,但对可以进行消费的总的商品种类数量的净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从多样化和生产效应中所得到的净福利收入比要素名义收入的变化要大得多的话,则有成本的贸易就有可能会提高稀缺要素的真实收入。这个结论是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所对立的,H-O模型中稀缺要素的真实收入是下降的。当两个国家具有相似的要素禀赋时,则要素的名义收入只会发生较小的改变,进而增加了稀缺要素的真实收入增加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即使稀缺要素的真实收入下降了,它也会比在H-O模型中下降的少。5.5就业创造和就业损失命题8(a) 有成本贸易的开展,使得相对优势的产业产生净就业创造,而相对劣势的产业会产生净就业损失。(b) 有成本贸易的开展,在各产业都会同时产生总就业创造和总就业损失,因此总就业变化会超过净就业变化,各产业都会经历过多的就业重分配。 我们的具有相对优势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与标准的H-O模型具有相同的关于净就业创造和净就业损失的一般模型。有成本贸易使得相对优势产业产生净就业创造,相对劣势产业产生净就业损失。净就业创造和损失的规模会因平均产业生产率的内生变化而不同,净就业创造和损失会形成产业间要素重新分配的程度和规模。在我们的模型中,总的和净的就业创造、损失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区别,这在H-O模型中是没有的。在各产业中,高生产率企业会产生总就业创造,从而不断扩张、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较弱的企业会产生总就业损失从而只服务于国内市场。所以,即使在相同的部门,企业获益相同,一些企业还是会在贸易成本下降的情况之下蒙受损失。5.6企业的稳态创造性破坏命题9:随着有成本贸易的开放,在比较优势产业会比比较劣势产业产生更多的稳态创造性破坏的增长。在我们的模型中,有成本的贸易均衡现实了稳态的创造性破坏,但是这会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国家中产生系统化的不同。每一时期,都会有大量现存企业有灭亡,同时会有很多新进入者,其中的新进入者因为有足够高的生产率进行生产而进入行业,的企业退出。在稳态的均衡中,成功进入者的数量应该等于灭亡企业的数量,所以行业中的企业数量保持不变。稳态的创造性破坏比率会比稳态的企业失败的可能性相对应,这又会等同于退出和灭亡企业的数量:零利润生产率临界值越高,则企业因生产率低于零利润生产率临界值而退出的可能性越高,因而企业失败的可能性也越高。因为有成本贸易的开展,使得比较优势产业的零利润生产率临界值上升较多,因而比较优势产业的创造性破坏的稳态率也会上升较多。5.7国际贸易命题十:在有固定和可变贸易成本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和HK模型中,随着平均产业生产率和选择进入国外市场的内生化增长,两个模型会有系统性的不同。在我们的模型中,贸易量与HK同质性企业的贸易量不同,这里有几种不同的解释:第一,在我们的框架中,只有小部分产品会出口,而同质性企业模型中,一旦有贸易发生,则所有的产品都会出口。因为消费者有多样性偏好,则异质性企业模型的贸易就会相对减少。第二,有成本的贸易的开展,使得异质性企业平均生产率提高,而平均产品价格下降。当国内生产的产品种类不变时,这便会增加贸易量。然而,平均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也会使得企业平均产出增加,这又减少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种类,最终减少贸易量。第三,在我们的模型中,只有具有最高生产率的企业才会出口。所以,出口产品的平均生产率会高于国内市场产品的平均生产率。这种选择效应会相对减少产品的平均FOB价格(与国内市场的平均产品价格相比较)从而可以增加贸易量。最后,在这两个模型的有成本贸易的均衡中,总收入、价格指数和要素报酬都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会解决这个模型,并分析这种贸易量变化的效应。命题11:贸易的净要素含量与H-O-V模型中预测的情况不同。(a) 贸易成本(b) 进入国外市场的选择(c) 比较优势的重要性(d) 非FPE对从基于经典假设的HOV模型中预测到的与我们在贸易中世纪观测到的净要素含量,经验性文献关于他们的分析是不同的(如Bowen et al.,1987)。文献中现在都非常强调贸易成本,非FPE的重要性,产业间的非中性技术的不同解释了为什么观测到的贸易中的经要素含量比HOV模型中预测到的要小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丽江市永胜县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农发行延安市延长县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金融衍生品市场2025年创新风险管理工具与风险管理实践报告
- 农发行许昌市魏都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夜雨寄北秋词课件
- 农发行白山市江源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报告
- 平江二中课件表
- 2025年湖南职高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良善通关题库及答案
- 2025江西上饶市属国有企业第一批次招聘10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7713.4-2025信息与文献编写规则第4部分:数据论文
- 2025关于上海市的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高、中级)练习题及答案
- 土地出让课件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一)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江西中寰投资集团下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弱电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储能应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移动初级解决方案经理认证理论考试指导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