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3.doc_第1页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3.doc_第2页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3.doc_第3页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3.doc_第4页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3.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通过下列哪项可完成肾脏的泌尿功能? A肾小体和肾小管的活动B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活动C肾小体、集合管和输尿管的活动D肾单位和输尿管的活动E以上全不是2.当肾动脉压由120mmHg(16kpa)上升到150mmHg(20kpa)时,肾血流量的变化是: 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少C无明显改变D先增加后减少E先减少后增加 3.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A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E神经体液调节4.肾脏球旁细胞的生理功能是: A分泌血管紧张素B分泌肾素C分泌醛固酮D分泌前列腺素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E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 6.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率为:A100mlminB125mlminC150mlminD200miminE175mlmin7.对肾小球滤过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C基膜层D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E以上都不是 8. 超滤液中葡萄糖含量: A高于血浆B低于血浆C与血浆相同D与小管液相同E与终尿相同9.关于滤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越高,滤过段越长 B肾小球毛细血管入球端血压远高于出球端血压C肾小囊内压有可能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全段都有滤过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不可能为负值10.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入球小动脉血压B出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全身动脉血压E肾动脉血压 11.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的因素是: A全身动脉血压升高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囊内静水压升高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12.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B肾交感神经兴奋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注射血管升压素13.肾炎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血浆蛋白浓度升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囊内压降低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滤过膜的带负电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14.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 A注射血管升压素B注射大剂量高渗葡萄糖液C注射去甲肾上腺素D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E注射甘露醇 15.一般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率主要取决于: A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B滤过面积的改变 C囊内压的改变 D滤过膜的通透性 E肾血浆流量的改变16.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般只发生在入球端毛细血管段的主要原因是: A出球端毛细血管血压过低B囊内压逐渐升高C毛细血管内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D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E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17.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18.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血浆蛋白减少 C肾小球的血浆流量增加 D近端小管重吸收量增加 E肾小囊内压降低 19.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囊内压升高C. 血压降至90mmHgD. 滤过膜通透性增大E. 有效滤过面积减少 20.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囊内压升高C滤过膜的通透性降低D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小E肾血流量减少二、问答题 1.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2.试述肾小管泌H +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A 4.C 43.B 5.B 6.B 46.A 7.B 48.C8.C 9.E 10.C 11.C 12.C 13.E 14.C 15.E 16.E 17.B18.A 19.C 20.D二、问答题 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1)肾小球的滤过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囊腔形成超滤液。(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某些成分又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中。(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小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小管液经过上述过程后形成的尿液称为终尿。 2.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与H+的分泌相耦联。由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