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改革发展历程.doc_第1页
浙江省农村改革发展历程.doc_第2页
浙江省农村改革发展历程.doc_第3页
浙江省农村改革发展历程.doc_第4页
浙江省农村改革发展历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农村改革发展历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1921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的呐喊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回首过去,推翻三座大山、创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摆脱水深火热、中国从此在联合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农村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掀开了农村的神秘面纱,“农村”的发展直接说明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新农村的提出,推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 回顾过去“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正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对于生活在吃大锅饭的年代的农村的人来说意义不同寻常。就这样,浙江省长兴县长城公社的狄家斗大队队长徐预群率先将36亩油菜田悄悄分给村民,揭开了浙江农村改革的序幕。而自1978年起,我省便开始着力于农村建设。根据党的政策和领导,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以扩大和保障农民物质权益与民主权利为核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着力解放农民、全面放活农民生产自主权;着力发展农民、不断扩大农民民主管理权;我省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反应。一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在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农户签下生死状,实行大包干,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农民。随即,我省实施各种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独立生产劳动自主权,并形成“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分配机制,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如何生产、如何受益”问题,将农民从“统一参加劳动、按工分分配”的大锅饭中解放出来。随着该制度在我省内的普及,农民们的生活渐渐有了保证。如果没有共产党为我们农民做出努力做出贡献,可想而知,现在的我们不会这么丰衣食足。二改革统购统销计划体制。农产品市场化购销体制初步确立,打破了政府计划收购、计划调拨、计划供应的局面,有效解除了农民“生产什么、为谁生产”政策性束缚,农民有了充分地生产经营自主选择权。农民在效益增长的驱动下,发展多种经营,从而也推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共产党明智地做出此项决定,才使我国市场经济从此活跃起来,直至今天我们的市场体系愈加完善,经济水平明显改善,有了一个伟大的飞跃。三改革人口居住迁移制度。放宽农民进城务工落户条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完成了由完全禁止向逐步放松、基本放开的政策转变,初步取消了农民“在哪生产,在哪居住”的城乡隔离束缚,农民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和进城办厂,农民有了较为自由的生产居住自主选择权。而我们应该很明白,人口流动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党颁布这一政策,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足,也推动全国各地商品贸易的活跃和发展。为什么我们能改革成功呢?首先,我认为是离不开咱们农民勇敢拼搏的精神还有热情、积极性。如果一个个都不愿意配合、不愿意改革,只想着安于困境自生自灭。那如今咱们的农村又是个怎样个景象呢。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才使得我们中国能够几十年内迅速崛起。其次,我认为是离不开咱们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省积极响应改革发展。党在看到了当时我国的国情后,做下决定: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如果学习模仿美国的政策,在我国是行不通的,最终会以失败告终。从而做出了这样一个明智而又具创新意义的决定。所以,我们党实施的方针政策才会如此顺利如此有效。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革发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啊。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我们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久更长的时间。(二)快速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浙江省的农村迅速发展,过去城里人都看不起农村人,而现在每个农村都因为自己是农村人而感到自豪,他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更有许多城里人纷纷涌向农村。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农村的书记,领导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农村得到迅速发展。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农村发展较快的例子吧。1. AAAA级风景旅游区-奉化滕头村滕头村是浙东沿海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位于甬临公路江口段的西侧,距离宁波30公里,全村现有农户311户,村民791人。1965年之前的滕头有民谣云:“前后龙潭涂田畈,赶水不进泻水难,一场大雨水为患;冬天屯水鸭,蚂蝗象扁担,亩产不到两百三。”贫瘠土地上的滕头人吃饭都解决不了,是远近闻名的穷村。40多年后的今天,滕头村却成为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村。“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村庄”、“全国首批文明村”等50多项国家级以上的荣誉!一个小村庄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由贫困到小康,由小康到富裕、到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阶段性跨越,滕头村为什么能有如此巨变?人们不禁要问:何以取得这样的成果?村里人介绍说,这是村党委一班人强村富民的本领和全心全意为民谋福利的决心使然。据了解,滕头村党委有个“三先”原则:即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党委成员做到的,党委书记首先做到。还有“四不”:党员干部不多占股份,不领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这些规矩,他们说到并切实做到了。除此以外,过硬的党组织和有声有色的基层民主相得益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村民广泛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把农村“四项制度”落到实处。同时他们还推进了以法治村建设。自滕头村综治工作中心揭牌成立后,加强了基层综合治理和防控基础工作力度,完善了综合治理工作运行、社会纠纷矛盾调处、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机制。这些措施使村子走上了以法治村的正确轨道。滕头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从滕头村的发展变化,让人看到了今后更加美好的未来。2嘉兴的农民进入便利时代2005年即将过去,但对很多南湖区的农村居民来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柏油路、水泥路通村达组,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放心店”也在农村“遍地开花”。公交开进村喜煞种田人随着镇村公路的快速延伸,今年,南湖区开通了通达全区所有行政村的17条城乡公交线路,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全区建造农村公交站点176个,公交车真正开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出行。 有了“放心店”方便又实惠为了保证农村消费安全,去年10月,南湖区工商部门率先在新丰镇农村推出了11家“放心店”。目前,“放心店”在南湖区农村已发展到了50家。每家“放心店”都要严格执行由工商部门制定的进货验收备查制度、不合格商品下柜制度和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等商品准入制度;建立统一格式的进货台账,严把进货质量关;所有出售的商品都要贴上绿色的“放心店”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三)展望未来浙江省按照党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近年来的实践,紧紧围绕中央“二十字”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做到用“规划先行、特色先抓、环境先治、设施先建、试点先帮”等“五个先”的思路,加快建设具有开化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规划先行把统筹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龙头工程。新农村建设应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中长期和近期的目标、任务、重点,按照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制定规划,既充分考虑整个县域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社会、自然、文化等现状,又充分体现农村的特色,尊重农村习俗和农民生活习惯,还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新农村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生活舒适的目标。 2、特色先抓把营造特色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新农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尊重各村选择符合本村实际的模式,建设适应农民需要的特色新农村。积极引导各村树立“特色兴村”的理念,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文化、特色村庄。尤其把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放在重中之重,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从各村现实条件和发展优势出发,真正做到放手让农村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使房屋式样、格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努力形成不同风格、富有特色的新农村。 3、环境先治把改善环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保持村庄环境洁净和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采取环境先治的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的软硬环境,保持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一方面,大力改善“硬环境”。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实施,开展以“四改”(改路、改水、改厕、改赤膊墙)、“三清”(清垃圾、清河道、清路障)和“二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逐步实现村内道路硬化、饮用水安全达标、环境卫生整洁,让各个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重视优化“软环境”,营造文明的村风和朴实的民风。结合生态村、文明村、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把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要内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居)”创建活动,打击各种丑恶现象,共建平安和谐乡村。 4、设施先建把完善设施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完善农村最基本的设施条件入手,按照城乡一体的布局,着力推进路网、电网、通讯信息网、教育和文体娱乐设施网、以农村饮用水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项目等为重点的水网、以农村放心店工程为重点的商贸流通网、以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为重点的环卫设施网等“七网”联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快下山脱贫小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对一些公用设施项目,能走向市场的尽量通过招商引资和社会力量来建设,同时不断包装项目向上争取,用足用好省市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先期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从而调动农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 5、试点先帮把抓点做样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正确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还要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建好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选择若干个经济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条件比较成熟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庄先行一步,规划建成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做到规划一批、试点一批、建设一批、巩固一批。在试点中,使每个新农村建设确立“七个一”的目标,即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设规划、一个明确的特色产业、一个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一个社区卫生服务场所、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一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让新农村建设学有榜样、目标明确。同时,整合部门的力量和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县领导、部门、乡镇层层帮扶制度和县、乡镇、村三级抓示范的制度,调动各级抓点做样的积极性,从而扎实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