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 渔父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 渔父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 渔父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 渔父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 渔父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5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渔父()江潭() 憔悴() 枯槁() 三闾大夫() 凝滞() 淈其泥() 餔其糟() 歠其醨() 鼓枻()莞尔而笑() 洗濯()3词语释义(1)枯槁:_(2)憔悴:_(3)凝滞:_(4)高举:_(5)推移:_(6)振衣:_(7)察察:_4名句填空(1)屈原既放,_,行吟泽畔,_ ,_。(2)_,_,是以见放。(3)世人皆浊,_?众人皆醉,_?(4)吾闻之,_,新浴者必振衣。_,受物之汶汶者乎?(5)_,_;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整体感知1实词(1)通假字渔父通_, _(2)古今异义颜色憔悴古义:_今义:_形容枯槁古义:_今义:_圣人不凝滞于物古义:_今义:_何故深思高举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振举故(4)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的词,并解释。安能以皓皓之白:_乃歌曰:_鼓枻而去:_2虚词(1)而(2)为3文言句式指出文言句式的类型。(1)行吟泽畔_(2)不复与言_(3)是以见放_4翻译下列句子(1)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译文:_(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译文:_(3)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译文:_二、深层探究5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6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他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7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偷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认识。8.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谈谈这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三、技法迁移巧用对比,鲜明表达文本回顾本文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主要通过渔父和屈原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除了语言描写外,还写了屈原的行为、外貌,比如首段写屈原“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技法点拨对比手法是一种运用广泛、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技巧,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上的具体运用。它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记叙性的文章中,对比手法可以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渔父就很典型。还可以或含蓄或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例如鲁迅在祝福中三次描绘祥林嫂的肖像。第一次为: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第二次为: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次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一、二次肖像的对比,含蓄地告诉读者祥林嫂遭受生活的打击后精神已经有些麻木了。二、三次肖像的对比,则含蓄地告诉读者祥林嫂已经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变得麻木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议论性的文章中,由于对比是将两种相反的情况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说明事物的本质,以此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因此使用对比手法可以使观点更鲜明,说理更透彻。说理中的比较,包含着纵比和横比。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状况加以比较,以揭示事物在发展中的异同点,从中可以看出事物有着怎样的发展变化。横比,是把不同地方的同一类事物的状况加以比较,以揭示事物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差异。比中出理,有的是对立的一对事物,也可以是对立的多对事物。视内容,有的用“一对”,事理就讲清了;有的则必须多方面进行对比,事理才能讲清。总之,不管何种文体,对比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表达技巧,我们应当牢牢掌握,恰当使用。 技法运用请以“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为话题,联系种种观点,采用对比手法,写一篇短文。_答案解析基础梳理5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6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和屈原相对比,起到衬托屈原伟大人格的作用。7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司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8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形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言。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只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