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1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2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3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4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基限时练(十五)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 b洋务派c维新派 d义和团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民主民权之说是资产阶级的主张,c项符合题意。答案c2康有为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之法,给光绪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的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经典解释西方政治学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移花接木”和“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可知康有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答案b3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康有为旨在告诉光绪帝,如果不变法会酿成人民起义的严重后果。从材料的后半部分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要用意,即让光绪帝从法国大革命中吸取教训,坚定变法的决心,b项正确。答案b4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a君主立宪政体 b开明君主政体c民主共和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皇上为元首”“三权分立”可知是要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答案a5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措施搁置起来,主要是()a为了减少变法阻力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不触及政治体制改革解析b项不符合史实,c项只是维新派的借口而已,d项错误,实际上已触及了政治体制改革。答案a6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社会本质问题是()a倡导女权运动 b生活全盘西化c革除生活陋习 d工业文明冲击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材料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习惯的变革,推动变革的原因是工业文明的影响。答案d7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解析从材料看,这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认为中国政教风俗优于他国,所以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答案a8动摇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的文章是()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 d仁学解析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答案a9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道:“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此处“皇帝的方向”是指()a顺应民情,实行政体改革b加强中央集权,同光中兴c救亡图存,变法图强d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帝发布的法令中没有涉及到政体变革,光绪帝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d两项;结合当时民族危机加重的背景可知,b项错误,c项正确。答案c10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a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b维新派脱离广大群众c帝国主义破坏d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注意题干要求是客观原因。a、b两项属于主观原因;c项不符合史实;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是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d项正确。答案d11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维新志士的宣传和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为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c12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积极配合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a bc d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相似”历史事件的不同结果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题干强调从“中日两国内部条件”中找原因,易理解,而难度较大。中国的地主阶级是不固定的,因为土地可买卖且地主阶级大多无爵位,可增减,科举制使官员不断补充;而日本的“幕藩体制”中“士”这一阶级是不可调的,体制僵化。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河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自台事后(割让台湾),天下皆知朝廷亡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令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励众志。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其群僚言事,咸许自达,不得由堂官代递,以致阻挠。其有称旨者,召见察问,量才擢用,则下情咸通,群才辐辏矣。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皇上每日亲临商榷,何者宜增,何者宜改,何者当存,何者当删,损益庶政,重定章程,然后敷布施行,乃不谬紊。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据以上材料,指出康有为提出上述变法思想的历史背景。(2)据以上材料概括康有为变法主张的目的和内容,并作简要评价。解析回答第(1)问时可从材料一中概括出民族危机严重,从材料二中得出阶级矛盾尖锐。回答第(2)问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目的,内容可以从材料中归纳,致于评价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答案(1)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2)目的: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抵制日渐兴起的国内反抗,维护清朝统治。主要内容:在皇帝支持下进行变法,采取三大举措:一是大集群臣,诏定国是;二是设上书处,许天下士民上书;三是设制度局,重定章程。评价: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性;主张变革社会,具有进步性,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软弱性。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五虽系一介武夫,却颇有军事家的雄才大略。王五曾提出一个颇有见地的军政计划。王五说:“出了居庸关,乃东北千里大地,大山连绵,森林茂密;还有一片辽阔的土地,水草丰盛,人烟稀少。我打算买下一批骆驼牛马,在那里放牧,再召集游民,发展农牧经营,建立一个塞外王国。我奉你为主。也可以利用这些经营资助你的朋友,继续干你的事业。”谭嗣同吴铁樵传材料二光绪戊戌政变,浏阳谭嗣同所从学剑术侠客大刀王五名正谊,愿挟以出亡。嗣同,湖北巡抚继洵子,惧罪连其父,方代父作责子书,为父解脱。书未就,不从王五请。迨书就,而捕者已至,书被抄。嗣同遇害,继洵未获谴。嗣同天才轶荡,为六君子中魁杰,未留身以有待,惜哉!陈叔通谭嗣同就义轶闻材料三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近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柏岩文存请回答:(1)材料一中王五说“我奉你为主”、“利用这些经营资助你的朋友,继续干你的事业”,这儿一连出现的三个“你”指的是谁?“你的朋友”又是指哪些人?“你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2)材料三中的“行者”指的是什么人?“圣主”又指何人?说说你的判断理由。(3)说起谭嗣同喋血菜市口,一般总是说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这么说当然没错,但事情又远非如此简单。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有关叙述,分析一下谭嗣同自愿赴死不愿逃跑的其他原因?解析回答第(1)问时,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你”指的是谭嗣同,由此可判断“你的朋友”和“你的事业”;回答第(2)问可结合戊戌政变来理解材料;回答第(3)问时要依据材料组织答案。答案(1)“你”指谭嗣同。“你的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