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培养低年段学生朗读的好习惯.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低年段学生朗读的好习惯.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低年段学生朗读的好习惯.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低年段学生朗读的好习惯.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低年段学生朗读的好习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低年段学生朗读的好习惯1-1明确意义 所谓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基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可以因势利导,结合童话、儿歌教学,指导儿童朗读。低年级重视朗读,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学习阅读的起步。一、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古语深刻阐明了读书与理解的密切关系。低年级课文中,童话、儿歌居多,而童话、儿歌意境美好,充满想象,语言形象生动,结构清晰,符合儿童天性,适合儿童语言和认知水平,以此为起点进行朗读指导,对培养儿童想象力、语言表现力和良好阅读习惯极为有利。而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以重要的声音因素,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夏夜多美一文中有几个角色:小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在指导朗读时,教师首先做了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想象当你急需别人帮助时,你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回答“着急”。当你主动去帮助别人时,你的语气又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热情”。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答案,然后让他们回到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非常高,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这样的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当然,分角色朗读只是众多朗读形式中的一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合理地、有重点地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感情。二、朗读有助于背诵积累低年级的教材中,课文形式往往短小生动,读起来节奏性强,有利于朗读。低年级的儿童尤其进入二年级是快速建立词汇的阶段,学生能根据上下文推测不熟悉词语的意思,理解文本基本内容,具备了积累丰富词汇的条件。二年级教材中,优美的语句、语段明显比一年级增多。朗读可将我们带入某种艺术境界,领略其中无限风光,获得无穷乐趣,引起感情共鸣,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的理解体会在层层加深,对课文进行背诵也就水到渠成。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是需要适当地记忆的。云房子是一片积累语言的好教材。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已经初步体味到课文语言的精当、优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有步骤地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背诵积累。比如,第二自让段的背诵指导,首先猪猪重点段落的重点词句以突破难点,每一种云房子的形状请一个学生背诵,然后出示“有的有的也有的”“有有”等关联词提示,学生在前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加上教师略微引导,当堂就能进行有感情地背诵。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功夫,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强调熟读而后背诵,背诵的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比起为了完成背诵作业看看书读一句,就掉过头去背一句的办法,不仅轻松省力,还有助于学生对于词句在理解之后的积累。三、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教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语调,先一字一顿地读,后充满感情地读,读后让学生分辨哪次读得好,学生高兴地说:“后面读得好听。”于是,全班小朋友学着老师的语调顺畅地朗读,学生边读边欣赏,对于课文中叠词的理解也同样采用对比的读法,使学生从语调中感到“弯弯的新月”“清凌凌的小河”之美,显然,这是单纯讲解语文知识不可能收到的效果,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朗读是形成语感不可或缺的手段。语感是一种语言文字的修养,它是在某种语言环境中长期养成的,它具有能使读者迅速敏锐地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特殊能力。语感是听说读写的墓础,掌握了一定的语感,就有了驾驭语言的能力。从孩子们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朗读课文的准备和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形式与内容兼美,有利于指导学生朗读,那不仅使他们更多识字、识词、识句,通过课文内容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获得教育,而且还能受到美的熏陶。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逐步培养他们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的转化。他们在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时更好地理解,感受课文中所指导的人与事物之美,感受语言文字表达之美,逐步培养他们的语感。综上所述,我们深刻地明白,朗读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提高语文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必须重视它,运用它,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运用的自己的朗读才能,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1-2澄清误区某校组织进行整班朗读比赛,在同一年级的各个班呈现出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班学生读书拖沓,有的班学生朗读时语速过快,有的班学生朗读时读得声嘶力竭,似乎这样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那么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朗读问题呢?儿童喜欢朗读,朗读那些情节、语言生动的课文更是有声有色。但是,有的老师不能对学生朗读提出合理要求,对学生朗读缺少科学知道,以为要求学生多读、大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词语的重音,结果读得学生口干舌燥,越读越没劲。语文课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这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在朗读指导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拖沓是低年级学生的朗读特点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低年级的孩子因为受到识字能力、识字量少的影响,朗读速度慢,拖沓,这是正常现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朗读中的拖沓现象都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有老师这样说:“低年级的学生嘛,能把课文连起来读就不错了,奶声奶气的,读得慢一点很正常,这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啊!”显然,这样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在读第一遍、第二遍是因为对字的不熟悉读得疙疙瘩瘩,速度较慢,但当他能把课文连起来读以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了。事实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要在老师指导的基础上的,如果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连读、合理地停顿、轻声字读得轻短,教会学生把课文读连贯的方法,并一以贯之地对学生提出不拖沓的要求,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完全有能力做到把课文读得有节奏感。反之,如果让这种拖沓成为低年级学生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到了中高年级的默读速度。二、朗读拿腔拿调儿童朗读课文时容易出现拿腔拿调的情况,一种是朗读过于夸张,特别是朗读关键词,语气特别重,整个朗读中似乎夹杂着一个个冲击波,形成特有的朗读腔调。另一种则是声音响,似乎声音越响越能表达感情。尤其是读到激动或兴奋时有时都是喊出来的。不少教师要求学生朗读就是“声音响亮地读”,优秀的朗读就是“发音规范响亮地读。确实,有感情地朗读需要学生在朗读时运用自己的语音语调来充分传达所要表达的感情,但是一味地喊显然不是朗读所需要的,对于文中关键词的表达有时需要以轻示重、以慢示重,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来正确地传递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如春笋一文中的最后一句“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低年级的学生能领悟到春笋拔节时的努力,但他们在朗读时往往会用一声高过一声来表达春笋的努力,到最后读“再向上”时有的学生已经不是读,而是在喊叫了。这时教师如果引导学生以慢示重,让学生用慢的语调来展示春笋的努力,既能让学生读得轻松,还能读出美感。三、朗读重“量”轻“质”朗读的“量”指的就是朗读材料、时间、次数的多少;所谓“质”是朗读材料的筛选以及在悉心指导下所达到的实际效果,比如是否通过读疏通了字词读音,掌握了课文的字面意思,理解了文字的内涵;是否能在读的练习中运用声音技巧把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等。语文学习需要多读,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多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增强表达能力。可是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读了”和“读得”多,而忽视了对朗读的“质”的追求,那么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要让学生多读,但切记让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挫伤他们读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注意“量”的同时,更要保证“质”的提升,以达到朗读的效果。四、忽视朗读评价能力的培养 朗读评价能力指的是评价怎样的朗读才符合规范的能力。具有朗读能力的学生离开教师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可以说朗读评价能力和朗读能力是一对双胞胎,我们在教给学生有关朗读方面知识技能的同时,不妨把朗读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项能力的训练,为了能更行之有效,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就应该提出具体的评价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读读、评评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的评价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多听标准的范读、录音、听电视广播中的播音等,在长期接受高质量的朗读欣赏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生的朗读评价能力。1-3探索途径感情朗读是以生活为背景,以主题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理解为基础的,生活经历的丰富程度、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会影响读者情感的生发、发展。感情朗读还具有技术化要求。声音的运用,节奏的快慢,都要经过指导训练才能恰到好处。同时朗读时要求情感真实,语气、语调自然,语速随情节、情境变化而变化。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好习惯呢?一、营造朗读的氛围,使孩子敢读。1.感受朗读的美好。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而且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经常听鞠萍姐姐等讲故事,使学生被讲者的语音语调所感染,感受并且享受朗读的美。故事一:一(2)班有一阶段听的是连续的故事爱探险的朵拉,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困难时总会说:“怎么办?怎么办?”当克服困难获得胜利后总会欢呼:“成功了!成功了!”一天下课小明不小心关上了教室的门,衣服被夹在门里,门打不开,衣服也抽不出来。几个女生看到了,不约而同着急地说:“怎么办?怎么办?”当他们一起努力把门打开后又像朵拉一样齐声欢呼“成功了!成功了!”你能说这不是故事对孩子语感的熏陶吗?故事二:二(1)班的小朋友在听了鞠萍姐姐讲的新编小红帽,下课时间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演这个故事,他们不光把每个人物的语调学得很像,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演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场景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孩子们在课堂上也会运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2.鼓励大胆的表现。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让学生读狐狸说的话,一位女生站起来读,语调非常夸张,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有的同学看了忍不住笑起来。这时教师加入了自己的点评:“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那只狡猾的狐狸,你可真是一位朗读高手!”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不笑了,也学着那位女生的语气读狐狸的话,接下来教师顺势引导:“狐狸很狡猾,但是注意,如果你的狡猾让乌鸦发现了,那你就吃不到那块肉了,所以语调稍微收一点点,不要这么夸张!”学生再读,读得恰到好处。这位老师用自己智慧的点拨为女生解了围,使她的朗读积极性不至于在同学的笑声中受到打击,随后对狐狸话语的指导又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了朗读不能过于夸张。想要让学生敢读,我们老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放胆读,敢于表现,不怕读错,对于学生过于夸张的朗读,教师可以进行先夸张后艺术的指导,学生只有敢读了才能在此基础上读得更好。3.丰富朗读的形式。为了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课堂朗读的方法阅读,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也就更高。朗读的形式有多种,如开火车读、四人小组合作读、师生配合读、齐读、小组读等等。每种读书的形式都有其精妙之处。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以及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自由读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速、语调、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的约束。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由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以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可以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二、教给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1.范读引领(1) 规范的姿势写字有其规范的姿势,朗读亦是如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应教会学生朗读时的姿势及一些注意点:坐着读时应身体坐正,两脚放平,两手端好书,书本略微倾斜;站着读时身体站直,两手捧好书,书不能遮挡脸;当句子被断开需要翻页时,在读前就用手指将书页隔开,以便于翻页。这样的规范教给学生之后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巩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关注,不断强调读书的要求,当学生忘记或做得不规范的时候教师要进行纠正,通过示范指导以及必要的训练让学生不仅了解读书的规范姿势,同时还能坚持不懈地做到。(2) 标准的朗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朗读的语气生硬,朗读能力不够,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帮助,让学生有样可学,进而提高朗读的水平。听磁带。每册语文书都有配套的录音磁带,里边有每篇课文的规范朗读,教师可组织学生跟着磁带学习朗读。范读。教师艺术性的范读有时比听录音更让学生感到亲切,更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多作范读。如学习燕子一文时,老师用清新、轻柔的声音,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燕子的到来使本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变得更加光彩夺目。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就连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同学也跃跃欲试,学生争相上台表演朗读,对朗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树立学生中的榜样。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其他同学也会在榜样的带领下读得更好。2.突破难点(1) 长句合理停顿。低年级学生受识字能力、阅读能力的限制,在朗读句子时不是很轻松,尤其遇到长句子就无从下手,此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对长句子划停顿号,在停顿的地方轻吸一口气。这里说的合适的停顿是指不破坏连续的短语,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一种特殊意义,可以延长和缩短停顿时间。草原的早晨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赶着/那欢乐的羊群。春到梅花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2) 轻声巧妙处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存在拖沓的现象,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识字少,认字速度慢,更大部分的原因是对于句子的中的轻声不能很好地处理,以家为例,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这一课的轻声较为集中,同时停顿号所在的位置也是一样的,适合进行轻声和停顿的集中指导。在停顿号的地方,学生通常是拖着读的,这样一句话下来,学生读得累,听的人更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句子中轻声字的下面点个小点,提醒自己这个字要读得轻而短,学生一开始练习可能比较生硬,但长期坚持就可以避免读书拖沓的现象了。(3)特殊语气表达文章中的标点往往有着提示语气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标点的敏感,告诉学生标点中有情感,标点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法。同样的感叹号有的是惊讶,有的是喜悦,有的是激动,有的是感谢,等等。标点起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另外课文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语气词,可以引导学生的朗读,如遇到疑问句、反问句,结尾处语调上扬,可以读出问的语气,感叹句则语调下滑,读出感叹的语气。3.丰富体验 现在,老师们渐渐意识到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重要性。然后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是为朗读而朗读,有的是朗读走过场,有的是只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与阅读被分开了,朗读教学没有真正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架构朗读与阅读的桥梁,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 (1)理解关键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要让学生试着把课文读通,然后再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读出感情。 荷花第一自然段:“清晨,我去公园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读:读读句子,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作者急切的心情)你能为我们读读吗?听出来了吗,刚才他的朗读中关注了哪几个词?(一就,赶紧)我们能读出这种急切的心情吗?这样,就让学生学会了通过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读好关键词来读好整句话。 (2)联系上下文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文字优美,浅显易懂,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朗读中中落实以读为本,从而优化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不孤立地学习某段的朗读,而是站在文本整体的基础上联系前后进行朗读指导,不仅朗读指导有抓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更进一步。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表现了狼狡猾凶残的本性及小羊的善良可怜和无助,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读课文不难找出对于狼的描述“故意找碴儿”、“气冲冲”、“大声喊道”,这几个提示语如果单独放在那让学生读出狼的语气,学生可能会读得差不多,但我们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比前后,学生就会发现狼的态度是越来越凶恶,在朗读时就能试着把握分寸,读出语气中的渐进。同样对于小羊的部分也是如此,一开始的小羊是“吃了一惊”、后来是“温和”的,在狼不听辩解的情况下,小羊是“可怜地喊道”。比照上下文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自然能读出人物语气的变化了。 (3)结合生活教材中有些课文,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其中的哲理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作深入浅出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萧伯纳与小女孩一文中,萧伯纳与小女孩的对话中含有幽默成分,二年级的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中教师这样处理:师:听了录音,自己又读了课文,说说你对萧伯纳和小女孩的感觉。生:我觉得他很骄傲,因为他对小姑娘说他是世界闻名的萧伯纳。生:我觉得萧伯纳有点骄傲,又有点谦虚。生:我觉得萧伯纳是很幽默的人。因为平时人们回答别人的问题总是直接回答,可是,萧伯纳却说:“怎么?难道我不像吗?师:你们很会思考,有了很多想法,请大家再看看2、3小节,萧伯纳是怎样说这些话的?生:幽默地说。师:幽默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很搞笑。师:在我们周围你发现过幽默的人吗?生:我做作业时,姐姐总要跟我开玩笑。师:哦,幽默的人会说一些笑话。生:徐昇很幽默,下课的时候他把老师的话用常州话说出来。师:嗯,幽默的人很会调节气氛,给大家带来欢乐。你们认为萧伯纳是幽默的,那么他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读读他的话,还可以做做动作。(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师:似乎有点感觉,老师也想读一读。(师生合作读2、3小节)师:我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生:你有一点骄傲的感觉。生:读第一句话时,有点幽默。生:我觉得你读的时候真像萧伯纳的语气。师:那你们也来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简单地采用自己讲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们充分讨论、交流,联系日常家人、朋友的言谈来理解萧伯纳的一种含有幽默的语言,这样的方法很好的实现了情知和谐统一。 (4)辅助激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书本中有些课文大气磅礴,有如长江大河;有些课文清新小巧,有如泉水叮咚。选择与课文风格相近的音乐,不仅可以感染读者、感染听众,而且可以从音乐中悟出课文的意境,使学生朗读水平得到提高。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浆一文时,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