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检测卷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检测卷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检测卷 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检测卷 苏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检测卷 苏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晦朔(shu) 胁迫(p) 潜伏(qin) 排山倒海(do)b嘲讽(fng) 溯源 (shu) 独角戏(jio) 游目骋怀(chng)c俯瞰(kn) 辅弼(b) 丰稔(nin) 畏葸不前(s)d恬淡(tin) 独处(ch) 抟扶摇(tun) 荦荦大端(lu)解析a项潜伏qin;b项中“溯”应读s;c项丰稔rn,“葸”应读x。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剧增与日俱增简练精兵减政b曚昽烟雾曚昽提名金榜题名c代劳以逸待劳抱怨以德报怨d仓皇兵慌马乱防范防患未然解析a项精兵简政; b项烟雾朦胧; d项兵荒马乱。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我市城区存在一些已被_的公共设施,由于未能及时拆除清理,如今成了交通的“路障”和景区的“景障”。看到村里的老人生活单调,老马两口子就_着开办了老年娱乐所,为村里的老人免费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结束了一个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心情终于可以_下来,我要暂时抛开那些曾经让自己烦恼的事情,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a废置核计迟缓 b废止合计迟缓c废置合计弛缓 d废止核计弛缓解析废置:认为没有用而搁在一边。废止:取消法令、制度,不再行使。合计:合在一起计算;盘算;商量。核计:核算。弛缓:局势、气氛、心情等和缓。迟缓:不迅速、缓慢。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b“网络发言人”是一个新事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初创阶段不应求全责备,但严防其沦为徒具形式的俗物,并不是过分要求。c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简洁,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要繁文缛节,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多的信息。d债券基金在中国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大力发展债券基金应当成为中国基金业目前的当务之急。解析a项的“讳莫如深”是指“紧紧隐瞒”;c项的“繁文缛节”是指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用来指语言不恰当;d项的“当务之急”与“目前”语意重复。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印度公益组织要求印度代表团联手与谈判各方合作,在德班会议上消除包括绿色气候基金争议在内的分歧,并达成共识。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c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d复旦大学将试行“推优直选”在全国录取试点生的办法,即由中学校长推荐优秀学生、大学综合评价后录取的人才选拔模式。解析a项,成分赘余。可删去“联手”。b项,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歧义。d项,语序不当。应为“将在全国试行”。答案c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解析b项渝,改变。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解析a项第一个是介词,到;第二个是介词,与,跟。b项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顺承。c项均为连词,那么。d项第一个是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答案c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3分)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 b c d解析说的是齐国百姓现在的处境,均说的是齐桓公在内政外交方面落实管仲建议的具体措施,并非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a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c项管仲对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没有“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而是提出了如何称霸天下的政治主张。答案c三、(24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3分)译文: _(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3分)译文: _(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4分)译文: _解析(1)句中的两个“以”均作介词,用;“惧”“止”均为使动用法,其后省略了宾语。(2)“改”即成语“朝令夕改”之“改”。(3)“若”,表假设;“霸王”做动词,成就霸王之业;“本事”即“根本之事”。答案(1)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参考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厚施德惠,(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竭近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感怀;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他所想要的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道:“我想修明政事以谋求定时会盟天下诸侯,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是怎样的?”管子回答说:“诸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卿大夫治理好自己的领地,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连,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减少刑罚,少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即位之后,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它们生有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仲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自谦?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在坐席上挺直身子,向前挪了挪,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役,而上位的人不顾农时,随意征发民夫。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必忧虑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害怕死罪;能根据时令,坚持能在农闲时兴役,百姓就不愁劳役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告诉给先君才行。”第二天,众人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竟好像流水一样归附。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答:_(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答:_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缓缓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股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脱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此联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正面角度立意,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答案(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 朝菌不知晦朔,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王羲之兰亭集序)(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3)仰观宇宙之大,_,所以游目骋怀,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4)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_,暂得于己,快然自足,_。(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1)蟪蛄不知春秋齐彭殇为妄作(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3)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4)当其欣于所遇不知老之将至四、(11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用说明性语言、描述性语言解说这段话的意思。(3分)心理学家和生态学家认为,窗外的环境十分重要,如果要让孩子健康,就不要住在六楼以上的楼层。身居高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而且整天面对的是砖墙,会引起孩子对外界不由自主的敌意。理想楼层是不超过六楼,窗外环境好,有树,有花草,有水。树和水还是极好的过滤器,能使周围空气很洁净。(1)一般性的说明:_。(40字以内)(2)生动性的描述:_。(45字以内)解析本题考查语体的选用。语言从语体风格而言,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可分为两大类: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在书面语体中,又可分为文艺语体和实用语体。本题所要求的“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则分别属于实用语体和文艺语体的范畴。答案(1)六楼以上空气质量不好,四面砖墙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碍;六楼以下,窗外环境好,空气新鲜。(2)身居高层,受砖墙包围,不能游目骋怀,无益身心;居六楼以下,可与绿树秀水为邻,贴近自然。14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替文中运动员设计一个回答。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60字)(4分)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一名运动员在外国运动员失误后获得冠军。在回答记者“这次获胜是否有偶然因素”的提问时,他说:“不,就应该我得金牌。”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这虽然是一种回答方法,但有些粗糙。答:_答案他的实力很强,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相信今后我们还有很多交流的机会。至于夺冠,我想任何人仅凭运气是得不到金牌的。1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学生学习。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校方解释,“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点评。答:_答案(示例一)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全都是精华,传统国学中有不少内容带有局限性,它们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时代环境和作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已经不适应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对中小学生显然是不适宜的。如果不加以甄别,会使得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示例二)传统经典经历时间的淘洗,不可删节。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经典文本,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历百千年而不衰,并不是某种权力意志强行钦定的结果,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无数父母、孩子和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这说明经典文本是公认的传统文化精华。删改经典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示例三)删节传统经典是无知的行为。“肢解”三字经等经典文本的行为,既是一种不尊重历史的行为,也是一种不尊重教育规律的无知行为。将几句所谓“过时”或富有争议的句子予以剔除,这似乎是在给学生提供一种“标准答案”,实际上是对学生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行侵夺。禁止全文推荐阅读这些经典文本,不仅是在小题大做、杞人忧天,而且暴露了一些教育部门的文化虚弱症。几个句子就把一些人吓坏了,这也显得太不自信了吧!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剃刀侠木桦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刮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