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部分 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条 文 1 前 言 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质量 引导土地开发整理 资金合理使用 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制度化 科学化和规范化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 国土资源部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编制指南 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 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 等有关法律 法规和规章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为总则 建设目标 建设条件 类型区和工程和布局 土地平整工程 灌溉 与排水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 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共 8 章 30 节和 2 个附录 内 容覆盖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涉及的土地平整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及农田 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方面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 是标准的附录和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由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管理和解释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 张延华 副组长 鲁建平 洪盛腾 罗进荣 成 员 翁祖荣 黎增锋 张佳 王援高 严政 编制单位 浙江省土地整理中心 浙江大学 主要起草人 黎增锋 童菊儿 沈志勤 汪晖 吴宇哲 许红卫 王珂 沈掌泉 郭 忠楼 章岳峰 张艳彬 何佑勇 黄文贵 朱儒颂 陈祝炉 吕朝阳 朱晚芸 彭毅 吴 家胜 马鹰击 奕永庆 徐祖煌 朱锦尉 陈新明 1 目 录 1 总总 则则 1 1 1 目的 1 1 2 适用范围 1 1 3 基本原则 1 1 4 引用标准 1 1 5 基本术语 3 2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5 2 1 总体目标 5 2 2 具体目标 5 3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 6 3 1 合法性 6 3 2 自然资源条件 6 3 3 社会经济条件 6 3 4 基础设施条件 6 3 4 其他条件 6 4 类型区和工程布局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8 4 1 类型区 8 4 2 工程布局 10 5 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 12 5 1 一般规定 12 5 2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13 5 3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15 6 灌溉与排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 17 6 1 一般规定 17 6 2 水源工程 22 6 3 输配水工程 24 6 4 喷微灌工程 28 6 5 排水工程 31 6 6 渠系建筑物工程 34 6 7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37 7 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40 7 1 一般规定 40 7 2 田间道 40 7 3 生产路 41 8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42 8 1 一般规定 42 8 2 农田林网工程 42 8 3 岸坡防护工程 45 8 4 沟道治理工程 46 8 5 坡面防护工程 47 附录附录 A 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分布图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分布图 50 附录附录 B 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表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表 52 1 1 总 则 1 1 目的 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过程管理 提高项目决策制度化 科学化和规范化 划分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一级类型区和二级类型区 构建不同工程类型区下的工程模式与工程体 系 合理确定工程等级 工程内容及具体建设标准 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严格控制建设项 目投资 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合理使用 切实发挥投资效益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制定本标准 1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以增加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 为主要目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同时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关标准 包括设计规范 施 工规范 监理规范 验收规范 概预算定额 可研和设计文件编制规范 的制定提供依据 1 3 基本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应根据当地自然 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 因地制宜 合理确定项目工程类型区和规模 确定工程模式和工程建设内容 2 技术先进和实用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应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材料 确 保工程可实施 确保工程实用安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3 综合整治原则 田 水 路 林 村 的综合整治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主 要内容 各项目工程建设应符合国家 行业 地方有关现行标准和技术规范 应充分体现 工程建设的综合性 协调性和整体性 4 效益统一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应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结 构优化 应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 高效利用 应有利于当地生产 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 改善 实现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5 充分协调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项目内容 规模应与当地自然条件 水土资 源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并体现工程建设的衔接性 协调性和前瞻性 6 公众参与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展应坚持公众参与 确保项目选址 立项 规划设计 施工及权属属调整等符合群众的意愿 确保群众的利益 1 4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与本标准 中的条文具有同等效力 本标准出版时 下列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引用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 4 1 引用的国家标准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 99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J85 85 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 T 50363 2006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4 200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 199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1995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 T 20203 2006 防洪标准 GB 50201 94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 98 泵站设计规范 GB T50265 9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 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 T16453 1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 T 16453 2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GB T 16453 3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 T16453 4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GB T 16453 5 1996 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GB T 15776 1995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GB T 18337 2 2001 蓄滞洪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GB 50181 93 1 4 2 引用的相关行业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 T1011 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 T1012 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 T1013 2000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试行 TD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 T246 199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 103 95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 T 4 1999 水闸设计规范 SL 265 2001 机井技术规范 SL 256 200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 18 2004 砌石坝设计规范 SL 25 2006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L 319 2005 碾压式土坝设计规范 SL274 200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 2004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 T 310 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 T 309 1996 3 1 4 3 引用的地方标准 浙江省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技术标准 DB32 T026 1 1993 浙江省小流域治理标准 浙水政 1998 浙江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标准 DB33 T 558 2005 浙江省准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试行 DB33 T440 2003 1 5 基本术语 1 土地开发整理 land consolidation 是指采取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等对农用地 建设废弃地 未利用地进行田 水 路 林 村综合整治 以增加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与生态环境 的活动 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 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 2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 简称类型区 typical zone of land consolidation 是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目标 工程内容 工程组合地域特征一致性原则 划定的体 现土地开发整理地域差异和工程组合特征的单元 3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 简称模式 engineering pattern of land consolidation 是为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目标而确立的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 4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关键指标 简称关键指标 engineering key indicator of land consolidation 是表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主要参数 5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 engineering system of land consolidation 是指土地平整 灌溉与排水 田间道路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土地开发整理工 程类型与工程等级系列的集合 6 工程等级 engineering grade 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别和引水建筑物 泵站 灌排渠沟及渠系建筑物工程级别的统 称 7 土地平整工程 land levelling engineering 是指为使田面平整后的土地满足农田灌排及耕作需要而进行的土方挖 填与调配等田 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的总称 8 地力保持工程 land productivity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是指为充分利用原有耕地的熟化土层和建设新增耕地的宜耕土层而采取的工程 生物 等措施总称 9 田间道路工程 farmland road engineering 是指为满足项目区生产与生活需要而修筑田间道 生产路等工程措施总称 10 田间道 farmland road 4 是指项目区内连接村庄与村庄 村庄与田块 供农业机械 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 行的道路 11 生产路 farmland footway 是指项目区内连接田块与田块 田块与田间道 为田间作业服务的道路 12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是指为保护项目区土地利用活动的安全 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 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 而采取的工程和生物措施 13 农田林网工程 farmland shelter forest engineering 是农田防风林 梯田 地 埂坎防护林和护路护沟林的统称 5 2 建设目标 2 1 总体目标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依据自然 社会 经济 土地利用 及农业生产现有条件 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 实现田 水 路 林 村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 量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2 2 具体目标 2 2 1 项目建设目标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安全有效使用期达到 20 年以上 2 2 2 工程建设等别 项目区内引水 提水工程等别应符合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 2000 和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 的规定 2 2 3 耕地数量增加目标 通过分析耕地质量与各种农业基础设施的相关关系 构建合理的工程体系 引导土地 开发整理工程更加合理地规划各种农业基础设施 节约占用土地比例 有效增加耕地面积 2 2 4 耕地质量提高目标 耕地的单位面积粮食生产能力是表征耕地质量的终极指标 浙江省农用地分等定级成 果 和 浙江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折算报告 按粮食产量水平对耕地进行了分等 本 标准规定经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 耕地质量应在原等级基础上至少提高一个等级 2 2 5 综合效益提高目标 通过工程 生物或综合的措施 提高项目区的经济 社会 生态等效益 实现综合效 益最佳 6 3 建设条件 3 1 合法性 1 符合土地 水利 农业 林业 交通 环保 建设等法律 法规 规章的有关规定 2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要求 并与相关 专项规划相协调 3 不涉及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文化遗产保护区 湿地保护区 天然草场 退耕 还林区以及坡度大于 25 的山地 提供地区性居民饮用水源的河湖水面及其缓冲区等生态 环境敏感区域 4 当地政府认可 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 3 2 自然资源条件 1 具有充分的光热资源 并与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利用方向相适应 2 水文地质 土壤 气候 植被等自然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等生长的需要 3 水资源基本平衡 可供利用的水资源符合农田灌溉等的需水量和水质要求 3 3 社会经济条件 1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 当地农民群众积极配合 社会公众参与程度高 2 劳动力资源丰富 物资条件充裕 具备一定的财力条件 3 土地开发整理总体目标明确 具有一定的新增耕地 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的潜力 3 4 基础设施条件 1 具备较完善的蓄水 引水 输水 排水等灌排系统骨干设施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做 到灌溉有保证 排水有出路 防洪有保障 2 具备较完整的交通道路系统 项目区对外交通比较便利 能够满足土地开发整理工 程建设对外交通的需要 3 具备可靠的输 变电等电力设施条件 可以解决灌溉 排水及施工用电 4 具备必要的农田防护林网 防洪堤坝等农田防护设施 3 4 其他条件 1 土地权属清晰条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界线 地类 面积等土地利用现状清楚 地类认定真实 各类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明确 土地权属关系清楚 2 生态环境条件 项目区生态环境较能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得到保护和改善 3 自然灾害改善条件 存在旱灾 涝灾 风害 水土流失和土壤潜育化等自然灾害的地区 能通过土地整理 达到减少灾害威胁 改善局部小气候条件的目的 7 4 其他条件 项目区具有人口 科学技术 地理位置等条件的优势 利于搞好土地整理 达到增地 增产 增收 增效 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水平 8 4 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4 1 类型区 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五个一级类型区 8 个二级类型区 一 二级 类型区分布与划分情况详见附录 A B 4 1 1 一级类型区 1 浙北水网平原类型区 浙北水网平原类型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 属于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 区域范围包括杭 州市区 湖州市区 长兴县 德清县 嘉兴市区 嘉善县 海盐县 海宁市 平湖市 桐 乡市 宁波市区 余姚市 慈溪市 绍兴市区 绍兴县 上虞市 本区地貌类型以平原为 主 地势低平河网纵横密布 湖荡众多 另外分布有少量的丘陵岗地以及波状 倾斜平原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温和湿润 光照充足 本区土壤类型以水稻土和潮土为主 土层深 厚 2 浙西山地丘陵类型区 浙西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处于浙江省的西北部 区域范围包括桐庐县 临安市 淳安 县 建德市 富阳市 安吉县 开化县 区内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 地势较为高峻 地形 切割较深 起伏变化较大 并有不少丘陵盆地 河谷小平原错落分布 本区为冬寒小区 是我省日照年辐射总量低值区 也是越冬条件最差的地区 本区的年降水量比较丰富 暴 雨 热雷雨较多 本区土壤类型以红壤 黄壤 潴育型水稻土为主 3 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 浙中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位于钱塘江 曹娥江上游 是浙江省最大的丘陵 盆地集中 分布区 区域范围包括金华市区 浦江县 兰溪市 义乌市 东阳市 永康市 衢州市区 常山县 龙游县 江山市 武义县 磐安县 嵊州市 新昌县 诸暨市 天台县 境内山 间盆地分布广泛 山丘坡地面积大 本区盆地气候特征明显 水资源相对不足 夏秋季少 雨 丘陵山区伏秋干旱较为严重 是本省干旱集中区 本区土壤类型以水稻土 红壤 紫 色土为主 4 浙西南山地类型区 浙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位于浙江西南部 区域范围包括泰顺县 永嘉县 文成县 丽 水市区 庆元县 遂昌县 松阳县 云和县 龙泉市 青田县 缙云县 景宁县 仙居县 本区山岭起伏 山峰林立 是浙江省山地面积最大的区域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本区冬次 冷夏秋半干燥 干燥 本区土壤类型以红壤 黄壤为主 5 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 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工程类型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 东面濒海 西面背山 区域范围包括温州市区 平阳县 苍南县 瑞安市 乐清市 洞头县 台州市区 三门县 9 临海市 温岭市 玉环县 象山县 宁海县 奉化市 舟山市区 岱山县 嵊泗县 本区 地貌以平原为主 平原 港湾 丘陵交错 海涂资源丰富 其中舟山群岛以丘陵为主 地 貌特点是丘陵岛屿和海域相间分布 岛屿型滩涂面积广阔 本区气候受亚热带海洋气候影 响较深 温暖湿润 本区土壤类型多样 以水稻土 红壤 盐土 灰潮土为主 4 1 2 二级类型区 工程模式 1 水网圩田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地势低平 水网密集 涝渍灾害严重等水网圩田工程类型区 该模式的 主要工程特征包括 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 以河流或湖泊为水源 灌溉方式为提水或自流 灌溉 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 排水采用自排为主 抽排为辅排水方式 田间道泥结石或碎 石路面 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 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为护路护沟林 2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地势高低起伏 工程建设难度大 生态环境脆弱等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 田块为条田形式或梯田 地 形式 以山塘水库 河流 塘 堰 坝 为水源 采用自流或提水灌溉 渠道特征为明渠或低压管道布置 排水采用自排 水方式 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 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 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 保持工程为梯田 地 埂坎防护林和护路护沟林 3 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地面坡度较大 地势较高 水源不足 灌溉比较困难等山地丘岗工程类 型区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 田块以梯田 地 为主 以山塘水库 塘堰 坝 河 流为水源 采用自流或提水灌溉 渠道特征为明渠或低压管道布置 排水采用自排水方式 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 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 由于地形的自然坡度大 变化复 杂 山地的道路弯曲 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可依据实际情况建设 不作硬性要求 山地丘岗以旱地为主 可结合当地实际 有条件的尽量修筑山塘水库 堰 坝 坝等水利 设施 条件不足的可通过修建蓄水池的方式保证灌溉 4 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濒临东海 水质矿化度高 土壤盐渍化严重 生态环境脆弱 台风频繁 等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 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 以 河流为水源 采用提水灌溉 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 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排水方式 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 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 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为农田生态林和护路护沟林 5 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地势平坦 土壤偏碱性等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 该模式的主要 工程特征包括 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 以河流为水源 采用提水灌溉 渠道特征为明渠或 低压管道布置 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排水方式 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 生产路为 10 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 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为农田生态林和护路护沟林 6 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土质较差 水土流失严重等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 征包括 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 根据需要修筑梯田 地 以山塘水库 塘堰 坝 或河流 等为水源 采用提水或自流灌溉 渠道特征为明渠或低压管道布置 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 结合排水方式 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 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 农田林网及生 态环境保持工程为梯田埂坎防护林或护路护沟林 7 河谷冲积平原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濒临滨海 江河 冲积土质 洪水侵袭潜在危险大等河谷冲积平原工程 类型区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 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 以水库 河流为水源 采用 自流或提水灌溉 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 排水采用自排为主 自排与抽排结合的排水方式 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 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 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为护路护沟林 8 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从冲头至垄口田块作高阶梯或鱼鳞状排列 田块规模较小 形状不规则 等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 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 根据需要修 筑梯田 地 以山间溪流 塘堰 坝 为水源 采用自流灌溉 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 排 水采用自排方式 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 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 农田林网及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为梯田埂坎防护林或护路护沟林 4 1 3 项目工程类型确定 1 项目区选定后 应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 地质 土壤特征 气象水文特征和对应的 工程组合特征 对应附录 B 确定工程类型区 2 在项目区跨越二个及其以上工程类型区时 应按主导工程类型区确定 4 2 工程布局 4 2 1 工程布局原则 1 综合利用原则 工程布局应有利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提高 有利于农业生产条件和 生态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2 因地制宜原则 工程布局应切合项目区地形 地貌等客观实际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 可实施性原则 工程布局应切合工程类型区特点 遵循客观自然规律 体现技术先 进 经济合理 符合客观实际 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节水 节土 园田化 高标准的总体思路 工程布局应做到 土地整治 农田水利 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同步进行 有利于土地 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11 4 2 2 工程布局要求 工程布局应合理配置田间配套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 做到田成方 林成网 渠相通 路相连 旱能灌 涝能排 渍能降 达到田 水 路 林 村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应的单项工程布局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1 要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耕作田块布局要有利于作物生产和产量 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机械效率提高 2 要有利于旱涝保收 根据灌溉水源 排水承泄区的位置 合理布置灌排渠系 做到 水灌得进 排得出 降得下 合理确定灌排水利工程的数量和级别 3 要便于交通 结合沟渠 村庄布局情况 合理布置田间道路 做到进得去 出得来 兜得转 合理确定田间道路类型 路网密度和道路级别 4 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持要做到抗灾防灾 因害设防 合 理确定农田防护工程类型和结构 4 2 3 分区布局 根据本标准所构建的 8 个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 确定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 区分区布局的建设内容和工程组合 详见附录 B 表 3 12 5 土地平整工程 5 1 一般规定 土地平整工程内容包括以平田整地为重点的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以保持或提高地力为 目标的地力保持工程 5 1 1 耕作田块布置 1 根据项目区地形 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 因地制宜地确定耕作田块类型 浙江省平 原地区宜修建条田 山地丘陵地区宜修建梯田 地 2 耕作田块布局必须与灌溉水源 排水承泄区 沟渠 道路 农田林网 村庄的布局 相协调 3 耕作田块应考虑当前和长远的需要 还应满足规模经营的要求 有利于促进土地规 模化 集约化经营 尽可能做出具有弹性的规划 以减少将来重新调整规划所需的成本 4 耕作田块建设应尽量保持行政乡 镇 村 村民小组农田原有土地所有权的完整 性 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权属争议 同时还应尽量满足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要求 方便土地经营管理和作业 5 耕作田块设计要确定田块方向 田块长度 田块宽度 田面高程和田块高差 田块 设计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 尽量减少机械作业中所产生的漏耕 与重耕 有利于水土保持 满足项目区防洪排涝 田间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风要求 便于经 营管理 田块的形状要力求规整 长边与短边交角宜为直角或接近直角 6 耕作田块高程要依沟渠的走势从高到低变化 相邻田块之间的高差应满足沟渠的水 位衔接要求 7 耕作田块土壤的质量 主要取决于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 土壤理化性质等 土地平 整要保持土壤剖面完整土层厚度不低于60cm 以利作物生长 5 1 2 平整度 1 水田平整程度在建设过程中高差控制在 10cm以内 通过耕作后达到 3cm以内 2 旱作平整程度在建设过程中高差控制在 15cm以内 通过耕作后达到 5cm 5 1 3 田面坡度 1 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应满足灌水要求 不同的灌水技术要求的坡度不同 但绝不能有 倒坡的情况 顺灌水方向田面坡度为1 800 1 400 最少不应小于1 1000 最大不应大于 1 300 一般畦灌要求的地面坡度以1 500 1 150为宜 水稻格田要求的坡度更小 近于水 平 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 1000 2 为灌排要求目的 梯田 地 的纵向还应保留1 300 1 500的比降 13 5 1 4 土地平整单元 土地平整单元一般以条田或内部一条毛渠所控制的灌溉面积为一个平整单元 如地形 起伏较大 还可将毛渠控制面积分为几个平整区 以垄沟控制的面积为平整单元 水稻田 或有洗盐要求的平地范围 可以以条田或一个格田的面积为平整单元 丘陵地区 应以一 块梯田 地 为平整单元 5 2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5 2 1 条田 5 2 1 1 条田方向 为保证条田长边受光照时间最长 受光热量最大 条田宜选用南北向布置 滨海平原 有风害地区 条田长边方向应与主害风向垂直或与主害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 45 5 2 1 2 条田长度 条田长度应满足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工作效率 节省土地平整工程量 灌水均匀和排 水通畅的要求 同时还要适应地块形状和沟 渠 路的布局 机械化程度和灌溉面积较大的平原灌区 条田长度以400 800m为宜 机械化程度和灌 溉面积中等的平原灌区 条田长度以300 500m为宜 机械化程度较低 灌区面积较小的灌 区或山丘地区 条田长度以200 300m为宜 表5 2 1 2 不同工程类型区适宜条田建设标准 二级工程 类型区 条田方向 条田长度 m 条田宽度 m 田块规模 hm2 格田长度 m 格田宽度 m 格田规模 hm2 水网圩田工程 类型区 南北向300 60060 1201 80 7 2060 12030 500 18 0 60 滨海脱盐平原 工程类型区 南北向300 60060 1201 80 7 2060 12030 500 18 0 60 滨海盐化平原 工程类型区 南北向200 60040 800 80 4 8040 8020 400 08 0 32 丘陵盆地工程 类型区 南北向或 等高线 200 50060 1001 20 5 0060 10020 300 12 0 30 河谷冲积平原 工程类型区 南北向或 等高线 200 50060 1001 20 5 0060 10020 400 12 0 40 浅丘冲陇工程 类型区 南北向或 等高线 200 40030 800 60 3 2030 8020 300 06 0 24 5 2 1 3 条田宽度 条田宽度应与农沟间距及沟渠布置形式 农田防风林的有效防护距离相一致 同时还 应满足农业机械作业要求 不同工程类型区的条田宽度宜按表5 2 1 3确定 14 表5 2 1 3 不同工程类型区适宜农沟间距 工程类型区条田宽度 m 沟渠布置型式农沟间距 m 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60 120灌排相间120 240 灌排相间120 240 滨海脱盐平原工程类型区60 120 灌排相邻60 120 灌排相间80 160 滨海盐化平原工程类型区40 80 灌排相邻40 80 灌排相间120 200 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60 100 灌排相邻60 100 灌排相间120 200 河谷冲积平原工程类型区60 100 灌排相邻60 100 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30 80灌排相邻30 80 5 2 1 4 田面高程 在满足末级固定沟渠对其控制范围内的条田内部实行自流灌排的条件下 条田田面高 程应根据土地平整单元范围内原地面平均高程确定 相邻条田间的田块高差应能满足控制 其灌排的末级固定沟渠的上下游水位衔接的要求 5 2 1 5 格田 1 格田长度应视条田宽度而定 格田规模一般以0 25hm2为宜 以满足承包经营的要 求 格田田埂高度宜为20cm 30cm 埂顶宽宜为20cm 30cm 田埂应用土修筑 2 若条田宽度大于100m时 应在条田内部垂直于农渠 农沟方向修建临时毛渠和临时 毛沟 田埂间距宜为20m 40m 5 2 2 梯田 地 5 2 2 1 梯田 地 类型 1 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宜以修建水平石坎梯田 地 为主 局 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 且石材较难运输的可适当考虑修建水平土质田坎 但必须夯实 无塌方 不漏水 同时考虑防止水土流失 在梯田 地 最低一级必须筑石坎 2 田坎高度超过1米的须采用块石田坎 田坎高度在1米以下的 可采用块石或水泥制 品等护坎 高度要求在三分之二以上 要求达到坎面结实 平整 防止水土流失 5 2 2 2 梯田 地 布局 梯田 地 布局应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和灌排条件 结合沟渠和道路的布局 以道路和 沟渠为骨架划分耕作区 耕作区形状宜为矩形或正方形 四面或三面通路 路旁与渠道 农田防护林网结合 对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耕作区 应顺总的地势呈扇形 在耕作区内 布置梯田 地 梯田 地 田块沿等高线布局 即长边方向顺等高线布置 梯田 地 田 15 面长度主要根据地形地貌条件而定 大弯就势 小弯取直 以便利耕作 对于少数地形有 波状起伏的扇形耕作区 梯田 地 坎线亦随之略有弧度 不要求一律成直线 5 2 2 3 田面宽度 梯田 地 田面宽度设计主要考虑地形坡度和土层厚度 为尽量减小挖填方量 地形 坡度大 土层较薄时 则田面宽度宜小 地形坡度小 土层较厚时 则田面宽度可大一点 同时也要考虑施工和机耕的要求 适宜梯田 地 田面宽度见表5 2 2 3 表 5 2 2 3 不同地形坡度水平梯田 地 断面适宜参数 地形坡度 田面宽度 m 田坎高度 m 田坎坡度 1 510 300 5 1 585 90 5 106 150 7 1 880 90 10 154 101 0 2 275 85 15 203 0 81 2 2 575 80 20 252 5 61 2 2 570 80 5 2 2 4 梯田 地 田坎 梯田 地 田坎高度 田坎侧坡以及田坎底宽应该与地形坡度 降雨量 降雨强度和 土质条件相适应 田坎高度还必须与田面宽度相对应 田坎坡度必须满足稳定要求 具体 见表5 2 2 3 梯田 地 田坎顶部应采用砼压顶 顶宽一般为30cm 40cm 梯田 地 外侧应修蓄 水埂 蓄水埂高度宜为10cm 25cm 顶宽宜为30cm 40cm 蓄水埂原则上用土修筑 梯田 地 内侧应修建导渗沟 也叫坎下沟或截水沟 截水沟底宽20 30cm 深度为 30 50cm 5 2 2 5 田面长度 梯田 地 田面长度主要根据地形地貌条件而定 兼顾机械耕作的要求 田面长度宜 为25m 200m 5 3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土地平整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表土层的破坏 要视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有效土 层厚度 改善表土结构 提高新增耕地质量 地力保持和改善的工程措施一般包括表土处 理 客土回填 土地翻耕等 土地平整后形成的耕地耕作层应满足以下标准 1 土地整理过程中 应尽量保留原生态系统 耕作层土壤回填率应达或超过90 确 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开发复垦项目 新增耕地必须保证一定厚度的有效土层 耕作层中的碎石必须清除 完毕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保证旱地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 水田有20cm以上的耕作层或 熟土层 15cm以上的犁底层 同时 要求熟土利用率达100 3 耕作层土壤质地较好 以砂壤至壤土为佳 基本无大的砾石 表土疏松 土壤通气 16 性好 心土紧实 保墒保肥 4 耕作层或表土层土壤无污染 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g kg pH值在5 5 8 5之间 含 盐量不高于3g kg 17 6 灌溉与排水工程 6 1 一般规定 6 1 1 工程级别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指田间配套的水利工程 包括水源工程 输水工 程 喷微灌工程 排水工程 渠系建筑物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等 属于小型水利工程等级 本标准采用水量指标确定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程等级 工程设计和工程投资控制 应以此为基础依据 其它技术标准应与此衔接 6 1 1 1 水源工程等级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的水源工程主要指蓄水量在 10 万m3以下的塘堰 坝 蓄水池 小型拦河坝 闸 工程等 本标准仅对 10 万m3以下的塘堰 坝 小型拦河坝工程进行 分级 1 塘堰 坝 10 万m3以下 工程等级应符合表 6 1 1 1 1 的级别指标 表 6 1 1 1 1 塘堰 坝 10 万m3以下 工程等级划分表 工程等别工程等别大型中型小型 总蓄水容积 104m3 10 55 1 1 2 小型拦河坝 闸 工程等级应符合表 6 1 1 1 2 的级别指标 表 6 1 1 1 2 小型拦河坝 闸 工程等级 工程等别工程等别大型中型小型 引水流量 m3 s 5 22 1 1 3 堤上修筑的水源工程 其级别不得低于堤的级别 6 1 1 2 输 排水工程等级 输水工程 排水工程应符合表 6 1 1 2 的级别指标 表 6 1 1 2 输水工程 排水工程及渠系建筑物工程等级 工程等级工程等级工程类型工程类型大型大型中型中型小型小型 农渠 0 5 灌溉流量 m3 s 斗渠 5 1 1 农沟 5 1 1 排水流量 m3 s 斗沟20 1010 2 2 6 1 1 3 渠系建筑物工程等级 1 渠系建筑物工程应符合表 6 1 1 3 的级别指标 表 6 1 1 3 渠系建筑物工程等级 工程等级大型中型小型 18 过水流量 m3 s 10 55 1 1 2 在堤上修筑的渠系建筑物 其级别不得低于堤的级别 3 渠系建筑物与公路交叉布置时 其级别不得低于公路的级别 6 1 1 4 泵站工程等级 泵站应符合表 6 1 1 4 的级别指标 表 6 1 1 4 灌溉 排水泵站工程等级划分表 工程等级大型中型小型 装机流量 m 3 s 10 22 1 1 装机功率 104kw 0 1 0 010 01 0 005 0 005 注 1 装机流量 装机功率是指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单站指标 2 当泵站按分等指标分属两个不同等级时 则按高等级确定 6 1 2 灌溉标准 6 1 2 1 灌溉设计保证率 1 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应符合表6 1 2 1的规定 表 6 1 2 1 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二级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80 95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70 90 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70 85 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70 90 滨海脱盐平原低地工程类型区70 85 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75 85 河谷冲积平原工程类型区75 95 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75 95 喷港口 微灌85 95 2 以抗旱天数为标准设计灌溉工程时 单季稻灌区可用 30 50d 双季稻灌区可 用 50 70d 经济发达地区 可按上述标准提高 10 20d 6 1 2 2 灌水延续时间 作物灌水延续时间应根据当地作物品种 灌水条件 灌区规模与水源条件 以及前 茬作物收割期等因素确定 也可按表 6 1 2 2 确定灌水延续时间 表 6 1 2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灌水延续时间表 作物作物播前 播前 d d 生育期 生育期 d d 水稻5 73 5 小麦10 2010 15 拔节前后灌水 棉花10 208 15 花铃期 吐絮期 19 玉米7 155 10 6 1 2 3 灌溉用水定额 1 作物灌溉用水定额按表 6 1 2 3 1 确定 表 6 1 2 3 1 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表 灌灌 溉溉 分分 区区 m3 亩亩 作物名称作物名称保证率保证率栽培方式栽培方式灌溉方式灌溉方式 区区 区区 区区 区区 区区 区区 淹 灌 185180180220175210 50 露 地 薄露灌溉 165155150195145185 淹 灌 220210205270200255 75 露 地 薄露灌溉 195180170240165225 淹 灌 275260255310250295 早 稻 90 露 地 薄露灌溉 240220205275205260 淹 灌 240220215260210245 50 露 地 薄露灌溉 215190175225170215 淹 灌 280260255305250290 75 露 地 薄露灌溉 245225205265205255 淹 灌 320290285345280330 晚 稻 90 露 地 薄露灌溉 280245230305230290 淹 灌 280255280295250270 50 露 地 薄露灌溉 250220230260205240 淹 灌 340330350355320335 75 露 地 薄露灌溉 300285280315265295 淹 灌 380370400395370385 单季稻 90 露 地 薄露灌溉 335315320350305335 50 5 5 5 5 5 5 75 353530403040 小 麦 90 露 地地面灌 454540504050 50 5 5 5 5 5 5 75 353530403040 大 麦 90 露 地地面灌 454540504050 50 5 5 5 5 5 5 75 303030352535 玉 米 90 露 地地面灌 404040454045 20 注 1 表中灌溉分区 为杭嘉湖平原区 为萧绍甬平原区 为浙东沿海平原区 为山区 为海岛地区 浙中丘陵盆地区 2 定额中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值指进入田间的净定额 2 作物灌溉分区与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区的对应关系见表 6 1 2 3 2 表 6 1 2 3 2 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区与用水定额灌溉分区的对应关系 一级类型区用水定额灌溉分区 浙北水网平原类型区杭嘉湖平原区 浙西山地丘陵类型区山区 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浙中丘陵盆地区 浙西南山地类型区山区 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萧绍甬平原区 浙东沿海平原区 海岛地区 6 1 2 4 泡田定额 水稻泡田定额根据土壤质地和地下水埋深按表 6 1 2 4 确定 表 6 1 2 4 水稻泡田定额取值表 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 m 泡田定额 m3 亩 泡田定额折合水深 mm 粘土 粘壤土50 8075 120 中壤土 沙壤土280 120120 180 轻壤土2100 160150 240 6 1 3 排水标准 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应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 涝灾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大小等 因素 经过技术经济等论证确定 排渍标准的设计应该严格按照当地作物的实际要求 同 时结合国家相关规定来确定 6 1 3 1 排渍标准 1 对于无盐碱化威胁的地区 小麦 油菜 玉米的种植区地下水位控制在0 8m以下 棉花种植区地下水位控制在1 2m以下 2 对于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地区 除满足防渍要求外 还应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地下水 临界深度以下 棉花种植区地下水位应能够控制在1 5m 蕾期以后 以下 小麦 玉米种 植区则控制在1 0m以下 低山丘陵区可不考虑排渍要求 3 不同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应符合表6 1 3的规定 21 表6 1 3 不同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表 二级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 m 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0 6 1 0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0 7 1 5 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0 8 15 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0 6 1 2 滨海脱盐平原低地工程类型区0 6 1 2 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0 8 1 2 河谷冲积平原工程类型区0 6 1 2 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0 8 1 2 6 1 3 2 排涝标准 以设计暴雨重现期 1d 降雨量 旱作物从作物受淹起 2d 排至田面无积水 水田从作物 受淹起 2d 排至耐淹水深为标准 浙北水网平原工程类型区应达到设计暴雨重现期 20a 的标 准 其他地区必须达到设计暴雨重现期 10a 的标准 也可参照表 6 1 3 2 确定排涝标准 表 6 1 3 2 不同工程类型区的排涝标准 一级工程类型区排涝标准 浙北水网平原工程类型区20年一遇一日暴雨2日排除 浙西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10年一遇一日暴雨2日排除 浙中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10年一遇一日暴雨2日排除 浙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10年一遇一日暴雨2日排除 浙东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工程类型区10年一遇一日暴雨2日排除 6 1 4 建 构 筑物防洪标准 建 构 筑物防洪标准必须符合表6 1 4的规定 表 6 1 4 建 构 筑物防洪标准 重现期 a 工程名称 设计校核 塘坝 20100 蓄水池 1050 小型拦水坝 2030 泵站 2050 渠系建筑物 1020 灌排渠沟 10 22 注 建于堤防上的建 构 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得低于堤防的防洪标准 灌排建筑物的校核防洪标准 可视工程具体情况和要求研究决定 6 1 5 水质标准 灌溉水源的水质必须满足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4 2005 同时应符合 浙江 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标准 DB33 T 558 2005 的规定 6 1 6 灌溉水利用系数 1 防渗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 9 管道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 95 2 田间水利用系数 水稻种植区不宜低于0 95 旱作区不宜低于0 90 3 灌溉水利用系数 自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 70 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 数不应低于0 75 喷灌区 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 85 滴灌区不应低于0 90 6 2 水源工程 6 2 1 塘堰 坝 6 2 1 1 一般规定 1 塘堰 坝 工程适用于山地 丘陵区 2 塘堰 坝 的蓄水容积应在 1000m3 100000m3 坝高不宜超过 10m 3 塘堰 坝 工程设计规模应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条件下的灌溉面积要求 4 塘堰 坝 工程主要由挡水建筑物 挡水坝 泄水建筑物 溢流坝 溢洪闸 溢 洪涵 放水建筑物 取水卧管或竖井 放水涵洞等 组成 6 2 1 2 工程布局 塘堰 坝 工程布局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地形条件好 塘堰 坝 应选择位置高 容量大 自流灌溉面积大 淹没占地少 有适宜能建溢洪道位置的山地 丘陵区 2 水源条件好 塘堰 坝 应修筑于坝轴线短 自然汇流条件较好 集水面积大 来 水量丰富 拦蓄量大的地区 且水源无严重污染和淤积源 3 地质条件好 塘堰 坝 挡水坝的坝址应选择于天然沟道平缓 地质条件良好 便 于建筑物布置的位置 保证工程简单 安全可靠 渗漏损失小 土方和配套建筑物少 4 连接条件好 塘堰 坝 应与灌区相邻 在进水口上游应布设沉沙池 塘堰 坝 进口不直接与坡面排水渠终端相连时 应布设引水渠 保证连接渠道最短 输水损失最小 6 2 1 3 塘堰 坝 的挡水建筑物 1 根据筑坝材料的不同 坝型宜采用土坝 堆石坝和砌石坝 2 土坝坝身宜采用粘土斜墙 粘土心墙或土工膜防渗 粘土较缺乏的地区 可采用钢 筋混凝土心墙防渗 堆石坝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斜墙或心墙防渗 23 3 坝基应根据其渗透特点 结合坝身防渗体的型式 采取粘土截水槽 粘土铺盖 土 工膜铺盖及混凝土截渗墙等防渗措施 4 土坝 堆石坝在坝体的背水侧均应设置排水 5 坝顶宽度不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缝墙布专业施工方案(3篇)
- 乡村扶贫慰问活动方案策划(3篇)
- 企业科技活动策划方案(3篇)
- 职场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海事院校考试题库及答案
- 放射诊断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制题目及答案
- 校长业务考试题目及答案
- 时间动态课件
- 100字的中秋作文(14篇)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标准)委托他人要账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青少年无人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煤矿安全规程新旧版本对照表格版
- GB 11122-2025柴油机油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联通技能竞赛考试题及答案(5G核心网知识部分)
-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 教学比武三测单的绘制课件
- 2022年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