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76课程名称:国家税收英文名称: 学分:3学时:54 适用年级专业:三年级,财政学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税收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无论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制定或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都越来越重视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的学习,都要熟悉、掌握税收理论、政策和法规。而且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公民个人的涉税行为也会越来越多,普及税收知识,培养公民良好的纳税意识,对于全社会都有重大意义。据此,本课程不仅是财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乃至整个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不仅懂得税收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规定,各税的立法精神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而且还要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税收制度、解释税法的能力,能探讨税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研究要立足于国际化,用国内外最新的基础理论、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来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另外,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税收法规的简单罗列。(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章节是税收基本理论以及税收制度中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国家税收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和会计学原理,最好与中级财务会计同时开设,在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同时,了解国家税收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我国各主要税种的实务操作能力。(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指定教材:税收理论与实务,宋凤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2、参考书目:(1)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2)中国税制,马海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税收学,杨斌,科学出版社,2003年(4)中国税制概览,刘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3、参考专业刊物:财政与税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报,中国税务和涉外税务等。二、学时分配章课程内容学时第一章税收概论5第二章税收制度与税收分类3第三章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3第四章税收制度改革2第五章增值税8第六章消费税3第七章营业税2第八章关税2第九章企业所得税6第十章个人所得税6第十一章财产税类3第十二章资源税类3第十三章行为税类3第十四章税收征收管理2考试3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税收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的概念、形式特点,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税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税收的职能和税收的原则。重点和难点:税收的概念、形式特点,税收的职能,税收的原则主要内容: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点一、税收的概念二、税收的形式特点(一)强制性(二)无偿性(三)固定性三、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第二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一、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二、税收产生的历史过程三、税收的发展演变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一、财政职能二、经济职能三、监督管理职能第四节 税收的原则一、税收原则的提出和发展二、财政原则三、公平原则四、效率原则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思考题:1、简述税收的概念和形式特点。 2、简述税收的三个职能。 3、如何理解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 4、简述税收的三个原则。 5、如何处理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之间的关系?第二章 税收制度与税收分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制度的概念,税制与税法的区别,税制的七大要素,税收的五种分类方式以及税制结构及其优化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税制的要素,税制结构主要内容: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概念一、概念二、税制与税法第二节 税制要素一、纳税人二、课税对象三、税率四、税负调整措施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和地点七、违章处理第三节 税收分类一、按征税对象分类二、按计税依据分类三、按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分类四、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五、其他分类方法第四节 税制结构一、税制结构的概念二、税制结构的影响因素三、税制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一)税制繁简问题(二)主体税的选择问题(三)中央税和地方税的结合问题(四)税制结构相对稳定四、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主体税种的模式及发展趋势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思考题:1、简述税收制度的概念。 2、税制与税法一样吗?如不一样,有何区别? 3、税制制度的基本要素有哪几个?基本内容是什么? 4、按征税对象分类,税收可以分成哪几类? 5、税制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什么? 6、简述税制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 7、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主体税种的模式及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第三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负担的概念、分类、度量、影响税负的因素、确定最适税负的标准,以及税负转嫁的概念、形式和影响因素。重点和难点:影响税负的因素,税负转嫁的形式主要内容:第一节 税收负担一、概念二、税负分类三、税负的度量四、影响税负的因素五、确定最适税负的标准第二节 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的概念二、税负转嫁的形式 (一)前转(二)后转(三)混转(四)消转(五)旁转(六)税收资本化三、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一)价格自由变动(二)商品供求弹性(三)市场的竞争程度(四)其他因素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思考题:1、什么是税收负担?按照不同的标志有哪几种分类方式? 2、影响税负的因素有哪些? 3、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一样吗?有何关系? 4、简述税负转嫁的几种形式。 5、商品供求弹性如何影响税负转嫁?试举例说明。第四章 税收制度改革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个阶段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当前世界税制改革的趋势及原因。尤其是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以及1994年后的税制改革。重点和难点:1994年后的税制改革,当前世界税制改革的趋势及原因主要内容:第一节 1994年前我国税制的建立与发展一、1950年和1953年税制的建立和修正(一)1950年税制的建立(二)1953年税制的修正二、1958年到1979年的税制改革(一)1958年的税制改革(二)1963年的税制调整(三)1973年的税制简并三、1979年以后的全面税制改革(一)全面税制改革的必要性(二)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1994年后我国税制的改革与调整一、1994年的税制改革(一)1994年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三)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二、1994年后我国税制的调整(一) 流转税的调整(二) 所得税的调整(三)其他税种的调整第三节 当前世界税制改革的趋势及原因一、当前世界税制改革的趋势(一)税收“公平、效率和稳定”的三原则日益凸显(二)宏观税负逐渐下降(三 )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的所得税改革仍将继续(四)“绿色税收”受重视(五)世界性税收的设想开始涌现二、世界性税制改革的原因透视(一)世界性的经济增长减缓和滑坡(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三)经济理念发生重要转变(四)原有税制存在弊端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思考题:1、简述税制改革的几个阶段。 2、为什么要进行1994年的税制改革? 3、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什么? 4、简述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5、简述当前世界税制改革的趋势及原因。第五章 增值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增值税的含义、类型和特点,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进出口货物增值税的处理,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知识。本章是国家税收实务部分的重中之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重点和难点: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尤其是销售额的计算和进项税的抵扣,以及出口货物退(免)税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增值税的概念二、增值税的类型(一)生产性增值税(二)收入型增值税(三)消费型增值税三、增值税的特点(一)征税范围广,税源充裕(二)多环节征税(三)对资源配置不会产生扭曲性影响,具有税收中性效应(四)税收负担易于转嫁,由该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承担第二节 增值税的基本要素一、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一)征税范围的基本规定(二)特殊规定二、纳税人(一)小规模纳税人(二)一般纳税人三、税率(一)基本税率(二)低税率(三)征收率 第三节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纳税人(一)销项税额(二)进项税额(三)应纳税额的计算(四)应用举例二、小规模纳税人第四节 进口货物征税一、征税范围和纳税人二、税率三、应纳税额的计算四、税收管理五、应用举例第五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一、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基本政策(一)出口免税并退税(二)出口免税不退税(三)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二、适用范围三、退税率四、出口退税的计算(一)“免、抵、退”税计算方法(二)“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第六节 征收管理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第七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用范围二、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三、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四、专用发票开具时限 五、专用发票联次六、加强专用发票管理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分析思考题: 1、简述增值税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2、增值税的基本要素包括什么? 3、简述八种视同销售货物行为。 4、如何认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5、简述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政策。 6、简述“免、抵、退”税计算公式和步骤。 7、增值税专用发票共有几个联次?第六章 消费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消费税的含义、特点,消费税与增值税的关系,消费税的改革,以及消费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目税率,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政策和消费税的征收管理。本章也是国家税收实务部分的重点章,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消费税与增值税的关系,消费税的改革和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特征三、开征意义四、与增值税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一、纳税义务人二、征税范围三、税目、税率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从价定率方法(一)一般规定(二)特殊规定二、从量定额方法三、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混合计算方法四、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一)扣除范围(二)扣税计算五、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含义(二)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三)用于其他方面(四)组成计税价格六、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二)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三)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四)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抵扣七、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八、应用举例第四节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一、出口退税率二、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的政策三、出口退税额的计算第五节 征收管理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分析思考题:1、消费税与增值税有何区别和联系? 2、为何要进行消费税的改革,改革后的消费税是怎样的? 3、目前消费税的税目共有几个,并列举出来? 4、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有哪些内容? 5、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有哪些?与增值税有何区别?第七章 营业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营业税的含义、特点、作用,营业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税目税率,营业税的计税依据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营业税的征收管理。重点和难点: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税目税率,营业税的计税依据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营业税的概念二、营业税的作用与特点第二节 营业税的基本要素一、纳税义务人(一)一般规定(二)特殊规定二、扣缴义务人三、税目、税率(一)税目(二)税率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一)基本规定(二)具体规定(三)其他规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三、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一)兼营不同税目的应税行为(二)混合销售行为(三)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第四节 税收优惠一、营业税的起征点二、税收优惠规定第五节 征收管理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分析思考题:1、简述营业税的税目税率。 2、如何理解和掌握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 3、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如何确定? 4、简述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第八章 关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关税的概念、特点、作用、分类,关税的纳税义务人、征收范围、税目税率和原产地的规定,进口货物、出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关税的减免以及关税的征收管理。重点和难点:进口货物、出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关税的概念二、关税的特点 (一)征税对象(二)征税环节(三)实行复式税则(四)由海关机构代表国家征收三、关税的作用 (一)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二)保护和促进本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三)调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四)筹集国家财政收入四、关税的分类第二节 关税的基本要素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收范围三、税目、税率(一)税目(二)税率四、原产地的规定(一)全部产地生产标准(二)实质性加工标准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关税的计税依据(一)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二)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二、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四节 关税的减免一、法定减免税二、特定减免税三、临时减免税第五节 关税的征收管理一、关税的缴纳二、关税的强制执行三、关税退还四、关税补征和追征五、关税纳税争议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思考题:1、什么是关税?关税的特点有什么? 2、简述关税的三个基本要素。 3、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都包括什么?如何计算? 4、关税的征收管理都包括什么?第九章 企业所得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课税对象、税率,应纳所得税税额中收入的确定、准予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标准、不得扣除的项目,亏损弥补,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收优惠,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本章是重点章。重点和难点:准予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应纳税额的计算,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主要内容:第一节 基本要素一、纳税义务人二、征税范围和课税对象 (一)征税范围(二)课税对象三、税率(一)基本税率(二)优惠税率第二节 应纳所得税税额的确定一、收入总额(一)收入项目(二)收入确定的特殊规定二、准予扣除项目(一)原则(二)基本范围(三)部分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三、不得扣除的项目四、亏损弥补五、应纳税额的计算(一)核算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二)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三节 税收优惠第四节 税额扣除一、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一)原则(二)扣除限额(三)扣除办法(四)应纳税额的计算二、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一)适用范围(二)具体规定(三)计算公式(四)应用举例第五节 征收管理一、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二、纳税期限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分析思考题:1、简述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2、部分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是什么?试列举几个重点项目。 3、简述企业所得税的不得扣除的项目。4、如何确定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限额?5、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6、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收入如何确定?第十章 个人所得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税所得项目、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中费用减除标准和每次收入的确定,十一项应税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其他问题,以及税收优惠、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和税款的缴纳。重点和难点:纳税义务人、费用减除标准、每次收入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主要内容:第一节 基本要素一、纳税义务人(一)居民纳税义务人(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二、应税所得项目(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四)劳动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其他三、税率第二节 应纳税所得额一、费用减除标准二、每次收入的确定三、其他规定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情况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用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其他所得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其他问题(一)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的计算办法(二)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的计税办法(三)特定行业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问题(四)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问题(五)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问题三、应用举例第四节 其他方面一、税收优惠(一)免税项目(二)减税项目(三)暂免征项目二、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三、税款的缴纳 (一)代扣代缴(二)自行申报纳税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分析思考题: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分为几种?哪种纳税义务人负有限纳税义务,哪种纳税义务人负无限纳税义务? 2、简述十一项应税所得项目。 3、哪几项应税所得项目适用超额累进税率?规定是怎样的? 4、费用减除标准是如何规定的?5、每次收入是如何确定的?6、十一项应税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如何计算?7、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如何计税?8、个人所得税税款的缴纳方式有几种?第十一章 财产税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房产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契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遗产税的基本要素和类型。重点和难点:房产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契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房产税一、概述二、纳税人三、征税范围四、计税依据和税率(一)计税依据(二)税率五、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从价计征的计算(二)从租计征的计算六、减免税规定七、征收管理(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第二节 契税一、概述二、征税对象 (一)一般规定(二)特殊规定三、纳税人四、税率五、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六、税收优惠七、征收管理(一)纳税时间(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第三节 遗产税一、概述二、类型(一)总遗产税制(二)分遗产税制(三)混合遗产税制三、纳税人四、课税对象五、起征点与免征额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思考题:1、简述房产税的基本要素。 2、简述契税的基本要素。 3、房产税有哪两种计征方式? 4、遗产税都有几种类型?第十二章 资源税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资源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土地增值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扣除项目的确定、税收优惠和纳税地点和时间,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收优惠和征收管理,耕地占用税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和税收优惠。重点和难点:资源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土地增值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和扣除项目的确定。主要内容:第一节 资源税一、资源税概述二、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一)纳税义务人(二)扣缴义务人三、税目和税额四、课税数量(计税依据)(一)基本办法(二)特殊情况五、应纳税额的计算六、税收优惠七、进出口应税产品八、征收管理(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第二节 土地增值税一、土地增值税概述二、纳税人三、征税范围四、税率五、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一)应税收入的确定(二)扣除项目的确定六、应纳税额的计算七、税收优惠八、纳税地点和时间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一、概述二、纳税人三、征税范围四、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二)税率(三)应纳税额的计算五、税收优惠六、征收管理(一)纳税期限(二)纳税时间(三)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一、概述二、纳税人和征税范围三、应纳税额的计算四、税收优惠(一)减税规定(二)免税规定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思考题:1、简述资源税的基本要素。 2、简述土地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3、简述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基本要素。 4、简述耕地占用税的基本要素。 5、土地增值税的扣除项目如何确定? 6、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形式是怎样的?第十三章 行为税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车船使用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印花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重点和难点: 车船使用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印花税的基本要素及其计算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车船使用税一、概述二、纳税人三、征收范围四、税率(一)车辆税额(二)船舶税额五、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六、税收优惠七、征收管理(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和征税机关第二节 印花税一、概述二、纳税人义务人(一)立合同人(二)立据人(三)立账簿人(四)领受人(五)使用人三、税目四、税率(一)比例税率(二)定额税率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二)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三)应纳税额的计算六、税收优惠七、征收管理(一)印花税税款的缴纳办法(二)纳税环节(三)纳税地点(四)特殊处罚规定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思考题:1、车船使用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哪些? 2、试述车船使用税的几个税收优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表改装课件
- 车辆保险服务投标方案
- 电脑知识培训计划课件
- 输电线路巡检技术服务合同
- 电脑培训知识点总结
- sis考试试题及答案
- pqc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缆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第7章 消费者的需要与购买动机
- 高级餐厅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 2025-2030中国车身控制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苏州大学介绍
- 2025广西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 粉尘涉爆安全培训
- 新常态下的中国消费-麦肯锡
- 水淹车培训课件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第四版 习题参考答案 徐钢涛 -00绪论-08气压传动
- 2024-2030全球内部人才市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酒店楼层分租协议书
- 单位对个人教育教学情况定性综合分析
- 《2025年CSCO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