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使人工固氮在19世纪初成了世界性的重大研究课题 不少化学家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 但仍未掌握一种较理想的人工固氮方法 主要困难是氮气和氢气非常难反应 反应速率特别慢 且氮气的转化率非常低 1909年德国科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采用600 200个大气压和用金属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使人工固氮成功 191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因哈伯在合成氨发明上的杰出贡献 决定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 1 认识可逆反应及其特征 2 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sax衡状态 3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化学反应的限度 1 可逆反应 1 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 和 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 表示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 而用 3 特点 双向性 反应物反应反应生成物 双向性 正 逆反应是在 下 进行的 共存性 和 同时存在 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1 1 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 2 3 正向逆向 同一条件同时 反应物生成物 2 化学平衡状态 1 化学平衡的建立 2 1 最大最小最大最小逐渐减小逐渐增大逐渐减小逐渐增大不变不变不变不变 2 可以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状态建立过程中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3 化学平衡 研究对象 反应 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 当一个 反应进行到 和 相等时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不再改变的状态 3 可逆 可逆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浓度 综合拓展 一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 逆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 等 达到平衡状态时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但不等于零 即v正 v逆 0 3 动 是指动态平衡 达到平衡状态时 正 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只是v正 v逆而已 4 定 平衡时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 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5 变 当外界条件 如浓度 压强 温度等 变化时 则原平衡被破坏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就会发生变化 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平衡 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判断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达到化学反应的限度或化学平衡状态 直接依据就是其本质和特征 即正 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 各组分浓度是否不变 含量是否不变 通常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尝试应用 1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 反应停止了B 正 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C 正 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D 正 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D 2 对于可逆反应2SO2 O2 2SO3 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 18O原子 A 只存在于O2中B 只存在于O2和SO3中C 只存在于O2和SO2中D 存在于SO2 O2和SO3中解析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 各物质均含有18O 答案 D 3 可逆反应N2 3H22NH3的正 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正 N2 v正 H2 B v正 N2 v逆 NH3 C 2v正 H2 3v逆 NH3 D v正 N2 3v逆 H2 解析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 正 逆反应速率相等 用NH3 H2 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结合这两个条件 可以得出答案为C 答案 C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 原料的利用率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有害物质的产生 2 燃料燃烧的条件 1 燃料与 接触 且空气要 2 温度达到燃料的 3 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 1 尽可能使燃料 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 且空气要 2 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 提高 2 1 空气或氧气适当过量 2 着火点3 1 充分燃烧充分接触适当过量 2 热能的利用率 综合拓展 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基本措施1 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溶液的浓度 固体的表面积 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催化剂的使用等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 通过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 溶液的浓度 气体压强等 改变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 尝试应用 4 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是 提高燃料的着火点 降低燃料的着火点 将固体燃料粉碎 将液体燃料雾化 将煤气化处理A B C D C 一 可逆反应的特点 在温度 容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 起始时 c X2 0 1mol L 1 c Y2 0 3mol L 1 c Z 0 2mol L 1 发生可逆反应 X2 g 3Y2 g 2Z g 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A c X2 0 15mol L 1 c Y2 0 45mol L 1B c X2 0 2mol L 1 c Y2 0 6mol L 1C c X2 0 24mol L 1 c Z 0 24mol L 1D c X2 0 15mol L 1 c Z 0 1mol L 1 名师点睛 可逆反应既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可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只能反应到一定程度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不能为0 也可以用极限法解此类题 如本题可以假设正向进行到底时 c Z 0 4mol L 1 假设逆向进行到底时 c X2 0 2mol L 1 c Y2 0 6mol L 1 所以0 c X2 0 2mol L 1 0 c Y2 0 6mol L 1 0 c Z 0 4mol L 1 然后由浓度范围来判断 变式应用 1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SO2 g O2 g 2SO3 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 O2 SO3的浓度分别为0 2mol L 1 0 1mol L 1 0 2mol L 1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2为0 4mol L 1 O2为0 2mol L 1B SO2为0 25mol L 1C SO3为0 4mol L 1D SO2 SO3均为0 15mol L 1 解析 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可逆反应中的各种成分是不可能完全转化的 所以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0 c SO2 0 4mol L 1 0 c O2 0 2mol L 1 0 c SO3 0 4mol L 1 因此A C错误 对于D项 若SO2为0 15mol L 1 则转化的SO2的浓度为 0 2 0 15 mol L 1 0 05mol L 1 此时SO3的浓度为 0 2 0 05 mol L 1 0 25mol L 1 故D错误 本题选B 答案 B 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在一定温度下 可逆反应A g 3B g 2C 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的同时生成3nmolBC A B 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 A B 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解析 从同一物质的v 正 与v 逆 是否相等或各成分的浓度是否不再改变来考虑 A项 当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时 表明v 正 v 逆 B项 不管反应是否平衡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的同时一定生成3nmolB 即v 正 不一定等于v 逆 A B C的浓度不再变化 表明已达到平衡状态 但平衡状态时A B C的分子数之比不一定为1 3 2 故D项不正确 答案 AC 名师点睛 化学平衡的实质是同种物质的正 逆反应速率相等 用不同物质的正 逆反应速率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要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转化为同种物质的速率进行比较 不能作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情况1 反应组分中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 恒温恒容下体积不变的反应 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如2HI g I2 g H2 g 3 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 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如2HI g I2 g H2 g 4 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 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变式应用 2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 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表明反应A g 2B g C g D g 已达到平衡状态 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密度 B的物质的量浓度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v C 与v D 的比值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A B C D 解析 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全是气体的可逆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直接标志是正 逆反应速率相等 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 总压强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故 均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而 中 始终不变化 中没指明方向 m 气 不变化 混合气体是在恒容容器中 均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答案 B 1 一定温度下 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O2 g 发生反应 2NO2 2NO O2 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 混合气中NO2 NO O2物质的量之比为2 2 1D 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 同时生成2nmolNO2解析 颜色变浅 说明反应还在由左向右进行 没有达到平衡 A错 体积一定 气体密度不论反应是否平衡均为定值 B错 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各组分浓度已保持恒定 更不能说明v 正 v 逆 C错 D能表明v 正 v 逆 正确 答案 D 7 在C s CO2 g 2CO g 反应中 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增大压强 增加碳的量 通入CO2 恒压下充入N2 恒容下充入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安全教育的文案标题
- 郑州管城初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安置房项目资源配置与调度方案
- 围合式建筑方案设计流程
- 离婚协议书(知识产权归属及使用协议)
- 农特产品仓储环境调控技术方案
- 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范本解读
- 离婚协议书范本与婚姻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转移合同
- 离婚协议书范本:精确财产评估与子女监护权分配协议
- 甲乙丙三方联合开发的商业地产项目产权转让协议
- 工模具点检管理制度
- 非营利组织纳税管理制度
-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数字健康行为干预-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核辐射探测器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酒类小作坊管理制度
- 中国皮肤基底细胞癌诊疗指南2023
- 党性主题教育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 T/CECS 10348-2023一体化净水设备
- 骨科与麻醉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共识
- 打造卓越电信网络-优化技术引领业务增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