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原理第4章第1节_第1页
马哲原理第4章第1节_第2页
马哲原理第4章第1节_第3页
马哲原理第4章第1节_第4页
马哲原理第4章第1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主讲人 耿国华 本章第1节学习重点 1 商品的二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3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4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一节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生产方式的形成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小商品经济分化行会师徒关系变成雇佣关系 行会师父商人高利贷者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商人高利贷者的转化商人入侵手工业 独立生产者消失 工业资本家 雇佣工人 行会徒弟手工作坊主 帮工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 资本的原始积累 劳动资料 生产者 货币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用暴力掠夺农民土地用国家政权殖民掠夺 土地货币财富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生产方式的形成 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经济上产业革命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 社会分工的出现 2 私有制的产生 自然经济 特征 自给自足存在条件 与较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社会分工极不发达 特征 交换目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历史条件 社会分工出现生产资料 劳动产品属于不同劳动者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什么是商品 自耕自足不是商品 买卖成交才是商品 1 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二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 法国的小农 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 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 但是 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 2 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二 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产品 交换 体力脑力耗费 共同的质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体力脑力耗费 3 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二 商品的二因素 2020 2 23 18 对立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4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生产者的劳动 只有通过交换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交换 4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有价值的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二 商品的二因素 1 具体劳动 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木匠拉锯 铁匠打铁 三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 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体力 脑力耗费 三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不是两次劳动 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对立 两种不同属性 具体劳动 自然属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 社会属性 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 统一 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时空统一 劳动二重性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不同质使用价值 相同质价值 特定具体形式 无差别人类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1 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价值 质 价值的实体 一般人类劳动量 价值的量的规定 劳动量 1 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 劳动时间 价值量 劳动量 劳动时间就是测量价值量的天然尺度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商品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甲 乙 丙 8小时 10小时 12小时 10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多盈利 正常补偿 亏损 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 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四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成正比 与生产单位商品的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但同一时间内价值总量则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 若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同一时间内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价值总量则会相应地提高 3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四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3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 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四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 因此 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 4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四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求 市场价格 价值 供 求 价格 供 价格 供 求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 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1 无论商品的市场价格怎样变动 它都必须以价值为基础 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价与它们的价值比例总是一致的 2 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会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但价格的波动也会反过来调节供求关系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止价格与其价值的背离 3 就短期来看 市场价格与其价值不一致 但从长期来看 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下落可以互相抵消 因而长期的平均价格和其价值是一致的 四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积极作用 1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四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消极作用 1 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 阻碍科技进步2 可能引起两极分化3 可能出现社会生产比例失调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五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 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 简单价值形式 1 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只羊 5斤盐 2把斧子 1斤茶叶 2克黄金或其它 五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 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 一般的价值形式 30斤谷子 2把斧子 1两黄金或其它 18尺布 5斤茶叶 一只羊 五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 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 货币形式 五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特殊商品 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 双重使用价值 自然属性决定的使用价值 特殊 价值 使用价值 社会职能决定的使用价值 商品 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五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2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五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2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货币流通规律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决定因素 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用Q表示 商品的价格 用P表示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用V表示 公式 PQV 代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M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M与PQ成正比 与V成反比 M 当支付手段出现时 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要进行调整 调整公式为 M PQ PQ1 赊销金额 PQ2 到期支付金额 PQ3 抵消金额 V 对比 80年代 人均收入三百多元 现在则有1 4万余元 预计到2010年会将近2万余元 同样80年代 几千元可以买一套四合院 现在称为TOWNHOUSE联排别墅 而现在要买这样一套房子恐怕几百万也不一定够 也就是说 货币增加造成了货币实际上贬值 相应地 商品和资产就升值了 货币战争 是让本国的货币贬值 增加本国的出口 这种局面引起两个结果 一是每个国家让自己的国家贬值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资产价格上涨 将导致资源价值重估 二是新兴经济体输入新一轮通胀压力 加速全世界实体经济 从而留下再度爆发金融危机的阴霾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央行提高银行准备金 事实上所有的央行量化宽松都涉及到资产购买 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 可视之为 无中生有 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 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即主要是回购政府债券 以及出售这些资产给央行的银行准备金账户 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 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 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因此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央行在短期利率处于或接近零时增加储备的政策 第一次量化宽松 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 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 在随后的三个月中 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 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 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第二次量化宽松 QE2 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 进入步履蹒跚的复苏以来 美联储一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宽松 第二次量化宽松 QE2 伯南克在今年八月份在杰克逊霍尔的联储官员聚会中为第二次量化宽松打开了大门 但他同时谨慎地指出 量化宽松不是一个成熟的补救办法 而且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就是以金融系统内部的不良资产作抵押发行美元 它标志着美联储从 间接发钞 变为 直接印钞 近一个月来世界货币战争得到验证 人民币汇率在迫不得情况升5 日元对美元汇率一路刷新新高 欧元对美汇率涨2 3 并一度创8个月来新高 澳元对美元冲27年来最高 过去一个月累升8 3 韩元对美元汇率10月4日 1美元对1130韩元关口 所有非美币对美元全线升值 目前美元贬值不亚于对日本经济的打击 各政府纷纷被迫出手阻止本币升值 日本逾6年多首度干预 过去10个月瑞士也将外汇存底扩大至2190亿美元 用意也为了阻止瑞郎过分升值 最积极干预者仍然新兴国家 菲律宾 马来西亚上周均传出入市干预信息 中国为维持人民币稳定外汇存底累积至2 45万亿美元 就连控制货币压力较小的巴西等也开始介入 巴西财政曼特加27日日表示 正处于一场国际性货币战争中 各国货币普遍贬值 这对形成了威胁 它降低了我们的竞争力 2010 9 28易阔财经 谁是这场货币战争的 罪魁祸首 在美国的挑拨下 中国成了第一眼就被看到的 祸根 中国是人口大国 是发展中国家 如果人民币升值 中国的就业也会陷入险地 出口企业将大量倒闭 工人将失业 农民工将返乡 成为世界上失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经济也会受到重创 对世界经济增长不利 由于经济的本质是利己的 美 欧国家不能看到这一点 其实质是 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合理 共同利益的经济关系体系 需要建立国际的政治体系来维护 斯密在 道德情操论 中 道德是世界的出发点和同情心 要改革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使之有利于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应该从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角度来平息这场货币战争 谁是这场货币战争的 罪魁祸首 目前的全球发展公正性 仍然只是在人与人之间 国家之间 民族之间思考公正问题 在人的不可剥夺权利 国家与民族的不可剥夺权利这个框架内思考全球发展公正性 而很小考虑公正 社会公正 全球公正的制约问题 即使是讨论所谓的全球气候其它问题 人们也往往从利益竞争的角度 把这类问题的讨论作为利益博弈的结果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 需要推动全球伦理 发展伦理从 以权利伦理为主 向 权利伦理与责任伦理并重 的转换 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需要人们观念 制度 行为等的全面转换 谁是这场货币战争的 罪魁祸首 从观念层面上看 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 离不开全世界人的基本权利发展 对社会发展总体逻辑的全面把握 哈维兰等认为 以权利 资本等为主导逻辑的西方现代性的正当性值得怀疑 全球的发展应该是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生态等的协调推进过程 从行动路径看 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 需要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 推动全球权利和全球责任的阶段性转换 全球发展公正是全球权利与全球责任的统一 应该全面平衡每个国家货币战争中能够获得什么 在货币战争中应该付出什么 每个参与全球化的发展主体都应该既拥有全球权利也负有全球责任 后金融危机时期 世界爆发货币战争 每个世界公民应该获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是维护世界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的真正标准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六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矛盾的产生 商品经济产生条件 社会分工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 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 矛盾 2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六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劳动价值论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与时俱进 实践并发展 丰富和发展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