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专题之怀古诗优秀课件 (1)_第1页
诗词鉴赏专题之怀古诗优秀课件 (1)_第2页
诗词鉴赏专题之怀古诗优秀课件 (1)_第3页
诗词鉴赏专题之怀古诗优秀课件 (1)_第4页
诗词鉴赏专题之怀古诗优秀课件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 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 历史事件的成败 对历史遗迹的追思等 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慨 或者借古以讽今 讽刺时事 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 古事 古迹为描写对象 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判别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 古人名 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 咏 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 怀古 咏怀 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 萧条 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 抒发感慨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 古人 感慨身世 观照自我 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悲叹年华消逝 时不我待 壮志难酬2 古迹 抒发感慨 感伤兴衰 变迁 感慨盛衰无常 昔盛今衰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 古事 借古讽今 劝诫世人 感慨国运衰微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 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 独抒机杼 客观评价 分类一怀古人 贾谊王昭君为最 1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 蜀相 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 古代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 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黄鹂 黄莺 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两朝 指刘备 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 开创基业 匡济艰危 出师未捷 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 建兴十二年 234 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 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分析 第一步 寻找连接点 诸葛亮与诗人遭遇的相似点 第二步 归类 探求主旨 1 时代背景相同 都是战乱不断 2 诸葛亮志在匡扶天下 杜甫也有 致君尧舜上 的志向 3 诸葛亮统一大业未成 壮志难酬 杜甫仕途坎坷遭遇贬谪 壮志未酬 4 诸葛亮被重用 杜甫不被重用 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 3 蜀相杜甫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诗人以古人自比 以诸葛亮自况 通过对比 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 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咏怀古迹 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 咏怀古迹 其三 题为咏怀 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试作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 4 4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悲昭君以自悲也 古人即我 我即古人 分析 第一步 寻找连接点 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第二步 归类 探求主旨 1 昭君入宫被妒 他入朝被妒 2 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 他 漂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 其一 3 昭君思念故土 魂魄月夜归来 他思念长安 4 每依北斗望京华 都城 昭君敢于 怨恨 他不敢怨君 5 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 答案 1 不同意2 从诗的表面来看 是咏昭君 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 来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3 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伤 总结第一类型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 是因为古人的遭际和自己有某些相似之处 触发点在古人 落脚点在自己 分两类1 对比失落型 古人展抱负 建功业 得遂心愿 而自己却因为某原因不被重用或不能尽其才 倍感伤心失落 如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遭际相同 追思故人更显自己的不得志 如李商隐的 贾生 分类二怀古迹 金陵为最 5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注 秦淮 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 秦淮河由城中穿过 流入长江 两岸酒家繁多 是当时豪门贵族 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 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 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 不理朝政 最终丢失了江山 因此他所作的 后庭花 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谈谈你对三 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 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 其实 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 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6 乌衣巷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 朱雀桥 乌衣巷 旧燕子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人马喧闹热闹繁华 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 野草野花丛生 夕阳残照 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 对比 喧闹繁华 寂寥苍凉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通过昔盛今衰对比 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 物事人非 沧海桑田的感慨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 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 谢两世家居住之地 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 显赫一时 王家书法谢家诗 也足以让人仰怀 1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 事实上 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 王谢堂前 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 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 事实上 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 王谢堂前 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 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 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7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 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 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城门到草场门 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 石崖耸立 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战国时 楚国就在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 公元212年孙权重筑 改名为石头城 城依山临江 南靠秦淮河口 形势险要 为六朝江防要地 张勃 吴录 载 诸葛亮谓 钟山龙蟠 石头虎踞 帝王之宅也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 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以不变写变 山 潮 水 月伴寂寞空城 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 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 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借古讽今 总结第二类怀古迹 景 事 借古伤 讽今或理性反思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 心怀济天下 拯黎民的念头 他们在关注国家政治 社会生活时 常通过写古迹 古事来表现对现实的关切 热情 不满或警戒 怀古触点在古 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伤古怀今 作者置身其中 发一己之感慨 第一类昔盛今衰型 繁华远去 只留荒芜 物换星移 世事沧桑 朝代更替 如李白的 越中览古 第二类物是人非型 风景依旧 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 讽今伤今 如刘禹锡的 石头城 分类三因古迹而怀人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分析 上阕 孙仲谋 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建立丰功伟绩 对比自己 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怀人伤己 下阕 佛狸祠 今昔对照 不堪回首 昔盛今衰的伤感 怀古伤今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警告统治者应接受历史教训 做好应战 廉颇 同病相怜 不忘为国效力 怀人伤己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 1 本词运用了五个典故 2 作用及思想 引用孙仲谋 寄奴廉颇 为了怀人伤己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 为国效力的决心与抱负以及壮志依然难酬 老而见弃的感伤 引用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为了借古讽今 警告统治者应接受历史教训 做好应战 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 和希望他们引以为戒的理想 用佛狸祠 是怀古伤今 为了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分类四 独抒机杼 客观评价 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 站在历史的高度 表达独特的观点 启迪世人 如杜牧的 赤壁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 大乔 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 大乔为孙策之妻 小乔为周瑜之妻 相传曹操建铜雀台 命曹植撰 铜雀台赋 有云 揽 二乔 于东南兮 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 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 历史将要重写 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 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 赤壁一战 曹军败北 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 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 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小结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写的古人 往事是怎样的 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对比或自比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归纳咏史怀古诗特点 1 结构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2 内容 国家 国运衰微 统治者 荒淫奢侈 名地 昔盛今衰 古人 壮志难酬 忧国伤时 孤寂失意 3 手法 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 今昔对比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 即事议论 4 语言 含蓄蕴藉 5 意象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历史古迹 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