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管理.ppt_第1页
情境管理.ppt_第2页
情境管理.ppt_第3页
情境管理.ppt_第4页
情境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与管理系列课程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易经 中国式情境管理 儒墨道法 传统智慧与企业营销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佛门管理 佛教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 汇报提要 北纬25 35度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 1 2 公元前800 200年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古希腊 以色列 古印度 中国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老子等 释迦牟尼 犹太教的先知们 同时代消失的文化 埃及文化 巴比伦文化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 2 2 终极关怀的觉醒 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 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 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 印度 中国 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哲学的突破 人类本性是生物性 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以解释轴心时代出现的内在动力问题 社会的基本结构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轴心时代产生的背景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参悟的七重境界 吾犹守而告之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 已外天下矣 吾又守之 七日而后能外物 已外物矣 吾又守之 九日而后能外生 已外生矣 而后能朝彻 朝彻 而后能见独 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庄子 大宗师 无古今 见独 朝彻 外生 外物 外天下 不死不生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心经 忘记天下所有牵跘你的人情世故 把物质世界的东西剥离出去 顺应自然规律 超越生死 虚室生白 空 唯一的天地大道 贯穿古今的长河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孟子的六重境界 可欲之谓善 有诸己之谓信 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吾善养浩然之气戊己之功 参同契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站在社会和人生的高度 核心思想 建功立业 乐生与顺应 君子的标准 1 不辱君命 2 宗族称孝焉 乡党称俤焉 3 言必行 行必果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普渡众生 无所从来 亦无所从去 是名如来 人生是什么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柏拉图与老子 小国寡民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使人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狗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道德经 80章 柏拉图 老子 理想国5400人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产生背景 中华民族心智模式的成熟 东周诸侯割据的局面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 经历了夏 商 西周的发展 尤其是西周的礼制 周易 的流传 中华民族的心智模式开始成熟 从东周开始 周天子势微 国家开始分裂 每个国家要生存 必须寻找强国之路 造成空前开明的政治环境 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导致旧有的奴隶制度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导致在思想层面必须首先突破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产生年代 夏 商 周 秦 汉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根据西汉时期刘向编撰的 七略 可大致将诸子学派分类 命名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兵家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稷下学宫 诸子百家的黄金时代是齐威王 公元前358 320年 和齐宣王 公元前319 301年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考古发现 马王堆帛书 老子 郭店楚墓竹简 老子 上博楚竹简 易经 诸子百家时代背景 主要特点 诸子百家主要特点 汇报提要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儒家 1 5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朱熹 核心价值观 仁爱 正义 自强 文化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儒家 2 5 儒学发展阶段 儒家的思想和学问被称为儒学 原始儒学 孔 孟 荀思想 汉代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学 唐代的义疏之学 宋明理学 清代儒学 仁爱 正义 自强 亲亲之爱 亲亲 仁也 孟子 尽心上 忠恕之道 恻隐之心 己欲立则立人 己欲达则达人 论语 雍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 同情心 怜悯心 羞恶之心 义也 孟子 告子上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 天论第十七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儒家 3 5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儒家 4 5 孔子的学术以求 道 为目的 以 仁 为中心的生命哲学 孔子强调礼乐教化 孔子论学以现实人生为中心 朝闻道 夕死可矣 里仁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 宽 信 敏 惠 阳货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 季路问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 焉知死 先进 水火有气而无生 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 有生 有知 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 王制篇 人有知 有义可认识和利用自然界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天论篇 人定胜天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天论篇 唯物的自然辩证法 粹而王 驳而霸 无一焉而亡 力术止 义术行 荀子 强国篇 法德管理 荀子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儒家 5 5 墨子学儒者之业 受孔子之术 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 厚葬靡财而贫民 久 服伤生而害事 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淮南子 要略 核心理念 平等 互利 兼爱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墨家 1 4 墨子 公元前468 前376年 名翟 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社会 平民政治理论 功利主义哲学 仁爱 兼爱 尚贤 举贤 功利 非攻 尚同 道德 儒 墨 节用 节葬 非乐 天志 明鬼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墨家 2 4 墨子思想主要是 历物十事 即尚同 尚贤 天志 明鬼 非命 兼爱 非攻 节用 节葬 非乐 墨守成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平等 互利 兼爱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墨子 尚贤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 卷四 兼相爱 交相利 墨子 兼爱中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毛泽东思想摘要 为人民服务 党指挥枪 官兵平等 按劳分配 能上能下 勤俭节约 打土豪 分田地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墨家 3 4 物理学家墨翟 小孔成像原理 犁 墨经 中有8条论述了几何光学知识 它阐述了影 小孔成像 平面镜 凹面镜 凸面镜成像 还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 在力学方面的论说也是古代力学的代表作 对力的定义 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及物体沉浮 平衡和重心都有论述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墨家 4 4 老子 庄子 张道陵 核心理念 自由 真实 宽容 人生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道家 1 4 真实 自由 宽容 遁天倍情 忘其所受 庄子 养生主 此小大之辨也 庄子 逍遥游 儵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庄子 秋水 柔能克刚 弱能胜强 人生智慧 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道德经 64章 装忍让 人生态度 杨朱 老子 庄子 关注公民的权利与尊严 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 韩非子 显学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道家 2 4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万物之宗反者 道之动 政治论 本体论 老子主张弃圣绝智 无为而治老子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回到原始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中去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 则无不治 道德经 3章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道家 3 4 丧己于物 失性于俗者 谓之倒置之民 虚无恬淡 乃合天德 庄子 知北游 道德不废 安取仁义 性情不离 安用礼乐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道家 4 4 两面 赏 罚 三刀 势 立威 术 驭臣 法 制民 韩非 商鞅 国家 两面三刀 核心理念 公开 公平 公正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法家 1 5 公开 公平 公正 法莫如显 使民知之 韩非子 难三 法不阿贵 绳不挠曲 韩非子 有度 法莫如一而固 使民知之 韩非子 五蠹 平常人 非圣人 治理国家的方法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法家 2 5 韩非 约公元前280 前233年 出身于韩国贵族 喜刑名法术之学 建立了以法为主 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韩非的思想深得秦始皇的赞赏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法家 3 5 法治思想 依法治国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 不为惠于法之内 动无非法 故明主使法择人 不自举也 使法量功 不自度 有度 赏罚为用 明主之所导 通 道 由也 制 控制 其臣者 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 刑 德也 何谓刑 德 曰 杀戮之谓刑 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 利 贪也 庆赏 故人主自用其刑 德 则群臣威其畏而归其利矣 二柄 严刑重罚 夫严刑者 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 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 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 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奸劫弑臣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法家 4 5 势治思想 韩非的势有 自然之势 和 人设之势 两种 夫有材 通 才 而无势 虽贤不能制不肖 故立尺材 这里指树木 于高山之上 则临千仞之溪 材非长也 位高也 桀为天子 能制天下 非贤也 势重也 尧为匹夫 不能正 非不肖也 位卑也 功名 抱守持法处势则治 背法去势则乱 难势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法家 5 5 术治思想 明主之道 一人不兼官 一官不兼事 难一 七术 主之所用也七术方法 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 主之所用也 内储说上 道家 儒家 法家 墨家 73岁 84岁 76岁 80岁以上 84岁 47岁 51岁 93岁 兵家 70岁 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 年龄 汇报提要 信仰行为规范 道德行为规范 法律行为规范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道家 儒家 法家 墨家 荀子 有为VS无为仁爱VS兼爱性善VS性恶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行为规范 以无为求有为 以无为求无为 以有为求有为 以有为求无为 老子 庄子 孔子 墨子 达摩祖师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有为or无为 道家 孔子 现实 远古 法家 墨家 尧舜 禹 西周 孟子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复古倾向 老子道家 庄子道家 儒家 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 法家 墨家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理想or现实 隐士的哲学 侠士的哲学 文士的哲学 谋士的哲学 统治阶级 平民阶级 士大夫 君王 服务对象 出发点 站在个人的立场为天下谋 站在天下的立场为天下谋 站在君主的立场为天下谋 站在君主的立场为君主谋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代表的阶层 性善论 人之初 性本善 性恶论 人性本恶 非善恶论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X理论Y理论 有恶论 自然属性本恶社会属性本善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人性假设 人与人相爱吗 以何为本 以何为治 仁爱 不爱 慈爱 兼爱 民本 以人为本 君本 君本 德治 不治 人治 法治 无为而无求 无求同于道 有为而无求 无求得于德 有为而有求 有求求于鬼 有为而有求 有求求于君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有求or无求 邦国时代之道 人性可教 以德施教就能完成管理目的 人人皆可成尧舜 原始社会之道 只要顺应客观发展规律 就能达到 无为而治 的管理境界 帝国时代之道 只有法治才能达到管理的成效 天道 王道 霸道 帝道 部落联盟时代之道 只有人治才能达到管理的成效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救世良方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总结 儒家天真 道家率真 墨家认真 名家顶真 儒家弱智 道家狡智 墨家奇智 名家大智 张远山 儒墨道法思想体系对比 张远山 汇报提要 老子 孔子的修身观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1 操之在我 情商 2 确立目标 人生使命 0 由内而我 德本 3 掌握重点 时间管理 4 利人利已 5 设身处地 6 集思广益 7 均衡发展 修身 治人 易经 大人的四条件 大人 与天地合其德 具有仁爱万物的心态与日月合其明 具有照明万物的智慧与四时合其序 具有立身与大道的行为与鬼神合其吉凶 具有合理处理事物的能力 天 地 人 伸 屈 顶天立地能屈能伸 自强不息乾龙健厚德载物坤马顺 先天而天弗为 后天而奉天时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平天下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 其德乃馀 修之于乡 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 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 其德乃普 道德经 54章 身 家 乡 邦 天下 真 馀 长 丰 普 老子 孔子的修身观 儒道的对比 儒家和道家文化的融合 孔子的感悟 吾十又五致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欲所为 不逾矩 儒家道家 100 0 70 30 40 60 20 80 10 90 年轻的时候偏儒家 年长的时候偏道家 八小时以内儒家 八小时以外道家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 道之宗旨 清净无为 道之用 无为而无不为 养生入道之方 虚心实腹 专气致柔 治世之则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以无事取天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类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老子的基本逻辑 正话反说讲究逻辑 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 41章 道德经 38章 道 德 仁 义 礼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 水的管理 1 2 老子 认为水有十大特征 柔弱 往低处流 顺势而为 包容万物 善于变化 永恒不变 养育万物 不争 纯洁 强大的 天之柔弱莫过于水 水之形 避高而趋下 避实而击虚 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时易时移 变法宜矣 万变不离其宗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清静无为 而攻坚 强莫之能先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 故无尤 道德经 8章 水性管理七原则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 水的管理 1 2 位置 时间 老子对 易经 大人的解读 夫大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与日月合其明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与四时合其序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与鬼神合其吉凶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先天而天弗为 道经 内圣自养之学 后天而奉天时 德经 处世外用重心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 摄生养生的学术 老子摄生养生的学术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 老子与众贤的比较 都从无为静养出发 但程度有所不同 老子学说的偏向 杨朱为己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便是老子俭 窗之教的偏向 杨朱道家 墨家 墨翟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便是老子仁慈之教精神的发挥 儒家 儒家重视师道 崇尚教化 也可谓等同老子 不敢为天下先 的作风 兵家 兵家阴谋奇计 源出于黄 老用柔 用弱的原理 纵横家 长短 钩距 捭阖 扰攘的作风 便是老子 前知取与有无 的余事 阴阳家 与道家黄 老之术 本来便不分家 法家 名家 思想都渊源于儒 道的支流 农家 与黄 老的 道法自然 本来就主旨相同 观念合一 综罗百代 广博精微 庄子的哲学思想观 内七篇学术思想 庄子 内七篇的学术思想 内圣之学 外用之学 庄子的哲学思想观 内篇养生学 庄子 养生思想的对比 儒道的哲学思想观 老庄与孔孟的目标 老庄与孔孟思想的异同 孔子的哲学思想观 五行与仁义礼智信 仁 义 礼 智 信 汇报提要 孔子的管理思想观 德治与企业文化 德治管理 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伦语 为政第二 目标 宗旨 价值观 道德规范 庶 富 教 德治路线 子曰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伦语 子路第十三 孔子的管理思想观 德治与法治 德治与法治 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伦语 为政第二 子曰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伦语 里仁第四 法治 治乱 德治 劝善 短期 长期 威慑力 教化 以法治国 以德育人 孔子的管理思想观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中庸 两难 兼顾 合理 起点 过程 终点 凡事不一定一切看着办 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包容 此时的平衡点将来再变动 孔子的管理思想观 为政五美四恶 为政五美 君子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 出纳之吝 谓之有司 为政四恶 伦语 尧曰第二十 伦语 尧曰第二十 孔子的管理思想观 慎言 慎言 君子以慎言语 节饮食 周易 君子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 伦语 里仁第四 刚 毅 木 讷 近仁 伦语 子路第十三 子张学干禄 子曰 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则寡尤 多见阙殆 慎行其余 则寡悔 言寡尤 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 伦语 子路第十三 韩非的管理思想观 说难 说难 凡说之难 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 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 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 在知所说之心 可以吾说当之 韩非子 说难第十二 夫事以密成 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 而语及所匿之事 如此者身危 夫龙之为虫也 柔可狎而骑也 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 若人有婴之者 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 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 则几矣 诸子的管理思想观 情理法 情 理 法 变 慢 稳定 合情合理 合理合法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绳之以法 注重实际情况 强调矛盾特殊性 重视矛盾的普遍性 注重的是绝对性 情不越法 理不离情 法不违理 儒墨讲情理 道家讲道理 法家讲法制 法仅仅是对付少数人 5 以下 的工具 汇报提要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大乘佛教 儒道互补 东亚文化的基石 秦始皇 确立了法家学说为治国思想 通过暴政治理国家 维系15年 汉高祖 确立了黄老之学 道家学说 为治国思想 强调无为而治 维系73年 汉武帝 确立了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兼取儒法 杂用王霸 维系2000多年 儒道互补 中国治国思想的演变 三五历纪 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 神于天圣于地 天 人 地 道 儒 自在的天空举重若轻 坚实的大地承担重任 效法天地 儒道互补 神于天圣于地 道 乾 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先天 德 坤 通过自身的努力 满足规律成就的条件 后天 老子 孔子 大学 乾 积极入世的道理 中庸 坤 如何处世的道理 儒道互补 乾坤之道家 儒家 像粮食店 绝不能打 否则打倒了儒家 我们就没有饭吃 南怀谨 像药店 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 要是一生病 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像百货公司 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 随时可以去逛逛 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 没有钱则观光一番 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儒道互补 儒释道的比喻 刚柔者 立本者也 乾坤卦的管理法则 儒道互补 乾坤卦的管理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三个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 天人合一 内圣外王 儒道互补 儒家道家 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 智慧 无为而无不为 以道家为因 以儒家为果 入世 出世 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 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 加法 达则兼济天下 减法 穷则独善其身 儒道互补 儒道对比 儒道互补的思想 事在人为莫道万般皆为命 境由心造退一步处天地宽 儒道互补 对联 汇报提要 员工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D1 有意愿 没能力 的阶段 第二阶段为 D2 没意愿 没能力 第三阶段为 D3 没把握 有能力 第四阶段为 D4 有信心 有能力 时空 环境 对象变化 管理方法也要跟着变 情境管理 因地制宜 四阶段 元 亨 利 贞 动态 时 四象 静态 位 变通者 趣时者也 情境管理 时与位 情境管理 员工成熟度模型 O 意愿 能力 无为 老阳 老阴 少阳 少阴 有为 有为 有为 你能够做的 你能够影响的 你不能做也不能影响的 1 2 3 普通员工应努力做好第一层和第二层 适度关注第三层 1 2 影响面3 关注面 情境管理 关注面和影响面 1 2 关注面 影响面 影响面 关注面 关注面与影响面成反比 关注面越大 影响面越小 反之亦然 情境管理 关注面和影响面 2 2 情境管理 三种心态 计划 考核 执行 全力以赴 争创佳绩 有所为 有所不为 阿弥陀佛 由他去吧 高阶 中坚 基层 道家 儒家 墨家 人 事 物 变化 伦常 实利 阴阳 仁义 刚柔 无 能 有 无为而无不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 苦行节用尚同合作 情境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