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期中应考.doc_第1页
《温病学》期中应考.doc_第2页
《温病学》期中应考.doc_第3页
《温病学》期中应考.doc_第4页
《温病学》期中应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级中医乙班温病学期中应考复习思考题姚明龙 2007012166一、名词解释1、 温病: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2、 温毒:因感受温热毒邪而引起,临床除具一般温病的见症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发斑疹等独特表现的急性热病。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多发于冬春两季。3、 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沉迷不语,呼之不应,甚至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是神志异常中昏迷程度最深者。多为热闭心包,或邪热夹痰闭阻心包,或瘀热闭阻心包之象。4、 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是指感受当令病邪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5、 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是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伏气内藏,逾时而发的温病。6、 战汗:战,振栗,寒颤;汗即汗出。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多为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分起鼓邪外出的表现,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7、 厥脱:厥,一般指昏厥和肢厥。前者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后者指四肢逆冷或不温,重者逆冷到膝、肘,轻者到踝、腕。脱证为阴阳耗损至极,行将离决的表现。由于脱证常伴有神志异常和四肢厥冷,故合称为“厥脱”。 8、 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适用于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湿浊阻遏的症候,症见寒热起伏,汗出不解,胸痞腹胀,尿短,苔腻。9、 食复:指温病瘥后,脾胃虚热,余热未尽,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之品复伤脾胃,导致饮食停滞,余邪复作发热。 10、 夏暑发自阳明:暑热乃火热之气,燔炎酷热,伤人急速,侵袭人体多径入阳明,而无卫分证过程,一病即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阳明气分热盛的症候。11、 白 :是在湿热类温病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在湿热病、暑湿病、伏暑病中多见。分为晶 和枯 。12、 邪陷心包:指温邪内陷,阻闭包络,出现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病理变化,症见身灼热,神昏,肢厥,舌绛等。13、 湿蒙心包:指气分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心包的病理变化。症见身热,神志昏蒙,时清时昧,舌苔垢腻,舌质红或绛等。二、重要条文:1、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2、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3、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4、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陆子贤5、大凡看法,卫之后方可言气,营之后方可言血叶桂温热论6、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吴鞠通温病条辨7、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生气通天论8、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简答及论述1、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医家代表著作学术成就吴又可瘟疫论开专论温病之先河立杂气致病学说创疏利透达之法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法薛生白湿热病篇立湿热病专论丰富温病理论及证治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王孟英温热经纬以经典为经,以后世名著纬,系统总结温病学体系2、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叶天士温热论“大凡看病,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温邪病因作用下,疾病在机体内有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演变的规律性。主要病理变化:温邪侵入人体后引起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初期、(中期)极期、后期。前期以机体功能失常为主;后期以实质损害为主,主要是阴津的耗损及重要脏器的损害。病情发展趋势的规律性:表里;浅深;轻重;实虚;3、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风热的致病特点: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2)易化燥伤阴。(主伤肺胃阴津)3)变化迅速。(易退易陷)暑热病邪致病特点:1)伤人急速,径犯阳明(阳明胃热证)。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暑伤津气证,津气欲脱证)。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4)易兼挟湿邪,郁阻气分。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中心;2)易困清阳,阻滞气机。3)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1)病变以肺为主(肺卫证候津液燥象干燥证)。2)易致津液干燥(多伤肺胃阴津,少数可深入下焦,伤肝肾阴精)。3)病变轻,少传变,易从火化(燥干清窍)。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证型病理辩证要点代表方上焦邪袭肺卫卫气受郁肺气失宣发热、微恶风寒,咳嗽银翘散桑菊饮邪热壅肺邪热壅肺肺气闭郁身热,咳喘,苔黄麻杏石甘汤湿热阻肺湿热阻肺肺失清肃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三仁汤湿蒙心包湿热酿痰蒙蔽包络神志昏蒙,时清时昧,苔垢腻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邪陷心包邪热内陷机窍闭阻神昏,肢厥,舌绛清宫汤+三宝中焦阳明热炽胃经热盛热炽津伤壮热,大汗,渴饮,苔黄燥,脉洪大白虎汤阳明热结肠道热结传导失司潮热,便秘,苔焦燥,脉沉实有力大、小承气汤湿热中阻湿热困阻升降失司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王氏连朴饮湿热积滞搏结肠腑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枳实导滞汤下焦肾精耗损邪热久羁耗损伤肾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加减复脉汤虚风内动肾精虚损肝失涵养手指蠕动,甚或瘈疭,舌干绛而萎,脉虚三甲复脉汤5、斑疹的形态、病机、治则各是什么?为什么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斑疹宜见而不宜见多”?(1)斑疹形态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质,压之不褪色小儿琐碎,形如粟米,突出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皮屑脱落病机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治法清胃泄热,凉血化斑宣肺达邪,清营透疹(2)“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陆子贤。斑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致属胃(深)。疹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属肺(浅)(3)斑疹发出数量少,稀疏均匀,为热毒较轻,邪热有外达之机,预后较好;斑疹发出数量过多,甚至稠密融合成片,则标明邪热过盛,病情深重,预后不良。6、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和解表里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1 泄卫透表法疏风泄热(风热)+银翘散解表清暑(暑热)+新加香薷饮疏卫润燥(燥热)+温 桑杏汤 凉 杏苏散宣表化湿(湿热)+藿朴夏苓汤2 清解气热法轻清宣气栀子豉汤加竹叶、连翘或清心凉膈散(清而不滞)辛寒清气肺胃 白虎汤(达热出表,不宜用苦寒)清热泻火热邪化火或有蓄积之势 黄连解毒汤或黄芩汤(苦寒折热)3 和解表里法清泄少阳 少阳(温热夹痰)蒿芩清胆汤分消走泄三焦(痰湿偏重)温胆汤、杏朴苓(用药微苦微辛,不可过寒)开达膜原膜原(湿热疫邪)雷氏宣透膜原法、达原饮(药偏温燥)4 祛湿清热法宣气化湿上焦 湿未化热,表证较显三仁汤 燥湿清热中焦湿热并重王氏连朴饮,辛开苦降法分利湿热下焦湿热阻于下焦茯苓皮汤5 通下逐邪法通腑泄热热结津伤调胃承气(重剂,中病即止,防止伤阴)导滞通便湿滞腑气枳实导滞丸(轻剂,轻法频下)增液通便腑实液亏增液承气汤(扶正祛邪)通瘀破结瘀热内结桃仁承气汤(泄实通瘀)6 清营凉血法清营泄热清营汤凉血散血血分证犀角地黄汤。气营(血)两清气营(血)两燔证轻:加减玉女煎;重:清瘟败毒饮,斑疹显露:化斑汤。7 滋阴生津法滋养肺胃法肺胃阴伤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增液润肠法邪热渐解,津枯肠燥增液汤填补真阴法肝肾阴虚,邪少虚多加减复脉汤7、为什么温病的治疗祛除温邪是关键?祛除温邪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温病发病的主因-温邪包括风热、温热、燥热、湿热、暑热等,温邪是引起温病、导致人体卫气营血病理变化和三焦所脏腑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温病发生、演变、转归等的罪魁祸首。温病的病机演变过程中,病理特点是早期以功能损害为主,后期以实质损害为主;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起病急、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病中易见热、风、痉、血、脱等危重证;病变过程中易耗伤阴液。足见对机体始终存在严重危害;.温病的主要治法中祛邪类最多,如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等;温病祛邪的一般原则(第一要义;务早、务快、务尽;给邪以出路;下不厌早,祛邪勿拘结粪,旨在泄热祛邪。)吴又可提出“祛邪为第一要义”,祛邪务早、务快、务尽,祛邪的目的是尽快减少温邪对机体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病机的进一步的发展;积极为祛邪寻找出路是祛邪的重要方法。如从上、中、下、体表等部位。祛除温邪的主要观点: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8、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辨证要点和代表方各是什么?证型病理特点辩证要点代表方剂卫邪郁卫表肺气失宣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银翘散桑菊饮气里热蒸迫热炽津伤壮热,不恶寒,渴喜冷饮,苔黄白虎汤营营热阴伤扰神窜络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清营汤血动血耗血瘀热内阻身灼热,斑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舌质深绛犀角地黄汤9、温病白砂苔、白碱苔、积粉苔、白霉苔、镜面舌、杨梅舌、猪肝舌的代表的病机是什么?白砂苔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未及转黄而津液被劫。白碱苔温病兼有秽浊极甚,夹秽浊郁伏,多见于湿热类温病积粉苔瘟疫病湿热秽浊极甚,郁闭膜原的征象,证多凶险。白霉苔主秽浊之气上泛,胃气衰败,多见于温病后期,预后较差。镜面舌温病后期,邪热渐退而胃阴衰亡之征象。杨梅舌血分热毒极盛,常为动血或动风之先兆猪肝舌为肝肾阴竭,预后不良10、王安道和刘河间的代表著作及学术观点各是什么?朝代医家代表著作学术观点意义金代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玄机病原式创新论六经传变,皆是热证重大转折立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方表里双解剂宋代王安道医经溯洄集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脱却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11、温病见口渴不欲饮提示什么?口渴不欲多饮湿温病初起,湿重热轻-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敷布障碍。口干喜热饮,饮水不多或饮而不舒温病兼夹痰饮,痰阻气机不得温化。口干不欲饮或反不甚渴饮营热炽盛,灼伤营阴,阴伤失养,引水自救;营热炽盛,蒸腾津液上承,暂缓+营分症。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瘀热交结+血分症。 12、温病实痉和虚痉各自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实痉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有力,表现为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目上视。虚痉抽搐无力,手足蠕动,或口角振颤,心中憺憺大动等14、温病“身热夜甚”的机理是什么?热入营分证,邪热炽盛,营阴受损,实中有虚,或热入血分证,瘀热交结15、温病兼证有哪些?温病复证有哪几个?温病的兼证有痰饮、食滞、气郁、瘀血等温病的复证有劳复证、食复证、感复证16、为什么说“留的一分津液,就有一分生机”?温病养阴法是指滋阴养液,补充阴津损耗的治法,具有润燥生津、滋养真阴、壮水制水的作用,属补法;适用温病后期邪热渐退,阴液耗伤之证。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热象明显,易伤津耗液;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温热邪气自始自终不同程度地损伤人体的阴液,且病至极期和后期尤其突出,阴液的耗损程度与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正如古人云:“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因此在温病初期就应该时刻顾护阴液,若后期阴液耗伤明显,便要以救阴为务。所以在温病的各个阶段和层次,顾护阴津十分重要。根据阴液耗损的程度和脏腑病位的不同,将滋阴生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