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品种学第三章.doc_第1页
葡萄品种学第三章.doc_第2页
葡萄品种学第三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葡萄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1、 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饰变)的概念与区别?答:遗传:指植物通过繁殖,能产生于亲代性状相似的后代,亲子代表现的相似现象。变异:指亲子代之间表现的差异,以及同一亲代产生后代个体间的差异现象。 遗传的变异是指性状的变异能够在繁殖后代中继续表现,也就是变异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使性状表现出某些变异,这些变异只发生于当代,并不遗传给后代,当引起变异的条件不存在时,这种变异也就不再表现。区别:遗传的变异指性状的变异能够在繁殖后代中继续表现;不遗传的变异不具有遗传性,只在本代表现。 2、 说明植物变异表现的主要方面?答:植物变异表现的主要方面:(1)形态特征的变异;(2)组织结构的变异;(3)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异;(4)生态特征的变异;(5)抗性变异。3、 遗传的变异包括的主要方面?答:遗传的变异包括:(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2)基因突变;(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异;(4)细胞质突变。4、 无性繁殖、无性系(营养系)与有性繁殖的区别?答:无性繁殖是一个品种的每一个单株就是该品种的一个无性系或营养系(Clonal),也即弹珠的无性繁殖后代,因为他们都具有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所以能够保持原始亲本品种的形状和特性,表现出无性繁殖下的遗传稳定性。有性繁殖是通过亲本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融合成为合子,再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有性后代不能保持原品种或类型的遗传性状。5、 营养系(无性系)变异的概念及其遗传基础(或来源)?答:营养系(无性系)变异是指由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引起体细胞遗传物质变异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变异的条件,内因是变异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中宇宙射线的强烈照射、严冬的低温、剧烈的变温、病毒的侵染、病虫的危害等,都有可能导致内部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的突变。6、 葡萄芽变的特点?芽变与营养系变异的关系?答:葡萄芽变的特点包括:(1)芽变的多样性;(2)芽变的重演性;(3)芽变的稳定性;(4)芽变的局限性。芽变是体细胞的一种,即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中。当发生了突变的芽发育成枝、叶、花、果后,所表现的性状,与未发生突变的相比,表现出质的差异,这种变异即为芽变。葡萄的各种器官,如枝、叶、花、果及至整个植株,最初都是由芽分化发育而来。因此,营养繁殖的后代,其所有变异都可视作芽变,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营养系变异和芽变是相同的。但芽变也可发生在实生树的局部枝条上,这是与营养系变异所不同的地方。7、植物L、L、L组织原层衍生的主要组织(器官)?葡萄哪些性状的变异分别与L、L、L有关?答:植物L组织原层衍生的主要组织为表皮;植物L组织原层衍生的主要组织为皮层的外层及孢原组织;植物L组织原层衍生的主要组织为皮层的内层、中柱及输导组织。葡萄表皮组织有关性状的变异,如茎、叶、果的表皮毛和表皮刺,以及表皮细胞中色彩的变化与L表皮原细胞产生突变有关。葡萄皮层外层组织的变异,如果实皮层细胞中的色素变异以及与叶绿素多少有关的叶片色彩突变与L皮层原细胞产生突变有关。葡萄皮层的内层、中柱及输导组织的变异,如由中柱所长出的不定芽和由深层组织长出的不定根可以表现出变异的特征与L中柱原细胞产生突变有关。8、嵌合体的概念及其类型?答:嵌合体是指芽变最初发生于某一组织原层的个别细胞,以及随着细胞分裂而扩大其变异部分,使层间或层内不同部分间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细胞,形成嵌合的组织结构。嵌合体的类型:(1)周缘嵌合体;(2)扇形嵌合体;(3)周缘扇形嵌合体。9、芽变不稳定的原因?答:(1)基因突变的可逆性;(2)芽变组织的嵌合性;(3)突变体的发育受到抑制;(4)层间取代。10、果树杂种后代的变异趋势和遗传特点?答:果树杂种的变异趋势包括:(1)品种间杂种性状复杂分离;(2)杂种群体经济性状普遍退化;(3)杂种群体若干经济性状趋中变异。果树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是品种杂结合程度大,以及在品种遗传值中包括较大的非加性效应。11、根据涅格鲁里和Levadoux的理论,葡萄雄花、雌花和两性花的基因型?答:根据涅格鲁里的理论,葡萄雄花的基因型是Ff,雌花的基因型是ff,两性花的基因型是异质两性花Fnf和同质两性花FnFn。根据Levadoux的理论,雄花的基因型是MM、MH和MF,两性花的基因型是HH 和HF ,雌花的基因型是FF。12、下列杂交组合F1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ffFnf ffFnFn FnfFnf FnfFnFn FnFnFnFn答:ffFnf的F1代基因型为1(ff):1(Fnf);ffFnFn的F1代基因型仅有两性(Fnf); FnfFnf的F1代基因型为1(ff):两性3(2Fnf+1FnFn); FnfFnFn的F1代基因型仅有两性(1Fnf:1FnFn)13、果实大小、成熟期、颜色、含糖量及香味的遗传特点?答:果实大小的遗传特点:欧洲葡萄品种间杂交,后代果粒大小多数居于双亲中间型或接近于小果粒亲本。当双亲果粒大小差异不太悬殊时,后代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小于或大于双亲的植株。大果粒栽培品种与小果粒野生种杂交,后代果粒多接近于野生种。成熟期的遗传特点: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变异有趋于早熟的共同倾向,即多数杂种实生苗的果实成熟期早于、等于或接近于较早熟的亲本。颜色的遗传特点:(1)白色葡萄品种自交或互交,后代果实全部或绝大多数为白色,个别组合才出现微红色。(2)红色品种自交、互交或与白色品种杂交,后代果实表现为红色和白色。(3)黑色品种自交、互交或与红色和白色品种杂交,在一些情况,后代出现黑色、红色和白色的单株;在另一些情况,后代不分离,全部实生苗的果实为黑色。葡萄果实颜色的遗传受二对基因控制。含糖量的遗传特点:杂种葡萄果实的含糖量一般与亲本相似或介于双亲之间,高于高糖亲本和低于低糖亲本的不多,说明杂种含糖量不表现优势。香味的遗传特点:玫瑰香味在杂种一代表现出明显的减弱趋势,美洲种味遗传给后代的能力很强。14、葡萄抗病性的遗传特点?说明不同种之间杂交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遗传规律?答:特点:葡萄抗霜霉病的遗传是受多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但欧亚种品种间对霜霉病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并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T.什津研究认为葡萄白粉病属于单基因控制的显性独立遗传,但欧亚种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并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葡萄抗黑痘病的遗传受三对独立基因控制。不同种之间杂交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遗传规律:抗病型自交,后代抗病与感病的比例为3:1;抗病型与感病型杂交,后代抗病与感病的比例为1:1。15、实生变异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答:在自由授粉情况下和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一样,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是产生变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实生变异产生的特点:在植物雌雄配子的结合过程中,存在着授粉受精的选择性问题。自由授粉种子得到的实生苗与人工杂交实生苗变异趋势基本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