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痒疹病例.doc_第1页
色素性痒疹病例.doc_第2页
色素性痒疹病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涵草堂去黑头收缩毛孔官网:色素性痒疹病例临床资料 患者女,19岁,学生。因颈项、躯干部反复起红色丘疹伴瘙痒4年余来我院就诊。患者于4年余前无明显诱因颈项部起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后皮损逐渐发展至腰背部及前胸部、上腹部,皮损消退后遗留网状色素沉着斑,色沉斑无瘙痒。曾在多家医院治疗,诊断为“湿疹”、“花斑癣”等,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及外用卡氏涂剂、酮康唑软膏等,效果均欠佳,皮损仍反复发作。患者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颈项、腰背部、前胸、上腹部见大片状褐色色素沉着斑,排列呈网状;其间有小片状红斑、绿豆至蚕豆大小淡红色风团样丘疹及结痂性丘疹,排列成网状;无皮肤萎缩、血管扩张。组织病理:背部红色丘疹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上皮脚不规则延长,局部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可见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围管性浸润,腰部褐色斑疹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层内色素颗粒增多,真皮浅层可见游离色素及噬黑色素细胞,毛细血管扩张,管周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诊断为色素性痒疹。治疗:给予口服米诺环素胶囊100mg,一天两次,治疗1周后皮疹均完全消退,瘙痒消失,原皮损部位遗留网状色素沉着斑,色沉斑无瘙痒。改口服米诺环素胶囊100 mg,一天两次,继续治疗两周,色素沉着减轻,停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讨论色素性痒疹(PrurigoPigmentosa,PP)由Nagashima等于1971年首次报告,多见于日本,我国少见,仅有数例报道。PP为瘙痒性炎症性发疹,遗留网状及斑状色素沉着。本病病因不明,物理性损伤、衣服摩擦等可能与发病或加剧有关。该病多发于青年女性,病程可迁延数年不等,春夏季节易发,皮损主要见于颈项、后背、锁骨上区和躯干,偶见于额部。皮损特点为红斑、风团样丘疹、丘疱疹、结痂性丘疹,可融合成网状;消退后遗留网状色素沉着斑,色沉斑无瘙痒。组织病理学表现呈非特异性苔藓样组织反应,表皮角化不全,表皮嵴延长,细胞间和细胞内水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乳头水肿,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浸润,色沉部位显示色素失禁。临床上本病主要与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 andreculated papillomatosis,CRP)相鉴别,两者均好发于青年女性,皮损多见于胸腹部,均排列成网状,均有夏重冬轻的特点,且均对米诺环素治疗有效。但CRP瘙痒不明显,皮损为色素性疣状或乳头瘤样丘疹,无红斑及风团样丘疹,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本病还需与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鉴别,后者有网状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及血管扩张。治疗上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治疗多无效。目前治疗PP的主要药物是米诺环素,其疗效好,可以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因而阻止本病的进展,且疗效维持时间长。氨苯砜也有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其临床、组织病理改变均符合色素性痒疹诊断,该患者用米诺环素治疗3周痊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从而证明米诺环素治疗色素性痒疹疗效好。PP临床上少见,病理改变无特殊性,因而易误诊、漏诊,临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