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复习语文学案作业七上古文教师.doc_第1页
2014中考复习语文学案作业七上古文教师.doc_第2页
2014中考复习语文学案作业七上古文教师.doc_第3页
2014中考复习语文学案作业七上古文教师.doc_第4页
2014中考复习语文学案作业七上古文教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中考复习学案作业 专题:专题: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教师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词义或用法。 2能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3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及写作特色。三峡(P130)【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正午)夜分,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上,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或(有)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奔驰的快马)御风,不以(不如)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白色)湍(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绝(极)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荡)其间,清荣峻茂,良(的确,实在)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回声),哀转(婉转)久绝(消失,停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笔记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时分,就看不见月亮。这之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距离,即使是骑着奔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江水清澈,树木繁茂,山峰高峻,花草茂盛,的确有很多趣味。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冷和寂静。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课文要点】(一)文学常识1水经注是一部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专著,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对古代地理学典籍水经所作的注,具有很高的地理学价值与文学价值。2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二)内容主旨: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三)写作特点(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1),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季,凶猛湍急(2);春冬之时,清幽秀丽(3);秋天,凄清萧杀(4)。(2)文章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先写山,后写水,这样安排是为了先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山高江窄),为下文写江水的特点作了铺垫。写水则分夏、春冬、秋四季分别来着墨,这样写是承水势的涨落安排的,夏水暴涨迅猛是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所以先写夏水,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3)文章写景,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繁茂的草木,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4)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八个字形象地写出了群山的雄伟高峻;“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展现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清荣峻茂” 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树木,“茂”字写花草,描绘了江水清澈、树木繁茂、山峰险峻、花草茂盛四幅画面,如在眼前。【强化练习】1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绿潭倒影、绝巘怪柏”的静景,也描写了“素湍回清、悬泉瀑布”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既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也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4文中写三峡峡长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写两岸山势连绵高峻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峡深峡窄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写夏季江水湍急的句子是“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文中表现三峡秋天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泪沾裳”。它着力渲染了秋天的三峡凄清肃杀的气氛,表现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论语八则(P175)【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子曰:“学而时(按时)习之,不亦说(同“悦”,愉快,高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恼恨、怨恨),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旧的知识)而知新,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子曰:“由,诲(教导,教)女(同“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同“智”,明智,聪明)也。”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以何”,凭什么)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以为羞耻)下问,是以(因此)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记)之,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之,在里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启发,开导),不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不发。举(提出,举出)一隅(方角)不以三隅反(类推),则不复也。”笔记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一味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感到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也有,就加以改正。【课文要点】(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2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内容要点1.本文所选几则论语是孔子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观点。学习态度:(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师德:诲人不倦。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2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3理解背诵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代寓言二则(P18-19)【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鞋)者,先自度(量长短)其足,而置(放置)之其坐(同“座”,座位)。至(到,到达)之(到去)市(集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反(同“返”,返回)归取之。及(到,等到)反(同“返”,返回),市罢(结束,散了),遂(终于)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用)足? ”曰:“宁(宁可)信度,无自信也。”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搭船渡江)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立即,匆忙)契(雕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停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找)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迷惑,糊涂)乎!笔记结尾的人物对话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一试鞋子呢?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用像这样的方法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课文要点】1寓意:两则寓言都讽刺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2启示: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不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否则就会闹出笑话。3成语:刻舟求剑、一字千金(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4出处:韩非子吕氏春秋。幼时记趣(P41)【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余忆童稚(幼小)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见藐小(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花纹)。故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蚊成雷,私(自己,私下)拟(比)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想像),则或(或者)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同“僵”,僵硬)。又留蚊于素(白色)帐中,徐(慢慢地)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云端,怡然称快(高兴得喊痛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凹者为壑(山沟),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山倒树而来,盖(原来是)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被)所吞。余年幼,方(正)出神,不觉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惊恐;神定,捉蛤蟆,鞭(鞭打)数十,驱之别院。笔记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蛤蟆吞进了肚里。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课文要点】1.内容主旨:文中追忆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物外之趣),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2.全文紧紧围绕着一个“趣”字,揭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第1节:总叙“物外之趣”。写童年时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第2、3、4节具体记述各种“物外之趣”:观蚊如鹤之趣(2),神游“山林”之趣(3),观虫相斗、鞭驱蛤蟆之趣(4)。全文结构形式先总后分,点面结合。3写作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进行描写,突出了“物外之趣”。【强化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高大笨重的东西。也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东西。(3)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现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2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B )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童年的“我”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想像力。梦溪笔谈二则(P172-174)【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正要)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鸟兽的嘴)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搏斗)之,悉(全,都)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景,收成)以(因为)大穰(丰收)。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梵天寺木塔钱氏据(割据,统治)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担心,嫌)其塔动。匠师云:“未布(铺排)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当初)。无可奈何(怎么办),密(暗地里)使(派)其妻见喻皓之妻,贻(赠给)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容易)耳,但(只)逐层布板讫(完毕),便实钉(用钉子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遵照)其言,塔遂定。盖(因为)钉板上下弥束(紧密约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走,踩踏)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同“服”,佩服)其精练(精熟)笔记【课文要点】(一)文学常识。1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内容共分30卷,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初二时还学过出自本书的活板。2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二)要点理解 1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这种方法不仅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在古代有效,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2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狼(P183)【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同“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紧跟)行甚远。屠惧,投以(把)骨。一狼得骨止(停止),一狼仍从。复(又,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追赶)如故(原来)。屠大窘(紧张为难),恐前后受其敌(攻击,胁迫)。顾(转头看)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盖上,遮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卸下)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注视的样子)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径直离开),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久之(音节助词),目似瞑,意(神情)暇(空闲)甚。屠暴(突然)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打洞)其中,意将隧(从暗道)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屁股)尾。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睡觉),盖(原来)以诱敌。狼亦黠(狡猾)矣,而顷刻(一会儿)两毙,禽兽之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哉?止增笑耳(罢了)。笔记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路上遇见了两只狼,它们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 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从暗道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