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成分分析.ppt_第1页
黄酮类成分分析.ppt_第2页
黄酮类成分分析.ppt_第3页
黄酮类成分分析.ppt_第4页
黄酮类成分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 黄芩苷 黄芩素 木犀草素抗菌消炎银杏黄酮 葛根素 槲皮素扩张冠状动脉芦丁 橙皮苷 d 儿茶素防治高血压杜鹃素 芫花素 金丝桃素止咳 祛痰紫檀素 黄柏素 桑色素抗癌 一 概述具有多方面生理活性 含有黄酮类制剂常选此成分为检测分析对象 酮 吡喃 二 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 2 2 苯基 一 结构特征 色原酮 C6 C3 C6 UV吸收增强 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 甘草苷 芹菜素 黄酮醇类 二氢黄酮醇类 二氢槲皮素 山萘素 双黄酮类 银杏素 异黄酮类 二氢异黄酮类 葛根素 查耳酮类 二氢查耳酮类 红花苷 橙酮类 花色素类 飞燕草素 黄烷 3 醇类 黄烷 3 4 醇类 儿茶素 无色矢车菊素 黄酮类化合物大多以苷的形式存在 黄芩素 苷元 汉黄芩素 苷元 二 理化性质 1 物理性质多为结晶性固体 黄酮苷为无定形粉末 苷元二氢类和黄烷类有旋光苷均有旋光性 多左旋 无交叉共轭 颜色浅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 有交叉共轭 颜色稍深 花色苷及苷元 2 溶解度 3 酸碱性 酚羟基 1 弱酸性 酚羟基 酸性 7 4 OH 7或4 OH 酚羟基 5 OH 杨梅素 槲皮素 木犀草素 黄芩素 芹菜素 1 2 3 4 5 葛根素 淫羊藿苷 O 1 2 2 极弱碱性 可与强酸成盐而显特殊颜色 1 O 4 显色反应 1 盐酸 镁粉反应 异黄酮 查耳酮 橙酮和黄烷类盐酸 镁粉反应为负反应 注意 红色 异黄酮 查耳酮 橙酮 黄烷类 2 与金属盐的配位反应 芹菜素 木犀草素 交叉共轭 5 紫外光谱特征 苯甲酰基吸收带 240 285nm 桂皮酰基吸收带 300 400nm A C B 带304 350 带250 270 带358 385 带250 270 带低强峰或带 的肩峰 带245 270 三 定性鉴别 一 显色反应 1 盐酸 镁粉反应 还原反应 例牛黄解毒片 鉴别 取本品6片 研细 加乙醇10mL 温热10分钟 滤过 取滤液5mL 加盐酸0 5mL与少量镁粉 加热 溶液显红色 黄芩 中药的甲醇或乙醇粗提取物常显酱红色 在进行盐酸 镁粉反应时 可观察加盐酸后升起的泡沫颜色 如果泡沫是红色则为正反应 例清喉咽合剂ChP 鉴别 1 取本品5mL 加醋酸乙酯5mL 振摇提取 分取醋酸乙酯液 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 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 4滴 即显红色 黄芩苷 黄芩 连翘 地黄 麦冬 玄参 例大山楂丸中山楂的鉴别ChP 鉴别 2 取本品9g 切碎 加乙醇40mL 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0分钟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10mL 加热使溶解 加正丁醇15mL振摇提取 分取正丁醇提取液 蒸干 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 滤过 取滤液1mL 加少量镁粉与盐酸2 3滴 加热4 5分钟后 即显橙红色 黄酮类 槲皮素 金丝桃苷 山楂 六神曲 麦芽 2 与金属盐的配位反应 常用下列试剂的醇溶液硝酸铝三氯化铝二氯氧锆 C3 OH C4 O C5 OH C4 O 邻二 OH可与金属离子络合显色 Al3 Zr4 能与大多数黄酮类药物产生黄绿色荧光 例银黄口服液ChP 鉴别 1 取本品1mL 加5 硝酸钠溶液和10 硝酸铝溶液各0 3mL 生成黄色沉淀 再加5 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性 沉淀即溶解 溶液显棕红色 黄酮类 2 取本品0 1mL 加水10mL 摇匀 取溶液2mL 加5 二氯氧化锆溶液1 2滴 溶液显黄色 再加盐酸1 2滴 黄色不褪 黄酮类 金银花 黄芩 二 薄层色谱法 常用吸附剂 硅胶弱极性药物聚酰胺含游离羟基黄酮及其苷纤维素多糖苷类混合物 1 硅胶薄层色谱 在硅胶薄层板上 黄酮类化合物Rf值大小与其极性有关 在硅胶板上黄酮类Rf值的比较 样品极性大Rf小展开剂极性要大样品极性小Rf大展开剂极性要小 样品极性越大 越易被硅胶吸附 含羟基越多 越容易产生拖尾现象措施 铺板时加碱液 展开剂加酸 水 改用聚酰胺TLC法 例二陈丸中橙皮苷的鉴别ChP 100 17 13 3cm 20 10 1 1 8cm 制备 NaOH 2 聚酰胺薄层色谱 黄酮类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聚酰胺分子中的酰胺基形成氢键 因酚羟基的数目 位置的不同使形成氢键的能力有差异而得到分离 聚酰胺属于氢键吸附 水 有机 碱液展开剂极性应增强 影响聚酰胺吸附力的因素 1 样品分子中酚羟基越多 吸附力 2 样品的共轭双键越多 吸附力 3 样品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吸附力 4 溶剂极性大 吸附力 例益心酮片中总黄酮鉴别ChP 山楂叶提取物 四 含量测定 一 总黄酮含量测定 例复方芦丁片中芦丁的含量测定 UV法 芦丁 维生素C 0 2mg mL 稀释 用无水芦丁制备标准曲线 测定供试品 研细 至50mL量瓶 计算 2 比色法 与金属离子络合显色 二 单体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1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 分光光度法 薄层扫描法 硅胶聚酰胺纤维素 例银黄注射液中黄芩苷的测定 薄层色谱 分光光度法 测定供试品 将测得供试液吸收度 A样 A空 代入回归方程 计算供试液浓度 2 HPLC法 正相色谱固定相硅胶 键合极性基团 流动相正丁醇 乙酸 水适用于无羟基或乙酰化黄酮类 键合相氰基 CN 展开剂乙烷 氯仿适用于含一个羟基或乙酰化黄酮类 键合相氨基 NH2 展开剂二氧六环 二氯甲烷适用于含二个以上羟基黄酮类 反相色谱 键合相C18键合相展开剂甲醇 水 乙酸 乙腈 水检测器紫外或荧光检测器 1 能发生盐酸 镁粉反应的药物有A 黄芩B 槐米C 银杏叶D 山楂E 陈皮 2 黄酮母核上酚羟基的酸性以5 OH为最弱的大原因是A p 共轭效应B 吸电子诱导效应C 供电子诱导效应D 交叉共轭体系E 分子内氢键形成 3 黄酮类化合物UV光谱的带 是由下列哪个结构系统所引起A 苯甲酰基系统B 桂皮酰基系统C 色原酮结构D 邻二酚羟基结构E C4 O C5 OH结构 4 哪种基团的极性最弱A R CH3B R HC R O CH3D R O 糖E R OH 5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为A C6 C1 C6B C6 C2 C6C C6 C3 C6D C6 C4 C6E C6 C5 C6 6 10 黄酮类药物特点A 聚酰胺色谱B 桂皮酰基C 黄酮类D 异黄酮类E 苯甲酰基6 具有交叉共轭体系7 与酚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8 240nm 285nm9 无交叉共轭体系10 300nm 400nm C A E D B 11 黄酮类药物常采用的鉴别反应有A 重氮化 偶合反应B 盐酸 镁粉反应C 二氯氧锆反应D 三氯化铝反应E 硫代乙酰胺反应 12 黄酮类药物具有哪些基团则可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A 邻二 OHB C2 OH C3 OC C3 OH C4 OD C4 OH C5 OE C4 O C5 OH 13 哪些黄酮类药物具有交叉共轭体系A 二氢黄酮B 二氢黄酮醇C 黄酮D 黄酮醇E 查尔酮 14 下列哪些话是对的A 黄酮类药物的酸性强弱与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有关B 黄酮苷元一般难溶于水C 聚酰胺对黄酮类成份的吸附能力较强 因而展开剂需要有较强的极性D 黄酮苷类应采用有机溶剂为展开剂E 金属离子能与黄酮类成份络合产生荧光 15 哪种基团在硅胶板上Rf值最小A R CH3B R HC R O CH3D R O 糖E R OH 16 属于黄酮类药物的紫外吸收特征是A 吸收带 在300 400nmB 桂皮酰基C 吸收带 在240 280nmD 吸收带 分别在205 250 300nm附近E 苯甲酰基 17 黄酮类化合物可与强无机酸形成烊盐是因为其分子中含有A 羟基B 羰基C 双键D 氧原子E 苯环 18 可用于区别C3 羟基黄酮和C5 羟基黄酮的显色反应是A 盐酸 镁粉反应B 醋酸镁C 二氯氧锆 枸橼酸反应D 氨性氯化锶反应E 四氢硼钠反应 19 黄酮类化合物加二氯氧锆甲醇液显黄色 再加入枸橼酸甲醇液 黄色显著消褪 该化合物含有A C3 OHB C4 C7 二OHC C5 OHD C4 C7 二OHE C7 OH 21 25 黄酮类药物特点A C5 OHB 桂皮酰基C 苯甲酰基D C3 OH C4 OE C6 C3 C621 可与金属离子络合显色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