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立体化”辅助策略.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立体化”辅助策略.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立体化”辅助策略.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立体化”辅助策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 抓点勾线铺面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立体化”辅助策略摘要:现今语文课堂呼唤语文味的回归,机械的针对于内容理解的训练少了,多媒体称霸课堂的现象也弱化了,但依然不能忽视其重视的辅助作用,多媒体以其生动的画面、多样的表现手法,依然得到教师们的青睐。基于文本、立足学生,不盲目使用,不狂轰滥炸,在实践中有所择取,有效发挥它应有的辅助作用,就能为语文课堂增添助力。本文通过笔者自身实践积累,从“紧抓词语点、理解句子线、深挖文本面”三个方面浅谈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立体化”辅助教学策略。关键词:多媒体 抓点 勾线 铺面 近年,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地开展,相较统一的观念是呼唤语文味的回归,积极践行语用观念。于是,机械的针对于内容理解的训练少了,多媒体称霸课堂的现象也弱化了,老师们都在积极探寻更适宜学生,更有益于课堂的教学新路径。作为一名教龄不久的青年教师,我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吸纳着这些鲜活理念,但我必须承认在积极迈向这条路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个渐进、磨合的过程。因此,现今我的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还是较为普遍地使用着,只是基于文本、立足学生,不再盲目使用,不再狂轰滥炸,而是在实践中有所择取,有效发挥它应有的辅助作用,使其为语文课堂增添助力。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精彩纷呈,可谓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文本中的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有距离感的。鉴于此,善于运用这一教学手段的教师,运用它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作者所描写的知识原型,将间接文本直观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语言文字视听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难度的文本,尤其是文本中的关键词、难句子、深文意。因此,有效利用多媒体抓点、勾线、铺面三大方面的作用,使其在品词析句学文的过程中成为有效的辅助和推进,进行深化理解和运用,对于提升语文课堂效益大有裨益的。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做一些浅显的阐述和剖析。一、巧用多媒体,紧抓词语点 多媒体用于“抓点”,抓文本的词语点,是其在语文课堂功用中的基础,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它帮助有地域差异的学生走向多元文化的一角,寻找其他地域中绚丽、新鲜的东西,展开学生思维,走向深广天地。(一)走入“净角”-聆听“高傲”白鹅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状物美文,丰子恺先生用词之妙,在文中随处可见。而作者又独具匠心地用“高傲”作为文眼,贯穿全文,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叫声、步态、吃相中。而白鹅那高傲的步态,作者形象地用京剧中的“净角”来比拟。教学时,我密切抓住“净角”这一关键词,用多媒体三步走来阐释它的深意,读出鹅的高傲。一开始,在课堂词语教学中,我紧抓“净角”中“角”这一多音字的特点,适时出示张飞、包公等京剧图片,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净角形象。接着,教学白鹅步态时,我出示鸭、鹅对比句:“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京剧虽贵为国粹,但在以越剧为主的江浙一带,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于是,我及时用多媒体来展现该角色的粉墨登场,使学生立刻对净角出场有了一个更直观、更形象地把握,潜意识里就会形成原来净角出场是这般大模大样,这般高傲之印象。 末了,我提高要求,让学生带上身体的“显微镜”去聚焦净角出场时脚步的变化。这次的呈现比起上次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学生的目光紧紧地定位于净角出场的脚力上,既让学生明了丰子恺家的白鹅是如此高傲,有着与众不同的大老爷脾性,又为后面呈现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那慢条斯理的走路姿势作铺垫之用。(二)遥望“五彩”-感受“瑶池”五彩池是四年级上册文质兼美的一篇选读课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带我们走进多彩的四川藏龙山,遥望人间五彩瑶池。“五彩”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驻足欣赏。在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老师就紧紧抓住“五彩”一词的色彩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令我颇为赞赏。首先,呈现课题时,老师将“五彩”用绚丽的艺术字呈现,既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让学生在诵读课题时,就对五彩池的多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其次,老师让学生去寻找传说中瑶池的天然水色。学生发现瑶池有五大原色,分别是:红、黄、绿、蓝、紫。天上瑶池色彩绚丽,那人间瑶池呢?让学生接着圈画文本中五彩池的颜色,学生会相应地找到“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等。由于文本在描写时,加入了方位(上层、下层、这边、那边)的描写。故而,老师借助多媒体用图片呈现时,也结合上了方位,几张图片或上或下,接左连右,给观者一个色彩多变的冲击,也让学生欣赏到五彩池五彩得如此绚丽斑斓,独一无二。最后,在结束本课时,老师将文段最后“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中的“五彩”用艺术字呈现,“人间”加粗,让学生明白大自然有着神奇的伟力,竟能创造如此瑰丽的奇景,让流水五彩,让人间五彩,让世界五彩,让心灵五彩。二、 妙用多媒体,理解句子线在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可以结合课文, 运用多媒体电脑的形象性,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品词析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规的学习活动,在品读、领悟一些关键句子的时候,适度地借助多媒体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语言更形象,使理解更深入,能够有效促进对文本的深入学习。(一)诗歌欢庆难句品读欢庆是二年级上册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诗歌。文中有一个长句子较难理解:“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句中的“十三亿孩子”对二年级的孩子较难理解。此时,我用心地制作了一个小影片(收集了全国各界、各地人民庆祝国庆的场景),用一幅幅生动的具象,视觉的冲击来充盈文本,将文句中抽象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的动态画面,有理有据地让孩子们明白,不论你年龄多大,官位多高,你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国家的一份子。(二)文本母鸡难句领悟 母鸡是四年级上册以描写动物为主题的优秀文章。人民文学家-老舍以其独特的欲扬先抑手法,诉说自己由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母鸡的情感变化过程,为我们展现了鸡母亲那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高大形象。“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一高亢的句子,既发出了作者的感叹,也道出了作者的心声,是文章的重点难句子。文本通过母鸡保护鸡雏、儿饱母饥、儿肥母瘦、温柔保护四个方面诠释了鸡母亲的爱。学生通过阅读,一定程度上会从字里行间对无私的母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过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机会目睹母鸡带鸡雏的情景,也很难在行走回家的途中感受母鸡保护孩子的感人画面。于是,有一位老师就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场景(母鸡保护和喂养小鸡的感人画面)串成一组,用阎维文先生演唱的歌曲-母亲作为背景音乐缓缓播放。同时,还吟诵了自作的一段旁白(母亲为了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可以忍饥挨饿,只要孩子能吃上一顿饱饭;他们可以不厌其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可以为孩子奉献自己的一切一切世界上有一种声音最美丽,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看画面让学生眼睛震撼,听音乐领学生进特定情境,用语言让学生深入母亲内心,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一文章点睛之句。三、恰用多媒体,深挖文本面如果说紧抓词语是多媒体运用的基础,释意句子是多媒体运用的深入,那么深挖文本便是多媒体运用的关键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第七组“陈述历史”中的一篇美文,也是呼唤爱国主义的经典文章,运用它为公开课文本早已屡见不鲜。此文恰用多媒体,深铺文本面,课堂就会让人印象深刻。在一次教研课中,我曾有幸听到了罗老师的这节课。课前罗老师播放圆明园的纪录片,学生无不惊叹于“万园之园”-圆明园中那宏伟的建筑,那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古玩字画。然而这曾经美好的一切却在瞬间摧毁于英法联军的抢夺、焚烧之下。美好化为灰烬,曾有后无的辉煌作者用文字“有无”来排比诉说。而罗老师在教学时却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进行了“有无”的对比。如文本第三段,作者大用笔墨,浓墨重彩地描绘圆明园中种种昔日的辉煌。这么多的辉煌,皆化用作者笔下七个“有” 字来铺排,(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发现这一独特突出点,罗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将“有”字加红、加粗,让学生明白被冠以“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曾是何等辉煌,何等灿烂。而英法联军一度洗劫后,园中剩下的只是灰烬,一切都蓦然消失了。之后,罗老师将第三段中的“有”都换成了红色的没有,红色代表生命的颜色,同时也是醒目的颜色,将圆明园中种种的“有”用空白来替换,一键之后消失一样,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一次没有,两次没有三次直至第七次没有,学生的心在层层忐忑,步步焦灼。这么多的辉煌也随着罗老师课件中文字的消失,成为了过去,化为了历史,剩下的只是满纸空白,引发的却是更多的深思,一种民族根性的深思,昔日的辉煌怎会化为过眼烟云的深痛沉思。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多媒体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学课程的万能“钥匙”,粉笔与黑板也不能完全抛弃。有时大量展示性的课件实际上会剥夺学生宝贵的自主阅读时间。如何恰到好处地让其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帮助学生减轻负担,让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小学语文课堂在抓点、勾线、铺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成为语文课堂的有效助力,值得全体语文老师去不断深思和琢磨。参考文献: 1 王旭卿. 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 J . 中国电化教育, 2000(3). 2 ThomasL. Good. 透视课堂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