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茶文化与养生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 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 但是,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兴起。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广泛交流,各种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形成跨地区、跨国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形势喜人。 鉴于茶文化的含义,与其他领域文化研究相借鉴,茶文化可以表述为茶在被应用过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不仅要对不同茶类、茶的品质、水、茶具、茶的烹饮技艺和规则程序,饮茶的环境以及茶类生产工艺沿革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应开展对有关茶的道德、美学、诗词、书画、陶瓷和民俗等领域进行研究,这也是当前一些学者提出“茶艺”和“茶道”必须区别的和界定的依据。只有“茶艺”表演和“茶道”精神的有机结合,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才能构成中华茶文化的核心。 二、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和精神主流 茶为中国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但应该说,中华茶文化在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之后,开始兴起,到了宋代,达到全盛,及至明清,遍及中华。 茶史学家曾把中国茶文化划分为四个历史分期,即:氏族社会萌发期、唐代发展期、宋元鼎盛期和明清普及期。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中华茶文化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并且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上层建筑的影响。中华茶文化源于民间,经过历代文人、僧侣、宫廷的不断总结和提高。从茶的药用、饮用发展到茶的品饮,漫长的饮茶史,不仅充分利用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从而形成的各色各样的饮茶风习和礼仪,使品茶活动上升为一种融道德、美学和艺术的创造,并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那么,中华茶文化这种传统的精神主流是什么?我们认为: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历代传统的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影响至深,并与禅宗之兴起关系密切,相袭相成。其原因有二: 一是茶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味清苦,能提神;明目益思,益寿延年。 二是茶佛素有不解之缘:据史书载: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到隋唐达到鼎盛。几乎所有名山胜地众僧云集,普及种茶、制茶、饮茶风习。禅宗所推崇的“夜不寐,不夕食”,独许饮茶,所谓“破睡见茶功”。因此,可以说,中华茶文化构成中国佛教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僧侣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宴代酒宴,逐步形成一整套茶宴、茶礼的仪式。更重要的是把佛教教义融进了这些仪式,于是构成东方文化深厚的意蕴。 茶神陆羽,童年时就当过10年小僧侣,后来与高僧皎然上人过往密切。陆羽称茶为“南方之嘉木”、“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唐韦应物称茶为“性洁不可污”;刘贞亮谓茶“利礼仁,表敬意,可行道,可雅志”。均赋予茶“节俭、淡泊、朴素、廉洁”的品德,寄托思想人格精神。宋徽宗称饮茶可以“清和淡洁,韵高致静”。历代文人雅士咏茶作诗,不可胜数,同样贯穿这种精神。因此,“以茶代酒”和“客来敬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诗曰:“陆羽千秋清雅,杜康百代颠狂”便是生动写照。近代我国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生前曾极言茶有“四美”,提倡“茶德”和“清茶一杯”,受到国人赞誉。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则说:“中国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 纵观现代中华茶艺诸多类型,无论是宫廷型、寺院型、民族型或休闲型茶艺,都应通过茶艺活动,创造一种宽松气氛,或以交流友情,舒张谈兴为目的,或取材于历史和民俗、茶礼,突出一个主题,使参与者达到某种境界,得到美的享受。而这个主题,必须融入“清雅、淡泊、礼仁、平和”的理念,才算达到宏扬中华茶文化的真谛。 三、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1、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2、茶文化与养生: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如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 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荣西著有契茶养生记一书。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同样深刻阐明茶与养生的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茶文化(中华茶道)与日本茶道有着本质不同,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唐代的径山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明代中期,经绍鸥、利休等人总结和倡导,逐渐演变成为既具宗教哲理(所谓“和、敬、清、寂),又有着严格繁琐的程序的文化体系,被誉为“宗教的美学”。而中华茶道则因时代不同,茶类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茶道和仪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并不刻意追求繁文缛节,而是着意于品尝和发挥各种茶类的色香韵味,追求一种融洽宽松的气氛,达到“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精神境界、其茶道程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作经营标准版合同
- 2025工程咨询服务合同书模板
- 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 段子父女关系协议书
- 提前终止承包协议书
- 手机维修纠纷协议书
- 游乐设备转卖协议书
- 洗车合伙合同协议书
- 日本汽车贸易协议书
- 桁架安全施工方案
- 污水源热泵方案
- 完整版江苏省政府采购专家库入库考试题库(1-4套卷)
- 《唐诗中的春夏秋冬》五年级下册诗词鉴赏一等奖课件
- 围挡维修施工方案
- 智能水务一体化管理系统项目售后服务与培训方案
- 牛安全生产技术-牛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
-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颈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 韩国语topik单词-初级+中级
- 血小板血浆(PRP)课件
- 互联网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
- 华尔道夫酒店项目塔吊截臂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