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代导演.doc_第1页
中国第三代导演.doc_第2页
中国第三代导演.doc_第3页
中国第三代导演.doc_第4页
中国第三代导演.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第二代导演将我国的影视艺术由萌芽发展到了起步,而此时,抗战结束,建国后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导演艺术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三代”导演。“第三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他们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革以前是他们创作的一个巅峰时期,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而在文革十年中,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文革结束后,为中国电影导演较为献媚的一段时期,传统导演在经历文革后创作了大量的电影,虽堪称佳作但缺乏对文革的反思,只能说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其中代表作有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 谢晋谢晋(1923年)是第三代导演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他执导了36部影片,先后获得国内大奖23次,国际大奖10余次,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他举办过个人电影回顾展。谢晋1947年开始电影导演生涯,代表作品有: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清凉寺钟声、老人与狗、鸦片战争、女足九号茧自缚。其中女篮五号(1957年,兼编剧)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红色娘子军是他前期的重要作品。1997年导演的鸦片战争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历史题材影片。谢晋导演的电影几乎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他也被海外影评家誉为“当今国际影坛最有名望的中国人”。谢晋不但有艺术上的创新精神,更具有社会责任感,致力于创作出真正具有精神价值、人文关怀,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谢晋共6次获得“百花奖”,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凌子风凌子风(1917年1999年)原名凌颂强,生于北京,1948年开始执导影片,主要作品:中华儿女(与翟强合作)、光荣人家、陕北牧歌、春风吹到诺敏河、母亲、深山里的菊花、红旗谱、春雷、李四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狂。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中华儿女展示了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情,是新中国最早得到国际荣誉的影片之一。1960年执导影片红旗谱,在处理革命历史题材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文革结束后,凌子风艺术创作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他把自己的创作视角集中到对现代文学名著的改编上,将老舍、沈从文、许地山、李劫人的作品接连推上银幕。骆驼祥子、边城、春桃和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构成了凌子风的创作特色。谢铁骊谢铁骊(1925年)江苏淮阴人,从影五十余载,编导影片二十余部。代表作品:暴风骤雨、红楼梦(系列片,共六部)、海霞、早春二月、清水湾,淡水湾、知音、大河奔流、包氏父子、月落玉长河。其中,暴风骤雨、早春二月堪为新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谢铁骊把鸿篇巨制红楼梦分为六部搬上了银幕,以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段再现了封建制度的挽歌。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导演了月落玉长河、天网等优秀影片,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谢铁骊的导演艺术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新颖脱俗的艺术魅力,能将深刻的思想内容、缜密的情节结构、精细的人物刻画融会在一起崔嵬 崔嵬(1912年1979年)原名崔景文,主演过宋景诗、海魂、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影片。导演作品有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张嘎、天山上的红花等。小兵张嘎最具特色的是运动长镜头的运用,当时西方的长镜头理论还没有传到中国,这种探索显得十分可贵。青春之歌像一首优美而激昂的长诗,在新中国电影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学思想上,崔嵬追求电影的群众化、民族化,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崔嵬还先后导演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等戏曲艺术片。他在传统的戏剧程式化表演中,融入对角色的体验因素,大大增加了原戏的感染力。成荫成荫(1917年1984年)原名成蕴保,出生于山东曹县。一生共编导20余部影片,以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著称。代表作有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万水千山、拔哥的故事(上下集)、西安事变等。西安事变标志着成荫导演艺术的高峰。成荫影片的显著特点是:着力于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把历史真实、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起来,把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革命现实主义道路。水华水华(1916年1997年),早在30年代便投身左翼戏剧运动,1949年后转入电影界任导演,共拍了7部故事片白毛女、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鸡毛信、伤逝、蓝色的花,作品不多却部部精彩。他的成名作是白毛女,别具匠心的银幕显现,使原剧固有的民族特色更为鲜明生动。林家铺子是水华的颠峰之作,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获评委奖。 王苹王苹(1916年1990年),本名王光珍,出生于南京。作品有: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槐树庄、霓虹灯下的哨兵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